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徐世绩、苏定方、薛仁贵哪一位是唐朝战神最合适的人选?

李靖是大军事家,在隋未初唐功绩显著,是当仁不让的军神。

李靖、徐世绩、苏定方、薛仁贵哪一位是唐朝战神最合适的人选?

李靖、徐世绩、苏定方、薛仁贵四人可都是大唐的战神,一时的风云人物,在大唐如云的将星中这四人也是出类拔萃的,但是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四人还是有高下之分的。

第四名:薛仁贵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

薛仁贵于贞观末年投军,为大唐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唐高宗时,薛仁贵累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公元683年,薛仁贵去世,享年七十,死后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

薛仁贵最著名的典故就是“三箭定天山”,九姓铁勒拥众十余万反唐,薛仁贵率军前往征讨,阵前铁勒部骁勇骑士数十人前来挑,。薛仁贵临阵发三箭射死三人,其余骑士慑于薛仁贵神威,都下马请降。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大败九姓铁勒,并坑杀降卒。接着,薛仁贵又越过碛北追击铁勒败军,擒其叶护(首领)兄弟三人。薛仁贵收兵后,军中传唱说:“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从此,九姓铁勒衰败,不再为边患。

薛仁贵的武艺在四人中绝对是最高的,即使是整个大唐薛仁贵的武艺都是数一数二的,但是行军打仗主要靠的是统率之才,平定高丽时李勣是总指挥,薛仁贵只是参与者;薛仁贵在大非川和吐蕃的战役中大败。

薛仁贵虽然武勇过人,但也只能屈居第四。

第三名:徐世绩

李勣,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

李勣是隋唐演义中智多星徐茂公的原型,实质上演义完全弄反了,李勣是个将帅之才而不是羽扇纶巾的谋士。

李勣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后又大破东突厥、高句丽,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他出将入相,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干城,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历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等职,累封英国公。公元669年,李勣去世,年七十六。册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陪葬昭陵。后配享高宗庙庭。

李勣为大唐开疆拓土,随秦王李世民击败宋金刚、击擒窦建德、平定王世充、大破刘黑闼及徐圆朗等人。又与赵郡王李孝恭、岭南道大使李靖等一同擒获辅公祏、平定江南。

李勣乘薛延陀内乱之机,又纵兵击破薛延陀残部,彻底灭亡薛延陀政权。唐高宗时期,李勣任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再次出征高句丽。李勣挥军直进,连取新城、南苏、木底、苍岩 、 、辰夷等城。并与契苾何力等部合围平壤。九月,唐军攻克平壤,高句丽灭亡。

李勣是大唐赫赫有名的战神,位列第三略有委屈。

第二名:苏定方

苏定方,名烈,字定方,唐朝杰出的军事家。

苏定方少年时便以骁勇善战及气魄惊人闻名,曾随父征讨叛贼,安定乡里。隋朝大业末年,他投奔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河北义军,屡建战功。直至唐太宗在位时,苏定方才开始为唐朝效力,并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夜袭阴山一役中,苏定方率两百名骑兵先登陷阵,攻破了颉利可汗的牙帐,为击灭东突厥立下大功。

公元657年,苏定方累功升任行军大总管,开始独当一面,并以其非凡战绩和正直为人深受唐高宗的赏识与信任,多次被委以重任。苏定方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句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史无前例地将唐朝的版图向西开拓至中亚咸海,国境直抵波斯,向东延伸至朝鲜半岛南部。苏定方历任左骁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封邢国公。晚年受命担任安集大使,全面负责对吐蕃的军事防御。

公元667年,苏定方去世,年七十六。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谥号“庄”。

苏定方号称灭国神将,参与了西灭突厥、灭西域数国、灭百济之战、北击颉利,西灭突厥,东平百济,南镇吐蕃,纵横万里,“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西域诸国震慑降服。

