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赵子龙救刘禅(阿斗)的时候需要七进七出,难道一鼓作气不行吗?

三国演义巧就巧在善用数字来描绘宏大的历史场面。比如用一丶三丶五丶七数字。

一,单刀赴会,千里走单骑,

二,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诸葛龙虎犬三兄弟,三国鼎立,三国归晋。

三,五虎将,五良将,过五关。

四,水淹七军,七进七出,七擒七纵,七步吟诗,七星坛祈雨。

因此,描写赵子龙救少主,在百万军中杀进

杀出达七次之多,只因曹公爱贤如渴不许发

箭击杀而想活捉,才能让赵子龙虽然浑身血染战袍,毕竟安然护主。

既描写了子龙一身是胆,又不禁为曹公透露了

爱才如命的信息,为后来关羽华容道上放纵曹公做了伏笔。

三国是热火朝天的大搏杀时代,又是英雄豪杰惺惺相惜的难忘岁月,他们一路悲歌,赤壁三分,梦断五丈原。

为什么赵子龙救刘禅(阿斗)的时候需要七进七出,难道一鼓作气不行吗?

艺术加工

为什么赵子龙救刘禅(阿斗)的时候需要七进七出,难道一鼓作气不行吗?

赵子龙为什么要七进七出?原因 有以下几条:

一、形容救人不易。剧情属于三国演义,讲曹操统二十万?八十三万?号在乱称百万,追击刘备军。刘备妻子失陷于乱军之中。赵子龙曹军中七进七出,终于救得阿斗。用七进七出表示曹军势大漫山满谷。说明赵子龙救人的不容易。

二、说明赵子龙忠义,一身是胆。不顾个人安危,为救主杀个七进七出,体现人物的忠诚、勇敢、胆略、坚强、气概等等。

三、古人对7的偏好。从易数来讲,1,3,5,7,9为奇数为阳数,古人以奇为贵。而九通常为帝王之数,所以英雄人物往往以7为贵。比如七进七出表示赵子龙的至强武略,七擒孟获代表了诸葛亮的至高文略。7,在象数里代表阳火,也符合勇将的特征。

四、剧情完整度的需要。七进七出有利于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第一次进出讲赵云与曹军混战中,走丢了刘备的二位夫人及小主阿斗,这是整个故事的发端。第二次进出讲赵云救出甘夫人和糜竺,但阿斗和糜夫人没见,制造故事悬念。第三次进出写赵子龙夺得青釭剑(为后面伏笔),并找到糜夫人及阿斗,但糜夫人投井自尽。这是剧情的发展。第四次进出杀死曹洪的部将晏明,这相当于大菜前的冷盘。第五次进出讲赵云遭遇曹操上将张合,马陷土坑,成功逃脱。这是剧情第一次高潮。第六进出讲赵云遭遇曹操重兵包围,杀将五十余员后突围。这是剧情的第二次高潮。第七次进出讲赵云杀出重围,杀死夏侯敦部将钟缙、钟绅(谐音七进七出故事的终结)。从头到尾形成一个有开始有发展有高潮有收尾的故事。

五、历代说唱艺人反复加工的产物。七进七出是历代评书说唱艺人加工衍生的产物。艺人要吸引听众,就要讲好故事。艺人要多收几场钱,自然会把三进三出发展到五进五出然后到七进七出。但也不能发展到成十一进十一出,那就太墨迹了。

以上原因,重点在说书艺人强烈要求下,赵子龙只能七进七出!赵将军也没办法。

其实在《三国志》中没有七进七出的记载,只有这一段“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三国演义》是以历代说唱评书为蓝本写成的,其实也没有很好地照搬评话里的七进七出,只是说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 将五十余员”。

为什么赵子龙救刘禅(阿斗)的时候需要七进七出,难道一鼓作气不行吗?

在万马军中,要找一两个人谈何容易?所以他必须来回的寻找嫂夫人和孩子。

为什么赵子龙救刘禅(阿斗)的时候需要七进七出,难道一鼓作气不行吗?

因为情况不清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