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

从中华文明产生到现在,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

中国历史上最早记载的军事家原来是耄耋老人,整天钓鱼却一条也钓不到,只因说了一句别具一格的话而出将入相,这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钓"。果然,老渔工用亲身经历证明了这一句话,是极有历史意义的。

春秋秦国遭难,12岁小孩大智慧化解,故史有“甘罗12为秦相“的传说。

上有老,下有小,中间真的四十而不惑。

大汉皇朝开国皇帝刘邦四十多了,还是与人喝酒打牌的小亭长,造反前还是押运犯人的小吏。仅仅秦末农民大起义,他一下被推上了历史风云,地地道道山野之人开创了中华第一个伟大王朝和主体民族汉人。

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

悟空问答,有问有答,且听大狮来答题。

最近这些年清装剧盛行,通过这些电视剧让我们了解到了清朝的前朝政治、后宫争斗以及百姓的日常生活。当然了,影视剧都有创作和演绎的成分,通过影视剧令大家熟知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往往与实际的历史有很大的偏差。

比如纪晓岚。几部《铁齿铜牙纪晓岚》下来,纪晓岚仪表堂堂、风趣幽默、满腹经纶又不好女色的形象很是深入人心。但是熟读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现实中的纪晓岚却与影视剧中的形象有很大的差别。

当然了,纪晓岚是一个大才子这事儿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说其仪表堂堂就是过分褒奖了。根据史料的记载,纪晓岚“貌寝短视”,也就是说纪晓岚是一个相貌丑陋并且眼睛近视的人。这么说来,纪晓岚的长相恐怕连普通人都说不上。

除了长得丑之外,纪晓岚还有很多怪癖。

通过电视剧咱们知道纪晓岚是个大烟袋,整天真的是手不离烟杆儿、烟杆儿不离手的。现实中的纪晓岚也确实是一个烟鬼。因为抽烟这事儿,还闹出了一个大笑话。

有一次乾隆急召,纪晓岚来不及将烟熄灭,只好顺手把烟袋锅藏在了靴子里。结果烟就在靴子里越烧越旺,纪晓岚只好忍着剧痛继续跟皇上开会,直到从靴子里往外冒烟,这才被乾隆询问缘由,纪晓岚也才敢回禀“失火了!”经过乾隆的首肯,纪晓岚这才跑出去“救火”。搞得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纪晓岚只能拄着拐杖进出。

电视剧中的纪晓岚不好女色,简直就是柳下惠再世。但是真实的纪晓岚却与之相差十万八千里,是个十足的好色之徒。

比如在《虫鸣漫录》中就有记载:“纪文达公日御数女,五鼓如潮一次,归寓一次,午间一次,薄暮一次,临卧一次,不可缺者。”

再比如在《栖霞阁野乘》中曾经也有记载:“纪晓岚自幼天赋异秉,能够夜间视物,而且非常好色,一日不御女则肌肤欲裂。”

据说纪晓岚的这一怪癖在其修著《四库全书》的时候还闹出过笑话。当时纪晓岚为了修著《四库全书》也算是废寝忘食了,由于住在宫中数日都不能回一次家,平时“日御数女”的习惯无处宣泄,结果弄得双眼暴赤、颧红如火。赶巧乾陵前来视察工作,见纪晓岚这般模样也被吓了一跳,问其缘由,结果纪晓岚也不隐瞒如实告知。乾隆见状赶紧赐了两个宫女给纪晓岚,结果转天纪晓岚就生龙活虎的活过来了。

待编纂《四库全书》的差事干完,乾隆便这两个宫女赏赐给纪晓岚做了侍妾。纪晓岚当然非常得意啦,自诩“奉旨纳妾”是也。

虽说纪晓岚是一代才子,但是不是发生在他身上的这些有意思的小事儿也让他成为一个更接地气儿的文化人。

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

从秦到清,50条历史冷知识让你了解真实的历史!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一、春秋战国

  1、姓氏在古代的含义不同 姓是母亲一系的,氏是父亲一系的。比如姜太公,他爸是吕,他妈是姜,所以其实他的叫吕尚 。姜子牙的资料介绍是这样写的:“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现在人后来慢慢搞错了,把姓当氏用了,所以叫姓名 ;日本从中国学过去的,所以现在还叫氏名。

