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的95式步枪用了20年,为何有些部队还在使用81式步枪?
95式突击步枪自问世以来一直广受诟病,不定时就会受到媒体或网友的大量吐槽。传闻的95式突击步枪后坐力大、无空仓挂机、枪口油烟、瞄准基线过高等,这些问题一度把95式突击步枪推上风口浪尖!所以有很多朋友说现在解放军中许多部队,特别是高原边防部队依然坚持使用上世纪80年代初服役的81式自动步枪,根本原因就是95式突击步枪的“不靠谱”所导致。
解放军高原部队依然坚持使用81式自动步枪的原因!那么,95式突击步枪真的如网友们所说的那般不靠谱吗?其实不然,95式突击步枪到目前为止,已在解放军中服役列装20年的时间,95式突击步枪在作战性能或城市作战方面是一款非常优秀的步枪。而最初型号的95式突击步枪由于不能实现空仓挂机、瞄准基线过高等原因,确实是95式步枪最大的毛病所在。不过服役后的95式步枪在解放军部队使用中将暴露的枪械大量问题联合军工厂进行反馈,而后期经过军工研究人员不断改建的新一型95-1式突击步枪已解决了之前暴露的大量问题。军工厂商甚至推出了配合95-1式步枪的战术导轨,用于家装各种新进的战术装备,以此来尽可能的提高95式突击步枪的作战性能。而81式自动步枪有折叠枪托与木制枪托两种型号,但在研制初期81式根本就是作为过渡型号装备的一款自动步枪。不过在服役初期81式就被投入到了“对越作战”战场的实战中,由于其坚固耐用易操作,并且射击精度极佳而受到解放军前线士兵的广泛好评。95式突击步枪无论在后坐力、实用性和新进的理念或非常适合城市作战的无托设计等综合性能都要略胜于81式步枪。不过在我国高原地区的边境线,由于空气稀薄并且环境气候非常恶劣,采用7.62毫米的81式自动步枪,由于枪弹威力大的性能在高原地区能保证尽可能的精确度,显然在高原地区老81杠比95式突击步枪更适合解放军的高原作战。所以在目前为止,依然有大量的81式自动步枪装备与解放军高原边防部队与武警官兵!
❤头条“军器战位”报道!
作者:牧小明
编辑:牧小明
发布:牧小明
作者 : 感谢我们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愿世界没有战争。
声明:本文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军器战位:关注每天为你讲解军事武器装备知识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军器战位”每天讲解军事知识
中国军队的95式步枪用了20年,为何有些部队还在使用81式步枪?
其实目前所有现役部队包括武警都基本完成了95或95-1的换装,81式还真就没几个单位在用了,至少目前在公开的各种军事报道中,解放军,武警官兵用的都是95或者03,没再过81了。
不过95完成换装,确实花了近20年时间。有这么两个原因,第一个是解放军人数基数庞大,换装压力确实很大,兵工厂正常排产需要的时间确实比较长。第二个则是95式步枪本身在研发完毕后并没有达到100%成熟,由于95式完全不同于81式和56式,设计上采用无托设计,材料和工艺和以前也完全不同,因此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最初的10年时间内换装的军队并不多,看过《士兵突击》的都知道,当时即便是钢七连这种拱卫首都的精锐机械化步兵用也还是81杠,只有袁朗带领的特战大队老A才能用上95。而《士兵突击》是2006年的电视剧,已经距95定型过去10年了。一款步枪有这样的待遇,要么是成本太高,要么是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95的问题显然不属于前者。
95式才用了很多大胆的新式设计
士兵突击,钢七连是一水的81杠
士兵突击中只有袁朗这种特战人员才能用上95
当初在部队小批量服役暴露了许多问题,其中包括一些无法忍受,战争时期会让士兵白白流血的致命问题:
- 夜间瞄准用荧光点亮度偏低并普遍迅速失效,导致夜瞄能力丧失;
- 准星滑座在射击时容易松动,丧失瞄准精度;
- 近距离觇孔直径过小不利于近战;
- 持续射击时下护手过热烫手;
- 早期的传统两点式枪背带战术状态转换慢、容易掉枪;
- 抛壳方向不稳定和缓冲器的效果不理想。
部队将这些设计问题给95的设计单位,也就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208研究所2后,进行了一些深度改进,在95-1上基本解决了这些问题,所以2010年服役的95-1的出现才算是标志着95枪族彻底成熟了,因此2010年后部队的换装力度是远超之前的。
中国军队的95式步枪用了20年,为何有些部队还在使用81式步枪?
