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泰国每次政变都不推翻王室?

泰国是亚洲地区发生政变次数最多的国家,短短80年的时间里,泰国就发生过近20次成功政变或未遂政变。

尽管绝大部分政变都是冲着内阁政府来的,但1932年的政变就是奔泰国王室去的。

当时泰国一些接受西方思想的精英统率部分泰国基层军队推翻了王朝政府,成立了军政府,彻底终结了泰国王室几百年的君主专制统治。

不过,话又说回来,1932年的政变,实质上推翻的是泰国封建王室政府,而不是泰国王室。

因为在1932年拉玛七世国王之前,泰国所有大事都是由国王主导的王室政府所决策的,从来没有人敢发动政变来挑动王室的权威。

政变结束后,泰国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国王的权力受到宪法约束,属于没有实权的虚职元首,新成立的内阁成了管理泰国的最高行政机构,渐渐地,泰国针对内阁的政变才频频发生。

因此,有人就疑惑了,为何泰国每次政变只针对内阁,而不想着推翻王室呢?

这得结合1932年泰国政变之后的权力重组来说明。

试想,每次泰国政变的时候,那些发动政变的人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不就是为了夺取泰国最高管理权嘛。

泰国最高管理权在谁手里?

以前是在泰国王室的国王手中,自从1932年之后,最高行政权就落在了内阁政府总理手中。

主导政变的人推翻了内阁政府后,自己就会成为泰国大权的扛把子。

我们从泰国最近的一次政变事件中就能看出来。

2014年泰国首位华裔女总理英拉被时任陆军总司令巴育上将推翻下台,随即泰国军方就宣布巴育上将兼任代理总理,执行内阁施政权。

在军中服役近半个世纪的巴育上将从未涉足过政坛,但是他为了大权,卸下了铠甲,主动退役,实现了由武人向文人的转变,执掌泰国至今。

还有2006年英拉的哥哥他信总理被推翻也是一个性质。

作为泰国第一位穆斯林陆军总司令的颂提上将趁着他信总理在联合国出席会议期间,突然推翻他信内阁政府,颂提上将领导的泰国国家管理委员会取代了他信内阁,成为管控泰国的最高行政机构。

对于发动政变的人来说,只要获得最高统治权,那就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地位的象征,毕竟他们待在军营大半辈子,如果有机会跳到前台体验一下万人之上的感觉,那些军中巨头们还是敢跃跃欲试的。

而且,拥有了泰国最高行政权力,政变者就能与泰国王室、僧王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甚至比国王享有更灵活的权力可操作性。

所以说,政变者推翻王室对夺取泰国最高大权没有任何意义,统治权照样还在当时的内阁手中,还不如直接推翻泰国内阁的效果来得快。

但这并不是说王室对政变者没有作用,有时候泰国王室反而还会充当想要发动政变的人的帮手。

还是拿英拉内阁和他信内阁被推翻来举例。

颂提上将推翻他信总理和巴育上将推翻英拉总理为何会那么顺利?背后就有王室的力量。

因为他信和英拉兄妹俩领导的内阁政府赢得了大量泰国中下阶层人的拥护,拉玛九世国王不希望泰国再出现一个与王室具有同等权威的家族出现,使得拉玛九世国王对他信和英拉所在的西那瓦家族产生了信任危机。

刚好他信和英拉兄妹施政时恩惠了贫困阶层,触及了精英阶层的利益,就这样以泰王为首的王室就与以巴育上将为首的精英阶层有了联手合作的机会。

鉴于拉玛九世国王在泰国拥有极高的威望,泰王在背后压阵,巴育上将发动政变就顺畅多了,至少可以起到稳定泰国大局的作用,对巴育顺利掌权打下了基础。

再比如1957年的军事政变,泰国王室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时銮披汶·颂堪陆军元帅已经在泰国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多年,到了新一届泰国议会选举时,銮披汶再次操纵选举赢得内阁总理大位,惹得王室和泰国人的极为不满,很多泰国人都走上街头要求銮披汶辞职。

倍感压力下,銮披汶总理找到了拉玛九世国王寻求支持,谁知普密蓬国王劝他主动离开政坛避免政变。可是銮披汶总理不听,赖在内阁总理的位置上不想走。

鉴于这种情况,泰国皇家陆军总司令沙立元帅看不下去了,直接率兵推翻了銮披汶领导的内阁。

为了避免出现混乱,拉玛九世就利用国王身份及时宣布戒严令,并任命沙立元帅掌管泰国大权,保证了政变成功。

所以,我们从沙立元帅和巴育上将发动政变的案例来看,那些政变者发动政变之所以不推翻王室,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泰国王室在政变中往往可以起到掩护作用,助推政变成功,王室属于助手,怎么可以推翻呢?

