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逆天的乞丐?
司马迁《史记》记载的四大刺客,其中有一人为主公报仇,不惜毁了容貌,一路乞讨跟踪仇人,以报一箭之仇。
中国红军在长征前,多亏一个爱国军官获悉蒋介石既将完成合围,欲一举消灭中央红军和总部,同样自毁容貌一路乞讨过了许多关口,日夜千里奔赴,终在蒋介石总攻之前及时赶到中央苏区。
中央红军提前一步脱离绝境,踏上了艰难卓绝的2万五千里的长征,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厄运,并转危为安,赢得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逆天的乞丐?
乞丐皇帝的传奇人生——朱元璋!无论任何时候,都别信命,要努力奋进前行
朱元璋是大明的开国皇帝,但是他早年的职业生涯,履历还是比较丰富的,他是我国很出色的平民出身的皇帝之一,堪称战神级别的战略家。
小时候,朱元璋的名字叫朱重八,那时候人命不值钱,老百姓更是如此。
那时候老百姓没什么文化,关于起名很佛系,阿猫阿狗的起名叫着,尽管如此,一个村里还有很多重名的。于是官方为了便于记忆,就让他们的出生年月日相加,最后得出的数字是几,就叫啥名。
直到后来参加了起义军,这个乞丐皇帝才正式改名为朱元璋。
朱元璋最初从事的职业是放牛,工作内容就不用多说了。天有不测风云,某年发生自然灾害,家里青黄不接,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都饿死了。他和二哥还是把家里的草席和破席子把他们都卷起来,在邻居的帮助下,才算把家人下葬了。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这是朱元璋力所能及所作的最体面的事情了。
朱元璋为了活下去,只好去当和尚,这样起码有个斋饭吃。
然而那个年代,和尚也没有了饭吃,尽管他每天工作勤勤恳恳,扫地、撞钟、上香、洗衣服做饭等,简直是模范和尚,但是还是会经常遭到老和尚的打骂。朱元璋只能忍着,但是忍着也不行,死里没有米了,主持只能请大家喝了粥,喝完粥大家都下山去化缘。
说是化缘,其实就是乞讨。
朱元璋一路走,一路要饭,跑了很多地方,乞丐这个职业,他一共工作了三年时间。这三年,朱元璋接触了很多英雄人物,开拓了自己的视野,领略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还学会了很多方言。这或许就是金庸里面说的丐帮的来源,那时候英雄人物没有饭吃,都选择了要饭这一条路子。
不要小瞧了要饭这个职业。这个群体,要有充足的体力,因为体力不行打仗没耐力;要有足够的口才,因为口才不好要不到饭;要有优秀的策略,得根据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来说服人家给自己饭吃;要懂心理学,根据对方的表情,来判断今天能不能要到饭,能要到啥饭……
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与其他乞丐不同的是,他勤于思考,善于琢磨事,胆大心细。这为朱元璋以后打天下奠定了基础。他已经生活在了生命的最底层,再也不用担心未来的日子里,还有什么比作乞丐还要底层的职业。百炼成钢的人,注定能成大事。
欢迎朋友们关注@旧人新说
@新语说古今
看更多精彩故事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逆天的乞丐?
