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句话是怎么来的?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本来是夸奖吕布相貌堂堂,人中俊杰,而他的坐骑能日行八百。人俊马尤。四大美人之一貂婵也委身与他。生活本来为吕布打开了天堂般的彩虹。
可惜吕布乃一介匹夫,有勇无谋。不懂得取舍,缺乏大局观。为人臣子不忠不义,自树
一帜又无目标。好端端彩虹之门被打破,最
后进入地狱门。
人们只是调侃俊马赤兔,后来跟随关云长建
功立业,直上武帝庙。人中吕布,只是花架
子,外强中干,徒有虚表。白门楼上陈宫仰天长叹:不听吾言,何有今日。竖子不足与谋。陈宫大义凛然,断然拒生。吕布弯膝乞生,英雄气一落千丈,荡然无存。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句话是怎么来的?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出自《三国志》裴注的《曹瞒传》,意思是人才如吕布,马如同三国名马赤兔,比喻非常优秀的人才,万里挑一。 赤兔马一直是好马的代表。《三国志》中有关赤兔马的记载,但是何以称为赤兔马却没说。于是,后人就认为,“赤”是说其毛色,“兔”是跑得快如兔子。其实这是误解。 吕布(公元165年—公元198年),字奉先,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市)人。三国时代的著名武将。吕布因其骁勇善战,但又势利多变。在民间对他评价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还有一个人是孙权旗下大将,长江边上长大的甘宁,从小桀骜不驯,常常行凶作恶。某日奇遇一位神秘老太,赐他一把“分水破金刀”,从此他改过浪荡之心,潜心研读兵书,决心干一番大事业,于是他投身到神皇孙权部下,意图大展宏图。经过苦心修炼,甘宁学会了创造幻象之术,让敌人无处下手,在敌人落荒而逃之时,他随身系带的“锦铃索”成了敌人的噩梦。甘宁的魔族好友苏飞曾教给他灵活掌控刀上锦铃与身上铃铛共振的技巧,发出的声响能让敌人进入深沉的睡眠,多次让他在战场中主导胜败。
而刘备麾下这一员大将更是牛,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期间魏延多次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一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韩信的例子,但诸葛亮一直不许,因而认为自己无法完全发挥才能,心怀不满。与长史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相互争权,魏延败逃,为马岱所追斩,并被夷灭三族。
这三人都是三国志中的豪杰,民间称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水上甘宁陆地魏延”。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句话是怎么来的?
这句话是三国时公认的——曹瞒传曰: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所以罗贯中就把它写进了《三国演义》中。当然,“三英战吕布”是假的,虎牢关之战,刘关张还在保定呢。那吕布其他的事情,到底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杜撰的呢?真实的吕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1、武勇非凡后世之所以会有“一吕二赵三典韦”的排名,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迹可循。直接来源当然是罗贯中的“三英战吕布”,但“三英战吕布”故事的来源呢?那就是罗贯中在史料中真的看到了吕布英武的一面。
吕布字奉先,以骁武给并州。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卓自以遇人无礼,恐人谋己,行止常以布自卫。(尝)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常与其亲近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陈,遂破燕军。绍令众追之,皆畏布,莫敢逼近者。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评曰:吕布有虓虎之勇。《三国志》历来以用词精炼著称,每一个写进三国志的人物,陈寿都最大程度地用最少的笔墨来表达人物的性格、特长。像吕布这样,给了大篇幅描写个人武艺风采的,全书中似乎只有典韦一人比他多。而且,吕布贡献了《三国志》中仅有的两次单挑中的一次——“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西凉作为长期与羌族对战的边地,将领想要镇服士卒,最大的倚仗就是个人的武艺。吕布主动提出单挑,且轻松将郭汜刺中,足见其神勇。
如关张这样后人眼中的猛将,在《三国志》中并没写他们如何的勇武,而是多次写他们是“万人敌”——懂军事的将才。这就和刘备评价周瑜“万人之英”很像了,周瑜可是天下知名的将领。而且关、张、周都是入了七十二将名列的,足以证明他们的军事才能。况且,万人敌不指代个人勇武也是有先例的。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史记》2、反复小人罗贯中借张飞的嘴,给吕布定了个性——三姓家奴。这句话其实蛮有问题。吕布从来只姓吕,没姓过丁更没改姓过董。但吕布反复小人却是不争的事实。丁原对吕布“大见亲侍”却被董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董卓对吕布“甚爱信之,誓为父子”,但吕布却与董卓侍婢私通。侍婢不是简单的使唤丫头,而是有了确定名分的枕边人。公孙瓒和袁绍就都是侍婢所生(但是公孙瓒瞧不上袁绍,因为袁绍出身卑贱)。
等到吕布杀害董卓又被李傕、郭汜赶出长安的时候,他第一反应是去投奔袁术。因为杀董一事算是提袁术报了杀父之仇了。但袁术的态度是什么?“术恶其反覆,拒而不受。”这才灰溜溜跑到袁绍那里。因此,刘备才会劝说曹操:“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陈寿评曰: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覆,唯利是视。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句话是怎么来的?
咱们表一表正史不说演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句话最早出现在公元193年吕布大破黑山军一役。此役吕布跨骑赤兔手持长戟亲率几百铁骑,与张燕激战十余天,最后以几百骑兵大败张燕的万余黑山军,破了公孙瓒与张燕的犄角之势,解了袁绍的后顾之忧。从此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便流传开来。
正史上所记载三国时期在巨大的人数劣势下以少胜多的战例仅寥寥数次而已,而且每战必是经典,如周瑜的赤壁之战,张辽的合肥之战。亲率兵马冲锋陷阵取胜的也有,诸如关羽的斩颜良诛文丑(颜良被关羽亲自所斩正史确有记载,而文丑是不是关羽亲手所杀则无从考证),而忽略巨大人数差距正面硬刚,亲自带队冲杀数日并最终大获全胜的,仅有吕布此一役。赤壁之战周瑜是充分利用了天时地利和战略战术,以计破曹。合肥之战,张辽先是杀了孙权一个立足未稳出其不意,又用了一招孙子兵法当中的半济而击从而大败孙权,虽也是亲自带兵征杀,但还是以计取胜。关羽斩颜良用现在的话说,属于特种部队斩首行动,进去就砍,砍完就走。千军万马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何等的帅气,但从战略上来讲,并没有击溃敌军。吕布则不然,不单以寡敌众获胜,而且是全胜。纵观整个三国史,再无此等彪悍之战,而是多是用计谋少用武力(曹操虎豹骑的长坂坡之战,用楚云飞的话说:“就是几万头猪,抓三天也抓不完!”那就不是战斗)。而搜罗遍整个儿中国古代战争史人数差距如此之大的胜利,也只有到元蒙初期成吉思汗野狐岭大败金军才再度出现。所以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绝不是浪得虚名。有时候正史比小说更有意思,单打独斗哪有集团冲锋来得痛快。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句话是怎么来的?
语出三国志,吕布有万夫之勇,赤兔有日行千里之速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句话是怎么来的?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出自《三国志》裴注的《曹瞒传》,意思是人才如吕布,马如同三国名马赤兔,比喻非常优秀的人才,万里挑一。赤兔马一直是好马的代表。吕布为三国时代的著名武将;在民间对他的评价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