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轰炸机为什么这么难造?

如果我们想知道隐身轰炸机为什么这么难造,先要了解一下隐身轰炸机为什么能隐身的条件。 隐身轰炸机能隐身的主要两个条件:

第一:就是气动外形,隐身飞机的气动外形设置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减少雷达的反射面积,从而实现隐身。 但是气动外形再考虑到隐身的前提下又要考虑到要有足够的升力,以及最重要的机身强度。

如果没有好的材料去保证机身的强度,那么就更不要提去设计隐身气动外形。 第二:就是隐身飞机的机身隐身涂料,隐身轰炸机的体型相比于隐身战斗机更宽更大,所以使用的隐身材料必然会比隐身战机更强也更难研发。这也是为什么能造出了隐身战斗机的国家距离造出隐身轰炸机还有一段很远的距离的原因。 目前为止世界上只有美国拥有一款B2隐身轰炸机在服役,就连各种高科技著称的美国造出的隐身轰炸机,其机身涂料在平时也需要高昂的成本去维护才能保证隐身效果。这么高昂的维护成本对于很多国家来说都是承担不起的。 还有最后一点就是贵,隐身轰炸机对于平时财大气粗的美军来说也只有制造装备了21架B2隐身轰炸机,就单单一架B2隐身轰炸机的造价就高达24亿美元,还不算上后期的高昂维护成本。甚至一两架B2隐身轰炸机就可以拖垮一个国家的军费开支。 所以说目前只有美国拥有隐身轰炸机,不单单只是因为难造,更是因为其研发与制造成本高的离谱。没有哪个国家会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会随随便便的去研发制造隐身轰炸机。

不过,我国官方很多次报道称我国正在加紧研发自己的隐身轰炸机“轰20”,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与大家见面。加油!祖国!

❤头条“军器战位”报道!

作者 : 感谢我们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愿世界没有战争。

[二战前日本的实力有多强?] 私信回复:二战 领取二战秘闻。

声明:本文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军器战位:关注每天为你讲解军事武器装备知识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军器战位”每天为你讲解军事知识 

隐形轰炸机为什么这么难造?

谢邀,我是酱爆军团,喜欢我的回答就请点赞并关注我这个新手吧!!

隐身轰炸机确实难造,即便是中国号称要造的轰-20,也暂时看不到关于设计细节方面的任何实锤,只能说明这种飞机的研制难度之大是空前的,其最难之处在于:

隐身气动一体化,请记住这个名词!

所谓隐身气动一体化指的是,飞机既要满足飞行性能要求,又要满足隐身要求。隐身战斗机以F-22为基本构型发展出来的多种隐身飞机可以简单的满足了这个要求,但隐身战斗机的设计思路却不能生搬硬套到轰炸机上,因为隐身轰炸机往往需要深入到敌占区纵深地带执行战略轰炸任务,这里敌人的雷达和拦截武器密布,隐身轰炸机没有援军,执行“刺客”任务是十分危险的。所以隐身轰炸机气动布局和隐身设计上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隐身必须是全向的,因为你一旦深入到对手纵深地带,就必然被敌人雷达从侧面、背面探测,如果是F-22或者图-160,B-1B那种气动布局,敌人很快就能探测到,笨重的轰炸机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死!第二是全向隐身的前提下,载弹量要够大,也就是说,机舱要通过向三个轴线的延展形成较大的内部空间。也正是这两个要求,让隐身轰炸机只有采取B-2这种飞翼式构型才是最佳选择。

但是,这种布局的气动性能很差,没有垂直尾翼,没有水平尾翼,横向和纵向稳定性都不是很好,特别是在跨音速飞行时震颤现象极为严重。B-2靠的极为复杂的尾部开裂式方向舵和中部、内侧升降副翼不断调节完成这些控制动作,效果也是差强人意。实际上,这种飞控结构配套的飞行控制系统不但研发难度很大,而且可对飞机姿态要求很大,所以对于没有完善的新飞机研发经验的国家来说,基本不太可能搞的定。

也就是说,要研发隐身轰炸机,必须风洞不断吹出最合佳的气动布局和控制舵面,这些东西必须同时符合飞机的隐身要求,一旦这一步完成了,什么材料,航电的,倒是水到渠成,简单多了。

谢谢大家!

隐形轰炸机为什么这么难造?