苏定方治军很严,军纪很好,苏部几乎没有烧杀抢掠,这在封建王朝军队中很少见的。

严格的说苏定方和李勣两人功绩相当,但是苏定方长期被民间评话和隋唐演义莫名其妙的污蔑成了反派奸贼,处于同情,苏定方位列第二。

第一名:李靖

李靖,字药师,唐朝最杰出的军事家,隋朝凉州刺史韩擒虎外甥。

李靖仪表魁伟,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初仕隋朝,拜马邑郡丞。晋阳起兵后,效力唐朝,从平王世充和窦建德,南平萧铣和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历任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拜尚书右仆射,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公元649年,李靖病逝,终年七十九。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景武”,陪葬昭陵。唐玄宗时配享武成王庙,位列十哲。

李靖征战一生几无败绩,李靖善用奇兵,用兵往往出其不意但又当机立断善于把握时机。他一生征战南北,横越东西,从河川纵横的江南到广漠无垠的大漠,从水流湍急的大江到海拔四千米的青海高原,战无不胜。

李靖最经典的战役就是一战灭突厥,李靖亲率精骑万名,各备20天口粮,连夜出发,向铁山疾驰,长驱直入冲进了突厥颉利可汗的牙帐,颉利及其部下不知浓雾里有多少唐军,阵脚大乱。劼利可汗乘千里马西逃。李靖率大军跟进,突厥军溃散,损失惨重,被俘男女10余万,唐将张宝相将颉利可汗擒获,突利可汗随后归降,突厥的名将或首领包括执失思力、阿史那社尔、阿史那思摩以及契苾何力等悉数归降。唐朝将东突厥领地划入自己的版图,在其上设置了顺州、裕州、化州、长州、定襄、云中等都督府。唐朝的疆域由此扩大至阴山以北600里,势力范围达到贝加尔湖。

李靖一生征战太多,整个南方就是李靖参与平定的,李靖位列第一实在是无可置疑。

李靖、徐世绩、苏定方、薛仁贵哪一位是唐朝战神最合适的人选?

毫无疑问是李靖,他不但文武双全,智勇兼备,还有兵家学说,能著书立说的肯定非同凡响

李靖、徐世绩、苏定方、薛仁贵哪一位是唐朝战神最合适的人选?

唐朝不仅人文荟萃,而且名将辈出。李靖、徐世绩、苏定方、薛仁贵等人都是谋勇兼具、战功卓著的骁将。但若论哪一位名将是大唐战神的最合适人选,我看非李靖莫属。

风尘侠士李药师

李靖是名著青史的显赫人物。无论是官修正史还是稗官野史都给了他浓墨重彩的一笔。唐代传奇小说封他为“风尘三侠”之一,把他和子虚乌有的红线女、虬髯客搅在一起,将他塑造成一个来无影去无踪、 仙风道骨、义薄云天、扶危济困的江湖豪杰人物。在民间神话传说中,李靖居然是上届托塔天王,是神通广大、拔山吞海的哪吒三太子之父。

而历史上真实的李靖却是一位深谙文韬武略的唐朝开国元勋,一位身经百战的大将,文武全才,古今罕有,堪称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善始善终的风流人物之一。

本是大隋忠臣,归唐后屡遭李渊猜忌

《旧唐书》记载,李靖原名李药师,后来因为功勋卓著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卫国公,故人称李卫公。李氏乃官宦世家,从后魏到隋朝,世代为官,隋朝灭陈猛将韩擒虎就是他舅父。李靖年青时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做了隋朝地方官。虽是文官,他却不是一介文弱书生 。平时他在繁忙的公务之余,最喜欢的还是钻研兵书,常与其舅韩擒虎切磋用兵之道,因见识不凡,受到韩擒虎与宰相杨素的赏识与栽培。当隋炀帝杨广因穷兵黩武、倒行逆施引起天下大乱、群雄蜂起时,贵族子弟李靖仍然忠实于隋朝。他察觉到太原留守李渊有谋反迹象时,打算向隋炀帝举报,结果被乱兵所阻,困在长安城中,反而被李渊擒获,正待处死,幸亏被李世民搭救,从此追随李世民,成了秦王麾下得力干将。

