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几千年历史,到底多少种文字被湮没了?

中华几千年,疆域万千里,有多少山头就有多少语言,有多少语言就有多少文字。

中国黄河丶长江流域都有先民的遗迹,几乎无处不开花,神密的三星堆文化,西藏高原的藏部落,蒙古草原的马背文化,南方众多的少数民族,大辽丶大夏丶大理丶契丹丶匈奴丶突厥等古代邦国,56个民族56朵花。

花中有五颜六色,文中有七彩缤纷。上古仓颉造字,中华民族渐渐形成,在夏商周时代已在朝一统模式发展,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汉文字已趋于一体。但今天仍保留着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字。所喜汉字汉文汉语是全中国标准语和国语。

统一又包容,独特而融合,正是中华各民族走向大团结的源泉。

中华几千年历史,到底多少种文字被湮没了?

中国文字的起源一直是一个迷,让我们根据消失的文字,一起寻找汉字的形成轨迹

贾湖刻符

1987年,在河南舞阳的贾湖遗址(距今9000—7800年),考古专家从新石器时代墓穴中发现了龟壳、骨器上的契刻痕迹,认为“这些符号应该是一种文字”。贾湖刻符至少有十七个,其中龟甲上刻符9例,骨器上刻符5例,陶器上刻符3例,其特点均是契刻而成,后被统称为“贾湖刻符”。

双墩刻符

1986年,双墩出土的600余件种类繁多的刻划符号(距今7000多年),就同期国内外文化遗存来说,都十分罕见,是惊人的发现。这些符号大都刻划在器底部位,内容广泛,涉及日月、山川、动植物等写实类,狩猎、捕鱼、网鸟、种植等生产类,记事与记数类,反映了生产、生活、宗教、艺术等广泛的内涵。

夏代水书水书是一种表意文字,其中还有一些假借字,甚至更原始的图画文字。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夏代。水书记述的内容大多为驱鬼骧灾、祈福预言的内容,起源于水族古老的多神教宗教信仰,此外,还有大量天干地支、星象节令的内容。据统计,水书文字至少有500多不同的单字,如果加上一些字的异体字(就是一个字可以有不同的写法,这种情况在甲骨文中也时常出现),可能会达到1600余。水书传男不传女,掌握水书的人被称为“水书先生”,或称“鬼师”,最初应该是水族的祭司人员

中国古代文字遗址记录还有: 半坡陶符、青墩刻符、庄桥坟刻符、骨刻文、陶寺朱文,这些文字的出现,让我们对文字的历史长河浮想联翩。

中国古代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形成的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等文字,也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留给史学家力透纸背的研究

契丹文是辽代契丹人为记录契丹语而参照汉字创制的文字,属于汉字的派生文字,在契丹族建立的辽国有官方文字地位。分大字和小字两种。大字和小字都有表意和表音的成分,小字的表音成分比大字多。虽然大字和小字都没有被完全解读出来,但小字的研究比大字更为充分。

西夏文又名河西字、番文、唐古特文,是记录西夏党项族语言的文字。属表意体系,汉藏语系的羌语支。西夏人的语言已失传,跟现代的羌语和木雅语关系最密切。西夏景宗李元昊正式称帝前的大庆元年,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三年始成,共五千余字,形体方整,笔画繁冗,结构仿汉字,又有其特点

中华几千年历史,到底多少种文字被湮没了?

中国的文字很多

1、汉字。现在中华民族通用的语言,包括中国大陆,港澳台新加坡马来西亚都在使用

2、蒙文。(竖着写的老蒙文,主要使用地区在内蒙古。蒙古国使用另一种拼音字母。),在内蒙古等蒙古族地区使用。

3、壮文。(指现代壮文,拼音文字,很年轻的文字,不到一百年。传统壮字,少数传统艺人在用。)。在广西存在。

4、藏文。(使用印度字母的文字。)西藏到处可见。

5、满文。(满族文字,没多少人认得了)。

6、维文。在新疆。

7、彝文。彝族文字。是成熟的象形文字。在四川云南分布广泛。

8、东巴文。纳西族文字。是原始的较有体系的象形文字。在云南丽江可以看到。

9、水族文。是原始的象形文字。还不成体系的文字。在贵州都匀县可以看到。

10、朝鲜文。 中国与朝鲜边疆地区、青岛、大连地区

11、俄文。中俄边界范围的城市。

12、泰文。与泰国、老挝属同一民族大类的民族。 使用泰文。 使用地区在云南、广西与缅甸、老挝、越南边界地区。

13、越南的文字。以前使用喃字,京族使用。现在使用拼音文字。

还有许多文字,比如西夏文

西夏文又名河西字、番文、唐古特文,是记录西夏党项族语言的文字。党项族人在统治期间,创制了自己的文字——西夏文。据《宋史·夏国传》记载:“元昊自制蕃书,命野利仁荣演绎之,成十二卷,字体方整”。从中得知,西夏文字由西夏大臣野利仁荣创制。

野利仁荣学识渊博,熟悉历史,曾参与谋划了西夏建国前后典章制度的创制。1036年,野利仁荣秉承李元昊旨意,开始创制西夏文字。据说野利仁荣接受命令之后,三年闭门不出,悉心造字。他根据汉字的造字特点以及部分汉字部首和笔画,参照融合了契丹文字的造型,经过三年努力,终于创制出颇具个性特征的西夏文字。他奉命演绎的西夏文字“成十二卷,字体形方整,笔画繁复”,约有5000多字。李元昊下令把野利仁荣所创制的西夏文字尊为“国字”,强行在国内推广使用,规定西夏的官署文书、法律条令、审案记录、买卖文契、文学著作、历史书籍、字典辞书、碑刻、印章、符牌、钱币、以及译自汉、藏文的佛经等书籍文书,全部采用西夏文。与宋朝的外交文书,则采用汉字和西夏文并列。

由于西夏文字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的,因此,看起来和汉字十分相似,也是方块字,横平竖直,书体形式也有真、草、隶、篆。西夏文制成后,统治者大力推行,成为当时西夏的官方语言文字。

1227年,西夏亡于蒙古帝国,西夏文字也逐渐走上了湮灭之路。蒙古灭西夏后,仍刊印西夏文书籍。元明两朝,西夏文仍在一些地区存活了大约三个世纪,其后人在一定范围内延续使用至明朝中期,成为探寻西夏后裔踪迹的有力佐证。直到明代后期,随着党项族的消亡,西夏文成为无人可识的“天书”。

中华几千年历史,到底多少种文字被湮没了?

中华文字最早应该追述到距今8000多年以前的贾湖刻符吧,后来7000多年前的双墩刻符,6000多年的半坡陶符和青墩刻符还有5000多年前庄桥坟刻符,骨刻文和陶寺朱文夏代水书。

华夏文字的形成体系应该是夏末商初吧,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都属一个体系,统称为“大篆”。春秋战国时,各国文字都有所不同,甚至各地文字也有差异,有的字有几十种,甚至一百多种写法。

直至秦始皇书同文才结束了一朝多字的现象吧,才真正意义上的形成了大华夏的思想认知,不要纠结于多少文字泯灭,只要记得你是中国人,你使用的是汉字就可以了……

谢谢!@微头条 @头条精选 @头条小助手 @悟空问答

中华几千年历史,到底多少种文字被湮没了?

我大中华地广物博,不同地区的文化众多,所以这个太难统计了,估计史学家们都说不出一个准确的数字。

中华几千年历史,到底多少种文字被湮没了?

不计其数啊,文字的湮灭,文明的消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