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军为何急于南下开辟新的战场?

二战时期“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那就是在1941年日本挑起的珍珠港事件。此事事件,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部葬送在了日本手里,也正是因为珍珠港太平洋舰队被日本所偷袭所重创,紧接着美国公开对日宣战,残酷的太平洋战争就此爆发。

而珍珠港事件爆发的原因,要归咎于日本南下进攻东南亚的侵略计划,因为那时的东南亚大多都是欧美国家的殖民地。

那么二战时期,日本为何要南下进攻东南亚,从而招惹美国这么一个战争猛兽呢。

在二战时期,日本南下扩张侵略东南亚,这真正的原因还是它的无奈之举。说实话,别看日本无论是二战、甲午海战、日俄战争等等,都以一副所向披靡的姿态出现。不过说真的,日本那一亩三分地,对于大国来说灭了它的代价与利益不成正比罢了,要不然随便一个强国想要灭了它,就日本那几个小岛,很可能连第1轮攻击波都挺不住,想守都没地方守。而在二战时期,日本南下侵略东南亚国家的根本原因就是想要掠夺更多的战争资源。在那个时期,由于日本本身国土狭小、资源的匮乏,再加上在中国的大面积侵略战争,此时的日本国内各种战争资源,已经到了所剩无几的地步。

对于一支军队、乃至一个正在进行战争的国家来说,战争资源的消耗殆尽、短时间内又不能得到充足的补充,那么等待这个国家的结果只有一个,很可能明天就步入战败的境地。

所以二战时期的日本也深知这一点,日本国内战争资源在中国战场的大量消耗,也促使日本必须要尽快的扩大侵略,以寻求掠夺更多的战略资源。

当时日本想要扩大侵略掠夺资源的计划一共有两个,一个是“北上”夺取西伯利亚与高加索地区的油田。不过“北上”与苏方军队打的必须是陆地战争,别看在中国战场日本陆军牛轰轰的样子,但是对于苏方的陆上部队来说,日本陆军无疑是跟“童子军”没什么两样。再加上中国战场已经牵制了日本大量的地面部队,所以日本在“北上”的时候,被苏方军队按在“诺门坎”地区的草地上揉虐了几个月后,日本只能选择撤退,从此再也不敢提“北上”两个字。“北上”不行那么剩下的只有“南下”了,因为如果日本南下扩大侵略,那么实行侵略的当家主力肯定就是日本“海军”。对于海上作战力量来说,在二战时期日本对它的海军力量可是非常的自信,毕竟那时的日本海军可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海上“大哥”。反正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由于国内资源的消耗,它必须要尽快扩大侵略以略得更多的战争资源,要不就是“北上”要不就必须是“南下”。不过以当时种种情况来看,“南下”夺取东南亚,无疑是最符合当时日本军队的实际情况。所以在1941年,日本在进攻东南亚作为美国殖民地的菲律宾时,已经料到了美国绝对不会再隔岸观火,肯定会遭到美国的报复性反击。而美国在太平洋上能够对日本实施报复反击的,也就只有驻扎在珍珠港海军基地的美国太平洋舰队。所以当时日本来了个先下手为强,直接毫无征兆的偷袭珍珠港,导致太平洋舰队遭到重创几乎全军覆没,也就此爆发了美日两国之间的太平洋战争。

头条“军器战位”报道!

作者:牧小明

编辑:牧小明

发布:牧小明

作者 : 感谢我们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愿世界没有战争。

声明:本文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军器战位:关注每天为你讲解军事武器装备知识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军器战位”每天讲解军事知识

二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军为何急于南下开辟新的战场?