  2、孔子是微博体开创者,《论语》是最早微博集:1、每条论语都未超过140字;2、言简意赅、寓意深刻;3、较为碎片化,多为孔子晒心情,交流哲理。4、互动性强,经常和子贡、颜回、子路等进行回复互动;5、孔子拥有3000多粉丝,其中72人为加V大号。

  3、屈原楚国祖先族姓芈,熊氏,先祖因被封于屈邑,其后代以封地为姓,遂称屈氏。《离骚》第一句就说了“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二、秦朝

  4、秦始皇灭了六国,并未统一全国,当时还有一个卫国作为秦的附属国存在,直到秦二世时才被灭掉。

  5、“后”原本是帝王的称号。但上古时代,后字代表男性,是权力的化身,帝王的象征,天子的称号。至周朝,妃才改称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天子称皇帝。

  三、汉朝

  6、东汉有个太监,凭借为皇后诬陷其他嫔妃上位,皇后死后,他立即又傍上了另一个皇后。这个人政治上的作为不堪入目。他叫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7、东汉末年的名士祢衡以“毒舌”著称。有人问祢衡为什么不去投奔陈群、司马朗,祢衡回答说:我怎么能和杀猪卖肉的人结交呢!有人又问他:“荀彧(曹操谋士,一表人才)、赵融(曹操猛将,饭量大)怎么样?祢衡说:荀彧可以借他的脸去哭丧,赵融是个饭桶。

  8、张飞其实是帅哥,书法写的好,还擅长画美女图,其书画作品均属上乘,是一位具有文士素养和气质的武将。

  9、三国名将关羽的武器其实不是青龙偃月刀,根据文献记载,三国时的刀为窄而直的刀,长度仅为1米左右。《三国志》中也记载:(关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可见,矛和短刀才是当时将领该有的配置。

  10、曹丕学驴叫。三国时期的建安七子,曹丕和王璨都同属其中,交情很好。王璨早早地就去世了,曹丕参加他的葬礼时说:王粲生前非常喜欢驴叫声,大家为他叫叫吧,于是在王璨的葬礼上出现了驴叫声声慢的景象。

  11、魏晋时期,男人必须长得像美女才会被称赞,柔婉的女性美是美男标准。因此,魏晋老少爷们拼命向“伪娘”线路上走。贵族士子们,几乎人人镜子不离身,每天 打粉、涂口红、喷香水,到了不化妆就不见人的地步。当时著名的伪娘有:文学家曹植、潘安、书法家王羲之。

  12、晋南北朝时有一个叫做陈庆之的人,带领着兵士8000人就打败了当时北魏的号称50万大军的军队。

  四、隋唐

  13、唐朝人酷爱喝茶,爱到什么程度呢?“穷日尽夜,累日不食由得,不得一日无茶也”,也就是说白天黑夜都在喝,可以几天不吃饭,但不能一天不喝茶。唐朝人们喝茶用煮的,不是泡的。而且还会加各种作料,如姜。葱花等等。

  14、“吃醋”的由来源自唐朝,房玄龄做了22年宰相,是贞观之治的重要缔造者。唐太宗为表其功,特赐美女两名。然后此举惹恼了宰相夫人,不准美人进家。

  李世民给她两个选择:一是领回美女;二是喝下御赐“毒酒”。刚烈的房夫人当场饮下“毒酒”后,方知是一杯醋。太宗无法,只得收回美人,“吃醋”一说由此传开。

  15、唐朝全国有户820万,是唐朝的顶峰;而隋朝顶峰时期,全国就有户890万。(《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

  16、唐中宗李显,父亲是皇帝,弟弟是皇帝,儿子是皇帝,侄儿是皇帝,而他的母亲也是皇帝。

  17、我们都知道西藏的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为了迎娶文成公主而修建的,但是文成公主并不是松赞干布的正房妻子,只是他的小老婆。