为什么泰国每次政变都不推翻王室?

在泰国历史上,因为政治事件被刺杀和流放的国王屡见不鲜,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泰国王室就是一个吉祥物,如今的泰国王室能活得这样滋润,还可以对泰国政局指手画脚,吃的都是拉玛尔九世老国王积累下来的老本。

泰国王室又称扎克里王朝,建立于1782年,也是通过政变上台。在1932年以前,泰国的大小事务都是由国王说了算,从来没有人敢质疑皇帝将要做什么事。但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拉玛尔家族的日子一天天地难过起来。

拉玛尔六世上台后,不断地有泰国学生前往英法留学,这些学生不好好学习科学报效祖国,却偏偏喜欢聚会讨论时政,渐渐的对本国的封建君主体制愈发不满,对西方的君主立宪政体则是充满了羡慕。

随着归国学生们的增多,他们的影响力也快速增长,到1932年拉玛尔七世上台后,王室已经失去了对局势的掌控。6月24日,留学生组建的“民党”率武装部队攻占了曼谷,并将所有的曼谷官员和皇室成员扣押,人民党“军事派”首领披耶帕凤给了拉玛七世两个选择:要么下台滚蛋;要么把权利交给新成立的议会,然后作为吉祥物呆在国王的位置上。

拉玛尔七世为了避免中年失业,选择了继续在没有权利的国王岗位上摸鱼混工资为生。或许是傀儡生活太过憋屈,这位受过英国正规贵族教育的国王于三年后终于忍受不住,辞职后带着妻子流亡英国,贫病交加,靠卖老婆首饰过日子,最终死于心脏病,享年48岁。

拉玛七世无儿无女,军方大佬銮披汶·颂堪选择了在国外定居了很多年的阿南塔玛希敦担任泰国国王。这位年仅九岁,正在瑞士读小学的小老弟,就这样莫名其妙的成为了国王,真是人生如梦。

1938年,13岁的拉玛尔八世才第一次踏上了泰国土地。这个小男孩白净瘦弱,据说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在人多的时候会脸色发白、浑身颤抖。蒙巴顿访问曼谷时对这个小国王是印象深刻:“这个男孩怯弱、近视,总的来说一个可怜、孤独的人。我只要靠近他,他就会高度紧张,甚至会到达昏厥的程度。”

因为国王经常需要在大庭广众面前发表演讲,这份工作对于拉玛尔八世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1946年,再也无法忍受的拉玛尔八世决定去瑞士洛桑大学攻读法学博士,结果在出国前四天,被侍卫发现死在了自己床上,脑袋上被枪打了一个大洞。泰国的官方解释是拉玛八世在清洗他的手枪时走火——这份报告拉玛八世的弟弟拉玛尔九世是半个标点符号也不肯相信。

拉玛八世的配枪是美军的M1911,这款手枪威力非常强大,近距离射击,能把目标的头盖骨全部掀翻,而拉玛八世的中弹伤口,仅仅是额头前后各开一个小洞而已。

拉玛九世普密蓬上台后下令对哥哥的死因进行的研究,不过所有的研究报告被泰国政府禁止发表,毕竟当时真正掌管泰国的是代表美国利益的军方首脑銮披汶·颂堪以及亲英派代表政府总理比里·帕侬荣,国王只不过是一个吉祥物而已。最终经过三方妥协,三名拉玛八世的贴身侍卫被退出来当了替罪羊,拉到刑场打靶了事,也算是给了热爱泰国王室的民众和现任国王一个交代。

