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中国四大名著去掉一个,你认为去掉哪一个最合适?

少时在文庙,听一老朱公论四大名著,颇有独特见解。

四大名著,首推《三国》,三事特多。诸葛一生只骑三回马,还要三气周瑜,桃园三结义要对他三顾茅庐,然后洗耳恭听隆中三分对,三英战吕布不及诸葛三杰事三国。

三司马吞并魏,三国归于晋。斗智斗勇丶勾心斗角,老不看《三国》。

水浒打打杀杀,暴力还要加金莲色淫。少不看《水浒》。

四大家族,十二金钗,金玉姻缘。灯红酒肉,美女成群。宝玉敲木鱼,黛玉去葬花,宝钗守空房。尤三姐刚烈自刎,二姐羞辱吞金。四春小姐皆哭泣,晴雯、袭人都苦命。伤心事,与谁抒?男不看《红楼》。

一师三徒去取经,沿途牛鬼蛇神不停来。九九八十一难,白天妖魔夜鬼怪,杀煞人,女不看《西游》

四砍一,男女老少推《西游》。除了留学,就是海归了。

如果让中国四大名著去掉一个,你认为去掉哪一个最合适?

去掉水浒传,看的太

如果让中国四大名著去掉一个,你认为去掉哪一个最合适?

个人认为,四大名著讲的是千百年来,备受中国读书人推崇的人生追求的四重境界: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每一部名著讲一个方面: “西游”讲修身,“红楼”讲齐家,“三国”讲治国,“水浒”讲平天下,所以四大名著构成中华文化大观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缺一不可。

《西游记》讲修身。唐僧师徒四个外加一匹白龙马,结伴西游,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这五位,出身不一,履历各异,却殊途同归,志向日趋一致,直面人生大考——领取的是东土大唐的任务,接受的是上天佛祖的考察,收获的是各自修身的正果。

《红楼梦》讲齐家。无论是甄士隐还是贾雨村,是“宝黛钗凤”还是“元迎探惜”,都归附于“贾史王薛”四家,围绕在“宁国荣国”二府。大厦将倾,贾政正经八百齐家,然虚有其表的面子,总盖不住贾敷贾衍败家,敷衍了事、烂在根子上的里子。整个大家族的齐、败、兴、衰,全收束在一支以功名、金银、娇妻、儿孙为内核的“好了歌”里,曲终人散。

《三国演义》讲治国。这倒不是看到“三国”其名,就说“治国”其实。根本一条在于,罗贯中先生也好,普天下三国读者也罢,内心深处认为刘备、孙权、曹操们与“平天下”的境界,还有不小的距离。是的,历史上真实的曹操雄才大略,有“平天下”的抱负和才能,可是遗憾的很,有民间流传了千百年的三国故事“民意”在先,再有罗贯中先生撰写三国演义“小说”在后。罗先生很想写平天下的真事,当他预料到普天下读者不买账时,也只好作罢。于是历史上的一代英雄成了《三国演义》里的标准奸贼。

再说刘备吧。汉景帝阁下玄孙、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备上承刘汉基因血统,可谓先天很足;爱惜百姓,礼贤下士,“玄德”无量,后天也蛮拼的,甚至亮点颇多,当是“平天下”中兴之主的不二人选?同样遗憾的很,作者笔下,读者心里,感觉很是一致:刘主公 战阵前“摔阿斗”很“作”,溃逃时“护百姓”很“伪”,白帝城“托孤”很“假”,以上三端,加上战力不齐、心怀各异的“五虎上将”,已是自顾不暇,遑论“平天下”?歇歇吧您。

最后看孙权。坐拥东南富庶地利,手下战将、谋士不弱,“生子当如孙仲谋”,主公本人也绝对抱负不凡,可以“平天下”了吧?NO。罗贯中心里早有一本账:和老曹这块巨石相比,你小孙就是鸡蛋!东吴平天下,曹魏脸往哪搁?即使我老罗硬这么写,老百姓也一百个不答应,是吧?

综上,窃以为《三国演义》是一部讲治国的书。面对“治国”这道命题作文,曹操游刃有余,孙权考试及格,刘备捉襟见肘。

《水浒传》讲平天下。看到这个结论,你第一时间感到的是突兀没错。是的,“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这班人,似乎离“平天下”很远,简直是不挨着。

之所以给予梁山好汉如此高的评价,正是基于作者施耐庵的创作原意,以及千百年来植根于民间的更为广泛的百姓愿景。读罢《水浒》,掩卷沉思,终生难忘的是: 嫉恶如仇、义薄云天的好汉个性,“生死之交一碗酒,风风火火闯九州”的传奇故事。至于昏庸帝王,权臣贪官,恶霸地痞,奸夫淫妇,还有一百单八将最后的投降招安,鲜有善终,一切的一切,无论是作者笔下,还是万千读者心中,都是陪衬,都为突出小说主题——“平天下”而设。为何是这样?

