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强-5飞机?

“强5”是一款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末研制的对地攻击战机,该机型采用了当时较为主流的两侧进气布局,装备有两台喷气式发动机。并且当时借鉴了部分歼6战机的气动布局,使得“强5”在飞行时有着极高的跨音速性能。我国在提出研制“强5”对地攻击机时,当时的我国军队正处于战争中,所以急需一款能有效打击敌方地面目标的对地攻击机型。而原有引进苏联的对地强击机为螺旋桨式,面对日益恶劣的战场环境与敌方越发先进的防空武器,飞行速度极慢的螺旋桨式强击机已显然满足不了我国当时的作战需求,所以研发“强5”战机的计划就应运而生。经过多年研制的“强5”战机于1968年开始服役于我国空军,自从服役开始期间经过多次改进升级的“强5”战机,一直生产到1993年才正式停产,期间我国空军部队一共生产装备1000架以上。“强5”攻击机是一款兼备对空截击与对地攻击作战为一体的多功能型战机,更是一款可以投掷“氢弹”的战机。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美“蜜月期”,我国的军工人员更是研发改进了搭载大量西方先进航电设备的最新型“强5”战机,这让这款飞机在整体的作战性能上一度得到质的飞跃。“强5”战机在上世纪一直是我国空军部队不可或缺的对地攻击力量。直到现在,虽然我国空军更加先进的如:歼10C、歼20、歼16等等战机的服役,但“强5”战机依然还在我国空军继续贡献着自己的使命。现在我国空军部队装备的“强5”早已退出主力部队行列,不过在维持空军编制日常训练与最新型的“强教5”担任着为我国训练更多的飞行员这些方面,依然继续贡献着自己的余温。

头条“军器战位”报道!

作者:牧小明

编辑:牧小明

发布:牧小明

作者 : 感谢我们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愿世界没有战争。

声明:本文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军器战位:关注每天为你讲解军事武器装备知识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军器战位”每天讲解军事知识

如何评价强-5飞机?

在80年代,中国拥有一支亚洲最强大的强击机部队,大约20个团的近500架强-5强击机,是中国航空反坦克作战,抵御苏联侵华装甲洪流的最有力手段。我军曾这样设想:面对苏联坦克师的进攻,如果使用从西方引进的先进反坦克集束炸弹,理论上每次出动一个团的24架强-5强击机,能消灭苏军的一个坦克营。

强-5强击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过以米格-19为技术基础研制的一款攻击机。强-5首飞于上世纪60年代中旬,从1968年开始服役,但直到2012年正式停产,可谓战机中的“59”,在我国空军还没有有新式的空中支援平台服役并替代强-5的情况下,5爷还需要继续服役数年之久。

强-5是中国自制的第一代超音速攻击机,最大平飞时速为1210.23千米每小时,约合为1.12马赫,实用升限15400米,最大航程1630千米,拦截半径为250千米。作为一款成功的攻击机,强-5能够携带1.5吨的弹药,甚至在1972年强-5还成功实现了投放“狂飙一号”氢弹的实验,这也使得强-5在上世纪很长一段时间成为我国空中核打击的重要战机。

强-5的机身采用全金属半硬壳打造,发动机的型号事实上与歼-6是同款,即由沈阳黎明发动机制造厂打造的涡喷-6发动机,其原型为2门图曼斯基 RD-9,单台发动机的后燃推力超过36.7千牛,即能够为强-5提供8.27磅的推力,一般推重比在0.63上下。

和米格-19类似,强-5在很多设计方面的灵感都来自于借鉴,像是后掠式中单机翼以及上翼面的大翼刀,平尾采用斜轴全动式。在机体上,强-5使用高强度合金钢与铝合金打造而成,在强调机身坚固性的同时,还尽可能保障了战机整体的轻重量。

而火力强-5可谓一点都不差,最早型号的强-5在机头附近安装的是两门30毫米机炮,但因为后期改进,这两门30毫米机炮被撤换成机翼下方的两门北方工业23-2K型23毫米机炮,每一门机炮备弹100发。强-5拥有6个外挂点,机腹内有2个、每个机翼下方也各有2个,可以发射的导弹包括霹雳-2、、霹雳-5和霹雳-7短程空对空导弹等,另外还允许发射LJ-500型激光制导导弹。在内武器舱和舱门两侧的两个交接点还允许各挂载一枚250千克以下的炸弹,像是氢弹就是被5爷挂载在这个地方的。

最早的5爷性能并不好,和传统的苏联军机一样,容易损坏、耗油严重等都一直在困扰着其设计人员,弹载1976年研制的强-5I新版本中,部分问题得以解决,并大幅加强了航程和载弹量,这主要是强-5借鉴了歼-6战机,并重新完成了机体设计,自此之后经过强-5的不断改进,才有了我们今天依旧可靠,老当益壮的5爷。

如何评价强-5飞机?

