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原子弹下无冤魂”这种说法?
战争从来都是你死我活的血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惨绝人寰的人类史上最大的战争。光是一个中国,就被日本侵略者杀害了数千万人。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是正义和非正义的决战。为了争取胜利,美国对日本动用了新发明的原子弹,是正义之师向不正义之师投下的正义之弹,迫使日本帝国主义举手投降。
同盟国不惜一切手段都是为了赢得战争,拯救更多无辜百姓免于遭受涂炭。日丶德等帝国毫无人性肆意烧杀抢淫,干尽坏事,只有尽早让他投降,才能迎来世界和平。
日本军国主义本来顽固透顶,叫嚣"亿人玉碎"来个鱼死网破,如果美国不是用原子弹核威慑,而是让日本造出生化武器丶毒气弹来危害全世界,结局不可想象。
以暴易暴,以血还血,"原子弹下无冤魂“,打烂军国主义的狂妄之国,巳是不二的选择。
为什么有“原子弹下无冤魂”这种说法?
原子弹下无冤魂。
说这句话的美国飞行员还说,应该是日本向中国人民道歉。
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无辜的,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死了4000万人,仅南京就死了三十万人,现在发现的屠村所剩的万人坑不下百余个。老人,婴儿、妇女、孕妇都是他们屠杀的对象;强奸、放火劫掠数不胜数;还有731及其它部队用中国人实验细菌。
那么广岛人和长崎人呢?
日本人那时全国都被军国主义洗脑,女人有的在新婚时割喉自杀,要求自己的丈夫多杀中国人,她丈夫果然成了著名的侩子手,有的献身去做慰安妇,用自己的身体鼓舞军心。
孩子们苦练军事,和老人们一起为部队捐款。
广岛昰日本侵略军的指挥部所在地,军需基地,卡崎是钢铁基地,是日本武器的生产地。
原子弹落下之前,这里的中小学生正在练刺杀,准备上前线对抗盟军,尽管这时日本已国力枯竭,但家中的老弱妇孺挨着饿,仍在赶制军需品。
雪崩的时候,沒有一朵雪花是无辜的。
被军国主义洗脑,视掠夺他国土地为荣耀,杀戮他国人民为理所当然的全民族,原子弹下无冤魂。
为什么有“原子弹下无冤魂”这种说法?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容易引起误解,似乎有鼓励人们使用原子弹的嫌疑。
我认为,使用原子弹,是不好的,也是有冤魂的。
如果原子弹攻击的是军队,那么士兵是无法左右战争的,战争是由国家的大人物决定的,是战是和,与谁战斗,士兵是没有发言权的。
想象一下,如果这样的士兵死于原子弹之下,能说他不是冤枉的吗?
如果原子弹攻击的是平民百姓,那就更是制造冤魂了。
掌控国家军队的统治者要发动侵略别国的战争,老百姓能阻止国家统治者发动战争吗?
显然是不能的。
那么你炸死这样的百姓,就是害死了无辜的人。
所以战争是可怕的,使用原子弹参战,更是可怕的。
因为原子弹的破坏力太大了,而且杀伤力也是相当残忍的。
热爱和平,不要战争,是我最大的心愿。
阿弥陀佛,佛度有缘人。
为什么有“原子弹下无冤魂”这种说法?
本来是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首先偷袭了美国珍珠港,另外,如果日本誓死不投降,顽抗到底,那么最后美军打到日本本土,进行巷战,那么先不说日本还要战死多军民,美军振亡人数也会翻倍增长。日本死亡人数会比死于原子弹的人数多。
为什么有“原子弹下无冤魂”这种说法?
美国人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了两枚原子弹,造成几十万平民丧生。这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造成的。如不扔原子弹,日本还不会投降,还要发动战争。美国扔原子弹是要日本投降。
为什么有“原子弹下无冤魂”这种说法?
因为这种话很容易带动民族情绪,所以这话一直流传了下来。但仔细想想这句话对吗?其实并不对!原子弹下纵然有不少人是军国主义的代表,但大多数人都是受到这股思潮的荼毒,原子弹下可谓有着太多冤魂!
我明白上面所说的话不中听,但也请各位冷静下来仔细想想这件事:
日本发动战争的本质是军国主义为代表的极端组织为了扩张而发动的,这点无须过多介绍,懂点历史的都清楚。但日本的军国主义与德国法西斯有着本质的不同——德国法西斯是大量德国人自发形成的,是德国人自己的选择,而日本的军国主义是强行上位,不是日本民众的主观意愿。
有个词可能不熟悉历史的读者没怎么听过:日共。
日共是什么?日共是日本的共产主义。与当时的苏联、中国一样,日本当时也有共产主义的思潮。这股思潮以德田球一、野坂参三为代表,是日本社会的另一股势力。
在当时二人都致力于对日本进行改革,可惜的是他们都未能与军国主义相抗衡。
野坂参三于1928年参加日本工人运动时被捕,直到两年后才被释放。释放后的野坂参三一直致力于在日本推动共产主义改革,但都没太大作用。直到1940年,野坂参三来到延安,正式开始开始反日宣传,同时也对被俘虏来的洗脑了的日本战俘进行改造。
而德田球一一生都致力于宣传共产主义,只不过他的命运要比野坂参三跌宕的多。德田球一有近半生都在牢狱中度过,直到日本战败,美国人踏上这片土地时,他都在积极反对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也正因他一生"执拗"的性格,晚年生病的德田球一连在自己国家接受治疗的机会都没有,最终不得已只能逃到中国救治。
可惜的是,当时的德田球一已经病危,来到中国没多久后便与世长辞。关于德田球一,毛主席有过这样的评价:德田球一同志永垂不朽!
以上介绍的仅仅是日共的几个代表人物,除了这二人以外,当时有大量的日本人致力于改革,寻求新的出路。可惜的是这些人力量始终无法与军国主义抗衡,最终只能成为当时的"失败者"。
军国主义的崛起正是踏着这些人的尸体一步步成功。他们的成功将所有与之有反对的声音剔除,所以军国主义者、天皇,才能控制当时日本的舆论。
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依然不服气:被洗脑了有什么可冤枉的?
要明白的是,当时的日本也是文盲占多数的国家。这样的情况下,普通人极容易被精英们的思想所左右,最终成为他们手中的牺牲品。
综上所述,整个二战中与军国主义持反对意见的精英几乎统统被流亡或是杀害,当时的社会中
已经听不到任何其他的主流声音。而作为无文化的普通日本民众,最后只能成为军国主义战场上的炮灰。
原子弹下无冤魂吗?我想答案已经很明了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