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中之国的巴勒斯坦靠什么来维持生存?
1988年宣布独立的巴勒斯坦国,面积仅有2865平方公里,是由约旦河西岸地区和加沙地区两部分组成,其中约旦河西岸地区被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实际控制,属于巴勒斯坦国的对外代表,加沙地区被哈马斯完全控制。
很多人以为约旦河西岸地区南、西、北三面都被以色列包围,东面又接壤内陆国家的约旦,就认为巴勒斯坦国是国中国。
事实并非如此,从广义的角度说,巴勒斯坦国非但不是国中之国,还是一个沿海国家,加沙的西边沿地中海、南边接壤埃及的西奈半岛,我们不能把加沙地区不受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控制就不把它当做巴勒斯坦国的一部分。
加沙地区和约旦河西岸地区两地的现状只是互不隶属罢了,犹如割据政权一般。
既然加沙地区不受约旦河西岸地区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控制,那么他身处内地被以色列半包围的情况下又该靠什么来维持生存呢?毕竟在约旦河西岸地区有290万人等着吃饭呢!
其实,我们忽视了巴勒斯坦国的敌对国家以色列。
正是因为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形成半包围态势,所以巴勒斯坦的生存之计就在以色列身上。
其一:巴勒斯坦国可以从以色列获得关税款项;鉴于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地区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无论从其他国家进口物资,还是向其他国家出口物资,都必须经过以色列的领土。
这个时候巴勒斯坦国的海关代表总不可能站在以色列的领土上接收货物吧,所以只能由以色列代替巴勒斯坦国接收进口物品,运到巴勒斯坦国,并征收关税。巴勒斯坦国和以色列双方曾在1994年签署了《巴黎经济议定书》,其中严格规定了以色列代征的关税必须定期交给巴勒斯坦国。
这样一来,巴勒斯坦国每月就可以获得约1亿美元的关税款,用于政府机构运转、薪资发放,或者民生项目建设,这些资金占巴勒斯坦政府预算的三分之二。
当然了,以色列能否按时足额交还关税款项,关键要看巴勒斯坦的态度,如果巴以关系恶化,以色列完全有权拒绝交还或者扣留部分税款。比如在以色列和美国反对巴勒斯坦加入国际组织的情况下,巴勒斯坦仍然要求加入联合国机构,以色列就冻结过巴勒斯坦国的关税。
其二:巴勒斯坦国公民可以赴以色列务工挣钱;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唯一的发达国家,人均GDP高达4.5万美元,远高于巴勒斯坦人人均两三千美元的额度,使得以色列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基本都不会招收以色列人,那么他就会开放劳动力市场,这对巴勒斯坦人来说很有吸引力。
每年进入以色列工作的巴勒斯坦人高达几十万人,成为巴勒斯坦最大的劳务输出对象,解决了巴勒斯坦很多人的就业问题,那么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就不用拿出额外的资金来保障失业的人群,可有效减少资金支出。
不过,巴勒斯坦人进入以色列打工并非随进随出,必须通过以色列的允许。比如以色列政府开放1万个劳动力名额,那么只能有1万巴勒斯坦人进来。有时候遇到以色列劳动力饱和,或者劳动密集型产业缩减,可能还会驱赶部分巴勒斯坦人出境。
其三:巴勒斯坦国可以从以色列获得个税款项;按照国际惯例,几乎每个国家的公民在工作期间都有纳税业务,那么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务工也不例外,由以色列的企业代替巴勒斯坦国税务部门征收本公司巴勒斯坦员工的税款,然后按照一月一交的原则,再还给巴勒斯坦国。
在巴以和平时期,以色列国的企业都会遵守协议,把个税交给巴勒斯坦国,毕竟以色列作为发达国家也不会在乎那点税款。但到了有争议的时候,以色列就会像扣押巴勒斯坦国关税一样,克扣或延缓移交个税,从而起到施加压力的效果。
其四:巴勒斯坦国可从国际社会获得经济援助;巴勒斯坦国常年处于混乱状态,没有工业基础、农业出口受到以色列高科技农业挤压,使得巴国整体的经济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基于人道主义考量,包括美国、欧盟等部分发达国家每年都会向巴勒斯坦国援助数亿美元左右,帮助巴勒斯坦人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比如美国每年会支援巴勒斯坦4亿美元的资金。
所以巴勒斯坦有了以上四方面的资金收入,解决其内部两百多万人的生活已不成问题。唯一的瑕疵就是巴勒斯坦国的经济和资金来源严重依赖敌对国以色列,包括巴勒斯坦国的官方货币都是使用以色列的新谢克尔,某种程度上说巴勒斯坦的经济主权完全攥在以色列手里。
国中之国的巴勒斯坦靠什么来维持生存?