二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军急于南下开辟新的战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北进”受阻,“南进”相对容易

根据1940年9月27日德日意三国在柏林签订的盟约,日本最先考虑的是“北进”,与德国一起东西夹击苏联。但不论是在1938年的张鼓峰战斗,还是在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日本对苏作战均告失败,使其“北进”的信心遭到重大打击。另外,“北进”主要是靠陆军作战,而其陆军的绝大部分深陷中国战场,无法北上作战。还有就是日本看到希特勒的“闪击战”受阻,对自己更加信心不足。而在东南亚和北太平洋区域,自己的对手并没有这么强大,“南进”的难度系数要小很多。

无法快速解决中国战场的问题,想另辟蹊径

我记得有一句话非常有名:“只有离开地球,才能更好地认识地球”。不知道日本法西斯是不是受到这句话的启发。当时,日本政府认为,要彻底快速地解决中国问题,只有把其作为综合欧亚国际大变化的一环,才有解决的希望。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日本仍决定,“为促成中国政府之屈服”,应“利用对美、英、荷作战的间接成果”。这表明,中国坚持持久战,日本感到无法在解决中国问题后再”南进“,这是没有办法的”南进“,在取得”南进“胜利后,特别是切断援助重庆政府的国际通道,可能有利于中国问题的解决。

“南进”是为了获得必不可少的战略资源

苏德战争的爆发,使日本认为北方的一切危险已经解除。而占领南方则可能拥有自己想要的丰富资源,特别是自1941年7月26日,日本对印度支那地区进一步侵占以后,美国冻结了日本在美的所有资产,加紧了石油禁运的步伐。当时日本每年大约需要500万吨的石油,其中90%需要进口。如果美国彻底切断其石油进口渠道,日本将不战而败。另外,日本还需要大量的橡胶、锡、铁和铝矾及大米,这一切南方都有。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讲,资源问题促使了日本的“南进”。

“南进”有利于控制南洋的重要战略要地

新加坡、马尼拉有英美重要的海空军基地,夺取马来亚和菲律宾群岛有利于控制西太平洋,掠夺美、英、荷在这里的殖民地,这是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必要步骤,而且对下一步西入印度洋,占领印度,与希特勒会师中东奠定基础。

以上分析了在太平洋战争爆前夕,日本法西斯选择“南进”的四点原因。不管是“北进”,还是“南进”,不管是夹击苏联,还是要想控制西南太平洋,还是想进军印度洋,侵略者的下场只有一个,就是失败。

一家之言,敬请批评指正!

二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军为何急于南下开辟新的战场?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除了我们常说的石油,橡胶等战略资源的原因外,其实还牵扯日本陆军和日本海军的战略之争。

众所周知,日本陆军和海军不和是出了名的,其他国家的陆海空矛盾可以调和,该让步还是会让一下,日本就根本不可能,日本的陆海两家是对着干,比如陆军有坦克,结果海军也要有自己的坦克;海军有航母,陆军也干脆自己造航母,甚至连扭螺丝的方向都不一样。这样的各自为政,在战时也一样。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陆军对中国实施侵略,其风头压过了原本不可一世的海军。海军为了找回面子,把目光投向了南洋地区,首先占领了越南。这激怒了英美,因为占领了越南,就意味着威胁到英美的利益。于是美国人给日本来了个经济封锁,禁止日本人购买钢铁,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同时也冻结了其在美国的所有资产,导致日本损失惨重,战争机器面临无法运转的境地。

而南洋的印尼,马来西亚,刚好有其急需的战略物资,这也是海军需要的。再加上陆军的北进派在诺门坎被苏联人狠狠揍了一顿,损兵折将不说,自此之后就在决策圈子中失势,海军的南进派因此就趁机展开了南进战略的部署。

二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军为何急于南下开辟新的战场?

日本在战前与战争初期都特别注意搞好与强邻关系。包括苏联和美国。对苏联,日本至投降都木有背叛,即便因此面对希特勒德国的压力。对美国,这个当时最大的工业强国,日本极尽讨好之能事。

受日本军部狂妄误导,日本对战争的预算基本都在1年之内。我们平时看到抗日剧中“粉碎日本帝国主义3月灭亡中国的企图”,并非瞎编的台词,而是日本军部的一个方案。结果,日本人被拖在中国长达8年,日本政府为战争积累的600吨黄金,只消耗了几个月就见底了。德意日形成轴心国后,作为英国天然盟国的美国,与日本开战迟早的事,事实上,美国很快收紧了对日本武器、钢材和石油的出口。日本虽然对美国恨得牙痒,但是,不到万不得已时不敢造次的。所以,开辟南部战线,夺取菲律宾、马来西亚、东南亚的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是日本的首选。

二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军为何急于南下开辟新的战场?

