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轰炸机,和轰炸机与战斗机有什么区别?
前言:
一般而言,许多国家的武装力量大多分为海、陆、空三军,这也是三位一体多维化作战的最低标准。而在空军力量当中,许多人觉得每个国家的空军肯定就是专门开飞机,但真正的结果并不是这样。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空军部队大多分为多个兵种,比如空军航空兵、空军空降兵、防空部队等等,而这其中的空军航空兵就是咱们所知道的那些开飞机的兵种。而在一个国家空军的空降兵当中,又可以分为歼击机部队、运输机部队、侦察机、轰炸机等等,这些机群都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作战任务。
那么,空军所装备的战斗机、战斗轰炸机以及轰炸机,这些作战机型都有着何种区别呢?下面咱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三大机型。
首先讲讲战斗机咱们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所指的战斗机,很可能就是歼击机这一机型,因为往大层面说所有具有攻击力量的飞机都可以称之为战斗机。一般情况下,战斗机主要的作战任务就是与敌机展开空战,或者是在空中消灭一切敌方军用飞机,很可能就相当于陆军部队当中的野战步兵。在二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战斗机又分为了两大不同的类型,它们分别是空优型的制空战斗机、以及以截机任务为主的截击机。只不过到了后来,随着军事科技的迅速进步,世界各国的空战体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也停止了继续制造专门的截击机这一类机型。
目前,世界各国所装备的战斗机大多都侧重两大性能,最重要的还是以制空作战为重中之重,其次的对地攻击也是各国空军较为看重的。
图为苏联时期所研制的“米格31”型截击机
早期的战斗机主要是以近距搏斗,利用机上所搭载的机炮对敌机展开攻击,这样的攻击方式一直从二战时期延续到了战后第1代喷气式战斗机上。而到了上世纪60年代开始,各国空军所装备的战斗机作战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早期的以搭载机炮进行近距攻击,进一步发展成为了利用各种空对空导弹对敌机展开精确打击。并且,这个时候所发展的战斗机在飞行速度层面,也都已经超过了两马赫以上,因为当时各个国家对战斗机特别看重飞行速度。在当时比较有名的战斗机,分别以美国的F-4、苏联的米格21、米格25,以及法国当时较为优秀的幻影三等机型。而这其中苏联的米格25战斗机,其最大的作战高度已经超过了2.3万米高空,最大飞行速度也已经突破了三马赫,在这两大性能上,米格25战斗机在当时根本就没有任何对手。
“米格21”可以说是二代机中最为著名的一款机型了
目前,是这个国所装备的战斗机已经发展到了第4代,当然这些都是以喷气式战斗机所划代。第1代喷气式战斗机主要还是以机炮近距离格斗为主,当然后来的改进型也是可以搭载一些初期的空空导弹。而第2代喷气式战斗机就已经普遍搭载了对空导弹,并且在一些高空高速性能上显得发展迅猛,已经形成了导弹与机炮两种战斗模式的机型。而到了第3代战斗机发展时,世界空战体式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作战,或者是利用导弹进行超视距打击,第3代战斗机在气动外形以及雷达等各种飞行系统上,都已经比前两代喷气式战斗机要先进非常多。
而第4代隐身战斗机,也是目前性能最为先进的一类机型,这种隐身战斗机可以在飞行时实现雷达隐身性能,并且已经正在尽可能的避免近距离缠斗战斗模式,主要是利用非常先进的火控锁定系统,在非常远的距离上利用导弹实施超视距打击。