最逆天的乞丐绝不是朱元璋。老朱当年虽然要过饭,但毕竟只是临时客串,算不上职业乞丐。真正的职业乞丐中逆天者,留下记录的有两位,一位是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靠着乞讨办学的武训,另外一位虽然姓名已不可考,但其才华却震烁一时,令很多名士大儒汗颜。
武训原来只有姓而无名,因在家中排行第七而被称为武七。他于道光年间出生于山东堂邑,因为家中贫穷父亲又早亡,他很早就离开家给人当雇工。结果打工三年在结算工钱的时候,雇主却欺负他不识字,做假账赖掉了他的工钱,还把武训毒打了一顿。武训从那之后就发下弘誓大愿,要兴办义学,帮助那些无力求学之人读书识字。
要开办私立学校岂是容易的事儿,更何况以武训的现实条件,养活自己本身都比较困难。不过我们必须佩服武训的恒心和毅力,他下定决心之后马上就付诸行动,从二十岁就开始筹集办学经费,筹措手段主要就是乞讨。
作为一名有理想的乞丐,武训乞讨的足迹遍布山东、河北、河南以及江苏等地,只要是能赚钱他都愿意去做,除了沿街乞讨之外,有机会他就表演杂耍,也替人说媒和打短工,总之是利用一切机会赚钱。同时他对自己极其苛刻,每天只维持基本生存所需。
武训把积攒下的钱用来购买田地和放贷,自己则继续行乞赚钱,经过多年的努力,到他49岁时,已经积攒了230亩田地和将近4000吊钱(通常情况下,一吊钱相当于一两银子),这已经是比较可观的财富了。武训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他没有把钱用于享乐,自己宁愿不娶妻生子,也要完成当初的梦想。
光绪14年(1888年),武训终于在堂邑县柳林镇兴建了“崇贤义塾”。为了请到好的老师,他去当地有名望的进士、举人家跪求;为了让穷苦人家的孩子上学,他同样去跪求孩子们的父母;老师稍有懈怠、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他同样给对方下跪规劝……武训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他对办学的热忱。
此后武训又连续兴办了两所义学,让穷苦人家的孩子“学有所成者甚众”,以致于当时的山东巡抚张曜闻特地召见了武训(武训的名字就是张曜闻赐予的),不仅免征了义学的学田赋税,更捐献白银200两资助武训。后来朝廷得到奏报之后,还给予了武训赏穿黄马褂的荣誉,这在乞丐群体中,可以算得上是绝无仅有了!
武训一生没有娶妻生子,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兴办义学上,在他59岁病逝时,义学师生悲伤无比,数县百姓含泪送殡,将他埋葬在了崇贤义塾之畔,此后常伴学子们的诵读之声!
武训的传奇人生如果说是“度人”,那么另外一位没有留下姓名的乞丐,就绝对能称得上是“度己”了,他用一首诗来诀别了这个给了他无限苦难的世界,同时也让一些所谓的才子们啪啪打脸:你们的文化水平,还不如我这个要饭的呢!
这件事发生在嘉庆年间的通州,一夜风雪过后人们发现有乞丐冻毙路边,虽然这种事情时有发生,但按照相关规定仍然要上报当地官府。衙门的人赶到之后,在这名乞丐身上找到了一张绝命诗笺,诗曰:逆旅乾坤也自由,手携竹杖走街头。饭篮滴露歌残月,鼓板临风唱暮秋。两脚踏平尘世路,一肩挑尽古今愁。而今不食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这个世界虽然步步坎坷,但我仍有一颗向往自由的心,让人悲伤的残月、暮秋都会变成我口中的诗歌,我用两只脚行遍这万丈红尘,看惯了悲欢离合与世态炎凉。我就要离开这尘世间,再也不必遭受白眼和羞辱,狗眼看人低的村犬们,你们可以闭口了!
他没有留下姓名,人们只知道他是永嘉人,地方官看到这首诗后被其气度所动,尊其为“永嘉诗丐”,并为其立了墓碑。我们不知道他的人生有怎样的经历,但如果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写不出如此佳作的,其人生际遇令人叹惋!
但他已经看透了这个世界,同时完成了“自度”,临终之时或许已经没有有遗憾了吧!
喜欢请关注,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逆天的乞丐?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逆天乞丐,小生来说一说千古奇丐、最荒唐的乞丐和最励志的乞丐。
一、“千古奇丐”——武训武训,公元1838年~1896年,唯一一个以乞丐身份录入正史的人。
他行乞38年,用自己一生所讨来购置学田300余亩,兴建义学3处,积累办学资金万贯之多,教育穷家子弟无数,是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驱者,享誉中外的平民教育家、慈善家,人称“千古奇丐”、“义丐”,“丐圣”。
光绪二十二年(1896)4月23日,武训病逝于自己兴建的御史巷义塾内,享年59岁。
出殡当天,堂邑、馆陶、临清三县官绅全体执绋送殡,各县乡民自动参加葬礼达万人以上,沿途乡民纷纷含泪送别他。
二、最荒唐的“乞丐”北齐后主高纬,为了打发宫中无聊而空虚的生活,他竟玩起了Cosplay——乞丐扮演。
他先在自己的后宫华林苑建了一个贫穷村舍,然后自己脱下龙袍,穿上外面买来的乞丐衣服,再命令宫里的太监与宫女扮上老百姓模样,给他施舍食物和酒水,一时之间,皇宫恍如成了市井民间场所,他乐在其中、置天下政事于不顾。
就这样,在高纬昏庸乱国下,北齐国内混乱不堪,与此同时,北周经过发展,国内形势一片大好,公元577年的10月,高纬全家被北周皇帝宇文邕斩杀。
三、最励志的乞丐——朱元璋朱元璋出身于安徽凤阳县的一个贫寒家庭,打小便要给地主放羊来贴补家用,17岁那年,由于父母和兄长相继离世,他只得跑去黄觉寺当了和尚。后来,又逢天下闹饥荒,和尚也化不来缘,黄觉寺住持只得罢粥散僧,就这样,朱元璋一路从濠州一路乞讨到了合肥,又从合肥折西到了河南,在历经了3年的乞讨流浪生活后,他又回到了黄觉寺。
后来,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从此走上了农民起义的道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正式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逆袭成为至高无上的“九五至尊”。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逆天的乞丐?