日本在二战时国内一直有南向和北向之争,陆军主张北向,进攻苏联,和德国两面夹击苏联。海军主张南向,先占领东南亚,进攻南太平洋,最后击败美国太平洋舰队。

但最终是海军占了上风,日本走上了南向的战略。日本1931占领中国东北,1937年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在太平洋上也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冲突不断。

这个时候美国开始制裁日本,禁止别的国家出口石油等战略资源给日本。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没了石油进口等于宣判了日本死刑。日本开始将目光投向东南亚,东南亚的石油和橡胶太诱人了。

好多军事专家在回顾日本二战战略时,一直批评日本战线拉的太长,导致首尾不能相顾。但仔细分析下日本资源如此之少,必须以战养战,只能到处拉战线,到处找资源。所以,日本以如此弹丸之地,完全支撑不了如此大的战争,不管日本什么战略方向,日本的战败是注定的。

二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军为何急于南下开辟新的战场?

其实,早在1935年的时候啊,日本军事战略家就得出了一个结论:由于东亚地区的石油储量并不多,所以荷属东印度群岛对日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于是,到1940年的时候,日本就已经将他们的侵略范围扩展到了印度支那、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地。

但是,由此日本帝国主义就将会和当地的西方列强发生巨大的冲突。

菲律宾在1898年成为了美国的殖民地,美国将菲律宾占领之后,一直把他作为向亚洲大陆辐射的跳板。

而马来西亚和印度支那等地,分布着英国、法国荷兰等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当时除了泰国都已经被这些国家瓜分完毕。

可以说,日本向东南亚地区扩张,不可避免会和这些西方的强国发生战争。

所以,当时日本海军上将高桥认为必须要和美国等西方列强进行摊牌。

既然这场战争不可避免,那么获得对美国等西方列强战争的先机,是他们取胜的重要先决条件。

此时此刻,看到日本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的扩张,并且和德国、意大利等法西斯遥相呼应。

美国、英国、荷兰流亡政府开始试图阻止日本帝国主义。

日本非常需要东南亚地区的石油,而美英等国为了阻止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决定停止向日本出售石油,甚至到最后钢铁、铁矿石等都开始被禁运。

对日本帝国主义来说这些禁运就是冒犯行为,而且当时日本超过80%的石油是从海外进口,美英等国的禁运,不仅让日本国内的经济陷入停顿,更是让他的军事实力大为减少。

如果长此下去,日本将没有能力在东亚地区继续作战。

于是,日本帝国总部开始计划在1941年准备和西方列强开战。

当然,日本帝国主义虽然狂妄,但他们也并不认为自己可以击败美国和英国等国家。

日本帝国主义认为需要和西方国家来一场规模有限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他将获得西太平洋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然后建立一个防御性的边界和美国划太平洋而治。

日本计划如果战争进行顺利,还要吞并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将力量扩展到南太平洋,但并没有认为可以侵略到美国本土。

日本之所以有这样的一个想法,是因为他知道,美国的军事实力和国家综合国力都非常的强大,想要取得对美国的全面胜利是几乎不可能的。

所以,日本希望通过一个有限的胜利,来取得谈判上的优势,让美国承认日本在西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就像当初甲午战争对大清和日俄战争对俄罗斯一样。

(日本偷袭珍珠港)

可是,日本帝国主义万万没有想到,当太平洋战争打响的时候,美国对日本偷袭珍珠港极为震怒,整个国家的主流从反对美国政府干预欧亚大陆的冲突,变成了全力支持美国打赢对法西斯的战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