再说说轰炸机现在世界国所装备的轰炸机,也可以说是一座空中的移动武器库,能够搭载大量的炸弹实施轰炸。目前,轰炸机已经实现了搭载各种空地导弹、巡航导弹等精确制导武器,并不是以前的仅仅只可以搭载常规投掷炸弹而已。说到轰炸机,那咱们就要说一说性能优越的的战略轰炸机,但目前还在现役的战略轰炸机也就只有6款,而最为著名的要数俄罗斯的图95、图160,美国的B52、B2隐身轰炸机等等。当然,在这些重型战略轰炸机之下,另外还有一些轻型轰炸机、中型轰炸机等等类型划分。
“图160”目前是俄罗斯装备的最为先进的一款轰炸机
目前,常规的轻型轰炸机载弹量大约在5吨左右,而且作战半径也就1500公里左右,这一类的轰炸机在现在已经完全被战斗轰炸机所取代。而中型轰炸机目前还有少量在各国空军服役,但中型轰炸机的最大载弹量也只不过10吨左右,作战半径也应该只有在2000公里上下,在目前各种战斗轰炸机以及攻击机大量装备的年代,各国空军中还在服役的中型轰炸机机也很有可能被完全取代的境地。而在目前各国空军空中轰炸的作战发展体系当中,最看重的还就是战略轰炸机,一般这种轰炸机最大的航程都已经超过了1万公里,并且载弹量都在40吨以上,就比如俄罗斯所装备的图95战略轰炸机,其最大的飞行航程已经达到了1.6万公里左右。
目前全世界最为先进的是美国现役的“B2”型隐身战略轰炸机
而到了现在,轰炸机已经发展出了非常多的种类,按作战任务的不同、体积航程的不同、载弹量的不同等等,都可以分为多个种类的机型。比如按载弹量的话,轰炸机可以分为轻、中、重型轰炸机三种。
而如果要按作战任务的不同,轰炸机又可以分为战略轰炸机与战术轰炸机,这两者之间所执行的任务也有着很大的区别。战略轰炸机的作战任务,一般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战术轰炸,攻击敌方地面部队、后勤运输部队等目标。而战略轰炸机就要厉害很多,能够搭载两个型号常规炸弹以及导弹数量更多,可以对敌方境内的任意军事目标展开战略打击。并且,战略轰炸机还是一个国家战略核打击力量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其不但可以实施常规战略轰炸,还可以搭载核弹,对敌方目标实施战略和打击。
战斗轰炸机最后咱们再说说战斗轰炸机,战斗轰炸机从名字上咱们就可以看出来,这应该是具备战斗机与轰炸机两种作战性能的一款机型。也的确,战斗轰炸机的主要作战任务,就是为了用于灵活突袭敌方战术阵地,对敌方的地面目标或者水面目标展开战术轰炸攻击,并且战斗轰炸机或多或少还是拥有一定层面的空战能力。而与轰炸机不同的是,战术轰炸机虽然也可以对敌方目标实施轰炸,但是相较于常规的轰炸机而言,战术轰炸机具有较高的飞行速度,并且在空中机动层面也显得非常灵活,这些性能可以让它具有非常高效的高速突防进攻能力。
“苏34”采用的是并排双座的驾驶舱,这是各国机型中非常少见的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比较著名的战斗轰炸机,很可能就要数俄罗斯所装备的苏34“鸭嘴兽”莫属了。这款飞机在研制之初,俄罗斯方面就是为了能够让其具备打击敌方地面以及水上目标的能力,并且具备有全天候作战能力。这款轰炸机问世后,就已经逐步取代了老旧的苏24等型号,并且苏34战斗轰炸机可以仅仅依靠内部油箱,就可以达到将近2000公里的作战半径。并且,这款轰炸机在设计之初就重点考虑了飞行员作战时的舒适性,有传说这款轰炸机的驾驶舱内甚至还配备有微波炉,并且还配备有类似厕所的装置,能够让飞行员在长时间飞行时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并进一步的保证了作战的效率。
而我国的“飞豹”也可以称之为战斗轰炸机,因为这款轰炸机具备有良好的对地攻击能力,并且在对空作战能力上也并不弱。“飞豹”战斗轰炸机具备有精确打击的实力,并且还拥有航程远、载弹量大等等方面的性能,这款战斗轰炸机的最大作战半径将近2000公里,具备有全天候对地、以及近海目标打击能力。
结语:总归来说,战斗机、轰炸机以及战斗轰炸机,它们都是属于三种完全不同的机型,三者之间各承担的作战任务也不一样。比如战斗机主要执行的就是空战夺取制空权任务、轰炸机主要就是对敌方目标实施轰炸打击。而战斗轰炸机更像是它们两者之间,不但具备有对地对海轰炸任务能力,并且还要具备有较强的空中作战性能。
“军器战位”
战斗轰炸机,和轰炸机与战斗机有什么区别?