说起95式自动步枪和81式自动步枪,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当过兵的朋友可能都用过。从90年代末期开始,中国军队开始装备95式自动步枪,目前已经使用了20年时间。至于81式自动步枪,则是80年代开始装备军队的步枪。有一个问题出现了,既然95式步枪已经服役了20年,为何81式步枪仍在部队使用呢?其实,这两种步枪各有长短。在建国的初期,中国军队的武器种类非常的复杂,这不利于战场上相互配合,也不利于后勤保障。到了50年代后期,在苏联AK47和SKS两种步枪的基础上,中国军队仿制出了56式冲锋枪和56式半自动步枪。在60、70年代,中国军队一般都使用这两种步枪。在一个步兵班里,班长和副班长使用56式冲锋枪,主要负责火力压制。其他的战士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负责精确射击。在60年代,这种模式没有问题。
但是到了70年代后期,这样的作战模式已经明显落伍。世界军事强国已经装备了各种速射武器,半自动步枪已经落后。在70年代末期,56式半自动步枪确实出现了无法压制火力的问题。也就是在70年代末期,军工部门开始研发新一代的自动步枪。新一代步枪借鉴了AK47和AK74两种步枪的优点,虽然采用了7.62毫米口径,但很多方面都与AK74步枪相当。这种新式步枪就是81式自动步枪,在80年代开始大批量装备部队。
81式步枪的射击精度不错,而且射程比较远。但是由于设计观念的问题,只能采用机械瞄准,无法安装瞄准镜。81式步枪的枪身比较长,这也是一个问题。到了90年代,小口径步枪开始成为一种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军工部门研发了95式步枪。95式步枪在90年代末期装备部队,采用了5.8毫米口径,属于小口径步枪。95式步枪的优点很多,例如重量比较轻,射击精度高等等。但是由于枪身过短,又出现了其他的问题。
认真的说,两种步枪各有长短。总体来说,95式步枪还是不错的。但是81式自动步枪的生产量太大,而是这种步枪并不算十分落后。所以,直到现在,部分军队仍在使用81式自动步枪。小编在看新闻的时候,出现了西北部队的身影,小编一看,官兵们手里握着的是81杠。目前,大部分军队都已经使用95式步枪,只有部分军队还在使用81式步枪。一转眼,95式步枪已经用了20年时间,虽然不算落后,但新一代步枪的呼声越来越高。
中国的81式步枪,被称作是“神枪”更被各国称赞,那么81式步枪到底“神”在了什么地方呢?81式自动步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装备的一款自动步枪,研发的背景是当年我军对越自卫反击战81式自动步枪虽然还是属于中国在AK步枪的原理上研发,但是作了很多明显的改良,实际上是一种全新设计的步枪。
但是,有一个问题出现了,既然95式步枪已经服役了20年,为何81式步枪仍在部队使用呢?现在中国的95式步枪和03式步枪,已经开始广泛的在部队中出现,可是当年的81式步枪还没有被淘汰,很多新兵入伍的训练枪采用的就是81式步枪。后来出现的就是我们常见的装备数量最大的95式家族了。作为一款为替代81式步枪而存在的枪支,95式在设计之初就采用了众多新技术,95式步枪在90年代末期装备部队,采用了5.8毫米口径,属于小口径步枪。95式步枪的优点很多,例如重量比较轻,射击精度高等等。
81式步枪以结构可靠,简单实用,契合需求为研发目标,充分参考当年现役步兵武器的优劣特性,成功经受了解放军,武警多年的实战考验。不过,81式步枪也逐渐退出一线,转而进入边防和武警部队,就是因为81式由于采用了大量成熟的技术,所以可靠性一直比95更好。
81式自动步枪不仅给中国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世界记住了中国有这么一款性能优越的枪。除装备中国部队外,81式自动步枪也大量出口到国外。除此之外,81式自动步枪逐渐退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无模块化设计。其枪身除可携带枪榴弹和刺刀外再也无法安装其他战术附件,这极大的限制了81式步枪的发展。