李靖归唐后,依然受到李渊猜忌,李渊一直想找借口除掉他,幸好找不到杀他的理由。李世民欣赏李靖之才,常暗中保护他,使他得以一次次脱离杀身之祸。

灭梁之战,以少胜多,初露峥嵘

后来,李渊命李靖率八百将士南征萧铣所建的梁国。以区区八百人去攻击拥兵十余万的梁国,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李渊的意思就是要李靖去送死。这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不过是李渊在借刀杀人而已。好在吉人自有天相,李靖率八百将士南下途中镇压了一起少数部族的叛乱,一举诛杀叛酋,兼并其军,一下子就收编了五千士兵,一时间军威大振。李渊这才发现李靖确实是难得将才,加上李世民在旁劝说,他就顺水推舟,说“使功不如使过”,任命李靖当灭梁统帅李孝恭的长史(幕僚长)。

李靖抓住机会,立下大功,终于有了出头之日。唐军伐梁时,李靖力排众议,在长江涨水汹涌澎湃之际,顺流而下,从巴蜀一鼓作气攻入湖北。萧铣做梦也没想到唐军竟敢在长江洪水泛滥之时发起进攻,他把军队部署在各地防御,一时间竟集结不起来,无兵可用,国都被唐军围得如铁桶一般。李靖建议李孝恭用疑兵之计,严密封锁消息,派细作四出散布谣言,说梁都已被唐军攻破,散处各地的梁军心怀疑虑,迟迟不敢来救援。萧铣无兵可调,无奈之下开城出降。

一举灭宋,平定岭南,声名大噪

灭梁后,李靖立刻率军南下,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荡平了辅公佑建立的宋国,几乎兵不血刃就收复了岭南各地,至此,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都姓了唐。李渊闻捷大喜,下旨褒赞道:“(李)靖,萧(铣)、辅(公佑)之膏肓也”。在李唐统一天下的战争过程中,平定北方主要是秦王李世民的功劳,而平定长江以南地区则是李孝恭和李靖的功劳。

大破东突厥,一代战神冉冉升起

唐初,突厥强盛,称雄漠北、西域,其军队屡屡侵犯唐朝边境,攻城略地,烧杀抢掠,最严重时曾经杀到距离长安仅四十里的渭桥。“玄武门之变” 后,李世民即位称帝,他决心消灭突厥,彻底根除边患。公元629年12月,李世民拜李靖为帅,率李世勣等五员虎将统十万精兵,分六路讨伐突厥。

彼时朔风呼啸,天寒地冻,李靖指挥唐军出兵,出敌不意以三千骁骑突袭被突厥人占据的北部重镇定襄,敌军毫无防备,城池很快被唐军攻克。突厥军队惊慌失措,以为唐军大兵压境,不敢再战,于是遣使求和。

李世民应允了突厥人的议和请求,并派使臣与突厥谈判。

李靖吸取高丽人屡次诈降的经验教训,决定穷追猛打,不给突厥人喘息之机,彻底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趁突厥人等待议和,疏忽大意时,李靖以一万精锐迅猛出击,长途奔袭至突厥可汗的驻跸地。唐军突入敌营大砍大杀,突厥人猝不及防,死伤惨重,颉利可汗仓惶逃走,唐军紧追不舍,将其一举擒获。

此役唐军几乎将团灭了东突厥的主力军队,灭掉了东突厥的军事与政治力量,其政权也不复存在。唐朝自建立起就面临突厥势力的严重威胁,当年李渊晋阳起兵时为了得到外援不得不向突厥俯首称臣,但心中却倍感耻辱,后来突厥又帮助刘武周与唐为敌,甚至直接出兵攻击唐朝,唐朝受突厥的欺压与威慑可谓由来已久。

