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米格25的影响那么大?

想了解一下它的整体性能有什么特点~

前言:

在二战结束之后,苏联研发过许多型号的经典机型,比如米格15、米格21、苏27等等战机,当然这其中肯定也会有米格25战斗机的一席之地。米格25战斗机在问世之后,甚至让当时的美国都震惊了许久,而对于当时的美国来说,这也是一款极为神秘的战斗机。米格25战斗机自从1969年,就正式装备到了当时的苏联空军,这款主要采用不锈钢材料制造而成的战斗机,主要就是为了尽可能轻易的实施高空高速截击任务。并且这款战斗机的产量也非常大,自问世来总共的生产数量大约在1200架以上,这其中主要还是以侦察型号为主。

那么米格25战斗机的影响力大吗?它的各方面性能都怎么样呢,下面咱们就来全方位了解一下这款战斗机。

米格25战机的诞生

在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美国正在抓紧研发“超音速轰炸机”,以及高超音速的“SR-71”黑鸟侦察机,这两款飞机在当时都是可以执行高空高速飞行任务。随着美国对这两款飞机的研发,反观当时的苏联处境就不那么乐观了,因为美国的这两款飞机的最大飞行速度都在两马赫以上。而“黑鸟”侦察机的最大飞行速度甚至已经达到了三马赫,这样的飞行速度是当时苏联所有飞机当中都无法达到的,这就表明了一旦“黑鸟”侦察机,飞到苏联领空执行侦察任务的话,那么苏联对它将毫无任何办法。

因为三马赫的最大飞行速度,先不要说普通的战斗机无法达到,就算是当时飞行速度最快的对空导弹,也都拿“黑鸟”侦察机毫无办法。

上图为美国在上世纪50年代研发的“SR-71”黑鸟侦查机

所以在上世纪50年代末,苏联就准备开发一款高空高速截击机,主要就是为了应付美国正在研发的“黑鸟”侦察机。而苏联对于准备开发的这款高空高速截击机,首先提出的技术要求,就是最大飞行速度必须要在三马赫以上,因为这样才能够对“黑鸟”侦察机实施拦截任务。在1960年的时候,米格25战斗机的某试验型号就实行了试飞工作,到1964年这款战斗机已经生产出了三架原型机。到了1967年,颇为神秘的米格25战斗机,首次在苏联某航空阅兵当中正式公开亮相。

“米格25”战斗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西方国家来说都显得非常的神秘

自从问世之后,米格25战斗机依靠恐怖的飞行性能,曾经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的记录。比如某些飞行速度性能、飞行高度、爬升用时等,甚至米格25战机所创造的这些世界记录,到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款战机能够打破。此后在1968年,为了能够更好的培训有能力叫唤这款战机的飞行员,米格25战机更是引发出了专用的教练型号。而在1971年,苏联空军又急需一款高空高速飞行性能的侦察机,所以同样又在米格25战机上进行某些改进,以能够将这款战斗机改装为高空高速性能的侦察机。

米格25战斗机的侦查型号,是在1971年正式实现量产,并且紧接着装备到了苏联空中部队。在此后的一段时间,苏联对米格25战斗机还进行过几个型号的改进,不过实用之处可以忽略不计。到了1984,问世生产将近30年的米格25战斗机,正式被苏联关闭了生产线。

米格25战机的各方面性能特点

米格25战斗机的整体机身,采用的是大量的不锈钢材料,这也就是这款战斗机能够在三倍音速的飞行情况下,机身结构强度依然能够满足这么高的飞行速度。不过,米格25战斗机由于不锈钢材料密度过大,这也让这款战机的整体重量过于繁重,所以米格25战机在飞行时的耗油量非常恐怖。特别是在突破三倍音速之后的飞行时,米格25战斗机自身所携带的就油量根本支撑不了多久。再者,由于机体的重量过高,这也造成了米格25战斗机本身的载弹量并不大,所以苏联对这款战机更多的还是生产侦查型号。

所以说,就算米格25战斗机拥有非常好的高空高速性能,但是如果让它与其他同时代的战斗机进行空战的话,那么米格25战斗机的优势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最多的只是拥有一定程度的速度优势罢了。

