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中国奴隶制社会是从启建立夏朝开始的。大禹治水,启就是大禹的长子。在禹以前,中国是尧舜禹,都是民主的禅让制。而启开创了家天下,中国进入了奴隶制社会,开始了私有制阶级社会。

夏朝建立后,确立了一系的政治制度。最高首领称为"王"或"后",父子或兄弟世袭制。夏王朝将天下划为九州,任命各部族首领为诸侯,又称为"伯"或"牧"。诸侯必须服从夏王的政令,定时承担朝贡纳税丶朝见丶服役和随从征伐的义务。

诸侯之下,还设有大夫,即各大家族的族长。古人说,夏王有天下,诸侯有国,大夫有家。

夏朝的建立代表者生产力水平大大的提高,是人类社会的进步。

夏商周三代,是奴隶制社会。但东周春秋战国已出现了封建主义萌芽。

社会主义历史学家范文澜公把封建社会的建立是看成很漫长的过程。是在三国分晋中标志着奴隶社会开始瓦解,封建制社会开始形成。

而真正确立封建主义国家是秦国,商鞅变法,彻底废除了奴隶时期的世袭制度,建立了新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实行了土地私有制,又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并且在各地统一了度量标证,这些有利于发展人口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有利于发展封建经济。

在军事上,实行二十等爵制度,以军功才能授与。意味着世袭制度被彻底取消,国家开始根据军功大小来授于大臣爵位,官吏的选拔也开始从有军功的人群中挑选。

商鞅变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我国封建制度。

秦始皇最终统一天下,建立大一统的封建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水到渠成。

因此,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在商鞅变法(前356年)。这是封建社会第一大段。秦始皇统一中国到隋朝为第二大段。明清到鸦片战争是第四阶段。

中英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学习历史,了解国运。弘扬传统,自强不息!

如何区分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按照传统的说法就秦朝以前我们一般称为奴隶社会,那么从秦朝到清朝期间我们称为封建社会。

按目前已经公认的研究成果,一个最简单、最粗暴的区分方法就是时间。以公元前475年为界,之前几百年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奴隶社会,之后的两千年就是封建社会。

但是,这个区分方法还是有一些争议的,有人认可公元前475年,有人认为是公元前476年,还有人认为是公元前408年。之所以出现这些分歧,是因为各人所依据的事件不一样的缘故。

个人认为,真正没有争议的区分方式应该是以土地所有制的不同来进行区分才对。因为,作为农耕民族,土地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所有制的不同决定了政治体制、经济形态、文化方向的不同。

下面,我就通过对两种社会制度下,各自实行的土地所有制来回答这个问题。

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

1,井田制

“井田”这个词最早见于《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制就是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土地所以制。奴隶主用道路或者沟渠把土地分隔成一块一块的,看起来井字,所以被称为井田。

奴隶社会时期,整个国家的土地都属于君王所有。由君王分配给各个领主,再由领主往下分配,奴隶或者庶民是实际劳动者,也就是被剥削者,他们被奴隶主集中起来进行劳动。

井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奴隶或者庶民基本生存所需的私田,另一部分则是公田,公田所有的产出都属于奴隶主所有。

因为全部的土地都属于君王(君王就是最大的奴隶主),所以这个制度下的土地是不能被买卖的。

2,剥削方式

因为土地所有权属于君王,奴隶主只有使用权,所以他们是通过对奴隶本身的占有来实现剥削的。在奴隶社会,奴隶等同于生产资料,属于奴隶主所有,可以像货物一样被买卖。

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

在封建社会,君王不仅把土地赏赐给王室成员和功臣,还会把土地分配给有劳动能力的农民,使他们拥有土地所有权。农民获得土地后必须向统治者纳税,这样形成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这种制度下的土地可以被买卖,劳动者不再像奴隶一样是奴隶主的私人财产,他们拥有一定程度的人身自由。

不得不说,土地私有制设立之初衷还是不错的。但是我们通过对封建王朝的更迭分析发现,剥削依然存在,只不过是方式改变而已。

在每一个王朝的开创之初,统治者都能够体恤民情,这个时候的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农民耕有其田。随着时间推移,王室成员越来越多,需要封赏的土地也越来越多;加上享乐主义开始盛行,特权阶级越来越贪婪,于是土地兼并的情况大量出现,越来越多农民的土地被剥夺。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得不承受地主的压迫剥削,于是社会矛盾越来越激烈,最终的结果就是改朝换代,进入下一个轮回。