这个问题很好,对巴勒斯坦能有全面的认识。
严格来说,巴勒斯坦不是个国家。虽然阿拉法特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宣布建国了,但这个国家没有明确的首都、疆界、军事、经济来源,甚至货币都没有,进出边界还要接受以色列的检查。再加上联合国也没承认巴勒斯坦是会员国。
谁能认为这是一个真正的国家呢?
本来1947年联大分治决议的时候,巴勒斯坦可以建国,但是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兄弟们当时反对联合国决议,和以色列打起来了,于是巴勒斯坦建国就被耽搁。
后来阿拉伯人见打不过以色列,就开始考虑承认联合国决议了。
但1947年的分治决议中很多土地已经被以色列当作战利品不可能收回,所以阿拉伯人就退而求其次,要求按照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前的边界来建立巴勒斯坦国。
但由于各方面都受到以色列的压制,所以巴勒斯坦始终到现在也没能真正建国。阿拉法特当年所说的建国,只是一个形式而已。
正因为巴勒斯坦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以色列的制约,所以该国基本上等于没有独立性。比如最近加沙地带的哈马斯袭击以色列,以色列就宣布对加沙地带的进出口货款减半。因为以色列控制着加沙地带的各个出入口,所有进出物资都要检查,一些货款以色列要代收。只有满足以色列条件、不会对以色列造成伤害的情况下,才会把这些款项给加沙地带。
不只是对加沙,对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自治地方也有类似的做法。代收税款是以色列制约巴勒斯坦经济的最好办法。
(加沙城)
前几天因为代收税款的问题,导致巴勒斯坦公务员的工资都要缩减。不止如此,代收税款还会成为巴勒斯坦两派矛盾的出发点。法塔赫与哈马斯一方分别占据西岸和加沙,加沙的一部分收入也来自西岸的给与。以色列减少对西岸的给与,其实也等于减少了对加沙的给与。如果给加沙的多一些,西岸的法塔赫又不满。
所以,以色列可以利用双方矛盾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另外巴勒斯坦人使用的货币要么是美元,要是么以色列的新谢克尔,这些也是巴勒斯坦没办法独立的原因。而且巴勒斯坦的用电都要以色列提供,如果以色列哪天生气了断电一段时间,巴勒斯坦就相当于瘫痪了,当地任何业务都不能开展。
而考虑到国际影响,以色列一般不会轻易断电,也不会不给巴勒斯坦代收税款。所以巴勒斯坦当地虽然受困,但基本生活大体还可以,而且还有自己的大学、研究所等机构。
不少巴勒斯坦人可以通过检查站进入以色列工作,有些几十年前就获得了居留权。
除此之外,巴勒斯坦的收入还有三分之一左右来自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援助。因此即使以色列克扣税款或者延迟交给税款,巴勒斯坦也能维持一段时间运作。
国中之国的巴勒斯坦靠什么来维持生存?
谈及巴勒斯坦,或许有人猛然间不知道这是那个国家,但一提及耶路撒冷这个丝毫不感到陌生的城市之时,有人恍然大悟。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曾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也是种族纷争,宗教冲突的世纪争夺之地,为何此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一方面我想巴勒斯坦地理位置优越,位处于亚、欧、非三洲之交通交界,西部为著名的地中海,东部谷地,洼地为主,而其南部又多山如加利利山、萨马里山和朱迪山其跨度可达中南部。另一方面讲巴勒斯坦的宗教文化深厚,伊斯兰教诞生于此,圣经中的耶稣基督教诞生于此,犹太人的出身地。
但并非完美之国,反观巴勒斯坦不仅平原地区稀有,而且此地气候带为亚热带,昼夜温差大,夏季初大部分地区气温能够达40多度,在特殊地区炎热温度能够到五十多度。而且其建国之时由约旦的以色列人与加沙的阿拉伯人在矛盾未解决之时共同创建的,犹太教与基督教冲突不断,最终导致其政权分裂,也导致了数以万计的人民在宗教之争,权位之争中遇难了。那么古称迦南的巴勒斯坦依靠何生存下去呢?强国生存依靠强军文政富民生存,巴勒斯坦也是如此。
一、政坛上强势入联合国
众所周知,巴勒斯坦政坛上有位伟大的主席——阿巴斯,他曾于2011年9月23日会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正式递交了联合国会员国成员的申请书,在107票称赞,50多票反对,后2票弃票,成功入选。但为什么会成为联合国第194个会员国呢?一方面我认为其国家强势宗教联盟,暂定性渐渐融合,希望在以后慢慢磨合,将其内部宗教意识形态融合;另一方面是对于安定社会秩序,方便联合国的管理。
二、经济上主要依靠外援
巴勒斯坦是个资源广且多的地区,主要的矿藏储备有:天然气4920亿立方米、石油1.84亿桶、煤1850亿吨、铁4.3亿吨、铝土7400万吨,还有大量的铬矿、大理石和宝石。但其对矿藏利用率较低,由于地方部分宗教的军事武力抗衡,所以大型工业几乎在巴勒斯坦没有,只能通过低等的小农经济发展,实现部分的自供自足。对于国民经济来说只能依靠有拉马拉对巴勒斯坦负责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由此拉马拉文化教育事业发达巴勒斯坦民族团结起到关键而重要的作用,由于强烈的宗教意识导致其宗教内部联系紧凑,无法生存的民众迫不得已向在外同教人士或亲人寻求帮助。
三、在军事上发挥各自才能
犹太教的宗教,基督教的宗教,伊斯兰教的宗教,三大宗教都有自己的军队,相互牵制相互制约,在平常如果有冲突是会有部分战争的,而如果有敌外侵巴勒斯坦会团结一致对外开战。这就是巴勒斯坦生存之道。
国中之国的巴勒斯坦靠什么来维持生存?