上图可以看到“米格25”战斗机的发动机真的非常庞大

在气动布局上,米格25战斗机采用的是后掠翼、双垂尾的气动布局,而这款战斗机采用的是两台发动机,两部发动机采用的是两侧进气道的设计。在动力系统层面,米格25战斗机采用的是两台“R-15b-300”涡轮发动机,可以让米格25可执行加力飞行。这款发动机的单台推力大约在110千牛左右,当然这是打开加力的情况下才能达到如此大的推进,这也是为什么米格25战斗机最大可以将飞行速度提高到3.2马赫的重要因素。米格25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大约在1200千米左右,这样的作战范围,对比当时世界范围内的任何一款战机都是不弱的。

而作为一款高空高速性能的战斗机,米格25战机除了拥有恐怖的三倍音速最大飞行速度,同时这款战斗机还可以上升到将近2.4万米的高空实施作战。

上图为“米格25”战斗机三视图

在武器的搭载方面,米格25战斗机主要搭载的是“R-40”型远距离空对空导弹,这款导弹于1970年开始正式被部署到了米格25战斗机之上。气动外形呈细长形状,并且采用鸭式布局的“R-40”型空空导弹,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常适合米格25这样的高空高速战斗机,这也是当时一款非常适合进行高空高速拦截的空空导弹。当然,米格25战斗机的最大缺点,还就是在于机体过重耗油量极高,并且这款战斗机所搭载的雷达系统,在那时的同级别战机之内是处于下游水平。

米格25战斗机服役期内参与的实战

在1971年的时候,有几架米格-25p型侦察机,曾经非得到以色列上空实施侦查任务,当时以色列空军立刻派遣出性能优越的f-4型鬼怪战斗机实施拦截。不过,当F-4型鬼怪战斗机逼近这几架米格25的时候,驾驶米格-25P型战斗机的飞行员立刻打开了加力飞行,眨眼的时间不到就将F-4型鬼怪战斗机远远甩在了身后。而以色列空军的F-4型战斗机也立马发射了空空导弹,想要利用导弹攻击早已逃向远方的米格25p侦察机。万万没想到的是,打开加力飞行的米格25P型侦察机,其爆发出来的飞行速度,甚至连空空导弹都追不上。

过后,经过以色列当时地面雷达监控的显示来看,这几架米格-25P型侦察机,在当时打开加力时的最大飞行速度,甚至已经超过了3.2马赫以上,这让当时全部的西方国家都震惊了许久。

海湾战争中许多“米格25”战机都被伊拉克埋到了沙漠里

到了海湾战争时,米格25战斗机虽然在这场战争中的战绩微乎其微,但是同样也给当时的多国联军产生了不少的压力。据当时某些外国媒体报道,在整个海湾战争当中,米格25战斗机最少都曾经击落过一架F18型战斗机。不过,在后来的发生了近距格斗时,米格25战斗机面对F15、F18时,显得几乎是毫无还手之力,因为米格25战斗机虽然在高空高速性能上非常优越,但是机动性能差也是这款战斗机最大的短板之处。反正对于“米格25”来说,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并且跑起来谁都最不上。

结语:总归来说,米格25战斗机只能算作是一款单一强调高空高速性能的飞机,除此之外,在这款战斗机上还真的找不到其他的优点。机动性能差、体积重而造成的航程限制,这就是为什么在1000多架的生产数量当中,侦查型号的米格25要比劫机型号的数量大得多。

“军器战位”

为什么米格25的影响那么大?

前言

米格25战斗机属于苏联研制的一款高空高速截击机,它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在高空进行超音速飞行,它的最大飞行速度超过了3马赫,是世界上首款飞行速度超过3马赫的战斗机,最大飞行高度超过24000米,米格25战斗机的两项数据在当时都是当时的世界纪录,这就足以证明米格25战斗机的厉害之处。

▲米格25战斗机

优秀的高空高速性能使得米格25战斗机不仅受到了苏联空军的青睐,并且还受到了来自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国空军的青睐,都进口了一定数量的米格25战斗机,米格25战斗机的总产量超过了1200架。并且米格25战斗机还拥有不错的实战记录,比如在海湾战争当中,在伊拉克空军体系完全瘫痪的情况下,伊拉克空军一架米格25战斗机单枪匹马,击落了美军海军一架F18战斗机,此外还疑似击落F15战斗机。

▲美国F18战斗机

不过米格25战斗机影响那么大,并不是因为米格25战斗机的战绩,而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

一、终结了美国侦察机侦察苏联领空的时代

任何战斗机的诞生都是有背景,都是有原因的,米格25战斗机当然也不例外,二战结束之后,美苏争霸成为世界的主要局势,美国和苏联时刻为着可能爆发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做准备,所谓知彼知己方能百战百胜,美国也是知道这一点,由于上个世界60年代没有卫星,所以美国空军经常派出侦察机对苏联领空进行侦察活动。