强-5攻击机(我国称为强击机)研发于1958年,1968年服役,曾在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大量服役,于2012年停产。

强-5强击机刷新了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太多个第一:第一款自行研制的超音速战机;第一款两侧进气战机;第一款内置弹仓战机;第一款可以扔核弹的战机;第一款有保形油箱的战机(强-5G);第一款服役超过40年的战机(至今仍在多国空军服役)!

网上已经有很多介绍强-5性能参数的文章,在这里小兵就不再多做赘述,我们主要来探讨一下强-5的研发背景。

建国以来我军大量装备苏式战机,并且从仿制开始发展自己的国防航空工业,在不断摸索前行的过程中,军工人员开始发现苏式战机的缺点——机头进气布局不利于安装机载雷达。

虽然那个年代我们的电子技术十分落后,并不具备研发高性能机载火控雷达的能力,但是富有远见的科研人员已经开始为未来我军装备自主研发的先进战机做铺垫,于是研发两侧进气战机开始提上议程。

1958年沈飞开始启动研发下一代先进战机项目——东风104。读者朋友们先来看一副东风-104的三视图,很漂吧!即便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款战机的气动外形仍然是很先进的。

这种我国国独立自主设计的一款新的轻型前线战斗机,使用三角翼布局,两侧进气,就目前流出的模型照片来看,飞行员视野相当良好。设计最大速度为1.4马赫左右,升限17000米,爬升率大于70米/秒,航程1000公里,续航时间1小时20分钟。

遗憾的是在那个人鬼不分的时代沈飞“东风-104”项目最终下马了……

于同年立项的南飞“强-5”也面临着下马,总师陆孝彭不畏浮云遮望眼,向上级力争强-5项目,他在报告中主要论述强-5的多用途性:对地攻击时可挂载火箭弹、炸弹打击敌装甲集群;对海攻击时可挂载炸弹、鱼雷攻击敌舰艇;内置弹仓载荷达1000公斤,可超音速挂载核弹。

由于具备多用途性(尤其具备核威慑能力),上级决定继续强-5项目的研发工作,这个决定使得空军在五年后得到了巨大回报。1967年我国即将实现氢弹武器化,决定开始进行战斗机投掷氢弹实验准备,然而翻遍空军家底才发现能够挂载重量将近一吨的氢弹的飞机只有轰炸机,其他的歼-5、歼-6都无法挂载。

这时候只有在研的强-5强击机具备这种能力,于是南飞紧急改进强-5基本型,把原本设计挂载两枚500公斤炸弹的弹仓改为可挂载一枚一吨重炸弹的半埋式弹仓,1970年改进后的强-5甲成功投掷了“狂飙一号”氢弹,强-5强击机因此成为我国核威慑装备之一。

强-5强击机由于具备超音速飞行能力,曾一度成为海空军的“万金油”(可空战、可对地、可对海),更重要的是由于两侧进气布局,可在机头安装火控雷达,因此改进升级空间非常大,这也是年近五十岁的五爷至今仍在许多国家服役的原因。

如何评价强-5飞机?

1955年1月我军在浙东沿海发起解放一江山岛战役,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横扫全岛,全歼国民党守军!取得这样辉煌的胜利,主要取决于这是我军首次三军联合作战,尤其是航空兵的使用,让我军首次尝到了拥有空中火力优势的甜头。而在此次战役中的明星武器莫过于当时的伊尔-10强击机,该机强大的对地攻击能力让人民解放军为之侧目。考虑到当时东南沿海还有一些岛屿没有收复,我军认为有必要增加对地攻击机的数量,而当时的苏联因为自身战略需求,已经没有发展下一代强击机的计划,作为二战中伊尔2强击机的改进型,伊尔10的性能已经很难跟上时代,于是我军开始了自主研制下一代喷气式强击机——强五的研制计划。(伊尔10攻击机)

强五于1958年开始研制,主要由南昌飞机制造厂负责,沈飞也参与了一些工作,而总设计师陆孝彭则是我国第一批航空科学家中的佼佼者。由于强五对于超音速的要求,而我们当时并没有独立研制超音速飞机的经验,因此强五六在当时唯一的超音速飞机歼6的基础上开始了起步。

(陆孝彭总师)

强五攻击机最大的特点就是放弃了当时机头进气的主流方式,采用了西方风格的两侧进气,这也让其看上去完全不像六十年代研制的飞机,而更像是一架主流的三代战斗机。但是与三代机不同的是,强五采用机头进气并不是要在里头留下空间装雷达,而是单纯的只是为了增加飞行员下视观察角度,直接将机身与机头结构一体融合,里头并没有什么多余的空间来加装其他设备,而这一缺点也成为强五难以进行魔改的主要原因之一!(美的不像个老爷爷)

除了改进潜力有限之外,强五最大的缺点就是载弹量过小,最大载重量只有约1.5吨,相比于苏25的4.5吨和A10的7.5吨来说,强五可以说有着不小的差距!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强五虽然性能和其他主流对地攻击机相比算不上最强,但研制这架飞机时,新中国才成立不足15年,我们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在当时能够研制出一架属于自己的超音速飞机,实数了不起!即使到现在有几个国家能研制喷气式超音速飞机,而强五这样物美价廉的自带属性也让它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了我们的出口明星?(出口巴基斯坦的强五)