如今,在李世民卧榻之侧鼾睡的这个劲敌被李靖彻底击灭了,李渊、李世民父子可谓欣喜若狂。

史载,得知李靖大破东突厥的消息后,太上皇李渊说:“当年汉高祖惨遭白登之围,终身没能复仇,吾儿却能把突厥灭了,真不亏我把国家托付给他啊”。

李世民也说:“当年迫于形势向突厥称臣,令我痛心疾首,立志雪耻,坐不安席,食不甘味,如今一战灭突厥,可谓一雪前耻了”。李世民颁旨大赦天下,并罢朝(放假)五天,以示庆贺。

据《旧唐书》记载,李氏父子在宫中大摆宴席,召来文臣武将彻夜狂欢,席间太上皇李渊弹奏琵琶,太宗李世民翩翩起舞,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平定吐谷浑之乱,使西北边境太平无事数十年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李靖击灭东突厥后的第四年,游牧于青海以及西域(新疆)南部的吐谷浑(鲜卑)部出兵攻打河西走廊,杀戮唐朝吏民,扣押唐使,抢夺人口、财物,气焰嚣张,一时间朝野震动。

李世民决定铲除这个为害西部的毒瘤,下诏大举出兵,进攻吐谷浑。在李世民的心里,足智多谋、军事经验丰富的李靖是统兵的最佳人选,但他早已年迈退休在家。正在踌躇不决时,李靖知道后,主动请缨,要求率军出征,李世民遂任李靖为帅,统军数万,兵分五路征讨吐谷浑。

吐谷浑王伏允得知唐军大举袭来,立即下令军队退出河西,还让人把沿途所经的草场烧尽,意思是让唐军的战马无草可吃。在这种不利情况下,有人建议李靖应该将大军暂时屯驻在鄯州,待来年开春牧草返青时再进兵。但李靖帐下行军总管侯君集不同意这种意见,他认为此刻吐谷浑败逃,军心涣散,士气低迷,如果不乘势追击,待来年春天草青马肥,有利于善于骑战的吐谷浑人,再想进攻就困难了,李靖赞同侯君集的意见,遂挥军衔枚急追。唐军一路上穷大漠,涉流沙,穿越戈壁,缺粮缺水缺饲草,克服重重困难,长途奔袭两千余里,鏖战数十阵,最后打到星宿州,彻底击溃了吐谷浑军队。吐谷浑汗伏允走投无路,众叛亲离,最后被部下袭杀,身死国灭 。吐谷浑太子被俘。后来,唐太宗下旨将被俘虏的吐谷浑汗伏允嫡子复立为西平郡王,并恢复其国。随着吐谷浑王国的覆灭,曾兵凶战危的大唐西部边境也随之太平无事了数十年。

功高遭忌,屡遭构陷,却能化险为夷,善始善终

李靖书生带兵,戎马一生,战功赫赫,以抗击外辱为主要功勋,其人其事,很像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他和马援一样,屡立战功,遭小人嫉恨,多次被人诬陷、攻讦,每遇奸人施放明枪暗箭,李靖从不申辩,而是闭门谢客,安然自处。幸好李世民是一代明君,比汉光武刘秀明白,也更聪察明断,并没有因小人构陷而因此猜忌李靖,一代名将又深谙韬晦自保之术,遂得以善终。也算功德圆满了。

大唐战神

李靖身经百战,战绩辉煌。不仅如此,他一生研究兵法,著述甚丰,且从未间断。李靖的兵学代表作有《李卫公兵法》、《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等兵家名著,其中《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被编纂入官方的《武经七书》,成为兵法经典,对后世军事谋略学的发展起到了推陈出新、不容小觑的卓越贡献。

将李靖尊为大唐战神,绝对实至名归,毋庸置疑!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剽窃必究】

李靖、徐世绩、苏定方、薛仁贵哪一位是唐朝战神最合适的人选?