隐形轰炸机难不难造,无非有这么几个影响因素:技术、成本、实用性。

当今世界上只有中美两国拥有真正意义上的隐形战斗机,至于隐形轰炸机更是美国独有。美国空军自1947年成立以来就致力于操作运行用于核威慑的远程战略轰炸机。老旧的B-52面对苏联高速拦截机和地空导弹时生存可能性很小,这也导致了FB-111和B-1轰炸机的诞生。可这两款轰炸机毕竟还是无法躲避雷达侦测,于是美国工程师开始考虑用雷达吸波材料与合理的气动布局结合以实现雷达隐形。

于是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第一代低反射截面飞机SR-71“黑鸟”诞生了。1980年代,世界首款隐形攻击机F-117服役。到后来的F-22,美国在这一领域积累了足够的技术。B-2先进技术轰炸机的发展和制造过程并不容易,融合了低可侦测性与高效能的气动设计的B-2造价高昂,号称单价24亿美元,因此即便财大气粗如美国也是只造了21架!

当然了,毕竟是一种战略威慑利器,这个钱在美国看来也算花得值。至于其他国家,要么没钱没技术,比如说俄罗斯,苏-57计划一拖再拖本身就能很好说明这个问题,要么就是要啥没啥,一方面自身的需要并不是很迫切,另一方面隐形战机还遥遥无期,或者只能买美国的F-35。只有我国,本身就急需战略轰炸机这种大杀器,轰-6K无论怎么升级与美俄轰炸机的差距无法弥补,何况早已垂垂老矣,因此上轰-20的面世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隐形轰炸机为什么这么难造?

隐形轰炸机首先外形隐身,其隐身性能来自它的外形。第一,良好的外形隐身。例如B—2A的整体外形光滑圆顺,机身没有凸起,机身过度圆润,不易反射雷达波。外形圆润,没有棱角导致,照射到这里的雷达波不会直角反弹,形成漫反射,而不会被反射回去被雷达接收。而且B—2A无垂直尾翼,这就大大减少了飞机的雷达反射截面。机体下方没有设置武器舱或武器挂架,连发动机舱和起落架舱也全部埋入到了平滑的机翼之下,从而避免了雷达波的反射。第二,基于外形隐身,在飞机表面处理,吐吸波材料。我们还拿B—2举例,飞机的整个机身,除主梁和发动机机舱使用的是钛复合材料外,其它部分均由碳纤维和石墨等复合材料构成,不易反射雷达波。机翼的前缘还全部包覆上了一层特制的吸波材料。位于机翼前部、内装雷达扫瞄天线阵列的两个方形突出部件,也采用了特殊的吸波材料。此外,B—2A的整个机体都喷涂上了特制的吸波油漆,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敌方探测雷达的回波。

第三,为了做到全方位隐身,B—2飞机的发动机进气口被放置到了机翼的上方,呈S状,可让入射进来的探测雷达彼经多次折射后,自然衰减,无法反射回去。发动机的菊花喷口则深置于机翼之内,也成蜂巢状,使雷达波能进不能出,使雷达接收不到。菊花尾喷口部分呈宽扁状,使人在飞机的后方无法看到喷口。由于采用了喷口温度调节技术,喷嘴部分的红外暴露信号大为减少,隐身性能大为增强。

第四,以上三点是技术难点。这一点是钱,隐形轰炸机的高昂的造价也不是一般国家消费的起的。美国B—2隐形轰炸机造价高达24亿美元,十足的吞金巨兽,这还不算前期研发,后期使用保养费用。综合以上几点外形隐身,还需要长航时,大载量。制造难度是翻跟头往上翻,难度度之高,其他国家难以想象。不过这一尖端武器也要被我大中国突破,让我一起期待。

隐形轰炸机为什么这么难造?

隐形轰炸机结合了相当多的高尖科技,这需要庞大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尖端人才予以支撑,而这些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达不到的。

仅个人浅解

隐形轰炸机为什么这么难造?

科普知识:所为的现代隐形飞机是一种运用隐形技术设计制成的军用战斗机,美国研制的F-117A战斗轰炸机和B-2轰炸机就属于这种类型的飞机。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F-117A战斗轰炸机凭借自身的隐形特点,承担战场上最危险和艰难的轰炸任务,竟然从未遇到过地面炽烈的防空炮火的主动拦击。整个战役中,42架F-117A隐形飞机共出动1200多架次,没有一架飞机受损,如此出色的战绩,引起了世界各国军工专家、飞机设计师的强烈兴趣。技术特征:

  • 通过机身形状的设计,使其在大部分的方向上降低反射率。流线型的机身虽然空气阻力小,但是就像凸面镜一样,无论哪个方面照过来的雷达波都能很好地反射回去。将机体尽量做成平面的拼接,可以将大部分雷达波反射到其他方向,间接降低自身的反射率。

  • 典型例子就是F117,全身上下找不出一个曲面。同时,采用倾斜垂尾也符合隐形设计,B2更是直接取消了垂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