据说新一代步枪采用了有枪托的设计,枪身长度比95式长,但是比81式短。具体什么样子,则还没有出现。不过按照中国军队的装备习惯,一种武器开始交付部队,那么新一代武器的研发工作就已经开始了。小编讲过81式和95式,可惜没有打过,几年前,只打过56半。随着军工水平的提高,相信先进的装备会越来越多,弥补在轻武器方面的短板。
以上是铁杆军迷观点,欢迎关注铁杆军迷,欢迎深入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本人将删除。
中国军队的95式步枪用了20年,为何有些部队还在使用81式步枪?
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使我军赶上了枪械小口径化的末班车,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内,最后一个步兵枪械小口径化的国家,算是了却了军方高层的一个要求,即装备1997年入驻香港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至于在95式无托自动步枪和03式折叠托5.8毫米自动步枪全面装备我军的背景下,依然有许多武警部队以及驻守高原地带的军队,在使用老式的81式7.62毫米自动步枪,其实不外乎以下的原因。
(56式7.62毫米冲锋枪)
首先,军队得消化吸收上百亿发只多不少的7.62毫米步枪弹,否则就是极大的浪费,毕竟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国内军队列装了以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事实上的自动步枪直到81式服役才改口叫56式自动步枪)、56式轻机枪,包括后来列装的63式自动步枪,采用的都是7.62毫米步枪弹。
有大量的库存弹药需要慢慢消耗,所以是81式7.62毫米自动步枪,在95式无托自动步枪和03式折叠托5.8毫米自动步枪全面装备军队的同时,依然有部分野战军和武警部队装备81式自动步枪的最主要原因。
(63式7.62毫米自动步枪)
其次,81式自动步枪尽管是取代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的替代品,在其研发的时期,已经在上小口径步枪项目,很明显81式只是款过渡产品,但没想到就是这款过渡产品,在两山轮换作战中大放异彩,受到国内军队的高度评价和普遍欢迎。
即使目前的95式和03式所谓的小口径步枪,其动作可靠性,射击稳定性等,都无法和81式相提并论,军内口碑到目前为止,81杠都是杠杠的,尤其是有空仓挂机机构,能及时提醒士兵换弹匣了,因此步兵对其爱不释手。
(81式7.62毫米自动步枪)
而95式新枪却不具备这个功能,是最遭士兵诟病的地方,弹匣内是否还有子弹,士兵们都不知道,当称枪械师在研发时,是不是考虑到了士兵的战场生存能力。
再则,小口径自动步枪,自装备之日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就一直争议不断,包括无托步枪也一样争议不断。
(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
现在,国外以法国和英国军队淘汰各自的无托步枪为标志,无托步枪的发展就走入了死胡同,毕竟人机效能差,对某国军队亦步亦趋的无托步枪,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这也是当初为什么要上03式传统折叠枪托的考量,毕竟军方还是有脑子清醒的人。
国外已有国家开始重新装备7.62毫米自动步枪,因为小口径步枪由于弹头轻,超过300米后杀伤力锐减;此外,在高原上,小口径步枪弹丸存速性能差,不如7.62毫米步枪弹,这也是为什么巴基斯坦陆军重拾7.62毫米自动步枪,以及国内驻高原的军队继续装备81杠的原因。
(03式5.8毫米自动步枪)
最后,由于国内保有大量的7.62毫米步枪弹,以及大量的56式自动步枪和81式自动步枪,都是未来有可能爆发的大规模战争中,预备役和民兵所需的装备和弹药,除了大部分枪械封存外,小部分81杠必然会继续装备部队,不可能一下子全部都撤装。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中国军队的95式步枪用了20年,为何有些部队还在使用81式步枪?