而对美国来说,苏联战斗机对美国侦察机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美国相继推出了多个型号的高空高速侦察机,比如U-2和SR-71“黑鸟”侦察机,它们都能在超过20000米的高空进行侦察飞行,由于当时苏联战斗机的最大升限不到15000米,再加上当时防空导弹并没有诞生,所以美国侦察机可以对苏联进行肆无忌惮的侦察,苏联战斗机即使升空,也无法拦截。

▲SR-71“黑鸟”侦察机

为了解决这个情况,苏联高层下达了命令,必须研制出可以对付美国U-2和SR-71侦察机的截击机,所以米格25战斗机的项目诞生了,所有的设计指标就是为了拦截美国高空高速战斗机,并且也要求米格25战斗机具有高空高速侦察功能,最终在1969年,米格25战斗机服役。自从米格高空高速截击机服役后,美国高空高速侦察机对苏联领空的侦察活动立刻减少,几乎减少为零,根本原因就是米格25战斗机的诞生,让美国侦察机的优势不再。

▲U-2高空侦察机

二、米格25战斗机的神秘感

由于苏联对于米格25战斗机高度保密,使得米格25战斗机在一段时间内,几乎成为了一种“神话”战斗机,因为它具有特殊的高空高速优势,这种优势不只是针对美国的高空高侦察机具有优势,也对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其它国家空军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为在当时,可能就连一些导弹都追不上米格25战斗机,米格25战斗机对决当时的西方战斗机具有很大的优势,一时间西方“谈米格25色变”。

并且米格25战斗机还在西方面前表现不错,除了偶尔对北约飞机进行拦截,增加神秘感之外,苏联空军增加还进驻了埃及机场,帮助当时的埃及对以色列进行了空中侦察,即使当时的以色列防空雷达发现米格25战斗机,并且派出F4战斗机前往拦截,可是也没有效果,当F4战斗机向米格25战斗机发射AIM-9“响尾蛇”近距空对空导弹时,米格25竟然加起了加力,把导弹甩在了身后飞走了,这次事件对于以色列和美国对西方国家影响很大。

▲AIM-9“响尾蛇”近距空对空导弹

由于西方国家并没有接触米格25战斗机的机会,所以米格25在一段时间内,成为苏联威慑西方国家的一张王牌,西方国家一直都想进一步了解米格25战斗机的秘密,尤其是米格25如何做到在高空进行高速飞行时,飞机不能变形和解体,这和材料技术有很大关系。

三、别连科叛逃事件

虽然米格25战斗机在一定时间内对西方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威慑,让苏联空军骄傲不已,但是好景不长,就在米格25战斗机服役后不久后的1976年,发生了一件影响美苏关系的重大事件,苏联飞行员维克托·别连科驾驶一架当时最先进的米格25战斗机叛逃到了日本。一开始苏联空军以为那架米格25战斗机坠海了,因为别连科制造了坠海的假象,在达到一定低空高度后,关闭了通讯设备,由于低空飞行,也在雷达上消失了。

▲停在日本机场的苏联米格25战斗机

但是实际上,别连科驾驶米格25飞向了日本,由于日本和美国关系不错,那架米格25战斗机最终到了美国手里,美国如获至宝,因为关于米格25战斗机的一切秘密都可以解开了,虽然苏联强烈要求日本和美国归还米格25战斗机,但是美国还是把米格拆解打包运回了美国本土。

▲美国正在研究米格25战斗机

美国开始了对米格25战斗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结果事实却让美国大跌眼镜,原来令美国等西方国家畏惧的米格25战斗机大量使用的特殊材料竟然是不锈钢,并不是钛合金材料,并且米格25战斗机的性能也没有苏联说的那样先进,比如雷达和低空机动性很平庸,这下美国等西方国家放下来心,从此米格25战斗机就没有神秘感,等于跌落了神坛。

结论

所以米格25战斗机的影响那么大,除了它特殊的高空高速性能之外,还和它一段时间保持的神秘感和别连科叛逃事件有关系,多个方面的原因共同导致了它受到了世界的关注,即使是在今天,人们还在继续关注米格25战斗机及其后继机型米格31战斗机,米格25至今也还在一些国家空军服役,继续发挥着作用!

为什么米格25的影响那么大?

