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那夏商周算什么?

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因为建立了中央集权地方郡县制度,统一了文字丶度量衡丶交通线丶历法丶法律等,中国全面进入了封建主义社会。此前夏商周,是奴隶制社会,是以王丶天子号令天下的松散奴隶主邦联制。到周王朝,天下还有八百多个小国,铸九州鼎,中国为神州,九大州为大区域,小国尊周礼丶奏周乐,年年朝贡。

到了春秋丶战国,周天子日益式微,被秦国废置。旧的奴隶主社会已经不适应中国的发展。新兴的国家开始了争夺天子号召力的权力,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再到秦始皇扫六合,建立中央集权的皇帝制。中国已统一为一大帝国。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秦始皇确立了大中国,历代历朝一脉相承。中国为世界保留了唯一的古大文明,对全人类的历史发展,做出了无可比拟的卓越贡献!

为什么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那夏商周算什么?

夏商周是一种原始的契约政治!!!之所以说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因为秦始皇创立“君主专制”制度。它与以往的夏商周的不同之处有三点:

一皇帝至上,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发生变化

夏商周时期,中央与地方政权实际上是一种原始的部落军事民主。诸侯国要按照约定对王室承担一定的赋税、徭役责任,除此之外,诸侯国拥有无限大的权力,包括诸侯国王位的交替更换,都是诸侯国内部产生,在符合礼制的情况下,奏请周天子册封而已。诸侯国内,各自实行不同的盐铁徭役制度,甚至可以自己铸币,拥有绝对的财政权力。也就是说,诸侯国是一个完全独立自主运行的政权。秦朝则不同,秦始皇将所有的权力收归中央所有,天下大事皆由自己出,作为全国唯一的权力拥有者,皇帝将总领天下,同时取消分封制,改行郡县制。郡县制的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命,对中央负责,执行朝廷的命令。所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概念由此产生。

二徭役制度,所有军队都归皇帝所有

夏商周时期,王室没有多少兵权,虽然有号令召集各路诸侯兵马集聚的权力,但王室天子不具备直接领兵的权力。所有的军事装备全部由诸侯国把握,所以我们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时候,各路诸侯看到烽火台着火,纷纷带着本部人马前来勤王。俗话说“枪干子里出政权”,一个帝王手里没有兵,自然不可能做到长治久安,后来到东周时期,周王室的式微便可以看到,所有的祸源全部出于此。秦始皇积极吸取前人的经验,深深地感觉到手里没兵权是绝对玩不转政治,所以,创立出由皇帝直接领导天下兵马的徭役制度。

三“车同轨,书同文”,形成家国的概念

这一点是秦始皇最伟大之处,也是真正影响“大一统”概念所在。秦始皇扫灭六国以后,为了加强统治,在中原大地实行统一制改革。统一度量衡、文字等等,不要小看这些无形的改革,它对于能够帮助民众形成统一的家国概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你既然要使用统一的度量衡和文字,咱们就是同根同源,时间一久,地域的隔阂便消失,人们开始以这些无形的文化作为是不是“本家”人的参考依据。长此以往,大一统的文化认同逐渐产生。

为什么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那夏商周算什么?

为什么说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人,其实很简单

后世对于统一的归结:中央集权、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这四点成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要求。

秦朝与夏商周最大的区别在于制度不同,首先对于天下臣民管理方法上,秦国的郡县制比夏商周的分封制更加先进。

秦朝与夏商周对天下掌控力度对比

夏商周实行分封制,就拿周来说,周朝实际能够掌控的地方其实并没有多大。但是在这课大树下乘凉的人很多,像周朝的诸侯王需用给周天子上供,在战争时期带兵帮忙打仗。只要你诸侯们承认我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就可以,但是诸侯们享有独立管理权利。在自己的地方怎么弄都可以,天子管理不了,天子只是名义上的天子,实际是和各诸侯共同管理,潜在危险很高。

秦朝实行郡县制,比分封制更加先进,各地郡县官员都是由中央进行调度,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中央的命令能够最快下达地方,处理一些棘手问题加大了效率。使秦朝真正的拥有天下,这是夏商周所不能及的。

夏商周只是在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秦始皇从根本上统一了中国,所以才说是秦始皇统一了中国。

为什么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那夏商周算什么?

诸侯林立,姑且称之为最原始,最古老的联邦制。

为什么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那夏商周算什么?

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对夏商周的延伸。

为什么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那夏商周算什么?

一、制度

秦朝以前的中国基本上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以周朝为例,王室只能掌握本部土地,对各个诸侯只有号令权。而诸侯国权力很大,各个诸侯掌握着封地内的财权兵权以及行政权,只对天子采取朝贡、服役,等义务。

虽然诸侯国名义上听取天子号令,但这种义务关系是极其不稳定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一事,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天子对诸侯国的掌控程度并不深。随着诸侯国实力的壮大,往往会发展成一种与天子对抗的形式,春秋战国长达四百多年的战争就是诸侯争霸,而周王室无力掌控诞生的产物。

夏商时期王室对周边地区的掌握程度更低。

夏朝基本上是部落联合的产物,黄河下游崛起的华夏部落对外扩张,从而兼并各个族群引起的文化交流。各个部落对这个联邦制部族(夏)并没有太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商朝则在夏朝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建立了一个以商为中心的松散城邦式联盟。采取内外服制度,内服由商统治,而外服则是众多的藩属国家。虽然这些藩属依附于商朝,但互相交流与联系并不深厚,依旧有很强独立性。

而秦朝,则彻底将权力收归于中央,确立帝制,废除分封推行郡县,并且统一了当时华夏文明所活动的全部区域,政治上统一了社会层次与经济体系,并且确立了中央官制。

这个过程可以称为由诸侯分封制到中央大一统的变化。

二、意识形态与文化的统一

夏商周三朝,文化与意识形态基本上是割裂的,各个邦国采用不同的文字语言,各地交流十分不便。

而秦朝虽然形式上统一了中国,但是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习俗却依旧是各个诸侯国所遗留下的产物。

而不同的文化使得六国遗民对秦的认同感依旧不高,骨子里依旧认为自己是赵国人、齐国人、楚国人......文化的融合与背离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秦始皇则加速了这一过程。

秦尽废六国文字货币,全国尽推秦制,几十年后的汉朝,何人是六国遗民?

三、大一统的历史趋势

东周初年,各个受周王室册封的诸侯国都被认为是华夏一族,统称诸夏,而未受册封的南方部落则被认为是蛮夷。

可以看出,华夏民族此时已经有了民族认同观念。

当时诸侯国之间,并没有强烈的国家概念,各个有识之士服务于另外的诸侯国是常有之事,如吴起生于卫国,却服务于齐国、楚国等,商鞅生于卫国,却服务于秦国。

当时的诸侯各国并没有太多的国家观念,却有相同的民族概念,相同的民族观念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必须有一个集中的力量能与北方游牧民族进行对抗,从而导致了统一历史趋势。

战国时代是中国从封建制度向中央集权制度的转型时期,诸多变法根本上就是在集中权力,商鞅变法则是最极端的一个例子。

且从大禹治水时,上万部族纷纷来朝

到了商汤时期,有诸侯三千

再到武王伐纣,只有八百诸侯

春秋时期,只剩了一百多个诸侯国

到了战国后期,便是七国并立。

大一统是趋势,而秦,恰好完成了这个趋势,从文化上、制度上彻底统一了华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