为什么在古代文化中能够艳遇女鬼的总是书生?

人心思善。自古文人或寄希望于及第入仕,或憧憬于诗与远方,或渴望仙女下凡。因此,总是刻画了落魄书生穷途末路有了艳遇。艳遇许多时妖魔化了,许仙遇白蛇娘娘,历经波折最后走到了一起,不料法海和尚看不惯,施法将白蛇娘娘压在了雷锋塔下。在追杀中,仆女小青姑娘拉着许仙逃啊逃到了山上,一夜狂风大作,两人躲在了小山洞,相拥而泣…最有名的是一个渔夫,一日拾到了大海螺,每天早出晚归,回来了总有一桌海鲜等他入餐。半月吃下来白白胖胖。渔友们知道后,每到晚餐尽拖儿带女来饱尝。无数渔翁争相将女儿许配给他。当地大渔霸闻风霸足房屋,渔夫只抱着大海螺流浪,一夜饿得天昏地暗昏睡过去,醒来又是一桌海鲜。渔夫热泪盈眶,下跪:海螺丶海螺,愿你是善良女子,我愿娶你。话未说完,从海螺走出一个美丽的仙女,面露桃色,含情脉脉,只把渔夫看得如坠梦境…

为什么在古代文化中能够艳遇女鬼的总是书生?

感谢邀请回答问题。

自古以来,凡是带点魔幻色彩的浪漫爱情故事。男主角都是清一色的书生,美丽的女鬼和女妖总是对书生情有独钟。

比如《聊斋志异》里的女鬼小倩,只跟赴京赶考的宁采臣打了个照面,就爱他爱得不得了。为什么女鬼最爱的不是男鬼,而是那些书生呢?经过仔细研究觉得原因有三:

第一、书生没有大力气,但最会调情,书生大多手不能提,肩不能扛,虽然书生战斗能力为零,但他们嘴上却是一副“大夫”的模样。“小倩!我来救你!”这些话听在女鬼的耳朵里,简直就是杀伤力爆棚的情话啊!😜你自保都难却还记着保护我,真是君子中的君子呢,,,,

第二、书生有才华!才子佳人更登对,放在今天来看,书生们都是技术型人才,他们会写诗,会弹琴,会作画……书生一旦爱上女鬼,那他的业余生活就变成了,为女票写诗,弹琴给女票听,为女票画肖像画,这样有才华的男朋友,谁不想要?😊

第三、这个原因是问题的终极答案!因为这些故事,都是读书人们自己编的!!!!!都说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么美的女鬼,当然只有他们读书人才能配得上!😜😎

红袖添香本来就是所有读书人的梦想,加上明代只有秀才可以自由行走天下,所以,经过荒山野岭遇到女鬼,是符合现实的。

蒲松龄生于明朝末年,而故事是他听到的传说。明代有严格的制度,一个人要到某个地方去,必须官府同意,开路条才能去。只有秀才可以随意游历天下,不受任何限制。

以上图片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什么在古代文化中能够艳遇女鬼的总是书生?

实际上凡是艳遇女鬼的故事都是书生写的,而且大都是穷书生。这些书生整天除了读书,无聊的时候就琢琢磨一些异想天开东西,聊以自慰。把自己对封建制度和社会现实的不满,借着鬼神故事抒发出来,在鬼神帮助下消除自己心里的不平和压抑。这在聊斋电视剧的歌词中已经表达的很透彻了,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聊斋里的歌词,就能彻底弄明白为什么书生愿意写这样的故事。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喜怒哀乐一起都到心头来。鬼也不是鬼,怪也不是怪,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爱。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几分庄严,几分诙谐,几分玩笑,几分那感慨。此中滋味,谁能解的开,谁能解得开。

我们从这段歌词中就能知道,书生借用鬼神故事,把心里的哀怨和不平,以及对社会制度的不满,通过鬼神故事表达出来。那个年代一个穷书生,因为门第等级观念,找一个称心如意的伴侣确实很难,何况那时的读书人即清高、又不事劳作,生活都很难维持。所以他们幻想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就是这样的书生。

蒲松龄家从明代初年,就居住在淄川城东满井庄,后来改为蒲家庄。蒲氏谁非名门望族,但是历代都有获得科举功名的人。蒲松龄的父亲幼习举子业,乡里称博学洽闻。也是因为科举不利,后来弃儒经商,而且挣了一些钱。可是经过明清交接之际的战乱,子女又多,家道逐渐衰落。

蒲松岭一生,始终在贫困中挣扎。他一辈子用了几十年时间科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深深体会到封建统治阶级的黑暗和一些所谓的正人君子的虚伪。他把自己对腐朽没落的统治阶级的不满和对社会上丑恶现象的憎恨,都借着他的《聊斋志异》里的牛鬼蛇神的故事,进行了无情鞭挞和讽刺。因为统治者对一些文人大兴文字狱,所以只能以这种方式表达自己思想、宣泄自己的情绪,追求自己理想化的诉求。

这就是一些古代书生编造一些艳遇女鬼的故事,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是一种虚拟理想的满足,是一种幻想中欲望的满足。

为什么在古代文化中能够艳遇女鬼的总是书生?

