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日本海军出于什么目的决定偷袭珍珠港?
有很多人认为,在二战中的日本所作出的最大战略错误,那就是在1941年发动对美国珍珠港军事基地发动偷袭,造成了驻守在珍珠港的美太平洋舰队(除航母以外)几乎全军覆没。
这场日本对美国发动的突然袭击,也导致了美国在第2天公开宣布对日开战,致此历经4年的美日两国间的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而太平洋战争的最后结果,那就是日本在美国强大的军事打击之下,全面战败接受无条件投降。
那么,在二战时的日本海军,对美国珍珠港军事基地发动的袭击,对于日本而言都是出于什么目的呢?首先一点,那就是日本在二战时的贪婪,可换另一个人说也可能是日本的“被迫”所为。因为从1940年开始,日本与我国之间的大规模作战,实际上已经消耗了日本国内大量的战争储备资源。
也正是因为国土面积狭小,本土之内日本根本就没有任何自身的资源而言,所以当时的日本已经深感到大规模战争的压力。再加上从那时候开始,本来一直对日本出口各种战争资源发战争财的美国,已经开始,逐渐对日本实施资源禁运。
这个时候的日本已经开始慌乱了手脚,因为每天与中国进行的各种大大小小的战斗,无时无刻不在消耗着大量的资源、财力、人力等。如果从此刻开始得不到外部的战争资源输入,那么日本军队的坦克将会面临无油可用、枪械面临无弹可发的境地,甚至很可能会直接面临整场侵略战争的就此失败。所以,日本为了将他们所谓的“天皇圣战”继续进行下去,就不得不想方设法扩大侵略,掠夺更多的战略资源以支撑整场侵略战争。
体现日本的目标是想要“北上”进攻“苏方”政府的远东地区,以夺取那地区的某些战争所需支援。不过,“弱”鸡的日本陆军被苏方军队的坦克机械化部队,按在诺门坎地区的草丛里揉虐了几个月之后,日本军队只能选择失败撤军。转而,日本又被迫把目标瞄准了东南亚“菲律宾”的某油田,当时的菲律宾属于美国的海外殖民地,也就是说日本只要进攻菲律宾,势必会遭到美国方面的报复性打击。
而当时美国在太平洋地区能够对日本实施有效报复性打击的军事力量,也就只有驻守在夏威夷“太平洋”舰队。所以日本当时索性来了个先下手为快,在进攻菲律宾的同时,直接发动偷袭重创了整个太平洋舰队,使美国在整个太平洋地区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对日本实施任何的军事打击。
头条“军器战位”报道!
作者:牧小明
编辑:牧小明
发布:牧小明
作者 : 感谢我们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愿世界没有战争。
声明:本文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军器战位:关注每天为你讲解军事武器装备知识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军器战位”每天讲解军事知识
当年日本海军出于什么目的决定偷袭珍珠港?
谢谢邀请:
一支由六艘航空母舰为主力舰队的日本海军,在海军中将南云忠一的指挥下,悄悄地离开了日本海域直扑3500海里之外的珍珠港,他们这次去的目的是要执行轰炸美军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以及瓦胡岛上的所有军用机场。除六艘航母外,舰队还包括二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九艘驱逐舰和三艘潜艇,此外还配备了八艘油轮。
珍珠港位于日本和美国之间太平洋东部的夏威夷,距日本3500海里,距美国本土约2000海里,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最重要的军事基地,日本要想在实现“南下计划”的道路中畅通无阻,必先摧毁珍珠港,因为珍珠港是太平洋上的交通枢纽,占据着制空权和制海权。
1941年12月7日凌晨,从航空母舰上腾空而起183架轰炸机穿云破雾,直接飞向珍珠港,而此时毫无防备的美军士兵还沉浸在睡梦中,倾刻间,轰炸机投下大量炸弹,随着一声声巨响,美军被这突如其来的爆炸声炸懵了,只见一架架俯冲轰炸机、水平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从头顶呼啸而过,一轮轰炸过后,紧接着又是一轮轰炸,停靠在珍珠港的美军8艘战列舰有4艘当场被炸沉,其余均受重创,6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被击伤,188架飞机被击毁,155架飞机被破坏,军用机场均遭炸毁,只有少量飞机得以起飞仓促应战,2403名美国军人丧生,最惨烈的是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爆炸沉没时,就有上千人葬身大海。
这起偷袭珍珠港事件是经裕仁天皇同意的,日本政府布署的,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制定的,采取的是先发制人的袭击方式,在90分钟内干净利落地结束了战斗,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第二天,美国正式向日本宣战,随即德国、意大利向美国宣战,由此美国正式加入二战行列,可以说,珍珠港事件是太平洋战争的导火索,是美国参加二战的助推器,也是双方力量对比的风向标,由于美国的参战,加速了轴心国失败的步伐。
至于日本为什么要偷袭珍珠港?这个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南下获取战争资源,如果战争没有了石油,飞机、舰艇、坦克就无法运转,战争就不能持续。由于1941年初,日本开始向东南亚扩张,这和美国的东亚政策相背,于是美国冻结了对日贸易,日本失去了石油来源,这等于间接地阻止了日本侵略的步伐,此时,日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停止战争,要么去掠夺石油,掠夺石油也有两个选择,要么北上打苏联,去获取西伯利亚的资源,要么南下去得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资源。北上计划1939年就试过了,结果在诺门坎被苏蒙联军打的大败,日本再不敢轻举妄动,再说德国己于41年6月22日进攻苏联,就算打下苏联,也有存在和德国争夺利益的矛盾,还有,据日本情报部门分析,美国迟早会卷入战争,即然必有一战,那到不如选择南下,南洋是美国、英国、荷兰的殖民地,必然会引爆战争,在战争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所以日本采取了先下手为强的策略,偷袭了珍珠港。
谢谢阅读
‘
当年日本海军出于什么目的决定偷袭珍珠港?