Mig-25的影响力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其“双三”性能引起的短暂恐慌,算是个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再加上别连科架机叛逃后造成的政治影响,而美国在研究后又对Mig-25所谓的“黑科技”又感到很失望。这些所谓的“传说”就让Mig-25的出镜率非常高,成为军迷津津乐道的一款战机。

严格意义上讲,Mig-25属于截击机范畴,这就是为什么他机动性很差的原因。有些截击机和战斗机从外表上看起来似乎有点像,其实完全是两种战机。战斗机是用来夺取战场制空权,注重空战性能格斗能力。但截击机考虑的更多的是航程、载弹量,只需要远程发射空对空导弹对目标实施拦截,不太需要考虑机动性。特别是对于苏联这种领土广袤的国家,无法实现用防空导弹系统完全覆盖,这种大航程大载弹量自然有助于苏联的国土防空。很多时候截击机甚至都用轰炸机改装,比如Tu-128“大提琴手”,以Tu-120超音速轰炸机为基础改装。

随着上世纪60年代美国XB-70“女武神”战略轰炸机和SR-71“黑鸟”侦查机的诞生,这些“双三”指标的飞机可以以超3倍音速和超3万米飞行高度直接突破苏联的防空网。而当时苏联空军使用的大型截击机无论在速度还是高度全面落后,根本无法对这些飞机构成致命威胁。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只能研制新的截击机,同样用高空高速的思路实施拦截。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Mig-25这种高空高速截击机的原因,属于冷战时期专门用于拦截美国轰炸机和侦察机的特定产物。

至于为什么影响那么大,还是因为其“恐怖”的性能所造成的短时间内对西方国家构成威胁。上面我们也提到了,Mig-25走的是高空高速的路线,其最大飞行速度达到3.2倍音速,只是因为超3倍音速后发动机会过热损坏,所以通常最大飞行速度被控制在2.83倍音速。至于飞行高度,1973年7月25日试飞员费多托夫驾驶一架载荷为1000公斤的Mig-25达到36240米的飞行高度;4年后的1977年8月31日,费多托夫再次驾驶一架经过改装的MiG-25RB达到37260米飞行高度,成为世界上依靠自身动力飞行高度最高的喷气式飞机。

一架能达到3.7万米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可以超3倍音速的截击机对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来说绝对是一场灾难。携带雷达制导或红外制导的R-40空对空导弹可以达到超4倍音速拦截50公里外的目标,这就导致美国的“双三”飞机直接失去了绝对的优势。而且美国人当时并不知道苏联人是怎么做到的,高空高速、中远程空对空导弹,大功率雷达这些“时髦”的性能自然是足以撼动美苏之间的空中战略平衡。

但Mig-25光辉的时候是真的光辉,落魄的时候直接一落千丈。1976年9月6日,苏联国土防空军飞行员别连科驾驶一架Mig-25P叛逃日本函馆机场,美方立刻抓住这次机会对Mig-25进行例外的研究。结果是让美国人大跌眼镜,原本美国人认为的苏联“黑科技”就是不锈钢机身,机身材料包括80%镍钢合金,11%铝和9%的钛。而RP-25雷达则是较为原始的真空管。这就让美国人感到有点失落,一直感到恐慌甚至有点敬仰的苏联Mig-25竟然是用最“粗暴”的方式来实现他的性能的,想挖点黑科技的美国自然是失望而归。但反过来说,这种一直让西方恐惧的战机的真实面目也显露出来,根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的可怕。但是,对于苏联人来说,不管技术新旧或者高不高大上,总之Mig-25确实达到了实际的设计要求,在这点上就很务实了。

另外,为什么说Mig-25落魄,因为Mig-25没太有像样的战绩,没有西方的F-15和F-16那么有光环。虽然在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的Mig-25占了不少便宜,但自身损失也达到10架(伊朗当时装备F-14战斗机)。到了1991年的海湾战争Mig-25在多国部队的信息优势下基本也没有什么战绩了。当然这也不是说全部怪Mig-25截击机本身,更多是伊拉克与多国部队的装备代差和作战体系相差是在太大了,有的直接在地面被击毁,有的干脆直接埋到沙漠里了。

其实像这种专业截击机逐步就没有发展的必要了,因为导弹和卫星的出现使得大国之间很少直接派出轰炸机投掷常规航弹,也很少派出侦察机进行空中侦查。随着多用途战斗机的出现,战斗机完全可以兼顾截击任务,综合成本比专门保留截击机要强的多。大部分Mig-25都变成了教练/截击机,而后续型的Mig-31也逐步沦为高超音速载机。至于他的影响,更多还是来自“双三”的极端性能,也一直是军迷口中津津乐道的话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