1993年,建立在“土地换和平”原则基础上的《奥斯陆协议》签署,巴勒斯坦在加沙和杰里科共7个城市及附近村庄实现自治。2016年,西岸和加沙完成GDP133亿美元,现有人口470万,其贫困率为25.8%,预期寿命73岁。
巴勒斯坦经济与财政依靠三大部分:区域内自有三个产业的产出,国际社会的援助,巴勒斯坦劳工在以色列及中东各地打工收入及侨汇。
一、西岸与加沙维持基本经济活动,包括农业种植、渔业捕捞;矿产开发、建筑建设、服装加工;第三产业的金融、通讯、物流、旅游、公共服务等。
二、国际社会援助,主要来自西方、阿拉伯世界与国际组织三大块,2008年录得18亿美元外援,如今在10亿/年左右。
三、劳务所得:西岸的巴勒斯坦人可以在以色列打工(有人员限额和严格审查),最多时每年10多万人前往工作,另有到阿拉伯国家劳务与海外巴勒斯坦侨汇。
此外,根据巴以双方1994年签订的协议,以色列负责对运往巴勒斯坦的物品征收关税并对在以色列工作的巴勒斯坦人征收个人所得税,每月将税款移交给巴方。这笔每年10多亿美元的款项约占巴勒斯坦政府运营预算的三分之二。
受巴以局势影响,巴政府财政缺口曾高达20%以上,尤以行政开支较大饱受抨击。
国中之国的巴勒斯坦靠什么来维持生存?
巴勒斯坦在哪?巴勒斯坦何以落到今天这般地步?有些“雄狮“之称的阿拉法特看到今天的巴勒斯坦又会做和感想?他是否还有复国的期望?
这里首先要指出的是,在二战之前,位于地中海东岸约旦河西岸地区。也就是说整个巴勒斯坦地区都得英国的殖民地,待联合国主持分治决议,才确定巴勒斯坦的最终领土,所以不存在以色列占据巴勒斯坦领土问题。即无论巴勒斯坦还是以色列都是这片土地合法的“主人“。根据决议,巴勒斯坦(当时称阿拉伯)占据1.1万平方公里。以色列占据1.4万平方公里建国。犹太人将占有巴勒斯坦全部面积的56%。而阿拉伯人只占44%的土地。这是明显偏向于犹太人的方案。
而就此爆发全面中东战争,但四次中东战争均以以色列胜利告终。虽然早在1948年已经允许阿拉伯人建国,但直到1988年巴勒斯坦国才宣告成立,首都耶路撒冷。巴勒斯坦的民族领袖阿拉法特为巴勒斯坦的民族解放事业奋斗了一生,但最终也没有看到一个完整的巴勒斯坦出现。而他自己却死的不明不白。
而如今的巴勒斯坦已经没有了当年阿拉法特当年的状况了,现在的巴勒斯坦人只是在以色列内部拥有几个孤立的居民自治区罢了,而且巴勒斯坦中央政府的行政开支。政府运作都来自以色列的转移和给予。巴勒斯坦永远再也不会出现阿拉法特这样的英雄。巴勒斯坦的建国注定只能是一个梦想。
虽然现在国际社会承认巴勒斯坦的国家高于以色列。但这丝毫不影响巴勒斯坦的虚拟化。普通的巴勒斯坦人但生活相当不错。巴勒斯坦的维持主要来自联合国的援助,世界各国的支援,以及色列代为收取的关和其他税收,光海关关税一项,以色列一个月就向巴勒斯坦财政部的账号上打款1亿多美金。
而联合国的大部分援助基本上都给了巴勒斯坦。一个巴斯坦人在以色列工作,基本上可以做到和以色列公民同工同酬(每月平均8600人民币)教师和技术人员工资更高。而仅仅不300万人口的巴勒斯坦,中央政府就有750个部长级别的高官,内阁阁僚就有31人, 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巴勒斯坦无论出口到任何国家的物品都是零关税。可以说,在物质生活上,巴勒斯坦地区普通人相当不错。根本不是难民。只不过是离开故土而已。
可以说,维持现状待巴勒斯坦渐渐老去,逐步同化,远离。而驱逐巴勒斯坦地区。让以色列彻底控制整个巴勒斯坦地区将是美国和以色列的最终目标。而巴勒斯的复国将愈发困难。期待着出现新的阿拉法特。但仅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巴勒斯坦泡沫化的趋势已经越发明显。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国中之国的巴勒斯坦靠什么来维持生存?