而从实际作战应用来看,强五当时的性能可以说已经够用了!除了执行常规的对地打击任务外,在六七十年代,我国面临最大的军事威胁便是苏联在边境的百万装甲部队,而当时我国做出的预想其实也是“以空间换取时间”,利用广大的国土纵深一步步拖垮苏联军队。而为了迟滞苏联的装甲洪流,我们与美国在欧洲的做法其实极其相似,那就是采用战术核武器进行大范围摧毁!为此我们研制出了当量不到一万吨的纯裂变弹——狂飙1号!但是当时的轰-5甲和轰-6甲速度都太慢,根本不能突破苏军的野战防空网络,于是在强五的基础上,我们又改进出了战术核武器投掷平台——强五甲!强五甲主要的改进就是将原来的内置弹舱取消了,采用半裸露状态挂载氢弹,并且还使用了从美军F4残骸上学习而来的武器推脱装置,使得强五甲能够将氢弹甩脱出去并且迅速逃离爆炸杀伤范围!1971年1月7日,彝族试飞员杨国祥同志驾驶11264号强-5甲攻击机成功甩投氢弹,标志着强五甲正式形成战斗力,在当时武器装备全面落后苏联的情况下,强五甲的诞生终于让我们也有了对付装甲洪流的有效杀手锏!在八十年代末尤其是九十年代以后,我国的战略中心重新回到东南沿海,在三代战斗机大行其道的天空,强五作为功能单一的攻击机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在高技术条件战争下的作用。目前强五的作战价值已经基本被歼轰7A和歼16等多现代化多功能战斗轰炸机所取代,强五虽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但是也依旧免不了被淘汰的命运!(强五在几十年的服役过程中诞生了无数的改进型,是当之无愧的明星机型!)

如何评价强-5飞机?

现在全世界也没几种还在服役的攻击机,而且都是特么老爷货,比如美帝疣猪,比如毛子蛙足。

虽然说强5在挂载,航程上比起其他攻击机都不占优...但确实现在就不怎么需要攻击机啊..

现代战斗机都是优秀的舔地攻击机,无非速度太快...不像攻击机能慢悠悠来,但慢悠悠来无人机怎么都比攻击机更合适啊...

所以,在攻击机里边,强5也马马虎虎,至少皮实便宜,特点和A10一样。而且管你现代什么攻击机还是炮艇,都需要在有制空权的前提下,没制空权谁家的攻击机都是靶子。有制空权皮实便宜的攻击机+炮艇虐地面和打游戏一样。从这个角度来说强5也没问题。至少它不想歼轰7那么容易坠嘛~

毕竟是挂过氢弹的主~

如何评价强-5飞机?

强-5绝对是我国三代机出现之前颜值最高的战机,一改米格机机头进气方式,首开国产战机两侧进气布局。上世纪50年代末期在歼-6基础上改进而来,曾经大量装备空军和海航,是我国长期以来对地攻击的主力(飞豹出现之前)。作为南昌飞机制造厂(现洪都航空)的拳头产品,由陆孝彭总师牵头研制,1968年服役之后大量出口,同时陆续研制出多种改型。比较有特色的包括:强-5甲核弹载机、强-5乙鱼雷攻击机,还有终极改版强-6变后掠翼强击机。

强-5甲核弹载机,为我国提供了一种战术核打击手段,特别是在对抗坦克集群攻击时有实际意义。

强-5乙鱼雷攻击机,从现在的眼光来看,设计思想有点落伍。沿用二战水准的低空突防手段投掷无制导苏制PAT-52火箭鱼雷(国产“鱼-2”)进行攻击,射程5000米,在现代防空火力面前生存能力堪忧。大家可以参考马岛之战阿根廷用自由落体炸弹攻击英舰所承受的损失。

机翼下挂鱼-2鱼雷的强-5乙攻击机。

这张才是强-5所有系列改型中的精品图,下垂的机头获得更好的视野,在70年代还发展过一型导弹攻击型,发射YJ-8K(鹰击-8K)空舰导弹,不过最终下马。

和歼-7魔改一样,强-5还有一个终极改型,就是强-6变后掠翼攻击机。

“西沙海战”期间腿短的各型战机无力支援,战后空军、海航分别提出研发新型强击机的要求。于是军工部门决定采用“一机两型”的方法满足双方的需求,开始研制新型战机,大家现在看到的歼轰-7就是当年和强-6同时提出的竞争机型。

当年叫轰-7,这是全尺寸木质模型。

主角强-6是参考米格-23进行研制,采用变后掠翼技术研制的新型战机,还是因为航电及机体超重等问题,最终下马。

强-5强击机,在我国长期占据对地攻击的主力机型,主要采用低空、超低空手段打击目标,是我国研制的第一款喷气式强击机。一改米格机头进气的设计方式,为后续我国各新型飞机研制起到借鉴作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