  五、宋朝

  18、南唐后主李煜礼佛极为虔诚,曾亲自动手削竹片制作僧人如厕用的厕筹,并用面颊检验质量,看看是否光洁滑爽。

  19、宋朝经济、文化、教育、还是科技方面都是当时世界的一流水平,唯独军事能力孱弱,一直被后人所诟病。

  20、杨延昭是杨业长子,杨业一共3个儿子,六郎是契丹人给他的绰号。

  21、北宋清明上河图有人物1600多人,比四大名著中任何一部出现的人物都多(三国1200人) 。

  22、秦桧所创的“宋体字”是整个南宋时期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

  23、南宋时期,熟练雇工的工资高于知府工资,貌似现在只有欧美发达国家才这样。

  24、高俅原是苏东坡的小史,即书童,为人乖巧,擅长抄写。苏轼调任中山府时,就把他送给了小王都太尉王诜王晋卿。有次王诜要送端王赵佶一把修鬓角的篦子刀,由高俅送去。恰逢端王正在蹴鞠,高俅借机大秀球技,因此深得赵佶喜欢,从此留在端王身边。赵佶继位宋徽宗后,高俅更是节节高升。

  25、宋代规定:官员不得进酒肆,无论公私款,都要被弹劾。据欧阳修《归田录》记载,鲁肃简公为谕德,公易服微行,饮於一酒肆。真宗问曰:“何故私入酒肆”公曰:“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具备,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真宗曰:“卿为宫臣,恐为御史所弹”

  26、南宋时,民间办丧事非常讲究排场,“以尽力丰侈为孝,否则深自愧恨,为乡里羞”,所以参加葬礼的往往多达几百上千人。有田产的会贱卖田宅,而贫穷者往往举债,终身困不能偿。

  27、在宋以前,老百姓一天只吃两顿饭。到了宋朝,经济繁荣,晚上也没有了宵禁,所以才加了一顿晚饭。

  28、宋朝时,街头有卖一种叫做“冰酪”的冷饮,诗人杨万里曾用“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米盘底碎,雪到口边消”这样的诗句来赞美冰酪。

  29、宋代住房保障制度。宋朝楼店务,后改叫“店宅务”,负责管理维修国有房产,并向公众招租。当时,首都开封共有1192间公共住房,每间月租170文(106.25元)。京畿之地,天子脚下,普通民众租得起吗?这是一种住房保障制度,完全能租得起。

  30、古代也有国家法定节假日,宋朝最长,每年大概会有100多天,简直了。宋朝的确很富足。

  31、现在有一项叫做吉尼斯世界记录的记录排名,其中对于人类灾难篇排名第二的是:蒙古军队对宋朝农民的屠杀(3500万人)。

  六、明朝

  32、衣冠禽兽一词,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原是褒义。明代官员的服饰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将官服绘兽。文官一品绯袍,绣仙鹤;二品绯袍,绣锦鸡;三品绯袍,绣孔雀;四品绯袍,绣云雁;五品青袍,绣白鹇;六品青袍,绣鹭鸶;七品青袍,绣溪敕;八品绿袍,绣黄鹂;九品绿袍,绣鹌鹑。

  武将一品绘麒麟,二品绯袍,绘狮子;三品绯袍,绘老虎;四品绯袍,绘豹子;五品青袍,绘熊;六品、七品青袍,绘彪;八品绿袍,绘犀牛,九品绿袍,绘海马。

  因此,人们称文武官员为“衣冠禽兽”。衣冠禽兽原指的是当官的,它是褒义词,后因明代中晚期某些当官的贪赃枉法、欺压百姓、为非作歹,自然就成为贬义词了。

  33、明朝奸臣严嵩,刚步入仕途时,非但不是奸臣,而且非常痛恨奸臣。为了不与当时的奸臣钱宁、江彬为伍,称病归里,直到10年后才还朝复官。

  34、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橚(su)先后获封吴王、周王,不过这位王爷并未安于享受锦衣玉食的生活,而是对潜心研究医药学,先后编著了《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和《救荒本草》等著作,对我国西南边陲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5、明朝的皇帝没有一个是软骨头!大明朝共276年,从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崇祯天子殉国,正统被俘却决不求饶,隆武战死沙场,绍武被俘绝食自杀。明末内忧外患中,依然兵分两路顽强对付满清和闯王,对关外国土自始至终没有放弃”全辽可复”的愿望。