战斗机和轰炸机的定义就不用说了吧?所谓战斗轰炸机,是一种可以执行战术轰炸并具备一定空战自卫能力的战机。其主要职能是轰炸。典型的战斗轰炸机,比如FB-111土豚,su-24剑术师,歼轰-7等等……有些答主对战斗轰炸机的理解是错误的,不是能空战能轰炸的就是战斗轰炸机,这是一个一定历史时期的专有名词,现在的多用途战斗机不能和战斗轰炸机划等号,多用途战斗机是战斗轰炸机的取代者。
纯粹的轰炸机,自卫能力非常有限,一旦遇到敌方战机截击,多半是打不过也逃不掉。所以必须有战斗机护航掩护。因此,研制一种可以执行轰炸任务同时有一定空战自卫能力的战机看上去似乎是一种解决之道。也就是说、在遂行轰炸任务时,一旦遇到拦截,战斗轰炸机可以抛弃炸弹副油箱,轻装上阵和对方截击机空战。以避免无力还手被动挨打的等死局面。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看到这儿大家应该明白了,这货“主营业务”是轰炸,但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为了做“多拉快跑”的炸弹卡车,结构必然偏向结实笨重。当时的火控系统也难以兼顾对空和对地,所以为了更好的完成轰炸任务,就需要相应的瞄准设备,以及操纵这些设备的第二名乘员。这一切的结果就是,满足了轰炸要求之后,整架飞机已经有太多不利于空战的“赘肉”,即便遇敌时丢掉炸弹,推重比仍然过低,无法和战斗机平等过招了。所以纵观战史,少有战斗轰炸机反杀战斗机的例子,大部分时间都乖乖的做炸弹卡车……
战斗轰炸机虽然能比较称职的轰炸,却完全没达到兼顾空战的“多用途”初始设定。历史总爱开玩笑,想兼顾空战的战斗轰炸机“人设崩塌”,但原本能量机动理论的化身,“没有一克重量用于对地攻击”的纯种空中优势战斗机F-15和F-16倒成了对地轰炸的一把好手!空优任务能量机动要求的大推重比,也意味着对地攻击时的大载弹量。当电子设备的长足发展让火控系统能够兼顾对地对空之后,合格的多用途战斗机就闪亮登场。F-15E最开始被称为“双重任务战斗机”,由于“出道”比较早,还要增加一名乘员。F-16更是在以色列空军手里把对地攻击玩得别开生面。对空对地全都游刃有余。随着科技进步的加持,战斗机多用途化推而广之,尤其是一些欧洲国家,经济基础不足以装备太多机种,所以对此尤为感兴趣。阵风、台风、鹰狮都是合格的多面手。科技发展到今天,得力于先进的火控系统和制导弹药,大部分战斗机都具备了比较强的对地攻击能力,只不过有些更偏向空优,比如歼20、F-22,有些更偏向多用途,比如歼-16、F-15E。而轰炸机则已经寥若晨星。只有国力最强盛的几个大国,才会保有专职的大型轰炸机。至于战斗轰炸机,已经过时了,到今天没人再研制新型战斗轰炸机,只有少数机型如剑术师、飞豹、鸭嘴兽等,利用剩余的机体寿命发挥余热,等他们退役,战斗轰炸机这个机种就彻底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了。
战斗轰炸机,和轰炸机与战斗机有什么区别?