中国历史上,逆天的乞丐有很多,伍子胥,苏乞儿,重耳等,但是我认为最逆天的乞丐是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字国瑞,小字重八,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名应天。
在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后,于至正二十七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又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为什么说他是最逆天的乞丐,从一个放牛娃,跟着起义军起义,到最后成为起义军的领袖,推翻了大元朝,然后又在军阀割据的斗争中,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以及后来统一东南建立了从唐代以后,汉人统一的大帝国,北到外兴安岭以北,西至巴尔喀什湖,南到安南地区,这就是一个乞丐从无名的小主到最后成为一个开国皇帝,建立统一全国的大业。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逆天的乞丐?
伍子胥、朱元璋等的确是名副其实的“丐中丐”,但是年代太多久远,今天零点拾韵与大家一起分享2位新中国开国将军的故事。
开国上将宋任穷——部队被打散,一路乞讨,两度拜师学艺1928年,井冈山根据地遭受敌人重兵围剿。彭老总等根据地领导决定主动撤离井冈山以保存实力。撤离得有负责断后的,这个任务就交给了宋任穷和康健领导的特务连。
撤离时,特务连被打散了,只有宋任穷和康健两人还始终在一起。他俩一边乞讨一边寻找大部队。乞讨也要讲点本事的,为了掩人耳目,他们拜一个姓吴的乞丐为师,跟随他一起要饭。
不久,康健病逝,加之主力部队的撤离本身就是隐蔽的,所以漫无目地的寻找无疑是大海捞针。宋任穷决定告别吴姓师父,先回乡(湘西),伺机打探消息。
回乡图中,为了能混口饭吃,宋任穷拜两位玩蛇的艺人为师,并向两位师父要了一条蛇,靠着卖艺糊口,回到了家乡,最后成功找到大部队,1955年被评为开国上将。
开国少将段苏权——组织上为他开了追悼会,他却奇迹般乞讨回到部队1933年,为了掩护贺老总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东进湘西,时任黔东独立师政委的段苏权与师长王光泽奉命率领独立师打游击。他们伪装成主力部队,迷惑敌人。
他们成功完成了掩护主力的任务,但也因此付出惨痛的代价。战斗中,段苏权右脚踝被子弹打碎,无法行走,为了顾全大局,师长无奈只能把他留下。一位好心的裁缝李木富把他安排到一个隐蔽的山洞。
由于风声走漏,李木福被国民党民团逼迫带到山洞,正当民团的大刀要砍向重伤的段苏权时,李木福苦苦哀求:“不要造孽了,他也活不长了。”就这样,段苏权暂时捡回了一条命。
李木福家本身也是贫苦家庭,根本无力长期供养一个伤员。有一天,饥饿难耐、奄奄一息的段苏权凭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意志,依靠双手和膝盖爬出了山洞,一点一点爬到李木福家,喝了一些稀饭,才缓过劲来。
为了不拖累恩人,他决定离开。李木福请人给他做了一副拐杖和一个要饭的竹筒,他告别恩人,拄着拐杖一路乞讨。
过程比我们想象的艰难和惊险得多,幸运的是,他最后回到了家,并在离开大部队3年以后重新找到了组织。这时候,组织上早已经为他开了追悼会,独立师也早已经全军覆没。
1955年,段苏权被评为开国少将。说实话,以他的资历,的确是委屈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