  36、世界上第一个有实践行动的想要上天的人,是明朝一个叫做万户的人。

  七、清朝

  37、道光二十八年,38岁的曾国藩为证清白,当众脱掉衣服,光着屁股走进银库清点现银,这才查清了国库亏空的真相。

  38、乾隆为了推行文化专制,在修《四库全书》时,共焚毁各种书籍达71万卷之多,是历代王朝中最大规模的一次“焚书”行动。

  39、清朝时,皇子公主均称呼自己的父皇为“汗阿玛”,康熙时的众多满汉正式奏折中也读为“汗”,所谓“皇阿玛”是晚晴时被彻底汉化后才有的叫法。

  40、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之后带领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的人就是清朝诗人龚自珍的儿子,名字叫做龚橙,也叫龚半伦。原来伟大诗人的后代并不一定是伟大的人,而有可能是“卖国贼”。

  41、清朝的道光皇帝经常穿打补丁的衣服。但是道光皇帝可能不知道的是当时的皇宫打一个补丁要花四两银子。估计应该比买一件新衣服都贵吧!

  42、康熙皇帝身高只有一米五多一点,但是身高并没有影响他成就伟大的功业。

  43、清末八国联军侵华,起因是慈禧太后向全世界宣战!

  八、综合

  44、北京皇城的正门,在明朝时叫大明门,在清朝时叫大清门。民国成立后,又叫中华门。

  45、阎王原来不是一个人,原来是十个人。十殿阎罗是中国佛教所说的十个主管地狱的阎王的总称,这一说法始于唐末。

  分别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卞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轮回王。此十王分别居于地狱的十殿之上,因称此十殿阎王。

  46、黄花闺女的来历。古时未婚女子梳妆打扮时,喜爱用黄颜色在额上或脸部脸画成各种花纹;也有用黄纸剪成各种花样贴上的。而“黄花”又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来比喻人有节操。所以,在闺女前面加上“黄花”二字,就说明这个女子还没有结婚,而能保持贞节。

  47、宋朝之前的朝会,是坐着的,宋朝是站着的,明清是跪着的。

  48、汉朝时,谁家要有女儿十五岁以上至三十岁还没有嫁人,罚款600钱。唐代男子二十岁以上,女孩十五岁以上还没有结婚的,也要处罚。宋规定,男子十五岁娶,女子十三岁嫁。明朝规定男子十六岁而娶,女子十四岁而嫁。到了法定年龄不嫁人的女子,那是要罚款的。

  49、古代太监称为老公,也称为为寺人、黄门、貂珰。尊称内官、内臣、中官、中贵;卑称内竖、阉宦、太监、阉人,民间则俗称老公。《红楼梦》第83回曾写道:“门上的人进来回说:‘有两个内相在外,要见二位老爷。’贾赦道:‘请进来。’门上的人领了老公进来。”这里的“老公”,指的就是太监的意思。

  50、在位康熙帝,在位61年。在位时间最短金末帝完颜承麟,在位时间不足半天。金哀帝完颜守续被宋蒙围困在蔡州,不愿作亡国之君,下诏禅位于完颜承麟。完颜承麟即位后便带兵迎战,死于乱军,在位时间不到半日。

源自:网络

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古代女人是如何保卫爱情的。

爱情从来是自私的。当今社会一夫一妻制尚有男人管不住自己的,而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女人们怎么保护自己的爱情呢?

一 心狠手辣的女人

随文帝杨坚的皇后独孤氏不仅成就了杨坚的帝王之业而且感情甚笃。他们有约:此生永矢相爱,海枯石烂,贞情不移,誓不愿有异生之子。同吃同乐同寝,还向皇帝讨要管理后宫的大权,让那些妃子不敢近前。有一次杨坚趁皇后没留神,临幸了尉迟氏。后被独孤氏发现,乱棍打死。后杨坚一看临幸一次死一个人,慢慢也断了念相,太惨了。

二 态度坚决的女人。

房玄龄是太宗的重臣。太宗对他升无可升就赐他美女。玄龄每次都婉拒。太宗不解便问其原由。原来玄龄之妻也很厉害,不许其纳妾。太宗让自己老婆去劝,房夫人只是说:妾宁妒而死。

太宗不信派人送了一坛假毒酒,告诉她再不同意就赐死。哪知房夫人端起就喝。后太宗慨叹道:“我尚畏见,何况于玄龄。”

