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8II放到1970年在世界上属于什么水平?

歼8II型战斗机,是我国在1984年正式首飞的一款二代机,当时这架飞机采用的尖机头、两侧进气道,可谓是吸引了当时国内不少民众的眼球。

但说实话,就算是把歼8II型战斗机放在1970年代,那么它的水平也是平淡无奇。

首先来看一下1970年美国都有什么飞机,这个时候美国的主力机型是F4“鬼怪”,这款战斗机也是美国二代战机中的典型代表。

并且到了70年代,F4-E型战机已经装备了远距空对空导弹,它当时的设想就是在超视距的情况下,利用半主动雷达制导的空对空导弹击落敌机。

而因为在实战当中的表现,原本已经取消了机载航炮的F4系列战机,在这个时候已经重新装上了航炮,也让这款战机恢复了原有的近距格斗性能。

而反观我国的歼8II型战斗机,这款战斗机当时搭载的只是“霹雳-4”中距空对空导弹,如果是在超视距利用空对空导弹进行战斗时,那么歼8II型战斗机面对F4-E时还真的捞不到好处。

还有机动性能,歼8II型战斗机设计研发的时候,它的定位就是以之前歼8系列战斗机为基础,在此基础上研制的一款全天候高空高速战机,而强调高空高速的战斗机往往没有机动性能而言。

再说说这款战机引以为傲的高空高速性能,歼8II型战机的最大飞行速度可超过2.2马赫,最大飞行高度也就2万米。

而在上世纪70年代,米格25高空高速截击机已经首飞好几年了,这款战斗机的最大飞行速度可是达到3马赫以上,最大使用飞行高度也在2.5万米左右。

所以说,米格25战机已经远远超过了歼8II型战机的高空高速性能,但是米格25战机与歼8II型一样,两者的机动性能都非常差。

歼8II型战机所搭载的“SL-5”型机载雷达,其性能也是令人堪忧,这款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也就40公里左右,

而那个时候米格25战机的雷达探测距离已经超过100公里,也正是因为雷达性能过差,所以第1批的歼8ll型战机并没有得到大规模量产与装备。

所以说,到80年代末才正式定型的歼8II型战机,它的各项性能指标就算放在70年代也非常落后,比如机动性能比不上F4系列,所重点强调的高空高速性能也远比不上米格25战机。

而最重要的是,在1970年的时候,世界上第1款第3代战斗机“F14”已经首飞,并且在两年后的1972年就准备服役,这样一对比下来,歼8II战机的性能更是已经垫到了最底层。

但是,第2批次的歼8ll型战机的性能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此时这批战机已经安装了“SL-8”型机载雷达,并且还加装了各种数据计算系统、火控显示系统、数据传输系统等等新型航电设备。

“军器战位”

歼8II放到1970年在世界上属于什么水平?

歼8II放在1970年也算不上好飞机,歼8D或者歼8F才是好东西

若要让我国军迷选一种争议最大的国产战机,那歼8绝对是榜上有名。无论是研制过程中的不堪和装备使用时的坎坷,都让这款号称“空中美男子”的国产战机饱受争议。

但是也有军迷认为歼8II系列本身还是一架好飞机,高空高速性能明显,就是生不逢时。如果早生20年,歼8II绝对是空战中的一把好手。那么回到本文的问题,歼8II如果穿越回1970年,在世界上是什么水平呢?

很不幸,即便穿越回1970年,歼8II也不咋滴。

歼8II于1984年首飞,由共和国历史上最失败的战斗机歼8I改进而来,最主要的改进就是由机头进气改为机身两侧进气,为机头安装大口径机载雷达提供了条件,而且通过优化机体设计,有限提供了机动性能,歼8II于1988年定型。

看起来挺不错的歼8II与它的前辈歼8I一样,基本上没有形成可靠战斗力,其最大的问题还是出现在航电方面。歼8II装备由歼8I使用的204机载雷达发展而来的208型单脉冲机载雷达,这款雷达性能相当孱弱,未采用脉冲多普勒体制缺乏下视下射能力,而且最大探测距离仅40公里,基本不具备超视距空战能力。而且为歼8II配套的国产霹雳-4中距空空导弹(仿制AIM-7D)因技术原因下马,使得歼8II只能挂载4枚近距格斗导弹。

而1970年时最好的战斗机是什么样呢?彼时在越南上空美国F4E鬼怪挂载着AIM-7E麻雀空空导弹已经显示出颇具威力的超视距空战能力,在这样的组合面前,歼8II无论在飞行性能、航电系统、武器系统还是载荷能力上都差着远呢。

