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时人怎么生育?

传统的生育是拿个大脚盆,孕妇下身躺在脚盆中。过去乡下有接生婆,在旁照应,男人一概请出在外。

我表哥当时还未上学,有一段日子住在其舅妈家中。有一天正好撞见舅妈生孩子,年少,只记得孕妇哭声震天,还有一个大脚盆,其他都不说了。

像我们上辈,生育了很多孩子,多到七丶八个。小时候听母亲和大人聊天,好像当时都没避孕药和节育措施,可能都不懂计划生育,都是自然孕。

老房子楼上邻居有一个大妈,据其子讲曾生育了24个,只有养活了四个兄弟,而将一个女儿送给了十六埔小开之家。

后来相认,女儿也很少来,毕竟富贵人家养大的,对养父母很孝顺。

在杂志上看到,日本有的专家建议在泳池中自然生育,胎儿已习惯水中生息。

精生熟养,还是听医生的,才会万无一失!

古代时人怎么生育?

结婚需要媒婆,生育自然需要接生婆。古代任何行业都是一种延续,一个部落,一个村庄,一定会有一个接生婆。

古代生育其实也是一个预约制度,“郎中”通过询问两个人同房的时间,把脉扶正,可以推算出分娩的时间。家属会把大致的时间告诉接生婆,接生婆会开具小票,上面会告诉你,需要的东西和注意事项。

临产征兆,接生婆来了。会叫你准备开水,擦洗身体之用,准备剪刀剪脐带,蜡烛是为了消毒剪刀。

一种传承就有一种做法。古代生小孩风险巨大,犹如鬼门关。这里面有一个因素,接生婆经验相当重要,这真正决定你的生死。一般会根据你临床的反应,让你的腿弓起,注意调整呼吸,臀部用力,疼痛难忍的时候,嘴巴放毛巾。需要一个共同的努力,达到一个顺产的目的。

但有时也会碰到逆生。因为没有医疗设备,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会让产妇吞头发,引起呕吐,用擀面杖敲打后背,甚至用皮鞭抽打。采取古老的生拉硬拽,用虎钳拿来拨。像这种方法,即使生下孩子,也因为这些工具末消毒,造成孕妇的破伤风,不治而亡。

一个奇怪的现象中,出现在一个奇怪的时代,女人生孩子的时候,男人一定在外面,哪怕到生命最后一刻,那你也不可能进去。古人非常重礼节羞耻,手脚都不可以触碰,阴部暴露在自己男人的面前也不可以,所以古代的关灯就是做爱。把女人生孩子的这种苦难叫做污秽,宁愿把房子借给死人也不会借给女人生孩子,“借死不借生”。可怜封建社会的迷信思想,男尊女卑,一胎又一胎,要男孩,要延续香火,寿命短短很多女人就离世了。

也许古人更明白母亲的伟大,所以赞美母亲的词诗句,层出不穷。母亲,人间第一亲,母亲,人间第一情。

古代时人怎么生育?

古人的生育风险非常大,往往造成孕妇和孩子双双性命不保。那是医学水平非低,没有专门的妇科医生或接生手术器械,全靠有的经验的接生婆在家里接生。出生儿的成活率也很低,所以说孩子就是一把青草草。有的妇女生了多少孩子成活的很少,为吉利,孩子一生下来就叫项什么,栓什么,绑什么的,还有的立即给孩子认个干妈,就是让孩子过继出了这个一直不成活孩子的家庭。这些都是人民的美好向往,但还解决不了母亲困分娩造成死亡的风险,孩子成活低的问题。于是每个村子里都修了送子娘娘庙,求神保佑。但依旧是死亡的新生儿很多,我们年青的时候,在那荒郊野外不时地扔着婴儿尸体,每个尸体的脸上都抹着锅黑,意思不让小鬼魂认清家门再回来。

随着医学的发达,剖腹产手术的大量推行,婴儿成活率,孕妇健康率的也就大大提高,野外很少看到,几乎没有了初生儿的尸体。

古代时人怎么生育?

别说古代了,我是农村的,82年,当时就是一位叔佰姥姥接生的。前几年有听说有的打工者头天还在工地洗衣服做饭第二天发现已经生了小孩了,没去医院,事前也没有产检啥的,生后也没有打预防针,因为不是本地人户口估计是不会上了,至于啥时候回本地登记户口就不知道了。

普遍到医院生孩子是社会经济和人们思想都进步了才能做到的,因此我们可以猜测部分经济落后地区还是存在“接生婆”的,她们不是医护,但是关乎生命健康。

有文章说,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前人均寿命不足40,抛开战乱、灾荒,旧时生产危险对产妇、儿童的威胁是降低社会平均寿命的重要因素。而一个社会医疗服务进步的重要表现就是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的下降。

古代时人怎么生育?

说一下东北人过去生育的事。找屯里的接生婆,东北都是火炕,把灶坑点着火,烧热炕,掀开炕头的席子,拿一捆谷草,铺在炕头上,让产妇坐在谷草上,孩子生下来落在谷草上,找一个干净碗洗干净,把碗打破,用碗茬断脐带,也是考虑新碗茬干净卫生。胎衣埋在房门坎底下。这种接生在其它地方也流行。范文澜《中国通史》中提到寺院讲经时,说人生就是痛苦的,小孩从出生时娇嫩的皮肤落在谷草上,把小孩弄得直叫换,说明生来就是受苦的。验证了自古代就是用谷草做产床的。由于接生婆没有消毒,防止细菌感染的理念,婴儿及产妇极易感染破伤风。有“七天风八天扔”之说,找中医也无可奈何,用谷草把死婴包裹起来,梱两道绕,找专职人送到山上喂狼。因而还有一些关于扔死孩子的段子。那时孩子多,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家庭有小孩夭折的经历,上山有时就碰到死孩子。因为死孩子经常发生,也产生不少有关死孩的俚语,“张三不吃死孩子活人惯的”,男人见女人抹红嘴唇,就说“像吃死孩子似的”。能产生俚语说明小孩夭折是常见的事。产妇因生产而做病甚至死亡的也常见。七十年代有去黑龙江的回来说,有些家庭就是一个男人领一帮孩子过日子,媳妇不在了。自八十年代以,都上产院,婴儿成活率达百分之百。妇科病也没有了。

古代时人怎么生育?

应该是先爱爱,然后怀孕,再然后就生产吧?不然还能怎么样?[大笑][呲牙][害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