诚邀,如题,如果可以,其实日本人也不想在中国战场迷雾重重的时候再对美开战。日本的扩张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国力不断上升,1894年甲午海战打败北洋海军后,日本已经成为亚洲唯一的列强并且一步步废除了与欧美列强的不平等条约,是亚洲唯一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然而日本也没能逃过资本主义社会的定律,上世纪20年代,一场自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如同台风一般席卷了整个日本,是时日本工业凋零,百姓失业严重,国内矛盾日趋紧张,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同时走出金融危机,日本开始了对外侵略的道路。
美国的态度日本不断向东亚,北亚,东南亚和北太平洋地区派兵,终于引发了国际舆论的不满,美国在国联的压力下对日本提出了最后通碟。要么日本人停止侵略,要么美国给日本停止供油。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没有了石油,日本没几天就会回到封建时代,是以日本决定,对美作战。
实际上这就是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原因,目的也很简单,珍珠港是美军太平洋舰队的母港,干掉珍珠港就能干掉太平洋舰队的有生力量,这样日本就能在战争开始的一段时间内掌握太平洋的制海权和制空权,这对于日军的作战是很有利的。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当年日本海军出于什么目的决定偷袭珍珠港?
珍珠港事件,日本称之珍珠湾攻击或夏威夷作战(ハワイ作戦)、AI作战、Z作战,是旧日本帝国海军于1941年12月7日(美国时间)对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进行的一次突袭作战。
从战术角度来讲,偷袭珍珠港确实是一场非常漂亮的军事行动,这也是日本海军卧薪尝胆几十年的实力体现。但珍珠港真正的意义并不在于死伤的那几千人,那点伤亡数字跟欧洲或中国战场动辄数十万人的伤亡数字相比不值一提,它的意义在于揭开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的序幕。
附图,日本海军空袭珍珠港
珍珠港惨况
珍珠港的空袭历时一个小时又50分钟,日军获得决定性胜利。美国太平洋舰队在1941年12月原有9艘战列舰、3艘航空母舰,被攻击共有8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8艘辅助性船只被瘫痪,其中亚利桑纳号战列舰、俄克拉何马号战列舰、犹他号战列舰与2艘驱逐舰被完全摧毁;而飞机被摧毁188架,受损155架。美国人员伤亡为:2403人死亡,受伤1178人。
附图,瓦胡岛珍珠港
偷袭珍珠港的意义
珍珠港事件只是美日之间彻底撕破脸皮的结果,一次成功的袭击只能带来一年左右的战略优越性,日军在太平洋和东南亚的攻击非常成功,但在面对美国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时只能垂死挣扎,山本五十六曾说道:”头六个月或一年大约是可以顺利进攻的。但对于第二和第三年的事,我就毫无信心了...。“倡导航空主导论的源田实曾在纪念珍珠港事件25周年时表示:”在军事上,珍珠港的行动是当年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次,然而在政治上却是极大的错误,导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
偷袭次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就对日本帝国正式宣战。几日之内,纳粹德国与意大利向美国宣战,美国回应宣战,真正的世界大战来临。
附图,罗斯福签署宣战书
美日之间的实力差距太明显,日本为何宁愿走向毁灭也要同美军开战呢?从现在来看这件事,日本的做法实在不可思议,日本人难道不知道自美国强悍的工业实力吗?日本为什么犯贱式地去挑衅美国这个巨人呢?
