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讨厌周围所有人,是我的问题还是周围人的问题?

.

没有全无问题的人,是人就有问题。

如果谁要拼命强调自己全无问题,那他通常很有问题。

同样,觉得周围人都有问题的人,明显是对“问题”本身,没有正确的认识。

.

不能正确get到这些,那大概率会问题缠身,陷入问题的漩涡不得而出。

.

.

是人就有问题,“完美”只存在于文学作品。

某专家,是学术的精英,是单位的广告牌。

专家的确学识渊博,研究很有深度。他通常只是站在那里,渊博之气就会自动发散,深深影响着每一个路过的人。

专家还很有素质,宽厚、平和,对所有人露出真诚的微笑,对求助者向来热情接待。

渊博、儒雅、宽和,所有人都认为他无可挑剔,是个完美得不能再完美的人。

但遗憾的是,他的妻子不这样认为。

专家所有的美丽,基本都只绽放在外面——而回到家的专家,只是个五指不沾阳春水的懒蛋,一个对孩子不甚上心的失格父亲。

.

这样的例子,其实一点不极端,其实非常常见。

人作为一种有着七情六欲,有着情绪、思考的智能生物体,不可能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处处做到完美无缺。

就是佛祖释迦牟尼,都不能满足所有人的愿望——让所有人都觉得完美,更何况浸泡在俗世、脱离不了俗世的普通人类。

那不科学。

.

.

觉得周围人都有问题,那明显陷入了名为“自卫过当”的怪圈。

若对世界的许多事无能为力,如竞争、如复杂的人际关系...就不可避免,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接下来,就是对自己的强烈不信任了。

.

但人不能一直不信任自己。

精神虽无实质,但也有承受的上限。过度让精神承压,那精神必然面临崩溃的结果。

为了不让自己精神崩溃,不让自己活得悲惨至极,精神就会在必要的时候,发起关于自救的行动。

比如通过否定他人,来证明自己的正确、自己的并不失败。

越不相信自己,自(我防)卫的行动就越激烈。

.

说这是精神鸦片也好,自我强迫也好,总之精神需要这样的自我抚慰。

精神越脆弱(对世界越无力),对抚慰的需求就越强烈。

虽然这会带来后遗症,如判断失误、思考的低洼、视野狭窄...但无论如何,至少暂时,保护了精神。

.

.

“自卫”不可长期保持,应适度舒缓调整。

自我保护是正确的。

只有一次的人生,没道理因为对世界还不通透,就活该一塌糊涂。

所以适度的自卫、适度的自我结网,以及一定的错误,并没有问题,更不是人生的错误。

但不能一直自卫着,一直对世界防范着,要一直以十足的警惕生活在人群之中。

那不仅非常累,且对人际关系——自己在人群中的活动与成长,有不小的负面影响。

.

要适度舒缓,并且调整。

如:

1.适度接触心理学知识,理解并分析内心当下的动向;

2.以社会的、人性的、生存的...多角度看待发生在周边的事物;

3.运动,让身体活动起来、放松下来、多巴胺分泌起来;

4.视野广泛一些,思维跳跃一些...会发现有些执着,其实没太大意义;

5.有意识地放松身体,进而放松大脑,有意识地训练“放过自己”的艺术;

......

待积累足够,就是新的能平静看待“这个世界本就有问题”的自己

.

.

总之,觉得周围人都有问题,这在本质上没有问题。

世界上不存在完全没有问题的人,纵使神佛也并非全无偏好。

.

但如何反观这“所有人都有问题”,是关于生活的哲学题。

接受自己“同样有问题”这一现实,才有真正的开解问题、逐渐强大的可能。

而非坚守“别人都有问题”的自卫状态不放,以此来支撑精神。

那并不能真正支撑精神,那只是虚幻的判断错误。

.

事实上,就算别人都有问题、且问题巨大,对自己又有什么实际意义?

.

完全属于自己的穿透之力,才是对自己真正的救赎。

.

被小人陷害,领导明知却偏袒——真相不重要,利益关系才重要

人在单位,做个“会暗示的人”

从什么时候起,人们要变得越坏,才能在单位(集体)生存下去

开始讨厌周围所有人,是我的问题还是周围人的问题?

“以我观物,物者皆著我之色彩”,用这句文言来解答问题。

这是有我之境,是用自己的眼光来看事物,所以物都带有我自己的主观色彩。

有我之境,是站在作者本人的角度去观察认识事物,借物抒怀,所以事物全部显现出作者本人的色彩。

杜甫“春望”中2句,“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来写春天,写出了事物睹物伤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人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以自己的视角观察世界,你了解的世界就带了你的主观色彩。

唐代刘禹锡的《秋词·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以来,诗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这首诗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诗人开篇,即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思考。

只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事物的时候,事物的一切都随着我眼睛所看的,输入脑海里,然后通过个人经历加以分析解剖,主观就这样出来了。这就是主观的色彩。很多事情也是这样的,在经过了自己的主观情感,一切都已经变得不可理喻。

就如你笑靥如花的照镜子,镜中的你明媚阳光;你怒气冲天的照镜子,镜中的你如阿修罗一般。

一首歌中唱道:“风含情,水含笑”,也是同样的道理。改变心态,与自己和解,看春暖花开,夏花绿叶,可人灿烂。

开始讨厌周围所有人,是我的问题还是周围人的问题?

