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网络上洗白洪秀全、抹黑曾国藩,对此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的前提是,洪秀全是黑的,曾国藩是白的。因为黑的才要洗白,白的才能抹黑。现实中的洪秀全与曾国藩二人,既说不上黑的,也说不上白的,他们都是丰富的多色彩,而不是单一的色调,站在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颜色。把他们看成任何单一色彩,都看不到历史的真实面貌。
洗白与抹黑的争斗,就是因为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出结论之后,认为自己看到的就是历史的真相。于是,认为站在另一个角度上的观察者得出的结论是不对的。是对历史的有意掩饰。这种情况有点像瞎子摸象,摸到了尾巴的,认为大象像根绳子,摸到腿的认为像根柱子。于是,便相互认为对方是别人用心的骗子。
对洪秀全与曾国藩的评价,大概就是上述情况。
我们对历史的印象,来自于所受的教育。而教育必然打上时代的印记。对洪与曾评价的反转,也体现了时代的发展,认识的进步。
笔者是六零末,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上学的时候,历史教科书上的太平天国与洪秀全,是正面形象。洪秀全是农民起义领袖。那个时候,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不单单是洪秀全,当时认为历史上所有农民起义都是正面的。镇压农民起义的,全是反面形象。与洪秀全同样被称赞的,还有明末的李自成,元末的刘福通,韩山童,甚至汉末的张角兄弟,他们都是英雄,而镇压他们的都是反动派。
这种评价历史的方法,是有问题 的。所以,在以后慢慢得到纠正。农民起义是社会下层对黑暗政治的反抗,这是没错的。但是,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也并不都代表政治上的正确,所以,历史上就算是下层农民获得政权之后,政治还是以前的延续。代表的人物是刘邦和朱元璋。
洪秀全与之前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起义处在中国近代政治大转变的前夕。他的起义,虽然是下层农民对黑暗政治的反抗,也是对中国道路的一种探索,但他以自己的行为,证明了他不代表政治上的正确。他的路对于中国也不是一条正确的路。但他对中国革命还是有一些进步意义的。这就是对旧体制的反抗,旧文化旧道德的改造。虽然他们失败了,但中国确实需要这种打破旧世界改造旧世界的行动力。那怕粉身碎骨,也要去试一试,万一成功了呢?这是洪秀全在之前被承认被肯定的原因。
洪秀全与曾国藩是对立的双方。洪秀全既然起义的英雄,那么曾国藩自然就成了镇压起义的刽子手。笔者上学的时候,曾国藩在历史书上的形象就是一个屠夫的形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封建的道德和文化被打破,再也不能从思想深处束缚我们。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再去审视历史的时候,发现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地方,对社会和人生是有益的。于是,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这些年来强势回归。曾国藩是儒学大家,本身又是曾子的后代。他的道德修养与立身处世的原则,处处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当人们体会到这一点的时候,曾国藩的价值慢慢体现了出来。于是,曾与洪的评价,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反转。
现在,网上出现的对人物评价的尖锐对立,根本上是因为三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到来的。因为社会发展太快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容易适应,思想文化和认识的变化,就没有那么快,以六零后为例,如果不注重学习,与时俱进,当初上学时所形成的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很难改变的。大家各自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在网上,就会出现冲突和对立。洪秀全,是“英雄”与“反贼”的统一体。曾国藩是“圣人”与“屠夫”的统一体。只有清楚了这一点,才能对人物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
笔者个人对曾国藩还是很崇拜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在平定了太平天国,权势达到顶峰的时候,没有起来造反(或说起义),显出儒家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圣人”是不会把个人的权势建立有生灵涂碳的基础上的。
因此,我的结论是,不存在什么抹黑与洗白之事,在还原历史真实的基础上,显示出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特点,正是历史有趣的地方。历史是活的,是多色彩的,立体的,不是单一的色调。当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不惜编造历史情况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