而另一个航空强国苏联也开始装备米格25,这种性能怪兽配合R-40超远程空空导弹更是歼8II望尘莫及的对象。即便不算米格25,当时苏联前线航空兵广泛装备的米格23也全面优于歼8II。

更不用提在1970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款3代机F14已经首飞,2年后就将服役。所以即便放在1970年,歼8II战机也算不上什么顶尖,即便不考虑其层出不穷的可靠性问题,其纸面作战性能也仅仅与英国闪电和法国幻影3系列相当。

歼8系列真正堪用要等到1995年以后的歼8D/H型号,通过换装更先进的1471型火控雷达和配套使用霹雳-11半主动雷达导弹,歼8才终于获得20多年前所设想的超视距空战能力。而歼8系列真正成熟,则要等到2005年前后的换装1492型火控雷达、能够发射霹雳12主动空空导弹的歼8F。

而此时,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款三代机歼10已经形成战斗力。

歼8II放到1970年在世界上属于什么水平?

不用说歼八I I我们的歼六战机就已经击落多架美国飞机!而自己一架飞机都没损失过!

歼8II放到1970年在世界上属于什么水平?

非常感谢🙏平台的邀请!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是资深军迷,大概是87,88年前后吧,我在航空知识上见到刚刚下线的歼8ll。当时的心情是无法形容的。因为我见惯了歼教5,初教6,还有超低空飞行的歼6双机编队!歼七都很少见到,所以对歼8ll如神灵般的顶礼膜拜。有些军迷喜欢将歼8和歼8ll做些比较!要我说,这两型飞机不属于一个时代的!差异很大!有些军迷说,歼八是歼7的放大版截击机。对此不敢苟同!当时已经考虑歼8两侧进气的方案,而且头部装一部主动雷达。但鉴于当时的国力及综合水平。最终还是放弃了,仍然采用头部进气的稳妥设计。歼8ll的出现,是国产WP13A的成功定型,并在歼七3上进行大强度的可靠性实验。再加上优秀的气动布局,于是一代名机歼8ll就这样诞生了!但歼8ll生不逢时,已经有些大器晚成了。照我们的老规矩,即一款新型装备至少服役十年,才会公开亮相!估计歼8ll的入役应该在八十年代初期。但沈飞决定将其作为一种出口型的军机!于是歼8llM横空出世!头部加装了一台多普勒雷达,摇身一变成为军贸机,但国际上买家寥寥。主要是定位不准。无法与当时热门的幻影2000,F16,苏27一较高下!后来搞了个和平典范计划,也是奔着国际市场去的。飘洋过海的去与别人合作,只改了两架,其余的石沉大海。这是教训,也是绝处逢生的起点!痛定思痛之后,空军决定引进苏27,米格29,苏25等一揽子的苏系飞机✈️!苏方很高兴,调来最好的飞机及试飞员在南苑机场作了精彩的飞行表演!可想而知,当时的场面多么的震撼,我们用最好的歼8ll与人家的苏27没法较量,太悬殊了!当然这是92年的事情了!若是退回到70年代,就以70年代中期为例,苏联已经有了苏27,米格29,等性能优异的飞机。而美国也有F15,F16等多型名机在役!而我们的歼8ll至多是F4鬼怪式的水平。与其空战不能说可以完胜对手。由此可见,歼8ll的起点不高,作战性能一般化!但还是不要妄自菲薄,因为这架战鹰毕竟是我们独立自主研发出来的娇子,也凝结着多少老一辈飞机设计师的心血和汗水!从这个意义上讲,歼8ll绝对是一型非常成功的飞机,而且奠定了中国军机面向世界,走出去的决心!看看现在的歼10,枭龙,振翼高飞,但其根源还是从歼8ll的研发,改进,苏27的引进,吸收,才一步步跃上成功的台阶,走向辉煌的。就聊这么多吧,再聊就离题万里了!谢谢🙏军迷朋友们的支持和厚爱!咱们来日方长!

歼8II放到1970年在世界上属于什么水平?

歼8II是1984年下线,就算放在70年他也只是个二代机,而在70年代美国已经有F14、F15、苏联有米格21、米格27三代机了。当时二代机追求的是高空高速,歼8能达到双2——即2倍音速、2万m高度。而三代机追求的是综合航电、超视距导弹攻击。

歼8I机头进气

当然歼8ll在我国空军发展史上有两个贡献,它也是两个第一:

一、我国第一款自己设计气动布局的飞机,歼8ll是我国首款两侧进气的战斗机,为此设计师基本在歼8I的基础重新设计了歼8ll的气动布局,也就是说它我国首款自己设计气动布局的飞机,为我国飞机设计开了先河,以前的歼5、歼6、歼7都是仿制米格15、17、21。歼8是歼7的深改型,一直到歼8Ⅱ才开始有了自主设计的趋形。