开始讨厌周围所有人,是我的问题还周围人的问题?

您好,请允许我站在你的角度客观分析一下导致你讨厌周围人的原因。

一、近期你可能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由这件事情引发,让你似乎看透了周围的人。他们将人性的弱点都暴露在你的面前,使你对周围的人失去了信心,才形成了这种讨厌的开始。

二、势力小人

生话中的确有一些人令人讨厌。那就是小人。所谓小人,是指人格卑鄙、自私自利,像小孩一样说翻脸就翻脸的人。小人与君子意思相反。君子是有学识和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说,君子是以公正的心,仁爱的心和道德修养对待所有人,而小人则结党营私,看风使舵,落井下石。

三、明哲保身者。

一些人为了保全自己,回避原则和矛盾,选择远离你。因为他们怕受到连累,影响自己的利益。这些人多为胆小心细,还没活出自我的人。这类人也会令你讨厌。

四、老好人一类

生活中老好人很多,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他们缺乏爱心和正义感,这类人处理事务一般保持中立态度。使你远、近不得,令人讨厌。

五、不被理解

由于你受以上各类人的影响,心情自然不好,只想自己静一静,所以很少和家里人沟通,也无暇顾及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家人也觉得你很怪。你失落的心情得不到他们的理解和抚慰,甚至还会被误解和责怪,这就使得你越发讨厌他们。

六、无辜的人

由于你对一些人失去了信心,致使你开始怀疑一切,你的心情不好就会体现在情绪上,无辜的人遇上你的情绪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自然也不会对你没什么好的态度。这类人也会令你讨厌。

人性的弱点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无法控制别人的言行,只能做好自已,这就要求我们调整好心态,让内心强太起来。使自已变得豁达,对生活充满信心。

我们不要过分在乎他人的表现。每个人的表现是他自身的修养。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是最不值得的。如果我们因此而烦恼,那么,就着了道。

我们要学会宽容。包容和原谅别人等于给自己留有余地,给他人反思和悔改的机会。只有不过于计较,路才会越走越宽。

我们要努力做好自己眼前的事,为自己设定目标,让成绩来说话。当你有了成绩,你的心情自然会好,你笑了,你身边的人也跟着笑了。

你的优秀和大度,形成了个人的魅力。你的魅力将会使那些小人对你的态度有所改变,会让明哲保身的人不那么胆怯,会让老好人观点进一步明确,家里人也更会理解你。从而,你不会讨厌周围的所有人。你会发现生活是如此美好。@头条生活家 @

开始讨厌周围所有人,是我的问题还是周围人的问题?

正常情况下,是自己的问题

开始讨厌周围所有人,是我的问题还是周围人的问题?

当我们以好的出发点看待人和事物时都会有人提醒:“你太单纯啦!”

常言道:我以真心向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

我们都是在谨小慎微的活着(力求完美)。

但是我们发现,别人还是不认可你。

言谈话语中透露出来的实质是根本不认同。

我们开始了抵触情绪“交个真朋友咋这么难”?

优秀是取得别人的认可,但是事物是辩证的,你做的任何事,在别人看来都有好坏的成分。许多事别人不看你好的一面,非要找出坏的一面,而我们得知人家这样的观点,会大吃一惊“怎么会这样看待我呢”?

我们看待别人呢?是不是也从“恶”的一面在猜测,或者是先入为主的认为别人在为自己谋划“没好人”,这种“先入为主”的判断,会损害我们的功德。

但是,一切以好的出发点看待别人,又会有人说“你太单纯啦!”

开始讨厌周围所有人,是我的问题还是周围人的问题?

有人曾说过,地球本就是巨大的鸟笼,里面生活着形形色色的人,发生着不同寻常的事。

你会有这种感觉,无非就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点,突然发现周围的人很虚伪,和你想象中的不一样,明明自己不是那种人,但又不想为伍。

第二点,厌世!当你发现自己的所作所为和别人都格格不入的时候,就会讨厌别人的做法,而觉得自己的做法才是正确的。

第三点,看透的太多。喜欢打小报告的同事,不懂体谅的老板,父母给的压力,朋友之间的勾心斗角,以及生活带来的压力。

当你觉得自己的生活枯燥乏味,又没惊喜的时候,自然会讨厌周围的种种。

说白了,就是你过得不好,我们都过得不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