四人都是初唐杰出的将领,基本上囊括了初唐时期唐王朝的军事胜利。其中薛仁贵是一员擅长冲锋陷阵的良将,李绩是坚韧不拔的方面统帅,苏定方是攻守兼备的优秀统帅。与他们相比,李靖才是大唐289年唯一能称得上战神的天才型军事家。

李靖协助李世民灭王世充和窦建德,协助李孝恭灭南梁萧铣和辅公祏,独立指挥灭东突厥、吐谷浑两个大国,不但在唐王朝统一战争中立下大功,更是消除了唐王朝来自北方的最大威胁,打通了向西方的扩张之路。灭东突厥一战可以算是唐王朝的立国之战,不拿个大国祭旗,都不好意思自称大一统中原政权。

李靖的这两战非常重要,之后唐王朝一直到安史之乱,都是在这两战胜利的框架下发展,盛唐时期李隆基在西北投入的全部力量,也不过想恢复当初李靖开拓的吐谷浑青海地区控制权,但也没能成功;

苏定方灭地区强国百济,平定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反叛,平定葱岭三国叛乱,围攻平壤数月险些消灭高句丽,也就是运气稍差一些,否则后面就没有李绩和薛仁贵什么事情了。其中平定西突厥之战,彻底覆灭了西突厥的复国打算,为唐王朝在西域扩张打下了坚实基础。灭百济、围攻平壤,给唐王朝彻底解决朝鲜半岛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

李绩灭高句丽、薛延陀两个大国,薛延陀虽然继承了东突厥的领土,但毕竟立国时间尚短,实力不如当年的东突厥,但李绩灭薛延陀之战确实打得很不错,是李绩军事生涯的巅峰战绩。灭高句丽之战,实际上已经是个水到渠成的事情,二十余年的不断骚扰放血,之前李世民征辽东、苏定方灭百济,使高句丽已经损失惨重。尤其是渊盖苏文这个高句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人物死去之后,高句丽已经彻底失去了与唐王朝对抗的资本,即使不是李绩,换成其他人也能相对轻松的灭掉高句丽;

薛仁贵配合李绩灭了高句丽,平定九姓铁勒叛乱。薛仁贵在大非川之战前,一直没有当过方面统帅,都是配合其他人作战。薛仁贵一生战功卓著,但并非不可替代。

总之,李靖的两大功绩对唐王朝都是战略性的,奠定了唐王朝前百多年的发展框架,战神二字不是随便打什么胜仗都能得到的,更不用说李靖在军事指挥艺术上的建树,《六军镜》等著作是初唐将领的教科书。苏定方紧随其后,在李靖功绩的基础上添砖加瓦,继续拓展,裴行俭等一批优秀将领是苏定方的学生或受到苏定方兵法的影响。李绩是修修补补,有功劳,更重要的是苦劳,另外活得够久。薛仁贵虽然是一流将领,但和以上三人比较还是差了一筹。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李靖、徐世绩、苏定方、薛仁贵哪一位是唐朝战神最合适的人选?

▲军事家李靖

李靖是唐初著名的一位军事家,为唐朝江山社稷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唐朝对萧铣、岭南等地的作战中,李靖都在其中发挥,展现了自己高超的军事才能,又在后期平定突厥的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

▲徐世绩

徐世绩是与李靖并列的军事奇才,要知道他的指挥能力不在李靖之下,当年他在辅佐翟让的瓦岗军之时,曾与隋朝横勇无敌的大将张须陀交战,并一战杀死了张须陀,堪称一绝,后也为唐朝立下了不朽的战功。

▲薛仁贵

薛仁贵是唐朝的一员大将,他以勇著称,早年随军征战,曾突袭并斩杀掉敌将的人头,因此被皇帝加封为将军,后期也是身先士卒杀人无数更加勇猛,还生擒了一位敌军大将,又灭高句丽,在平突厥的战斗中也有功绩,犹如关公一般。

▲苏定方

苏定方是唐朝真正的战神,苏定方文武双全智勇过人,早年靠武晚期靠智,曾在征高句丽、战突厥、伐吐蕃等战争中屡立战功,一气之下连续的歼灭了三个国家,让大唐疆土接近波斯帝国,这非是薛仁贵、李靖、徐世绩等人所能比拟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