战斗机原则上是指所有可以直接参加作战的飞机,包括制空战斗机、近距离对地攻击机(强击机)、轰炸机、武装直升机等等;在通常情况下无论军迷还是一些军事刊物提到的是战斗机指的是制空战斗机、攻击机(强击机)或者战斗轰炸机(多用途战斗机)。
轰炸机指的是装备了专用对地瞄具,携带对地、对海弹药专门执行对地、对海目标进行轰炸的飞机。
战斗轰炸机是航空技术进步带来的新的机型,有专门设计的,但是大多通常是由制空战斗机改进而来,即可以执行制空任务又可以执行战术轰炸或者电子干扰任务的飞机。
飞机做为重要的航空器之一,从投入军事以来由最早执行以侦查为目的的炮兵校射逐渐发展成对空作战和对地轰炸的歼击机、轰炸机和用于炮兵校射和侦查敌方军事部署的侦察机。同时在战争中还发展出了海军的专用战斗机和航空母舰。
进入二战前海军出现了加强了装甲的专门用于近距离支援的攻击机(强击机)。这一概念又延伸到陆基战斗机。
轰炸机则逐渐分为战术轰炸机和战略轰炸机还衍生出用于商业的运输机、客机。
二战后随着技术的发展由美军率先提出战斗轰炸机或者称多用途战斗机这个概念。最早应用于专门设计的F-4鬼怪式战斗机,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之后美军又对F-15、F-16进行改进并在局部战争中得到了检验,最终体现在海军的F/A-18战斗机身上。
欧洲也跟着美军的步伐研制出了狂风、幻影等战斗轰炸机。
我国的歼轰-7飞豹战斗机也是这一理念的尝试,只是这次尝试从战斗轰炸机或者多用途这个层面上是失败的。该机的空战性能很弱,生存率不高。但是对于长航程、对地对海方面的性能却是成功的,因此该机还是能够得以列装部队。
中国和欧洲的战斗轰炸机限于自身的实力和需求都未能像美国那样做到较好的均衡,比较偏重前线近距离支援和轰炸。
轰炸机则取消了战术轰炸机的研制,将这一块的功能组合到了攻击机(强击机)身上。随着武装直升机和多用途的概念的兴起和发展,攻击机(强击机)也走到了尽头。
目前,随着无人机的兴起,有人战斗机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
随着技术的进步,战斗机以及各种专用飞机都在变化着。
战斗轰炸机,和轰炸机与战斗机有什么区别?
其实所谓的“战斗轰炸机”就是在三代机基础上提出的通用型战机的一个职能叫法,一般这种飞机是从陆地机场起飞的(所以也就别纠结到底是空军的还是陆军的,反正这两家的飞机都得从陆地机场上起飞)。其实战斗机作为脱离陆地战场的武器本身就具备对攻击的职能,一开始的轰炸机就是战斗机上面挂载着炸弹,只不过后面飞机载弹量越来越多,就演变成专门携带炸弹的轰炸机,但是无论是飞机出现的一战还是飞机快速发展的二战,亦或是科技发达的今天,战斗机挂载炸弹的“战斗轰炸机”其实一直存在。
进入喷气式飞机年代后,一代机和二代机都是专注于高空高速,所以职能就偏向于截击机(也是战斗机的一种),但进入三代机后就开始往多用途化方向发展。这个时候的飞机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大,飞机吨位特别大,大到什么程度呢?最大起飞重量已经超过二战时期B-17/24这类轰炸机。以B-17轰炸机为例其最大起飞重量也就29吨,但是现在的F/A-18E/F超级大黄蜂最大起飞重量30吨,中国和俄罗斯的主力战机苏27系列都在33吨左右,而欧洲的飞机也在25吨左右。
而飞机大了之后航程更远,载弹量更大,有的载弹量甚至也超过了B-29。那么,飞机大了好处就在于设备搭载数量增加,可以同时搭载对地、对空或者对海攻击的设备,并且能同时挂载对地/海攻击用的炸/导弹,也能同时挂载对空的导弹。所以在研发时就不必单独研发战斗机和对地攻击机,节省了研发成本和人员培训成本,更重要的是,在执行任务时一架飞机就可以干两架飞机的活。岂不美哉?
战斗轰炸机,和轰炸机与战斗机有什么区别?
现代战斗轰炸机,大多数改装自战斗机。
在原有战斗机的基础上,改进了雷达系统,增加了观瞄设备或者吊舱,增加挂架数量以多携带武器数量,加强挂架强度以挂载重型武器。一番改进下来,飞机的重量增加了,复杂性增加,飞行性能受到影响,近距离格斗性能下降的最明显。典型案例就是F15E。
现代空战模式中,只有战略轰炸机存活了下来,战术轰炸机、轻型轰炸机和中型轰炸机都被战斗轰炸机取代了。战术轰炸机性能单一,轻、中型轰炸机飞行性能又不如战斗轰炸机,背取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战斗轰炸机取代诸多轰炸机的原因,是炸弹制导技术进步导致的,特别是激光制导炸弹的出现,极高的命中率直接改变了轰炸模式。轰炸任务变得简单,战斗轰炸机从此大行其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