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上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无此器最难,有此器不患无此时。” 中“无此器最难”是什么意思?

查了一下《易经》,“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我查到了。可是“无此器最难,有此器不患无此时”这句话,没有查到,希望知道出处的朋友,能给以指教。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是《易经系辞下传》中的句子。是对《解卦》一句卦辞的解释。原文是: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这个卦辞说,一个人站在高高的土墙上,开弓射箭,把隼射了下来。没有什么不利的。孔子解释这个卦辞的意思说。人拿着弓箭(器)去射隼。之所以有所收获。是因为有弓箭(器)藏在身上。待时而动,是说机会来了,就可以行动了。没有什么不利的。“动而不括”中,“括”的意思是约束,既然开始行动了,就要放手去干,开弓没有回头箭。所以,才会有收获。孔子最后一句是个总结“语成器而动者也。”这里的器,就不是器物的器,不是弓箭,而是指能力和本事了。有了弓箭,还要有射箭的本事,才能出而有获。 “无此器最难,有此器不患无此时”。这两句的意思与上文应该是紧密联系的。“无此器最难”,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没有本事,是很难成功的。如果有了本事,不愁没成功的机会。 第二种解释是这样,这两句可以是互文见义的关系。后一句“有此器不患无此时”,意思是说,有了本事,(当然还要有工具,比如弓箭射隼)也不必定就能成功,还要有时机。以射隼为例,必须有隼来了,到最佳距离才能射。所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时机。有了本事,只要时机来了,就能成功。所以,有此器不患无此时。但是,如果你有了射箭的本事,可是没有隼过来,这时候,有本事和无本事是一样。而有本事的人因为没有施展的机会,可能会痛苦。所以,在机会没到之前,有本事,也要把自己当成没本事,在机会来了之后再脱颖而出。这样做是很困难的。这就是所谓的“无此器最难”! 个人理解,未必正确。希望高明者有以教我。

《易经》上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无此器最难,有此器不患无此时。” 中“无此器最难”是什么意思?

古中国人认定人身体如容器,共装盛四项物质:

一装入:气。

一装入:能力。

一装入:食物。

一外装:衣物。

其中:有气为生,无气为亡。

气由三处来:一是父母给的气血外,主要是细胞分裂的动力。一是呼吸得来的气息。一是食物转为精,精化为人体用的精力的气力。

能力分两态:一是自做制制作的本领。一是人托人完成所需一切的制做制作物品用品的完成,且产品归托付人所有,被托付人无有,的本事。

食物:是可转精化气供体用外,表示的是饭桶。

衣装:防寒及刮伤外,具美饰美化作用,体现为衣服架子。

装盛为器,修炼者称为鼎。

器里装入什么很重要,待时而动可用者为能力,而装填入能力很艰难,学不到则装不成,有可学不练也没装入。

但易经述的是器为心中八卦与掌中八卦,眯目一算,掐指一算,都是在用心八卦与掌八卦的表现。箅归计项内一支系形式。计是自本领与本事都用的方式形式之一。

赞议一下,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