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如《聊斋志异》,如《搜神记》,其中有不少故事写到艳遇女鬼的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总结起来,书生艳遇女鬼的较多,为什么呢?今天简单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第一,书生往往要外出求取功名。

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十年寒窗苦,只为能有一朝,踏上去省城或者去京都赶考的路。有了外出的经历,就多了一种艳遇女鬼的可能。整日和家人呆在一起,女鬼一般不会光顾。种地的庄稼汉,整日老婆孩子热炕头,一般不会遭遇女鬼。

第二,书生赶考路上,往往借宿破庙。

古代,交通不便,去一趟省城,至少需要十天的时间,夜间,书生一般都会借宿在破庙,原因是不用交钱。这样一来,书生落了单,女鬼便有机可乘了。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了一个故事:一个书生,在破庙里用功,沙沙沙,美女蛇来了,在墙头上一笑,隐去了。

书生吓得要死,幸亏老和尚识破了机关,给了书生一盒飞蜈蚣。夜间,美女蛇果然来了,“豁”的一声,飞蜈蚣飞出去了,然后就没有声音了……

第三,书生一般都文弱,清秀,好欺负。

生一般不干农活,百无一用是书生,手无缚鸡之力是书生。整日读书,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用说女鬼自有手段,便是一个稍稍壮硕一点的女子,也会把书生摁倒在地。

书生一般长得比较清秀,女鬼一看就容易喜欢上,就容易发生故事。试想,一个杀猪的壮汉,像《范进中举》里的胡屠户那般,横披着衣服,往床榻上一倒,顷刻间鼾声如雷,这种画风是不是很不适合女鬼出现啊?

第四,书生一般都很善良,好欺负。

书生一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懂人情世故,不知世间险恶。深夜,来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子,哭哭啼啼,我见犹怜,书生容易产生恻隐之心,这就着了女鬼的道了。

像武松、鲁智深那般身强力壮,遇上打架就开心得不得了的主儿,哪个女鬼敢招惹他啊!

最后的教训是:外出赶考,要么多带点儿路费,住高级宾馆,门口有保安把守。要不就结交两个像武松、鲁智深那样的铁哥们结伴而行,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为什么在古代文化中能够艳遇女鬼的总是书生?

古文人孤寂的想象假的。

为什么在古代文化中能够艳遇女鬼的总是书生?

这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自古以来谁都知道“鬼怕恶人”!而在古往今来写鬼故事的才子中,大多都是认为除了书生以外,这世界上基本都是恶人的!比如武士、军人,杀气凛然,恶人吧?官宦、豪绅,前呼后拥,厉害吧,况且那么乌乌泱泱的一大群,女鬼怎么去找他们,那不自找倒楣吗?商贩、屠夫,多酷毒狠厉,女鬼惹得起吗?农夫、走卒,日勤劳厉练而身强体健,阳气大盛,女鬼岂敢近身?最最最最关键紧要的是,普通的社会底层人民、粗鄙之辈,丑陋不堪,粗俗卑下,生活拮据,满身臭秽……那些女鬼根本也看不上鬼眼啊!

如此一来,几相比较权衡,象这般高不成低难就的,除了找那些秀才书生们耍子玩玩儿,你让她们还能找谁去?

在古人留下的诸多妖狐鬼怪的故事传说中,也确实曾有过女鬼找上帝王将相、权臣官贵之人的,可很快就被请来的高僧神道们驱退、擒获或镇压了!

比如《西游记》中玄武门之变时被杀的太子李建成、李元吉等人的冤魂,就曾找上过大唐太宗李世民,结果就是秦琼、尉迟敬德上门站岗,人曹官魏徵去阴司托人疏通关系走后门,私改生死薄,行贿诸曹官,刘全进瓜……一番折腾之后,建成、元吉们就彻底冤沉地底了;这是好的,还有比这更悲催的,就是被请去的钟馗、张天师、济癫和尚、癞道人、法海老秃瓢儿之类的给直接抓住,杀的杀斩的斩,最好的也是被抓起来封镇到某处永世不得翻身!就这凶恶狠辣劲儿,什么样的女鬼会鬼胆包天地还敢去找那些官宦之人啊?

下流的看不上,富贵的惹不起,所以你说那女鬼如果不去找那些貌似风流倜傥而且还可能会有点儿前程出息的书生秀才,还能找谁去?都找你啊?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