制式枪械一旦被采用,基本上都会服役数十年,除非这款步枪特别不适合它这个时代的战争,那么它就会被快速替换。毕竟战争中枪械如果不好用的话,那对于士兵来说是没法发挥最大战斗力的。不过,这是在战时,因为战争中武器更新换代会特别快,你不快对手就会出更新的武器来压制你了。但在和平时期,武器的更新时间则要慢得多。
对于81式步枪来说,90年初该枪开始进入我军服役。成为新式小口径制式步枪服役之前的过度枪械。结果,由于性能好,可靠性高,威力也适中非常受欢迎。哪怕95式服役多年,依然有许多老兵对81式念念不忘。
枪械的更新换代一般都是比较慎重的。因为虽然单价来说一枝制式步枪并不高,远比导弹战车战机战舰便宜太多了。但是数量多啊,一换几百万枝都是有可能的。所以,因为产量问题部队的换装只能是按顺序来,不可能一下子就造几百万枝,不说产能有限,光采购费用也承受不了啊。
而且还要根据部队的优先程度,一线部队要优先,野战部队要优先。但是对于一些非一线作战的部队,后勤部队或是支援部队则需求没那么大,因此这些部队列装制式枪械慢一些换装也是正常的。像81式步枪,直到现在在一些空军地勤部队中依然主力枪械。他们的任务更多是保障战机,用81式步枪就是正常的巡逻警戒任务,对步枪的要求没那么高自然换装也就更晚。而实际上81式步枪被95替换后也不是全部都销毁的,可以用来替换地方武装部中配备的老旧56式步枪或成为战略库存。
像俄军最新的AK12步枪出来之后,在列装问题上就受到不少阻力。就是因为现有的AK74M俄军原来生产的太多了。俄军有不少保守派认为改AK74就好,干嘛花钱再上新枪。不过在拖了几年之后,AK12还是被正式列装了。在今年的红场阅兵式上AK12就正式亮相了。
总结就是,新枪全部换装需要时间,要按内定的顺序来,还有些部队没有那么迫切的需求自然会换装更晚或是不换。毕竟原来生产的数量太多弹药太多,另外继续列装还能消耗早年库存的弹药。不然就只能销毁,费时费力。
中国军队的95式步枪用了20年,为何有些部队还在使用81式步枪?
95式设计总师提过人机功效问题,主要原因可能是想摆脱SKS风格,研发中国版AK47可惜设计师没上过战场,缺乏卡什尼科夫对步枪使用的深邃理解
中国军工从仿制SKS开始,研发了56式半自动步枪、八一杠、95式、03式自动步枪,目前装备最多的就是95式。
95式采用5.8毫米小口径弹、弹夹后置,大幅缩短了全枪尺寸、枪重,适用于巷战、丛林作战、近距离冲锋,据说无法单手持枪射击,弹夹后置拉长了扳机到枪托的距离,后置弹夹无形之中设置了使用心理障碍,需要改变操枪习惯,即是设计师提的人机功效问题,使用不灵活。
56式、八一杠、03式步枪借鉴了SKS的风格,考虑了历次对外作战的战场经验,保持了全枪长度,提高了远距离射击精度,适合野战。
现代化战争,空中打击、无人机渗透、班排武器装备火力强度大幅提高,步兵近距离冲锋的情况日益减少,估计班用枪械未来会进一步发展,大幅装备远距离狙击武器,95式装备炮兵、火箭军、装甲兵,步兵肯定会使用03式枪族!
图片来自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