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如何解释?

大仁大义者,一定能敢做敢当,敢于为弱势群体说好话,敢于同一切腐恶势力作斗争。就是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之解释。

三国演义是在宋代以后民间评话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民间百姓一听到刘皇叔之仁义,无不拍手叫好;一听到董卓、曹橾之奸诈,无不切齿痛恨。一听到关羽忠义,就群情振奋;一听到司马氏不义,就跺脚大骂。

人间自有公平在,忠奸善恶一杆枰。大仁大义者,必颂扬忠善,必鞭挞奸恶。

能在平地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非大仁大义的英雄不可。恶人当道,镇关西欺男霸女,人莫敢视,就会有好汉鲁达伸手相救,三拳击倒镇关西。。

日本占领上海后,在虹口公园开庆功会,朝鲜志士勇炸曰本司令官白川大将,就是大仁大义能除恶人之壮举。

唯其大勇,所以非大仁大义之人而不可。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如何解释?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语出《论语.里仁篇》,意思是: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儒家的核心是“仁”,是仁者爱人,但并非只有“爱人”的一面,也有“恶人”的一面。

仁者爱人是爱那些有着良好道德品质之人,并不是无原则放纵恶习之人,不是一味忍让得寸进尺无理取闹者。仁者心正,能站在客观立场上看待人和事,对他人的评价,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不将个人感情参加进去,从客观入手,做出准确的评论。

仁是发自内心的律己恕人,既有一颗仁德之心,又能够爱憎分明,辨别是非,分清善恶。观社会百态不为外物所诱,看个人行为不为表面所蒙,心中有一个衡量善恶的标准。

正确地关爱他人意义重大,这是弘扬正义大道,是一种处世的智慧。这样善人能得到鼓励成为榜样,恶人能得到教训悔过自新。在生活中,每个人都能好人,也能恶人,这正是人性复杂的一个重要原因。有过失之人只要知错就改,静思悔过,能重新践行仁德,他还是值得可爱之人。

仁者是一种人生价值观的体现,真正的仁者不以物喜,不以物悲,具有强烈的道德意识。“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是要求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遵从仁德礼义的标准,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渝,保持气节。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如何解释?

爱憎分明,才是有立场的人,才是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的人。和稀泥、无原则搞妥协、遇到问题绕道走、遇到各方观点不同时做墙头草,遇到矛盾奉行逃跑主义,回避矛盾,不敢正面应对和主动担当,这些都不是君子所为,和儒家提倡的仁不相融。否则,是对仁的片面理解。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如何解释?

〖译文〗“只有仁德的人,才能够以正确态度爱人,才能正确态度恨人。”

大教育家孔子先生推崇仁为道德的第一位置。



  1. 仁是古代儒家的最高道德原则和道德标准。
  2. 仁主要包括: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
  3. 孔子把孝、悌做为仁的基础。忠、恕是实行仁的方法。
  4. 孔子把礼看作是实行仁的规范。知、勇、恭、宽、信、敏、惠,是实行仁的条件。
  5. 孔子提出要为仁的实现献身,“杀身成仁”的观点,对后世影响很大。
  6.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把亲爱亲族作为最大的仁。
  7. 孔子很重视后天环境、教育、习行对人起的良好作用。
  8. 所以,孔子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确立了以仁道为内涵的人格,在具体行为中便可避免不道德的倾向。
  9. 反之,如果缺乏稳定人格,则往往很难一以贯之保持行为的善。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如何解释?

好恶都是四声,就是(hao,wu)。翻译起来很简单

“只有仁者才能区分好赖人”“只有仁者才知道该爱(肯定,赞美)什么人,讨厌(憎恶,反对)什么人”

个人好恶,比如你自己喜欢或者讨厌这个人,就是个人喜好。是你乐意。

但是评价一个人呢?不能光凭好恶,得有个标准。这里的评价是社会评价

社会标准是什么呢?孔子认为就是看一个人的行为是不是符合“仁”

孔子认为仁是标准。

那仁的标准掌握在谁手里呢?当然是在仁者的手里,因为仁者已经做到了仁。

但是谁规定了仁就是标准呢?

孔子说,我规定的。

老子说你规定的,我不服,我觉得你都不懂道,还是别骄傲,夹着尾巴做人的好。

墨子也说,你规定的,我不服,你说仁爱,我偏说兼爱。

杨朱说,我也不服,聊什么仁,爱人就是瞎扯,拔一毛利天下的事我才不干。

所以百家争鸣,互相激荡,谁也不服谁。

不服,孔子有办法吗?没办法,他只能把这个话说出来,服的人就听,就按着办,不服的人,就不听。

争了半天,到了汉代,出了个政策,说别聊了,也别争了,孔子说的对,以后就按孔子说的来,这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然后,孔子的学说就真的成了标准

准确的说,也不能说是孔子的学说成了标准,因为后人不断的往孔子学说里面加东西,甚至曲解孔子,但是孔子也没办法啊,他死了,死了的人没有办法反驳,对于这种耍流氓的行为,孔子没办法,锅就一直背着。

标准问题,是权力问题,谁掌握标准,谁就拥有了权力。

谁掌握了解释标准的权力,谁就说了算。

说个生活的例子:你签合同,不管面对的是电信还是水务还是个民营私企,都能看到一句话,本合同的最终解释权归我所有。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如何解释?

孔子说的这些话是个唯心主义者,唯仁者当然是好人,仁排在前面(仁、义丶礼、智、信)至少不会变坏,变的可恶。后面一句不具有仁字更不是仁者,和仁者相反。

欢迎指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