三 以柔情动人的女人。

元至元二十四年,书法家赵孟頫娶浙江美女管道升。小管才貌俱佳却难以收小赵之心。为防丈夫出轨老给孟頫写情诗。著名的《我侬词》便出自于道升。一起读来: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

把一块泥,捏你一个,塑我一个。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

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然情深却抵不过义薄。孟頫还是娶了不少妾。所以四大书法家把老赵排在最后实乃人品太差所故。

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

先说谶语的趣事。

汉宣帝刘询,原来的名字是刘病已,身世大起大落,受“巫蛊之祸”之后,襁褓中的刘病已被收系郡邸狱,遇到大赦,为祖母史家抚养,皇帝这个职位本与他没有多大关系。

但在元凤三年,昌邑社庙中枯死倒地的树活了过来。并且上林苑管理园林的官员发现,在一株枯了许多年的柳树也重新长出了新叶,更为奇特的是,树上的虫儿,居然把树叶吞食出文字形状,这句话就是:“公孙病已立”。后被霍光等大臣迎入宫中,受封为阳武侯,随后即位。

这件事情是不是后人为了给汉宣帝正名而编造的故事呢,我们无从查考,只当做一件趣事来谈。

史学家刘向的儿子刘歆看见了一本《赤伏符》的预言书,里面讲到有一个叫刘秀的人将来会当天子,刘歆赶紧以自己这个歆字和当时的皇帝刘欣名字同音,把名字改成了刘秀,而此时真正的刘秀刚刚出生,最后真刘秀成了历史上的光武帝。那个改名刘秀的刘歆后因谋诛王莽事败自杀了。

我们在看一下奏章的趣事。

明成化年间,有位御史建议要顺应事物的自然情理,说:"接近京城的地方,凡车辆,都是骡子和驴子同拉,骡子性快力强,驴子性缓力小,现在让它们一同拉车,从物情的角度讲很不便利,请皇上下旨,让它们分开来拉车。"让皇帝下旨管理驴子和骡子的事情,这御史也是没事找事了,皇帝直接把奏章甩到一边。

还是明朝弘治初年,有一个谏议官对军国大事提建议道:"京城中的读书人喜欢用马尾装饰衣服,以致官马被人偷拔鬃尾,耽误军国大事,请下令禁废。"看来当时的读书人口味很独特啊,以至于要皇帝下令废除。现在人喜欢薅羊毛,明代读书人喜欢撸马尾,时代不同爱好不同啊,不过那个时代的读书人动手能了很强啊,能动手就不瞎咧咧。

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

笔者以为最有趣的事情就是“褒姒一笑失天下”,大家想一想,一个女人的一“笑”就能使一个王朝灭亡,难道不可笑有趣吗?

背景

周宣王死后,其子宫涅继位,是为周幽王。 当时周室王畿(wáng jī)所处之关中一带发生大地震,加以连年旱灾,使民众饥寒交迫、四处流亡,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竭。 而周幽王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他不思挽救周朝于危亡,奋发图强,反而重用佞臣虢石父,盘剥百姓,激化了阶级矛盾;又对外攻伐西戎而大败。 这时,有个大臣名褒珦,劝谏幽王,周幽王非但不听,反而把褒珦关押起来。

褒珦(xiàng)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族人千方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他们听说周幽王好美色,正下令广征天下美女入宫,就借此机会寻访美女。在褒城内找到一位姒姓女子,教其唱歌跳舞,并把她打扮起来,起名为褒姒,献于幽王。替褒珦赎罪。

幽王见了褒姒,惊为天人,非常喜爱,马上立她为妃同时也把褒珦释放了。幽王自得褒姒以后,十分宠幸她,一味过起荒淫奢侈的生活。褒姒虽然生得艳如桃李,却冷若冰霜,自进宫以来从来没有笑过一次,幽王为了博得褒姒的开心一笑,不惜想尽一切办法,可是褒姒终日不笑。 为此,幽王竟然悬赏求计,谁能引得褒姒一笑,赏金千两。这时有个佞臣叫虢(guó)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主意,提议用烽火台一试。