1.日本的扩张政策
明治维新之后,执行扩张政策的日本全力扩充海军。到甲午战争时,日本海军已经拥有了31艘军舰和24艘水雷艇;日俄战争时,则达到了七十六艘军舰外加七十六艘水雷艇。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海军开始了一套以美国海军为假想敌的“八八舰队”(八艘战舰加上八艘巡洋舰)扩军政策。
到太平洋战争开战前,日本海军的旗下拥有了十艘战舰,三百八十五艘舰艇以及包括零式战斗机在内的3260架飞机。从日俄战争胜利以来一直到太平洋战争战败,日本帝国海军一直是与英国皇家海军、美国海军并肩的世界三大海军。
附图,大和号
一战后的华盛顿体系确立了远东地区全新国际格局 ,日本认为这一体系严重损害了他的利益,故一直不满。美英等西方国家也全力压制日本,《九国公约》使得日本独占中国的梦想破灭,而限制海军军备的条约中日本海军的吨位数也比英美低一等,这对志在争夺世界霸权的日本无疑是一大打击,因此美日之间一直龌龊不断。
日本自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深陷于中国战场而无法脱身,日本经济也每况愈下。1940年,日本趁法国被德军打败时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引起日美关系紧张。1941年,美国政府要求日本撤离法属印度支那,并连同荷兰与英国停止对日本出口石油等战略物资。由于石油是日军继续战争的必备物资,因此此举令日本最终决定开战,以占领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资源丰饶的西方殖民地。
附图,抗日战争
2.日美冲突
攻击珍珠港的计划源自日本与美国的外交冲突。
自1937年至1941年,日本已陷入中国战场的泥沼当中,耗费大量资源但无所进展,各殖民地的收成与经济都不好,日本开始寻求其他地方的资源以进行长期战争。而在对苏作战失败后,日本开始把目光投向东南亚,因为东南亚的有日本急需的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
1940年7月,日本占领法属印度支那以夺取更多战略物资,但此举使得控制缅甸和马来半岛的英国感到日本的威胁。1941年7月2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要求日本撤出中南半岛与中国战场的军队,接着在26日下令禁止对日本出口多项战略资源并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不久英国和荷兰政府也跟进制裁日本。
附图,珍珠港
出口禁运使严重依赖美国物资的日本受到重大打击,近卫内阁和东条内阁面对罗斯福的强硬态度都感到束手无策,日美之间的谈判屡屡碰壁,日本无法接受“日本从中国和法属印度支那全面撤军,只能承认重庆国民政府,美日互相解除资产冻结等内容”等条件,因此当德国进攻苏联使其无后顾之忧后,日本大本营决定考虑与英美荷开战。
日本大本营决定在开战之初进攻英美荷在东南亚的殖民地,首要目标是荷属东印度的油田,其他则有马来半岛、菲律宾、缅甸等地。联合舰队指挥官山本五十六认为战列舰在海中战的主力地位已成过去,这种想法首先由坎宁安实现。1940年,英国皇家海军在塔兰托战役中以24架飞机袭击了位于塔兰托的意大利战列舰,成功使3艘意大利战列舰瘫痪,这种战斗方式在山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山本将攻击珍珠港的计划定为“Z作战”,他决定组织一支由6艘航空母舰组成的空中力量对珍珠港展开突袭,他与大西泷治郎、源田实和山口多闻等人一起拟定了作战计划。尽管大部分军官认为他的想法过于鲁莽,但山本以辞职作为威胁,最终使得海军军令部长永野修身批准此计划。
1941年11月20日,日本向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递交了“谈判最后方案”,赫尔拒绝了此方案。因此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开战,东条英机说道:“现在局势已十分明显,我们已经不能在外交途径上获得我们所想要的;换句话说,美、英、荷、中等国已对我们加强经济和军事上的压力,我们除了对美英各国开战之外,别无选择...”。
附图,日军零式战斗机正从翔鹤号航空母舰上起飞
欢迎交流与讨论!!!求赞加关注!!!!
当年日本海军出于什么目的决定偷袭珍珠港?
由于日本陆军华北派遣军想复制当年关东军在东北的事迹,在未得到陆军大本营的同意下对华北地区的29军发动战争,而就在陆军打下华北的时候日本海军也在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日本以为中国会像1931年那样息事宁人,但是在七七事变之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要对日本的侵略进行武力反抗,所以主动出击在上海扩大战事,中日全面战争就一发不可收拾。而日本企图兼并中国,独吞中国的全部利益,这一点是欧美国家不愿意看到的。
这也是蒋介石为什么敢于对日本发动军事反抗,因为他也在赌国际社会不会不管中国就这样被日本独吞,赌中国一定会赢。而在中日全面战争爆发之后,美国开始慢慢的切断对日本的资源供应,并支援中国武器、允许美国人以志愿兵的形式参加援华战争。而日本对于美国的各种制裁,前期钢铁、矿、技术等资源供应本都还能忍受,那是1940年美国决定切断对日本的石油供应,这下日本忍不了,因为没有石油,日本对华战争根本无法维持下去,要日本放弃现行的战果那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日本急需寻找一处新的石油资源地。
其实在1931年侵占东北后日本就派出大量的地质学家在东北以及华北进行地质勘探寻找石油,但是到战争结束日本都没有在中国发现石油,我在1939年日本试图北上夺取蒙古地区的石油资源地,是在诺门坎被苏蒙古联军暴打,于是便放弃了北上,东南亚地区有着丰富的石油、橡胶等资源,但是东南亚是英、美、法的殖民地,日本要夺取东南亚就必须打败美国,而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又严重威胁到日本的航线,所以必须先解决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威胁,于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全面开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