二、我国第一款与外国合作改造的飞机,而且是与美国,当时中美关系处于蜜月期,中国从美国进口不少先进武器,大名鼎鼎的黑鹰就是那个时候买的。同时合作深化改造歼8ll,当时中国拉了两架歼8Ⅱ到美国,随时的还有不少技术人员,主要是改造歼8Ⅱ的航电、火控、挂载,但后来89年后中美关系变冷,飞机都被扣了,但培养了我们的队伍,让我们在了解苏俄飞机设计理念的情况下,又了解了美国的设计理念,后来这批技术人员又沿着这思路又设计了歼8M,尽管不怎么成功,但煅练了队伍,所以我现在在歼10与歼20身上看不到苏俄的影子。

歼8ll修长机身被誊为“空中美男子”

但歼8ll与美国合作也留下后遗症,本来歼8ll的外形很漂亮,符合三代机的审美特征,被誊为“空中美男子”,我们也一直拿它吓唬台湾,说他超过F16、经国号,结果与美国一合作——这个飞机被人翻了个底朝天,所以后来李登辉狂得很!

歼20修长机身是不是继承歼8ll的部分基因

歼8II放到1970年在世界上属于什么水平?

歼8II,是在歼-8原型机基础上改造提升而来,由非常典型的歼-5/6/7/8传统的机头进气,民间称其为“平头机”,改成了西方流行的机身两侧进气。

因此,歼8II尖尖的机头,细长的机体,三角翼的布局,就显得比空军其他型号的战斗机漂亮多了,让国内军迷的眼睛一亮,当年的“空中美男子”,说的就是歼8II型战斗机。

原型机歼8II,于1984年6月12日首飞成功,1988年3月18日该机设计定型,同年10月15日,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正式批准歼-8飞机设计定型;关于歼8I的这些相关资料,这个在网络上是能够公开搜索到的。

歼8II,脱胎于歼-8原型机;歼-8原型机,则是由歼-7放大改进而来,其实,说穿了歼-8就是歼-7战斗机的放大版本。

仍然采用了机头进气,大后掠角、薄三角翼、双腹鳍的空气动力布局形式;发动机由歼-7的单发变成了歼-8的双发,最主要是歼-8加长了机身。

但即便将歼8II,放到70年代,在全球空军战斗机装备中,也谈不上是一架高性能的战斗机,毕竟8II凭借简单地加大机身和机翼,放大机身塞入另外一台航空发动机,带来了日后一系列磕磕碰碰,解决起来让航空人头痛的问题。

为了让歼-8保持2.2倍音速以上的飞行速度,设计师就决心超过单发的歼-7,就史无前例地将垂尾位置后移到极限之后,企图获得最大力臂,却暴露在发动机高温高压气流之下,减速伞舱和尾椎整流罩都出了问题,30多年一直束手无策。

此外,飞行操纵系统简单照搬歼-7,就遇到了操纵系统的刚度问题,一直到歼-8平头机包括部分尖头机退役,都没有很好地解决掉。

涡喷-7发动机,本身就存在问题,在空军使用过程中,累计在歼-7上发生过100余次空中故障,严重影响了战机和飞行员的安全,装备的作战单位也反应强烈,但照样将涡喷-7搬到歼-8上,同样事故不断。

另外,歼-8上的208机载雷达,技术指标仍然不能令空军满意,半主动雷达制导的PL-4中距拦截空空导弹,反复试验都无法解决导引头低空下视能力缺乏,常捕抓不住要攻击的目标,最终PL-4项目不得不下马。

歼-8包括歼8II,从雷达、导弹,再到发动机、气动外型结构等,似乎到处都是坑,不是将机体放大,发动机一台不够,就再塞进去一台那么简单的。

此项目让沈飞的航空设计师们吃足了苦头,不仅自身和空军深感失望,以至于不得不与国外进行合作,进行歼8II的改装提升,就是著名的“和平典范”工程,但项目最终由于众多原因而流产。

70年代时,国外空军已经装备了先进的第三代战斗机,非常有名的就有F-16单发轻型战斗机,F-15重型战斗机,包括F-14重型舰载战斗机,“狂风”多用途战斗机等,其中的任何一架战斗机的综合作战性能,都在歼8II型战斗机之上。

网络上所说可遂行多种作战任务,具有在昼间、夜间复杂气象条件下的空中格斗、空中拦截和对地攻击能力的可遂行多种作战任务歼8II,其实,毛病一大堆,直到改到歼-8F、歼-8D时,昔日的第二代机具备了和国外第三代战斗机一较高下的能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