烽火本是古代敌寇侵犯时的紧急军事报警信号。由国都到边镇要塞,沿途都遍设烽火台。西周为了防备犬戎的侵扰,在镐京附近的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一带修筑了20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一旦犬戎进袭,首先发现的哨兵立刻在台上点燃烽火,邻近烽火台也相继点火,向附近的诸侯报警。诸侯见了烽火,知道京城告急,天子有难,必须起兵勤王,赶来救驾。虢石父献计令烽火台平白无故点起烽火,招引诸侯前来白跑一趟,以此逗引褒姒发笑。

过程

昏庸的周幽王采纳了虢石父的建议,马上带着褒姒,由虢石父陪同登上了骊山烽火台,命令守兵点燃烽火。一时间,狼烟四起,烽火冲天,各地诸侯一见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果然带领本部兵马急速赶来救驾。 到了骊山脚下,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一看是周幽王和褒姒高坐台上饮酒作乐。 周幽王派人告诉他们说,辛苦了大家,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取乐,诸侯们始知被戏弄,怀怨而回。 褒姒见千军万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如同儿戏一般,觉得十分好玩,禁不住嫣然一笑。周幽王大喜,立刻赏虢石父千金。周幽王为此数次戏弄诸侯们,诸侯们渐渐地再也不来了。

周幽王为进一步讨褒姒欢心,又罔顾老祖宗的规矩,废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封褒姒为后,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并下令废去王后的父亲申侯的爵位,还准备出兵攻伐他。申侯得到这个消息,先发制人,联合联合缯侯及西北夷族犬戎之兵,于公元前771年进攻镐京。 周幽王听到犬戎进攻的消息,惊慌失措,急忙命令烽火台点燃烽火。烽火倒是烧起来了,可是诸侯们因上次受了愚弄,这次都不再理会。

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浓烟,夜里火光烛天,可就是没有一个救兵到来。使得周幽王叫苦不迭。镐京守兵本就怨恨周幽王昏庸,不满将领经常克扣粮饷,这时也都不愿效命,犬戎兵一到,便勉强招架了一阵以后,一哄而散,犬戎兵马蜂拥入城,周幽王带着褒姒、伯服,仓皇从后门逃出,奔往骊山。途中,他再次命令点燃烽火。烽烟虽直透九霄,还是不见诸侯救兵前来。 犬戎兵紧紧追逼,周幽王的左右在一路上也纷纷逃散,只剩下一百余人逃进了骊宫。周幽王采纳臣下的意见,命令放火焚烧前宫门,以迷惑犬戎兵,自己则从后宫门逃走。逃不多远,犬戎兵又追了上来,一阵乱杀,只剩下周幽王、褒姒和伯服三人。他们早已被吓得瘫痪在车中。犬戎兵见周幽王穿戴着天子的服饰,知道就是周天子,就当场将他砍死。又从褒姒手中抢过太子伯服,一刀将他杀死,只留下褒姒一人做了俘虏(一说被杀)。 至此,西周宣告灭亡。此时,诸侯们知道犬戎真的打进了镐京,这才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来救援。犬戎看到诸侯的大军到了,把周朝多少年聚敛起来的宝贝财物一抢而空,纵火退却。

后续

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幽王退走后,申侯、鲁侯、许文公等共立原来的太子姬宜臼为天子,于公元前770年在申(今河南南阳北)即位,是为周平王。因镐京已遭战争破坏,而周朝西边大多土地都被犬戎所占,周平王恐镐京难保,于公元前770年在秦护送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在郑、晋辅助下立国。东迁后的周朝。史称东周。

评价

烽火戏诸侯只不过是西周灭亡的催化剂,加剧了它的灭亡。就算没有烽火戏诸侯,西周早晚也会在其他事件中灭亡,无法挽回,烽火戏诸侯只是一个机遇而已,只要天子失信的话,诸侯就大有依借失信,自大,争霸。在未烽火戏诸侯之前,各家都只是暗地里扩大而已。当时政权已经摇摇欲坠,烽火戏诸侯只是一个引子,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诱因。如果不发生这件事,也还是会有其它诱因的。

后世纪念

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县城南,有一座骊山国家森林公园。里面有三十余处驰名的文物景点胜迹,著名的有周烽火台,讲的就是西周时,周幽王又在此演出了一幕“烽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的历史闹剧。

备注:参考《百度百科-烽火戏诸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