首先,好汉们“逼上梁山”前,几乎都有一身好武艺,一个幸福的家。他们的“修身”、“齐家”两门功课都是优秀。不但不是天生的“賊”,恰恰相反,他们循规守矩,大大超过了那些高高在上的朝廷命官。诸如地位很高的柴进、卢俊义,地位不低的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林冲,地位极低的宋押司、武都头,都在勤勉做事,默默为国效力。武松打虎为民除害自不必说,为了“齐家”,手刃奸夫淫妇后,主动投案自首,良民大大的一个。奈何后来一系列的官恶勾结陷害,逼上梁山。一连串狗血的事实描写,指向一个主题:奸佞当道,纲纪败坏,国将不国,只有揭竿而起了。“黑旋风”李逵在先前的聚义厅,后来叫“忠义堂”里,一怒就口无遮拦:“杀到东京,夺了鸟位!”看似冲动、无脑,实际是大众心底有此强烈意愿,只是借李逵之口表达出来罢了,就如红楼里的宁荣二府都烂到骨子里去了,作者或者书中别的人说出这个事实都不太合适,只好借喝醉了的老家奴焦大之口骂出来,是一个道理。

“天下为公”,是古典籍里“平天下”思想的本义。梁山好汉之所以称“好汉”,是他们的实际行动,既完美诠释了从那时至今,留存于世人心底分量极其沉重的公平正义,又痛快宣泄了百姓对现实丑恶的愤怒与不满。好汉的作为,粗看是杀人越货,细看是除暴安良,深看是公平天下。从这个意义上说,四大名著中,《水浒传》作者的理想追求最高。

如果让中国四大名著去掉一个,你认为去掉哪一个最合适?

我认为去掉那一部都不合适,中国的名著不是太多啦,而是太少了!

如果让中国四大名著去掉一个,你认为去掉哪一个最合适?

去掉《水浒传》吧。

这当然只是在下个人的看法。

我觉得,四大名著中,排第一应该《红楼梦》,因为它文学性和思想性最高。

对于古人而言,《红楼梦》的思想太超前,有离经叛道的嫌疑,但对于当代人而言,《红楼梦》却实在是最好阅读的小说,其思想,即便是当代很多人,都会觉得很前卫的。

《红楼梦》至少开创了个第一:

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

中国第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

中国第一部真正跨越性别鸿沟由衷赞美女性的小说;

四大名著,《西游记》应排第二。

因为《西游记》是中国第一部长篇魔幻小说,它的艺术形象创造的功劳,都堪称是开天辟地式的。

最近看了《魔戒》,有一个感觉,觉得小说的架构和故事,与《西游记》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西天真经;

《魔戒》中,佛罗多和山姆、梅里、皮聘,也是四人,去末日火山销毁魔戒,也是历经造成磨难,最终将魔戒扔进了末日火山,使人类最终获得了光明和平安。

这是是《西游记》的影响力和超越性。

《三国演义》可排第三。

说实话,四大名著中我最不喜欢的,就是《水许传》。

一是我不喜欢《水许传》中宣扬的疯狂杀戮。

你看劫法场那一段,为了救一个杀妻的宋江,梁山好汉杀进人群,无论官吏、观众,皆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而且,李逵那板斧一路披过去,简直是血流如注、人头滚滚,那滚下来的,很多都是无辜的寻常百姓,而书中所透露出来的,却有一种杀戮的快感,实在让人反感;

二是也不喜欢里面的阴谋手段。

梁山以“替天行道”自诩,但在替天行道的过程中,那些所谓的好汉却用尽阴谋手段,对自己的兄弟都是如此,比如,宋江为拉秦明、卢俊义等人入伙,竟然弄得他们家破人亡;为了所谓的哥们义气,竟然将花荣的妹妹当礼物“送”给秦明,把一个貌美如花的扈三娘送给残忍好色王英,为了自己招安,那些兄弟杀的杀、害的害,还一杯毒酒将李逵送上了西天。

这哪是什么义,纯粹一群混世魔王。

所以,《水许传》不符合我的审美观,我不是很喜欢。

如果让中国四大名著去掉一个,你认为去掉哪一个最合适?

四大名著,分别是《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和《西游记》,四本各有千秋,《西游记》是神话小说,《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红楼梦》是都市家族小说,《水浒传》是市井小说。

说完了题材之后,其实就明白了,四大名著,往往是精英层面的小说,因此,如果非要把四大改三大,最大的可能是,《水浒传》被剔出掉。

而且,客观的来讲,相比其他三部,《水浒传》的研究、改编、通俗率,都略低一些,普通民众的影响力当中,《水浒传》也偏弱,这是因为,其他三部影视改编的作品和重播率,远远超过《水浒传》。

而且,《水浒传》其实后半部分,尤其是准备接受招安之后,写得有点儿水,精彩度,严重不如前半部。这就相当于余华的《兄弟》,前半部精彩得不得了,后半部就尿急了。

而其他三部《三国演义》《红楼梦》和《西游记》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因此,三大名著的话,《水浒传》落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