从以上分析我们看到,在奴隶社会时期,土地属于君王所有,君王之下的奴隶主只有土地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土地不可以买卖;奴隶主通过占有奴隶本身来实现对奴隶的剥削。

封建社会则不一样,封建地主拥有土地所有权,土地可以被买卖。劳动者不再是剥削阶级的私有财产,他们拥有人身自由。地主通过控制土地所有权来实现对劳动者的剥削。

所以,我认为土地所有制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最根本的区别之一。

如何区分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中国的奴隶社会开始于禹建夏朝至春秋时期瓦解,封建社会形成于战国时期至鸦片战争结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史学界以公元前770年东周平王东迁至公元前476年,称“春秋时期”。以前475年至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称“战国时期”。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是阶级社会。奴隶社会,奴隶主剥削压迫奴隶,奴隶没有人身自由,生产的积极性底下,生存环境悲惨,甚至会被殉葬。

封建社会,奴隶主转化为地主,奴隶转化为农民。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和私有财产,生产积极性大为提升,地主通过出租田地来剥削农民。

从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如何区分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主要是按照生产关系的性质来区分的。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生产资料包括土地和生产工具等全部为奴隶主所有,奴隶没有任何财产和人身自由,是会说话的牛羊和工具,任由奴隶主宰杀買卖。封建社会是生产资料、土地基夲为地主所有,农民租赁使用並缴纳租税。因此,中国夏商周春秋之际属于奴隶社会,战国和秦至清属于帝王中央集权式的封建社会。

如何区分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的特征是奴隶被视为奴隶主的财产,可以自由买卖,可以强迫奴隶做劳动,没有任何报酬和人身自由。一个生产领域由奴隶为主要劳动者的社会,就是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是指以分封制为基础的地主或领主通过占有土地这一重要生产资料,对使用土地的农民收取地租、高利贷等手段进行阶级剥削的社会形态。

中国的奴隶社会开始于何时还有争议,有起于夏说,有起于商说,还有西周说等。

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也有不同说法,即公元前475年一说,,有以春秋与战国为分界线,有以三家分晋之时,还有以秦始统一六国为封建社会开始。

如何区分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是以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生产者(奴隶)为基础的奴隶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

奴隶社会基本的对立阶级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奴隶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没有人身自由,是“会说话的工具”,可被出卖和任意屠杀,其主要来源是战俘和破产的小生产者。

奴隶社会大规模地利用奴隶劳动,使社会生产力比原始社会前进了一大步,社会文化也有了较大发展,并出现城市和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但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得奴隶对生产毫无兴趣与动力,并不惜破坏生产工具以消极反抗,甚至成批逃亡,奴隶制生产关系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于是便出现了封建制生产关系的萌芽。奴隶制在不断的奴隶起义中日益削弱,最后被新兴的地主阶级夺取了国家政权,奴隶制度遂为封建制度所代替。

一般认为,中国自夏代开始进入奴隶社会,至春秋战国之交过渡到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以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封建制社会。

在封建制度下,封建地主阶级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农民(或农奴)完全没有土地或只有很少的土地。农民耕种地主的土地,对地主阶级有不同程度的人身依附,受其剥削和压迫。与奴隶制相比,由于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生产工具,收成好坏同本身利益密切相关联,故而对生产产生兴趣与动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封建社会基本的阶级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封建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主要是以君主制和等级制为特点的封建制国家。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封建制度经过资产阶级革命而为资本主义制度所代替。

一般认为,中国于春秋战国之交,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并和封建势力相勾结,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最后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中国奴隶制社会与封建制社会的分期,历来说法不一。中国封建社会始于何时,大致有六种说法:〈1〉西周说、〈2〉春秋说、〈3〉战国说、〈4〉秦统一时说、〈5〉东汉说、〈6〉魏晋说。一般多采用战国说,即公元前475年为封建社会的起始年(战国的起始之年亦有不同说法,《史记》为前475年;《资治通鉴》为前403年;尚有前481年、前468年、前221年诸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