国中之国的巴勒斯坦依靠什么生存?首先,老马先介绍一下巴勒斯坦身为国中之国的实际情况:巴勒斯坦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以色列包围之中,并且它的各项主权也并不完整,偶尔便会遭到以色列不合理的侵犯,以色列士兵甚至可以冲入巴勒斯坦学校抓捕巴勒斯坦儿童,或者依据以色列法律,审判试图攻击以色列士兵的巴勒斯坦妇女。
@ 以色列士兵闯入巴勒斯坦学校抓捕学生,巴勒斯坦教师试图阻止以色列士兵带离学生的行动,但最终无果——该学生向以色列车辆投射石块
@ 被以色列士兵抓捕,并被以色列军事法庭审判的巴勒斯坦妇女
巴勒斯坦人所面临的一系列不平等待遇,都源于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对于巴勒斯坦的侵略以及对其主权的无视。巴勒斯坦本来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但在遭到欧洲侵略者殖民之后,便失去了自身的独立地位。在二战结束之后,身为宗主国的帝国主义者,在不经巴勒斯坦同意的起情况下,将巴勒斯坦的土地分给了犹太人,用于建立以色列这一属于犹太人的国家。
但是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巴勒斯坦人无法忍受土地被侵占、宗教信仰遭到控制以及在以色列境内受到歧视的不平等待遇,以色列境内的巴勒斯坦人自发组成了不同的抵抗组织,希望可以建立一个可以保卫巴勒斯坦人利益的巴勒斯坦国。在漫长的斗争之后,巴勒斯坦人终于在西岸和加沙地区成立了自己的国家。
@ 左下角的小部分地区“加”,就是哈马斯所在的加沙地带
但是由于巴勒斯坦人抵抗而痛失“国土”的以色列,从来没有放弃对西岸和加沙地区的渴望,也从来没有真正的把这两个巴勒斯坦国视为平等的独立国家。近些年来,以色列一直对于位于其境内、受其影响的,哈马斯以及西岸的巴勒斯坦政府实施各种打压以及制裁政策。
哈马斯的反以色列态度过于强硬,而位于西岸的巴勒斯坦政府的态度则比较柔和。对于位于以色列境内,受以色列制约的巴勒斯坦国来说,它的经济来源主要有以下两部分:一方面是巴勒斯坦国自己的农业、工业以及其他经济产出,另一部分是来自国际社会对于巴勒斯坦这一贫困国家的援助。
先来说说国际社会对于巴勒斯坦的援助对于位于以色列境内的巴勒斯坦来说,或许是出于安抚巴勒斯坦人的目的,来自美国和欧盟的援助曾经是境外援助的大头。但是在2011年巴勒斯坦国要求加入联合国,进一步确立其独立国家地位之后,美国便冻结了对巴勒斯坦国全部的经济援助,随后以色列也展开了对巴勒斯坦国的制裁,以至于原本达到独立国家经济要求的巴勒斯坦,在两年之后便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2010年,世界银行认为巴勒斯坦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建立独立国家的标准。随后以色列便展开了对巴勒斯坦国的经济制裁,终于,2012年的巴勒斯坦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巴勒斯坦成为独立国的反对态度已经非常明显,对于现在的巴勒斯坦国来说,联合国组织取代了填补了美国和西欧国家的空白,成为巴勒斯坦国新的主要援助者。除了联合国以外,其他有反以色列态度的阿拉伯国家对于巴勒斯坦国的援助,也是其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除了来自其他国家的国际援助之外,巴勒斯坦本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保证其经济需求巴勒斯坦国毕竟是在2010年便达到独立建国经济要求的国家,虽然在以色列的制约下,巴勒斯坦的经济发展陷入了一定的困境,但是其农业和工业确实具有一定的实力,虽然没有太多富余,但可以保证巴勒斯坦人的大部分需求。农业、工业以及旅游业是巴勒斯坦人的三大经济支柱,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巴勒斯坦国的经济上来源。
不过,对于以色列境内的巴勒斯坦来说,在以色列的种种限制之下,巴勒斯坦始终不能独李地养活国内民众。其自身经济建设以及国际援助就像巴勒斯坦国的两条大腿,缺一不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