拉玛尔九世是泰国的传奇,他出生于美国,和哥哥一样,自幼生活成长于西方,但和怯懦社恐的八世不同的是,普密蓬是天生的政治家。二战结束之后,老牌世界霸主英国和新兴世界老大美国为了在东南亚地区的利益展开了激烈争夺,东南亚第二大国泰国也成为了它们之间的主战场。普密蓬看准形势后果断下注,1947年,联合美国代言人军方首脑銮披汶·颂堪,将探隆·那瓦沙瓦的文官政府推翻,作为交换,在政变成功后,军方恢复了王室的很多待遇。

泰国自此进入军政府统治时期,不过披汶·颂堪在二战期间错误地抱过日本大腿,最终在战后受到波及,曾以甲级战犯的身份受到过逮捕和起诉,所以即使凭声望重返政坛,但此时的披汶·颂堪已经无法直接掌控军队,真正能调动军队的是他曾经的小弟屏、帕敖、沙立,这三人才是幕后实力派,被称为军界三巨头。最直观的表现就是,1951年披汶颂堪削减了75%的海军军费,结果被愤怒的海军劫持到军舰上,以杀掉披汶·颂堪为威胁,要求军政府下台,结果昔日的三个小弟丝毫不顾及老大哥的安危,直接下令进攻政变海军,最可笑的是军队还通过大喇叭喊话,要求披汶要"勇于牺牲自己,以换取对那些妄图蒙蔽民众的叛乱者的成功镇压"。最终军舰被击沉,老披汶靠着 泅 水逃到了岸上才捡回一命。

1955年9月,颂堪推出了《政党法》,允许政党注册,并建立了以他为核心的玛兰卡西自由党。并在1957年的选举中通过舞弊获胜,引发了社会动荡,在新闻界的推波助澜之下,各地群情激愤,波·披汶颂堪被迫全国戒严,并把武装部队和警察指挥权全部交给了陆军总司令沙立·他那叻。危急关头,颂堪自乱阵脚,打算邀请社会主义者加入政府取代右翼军人的地位,并决定同中国建交,结果得罪了美国。拉玛九世普密蓬看准时机,在美国的支持下,迅速任命沙立·他那叻为曼谷军事长官。沙立·他那叻以颂堪对国王大不敬的名义发动了政变,推翻披汶政权。

因为沙立·他那叻是以尊崇王室的名义才得以成功上台,为了展示其政变的正义性,沙立·他那叻处处为拉玛尔九世的声望造势,并下令恢复已禁止的匍匐跪拜礼仪。拉玛尔九世利用沙立对他特殊地位的尊崇,不仅参加各种公共典礼,巡视各省府接见当地民众,主持各地公共设施和学校的修建,并经常将王室财产拿出来一些做慈善。很快拉玛九世在泰国的威望开始如日中天,不少底层民众更是把他当成神明一样崇拜。

沙立·他那叻于1963年12月8日去世时,除了留下1.5亿美元左右的现金,8千多英亩土地外一个悲伤的妻子和五十多个悲痛欲绝的情人的物质财产外,再无其他私人物品。为了表扬沙立·他那叻对国家的贡献,拉玛九世宣布为他举行空前的长达21天之久的国葬,并在沙立遗体上方还使用了御用五叠御顶。

沙立.他那叻虽然死掉,但接班人问题解决得很好,国防部长他侬·吉滴卡宗接替总理,和陆军副司令巴搏·乍鲁沙天上将组成军事独裁政府,联合执政。新的政府延续了前任政策,和泰王相处愉快。

7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了飞跃,工业产品产能过剩,连美国都是其对手。在日货的冲击之下,泰国企业大量破产,日子很快就过不下去了。穷则思变,民众最先游行要求政府限制日货进口,游行次数一多,就发展成了要求结束军政府独裁专政的局面。

1973年10月13日,曼谷20多万知识分子、学生和工人举行示威,要求他侬下台。他侬不愿意耻辱下播。直接出动坦克,直升飞机,军队镇压抗议人群,打死上百无辜学生和群众,结果所作所为被媒体拍了下来,放到电视里直播,引起了全世界的谴责。当时的美国佬还要些脸面,见事情演变如此,也放话出来要求他侬下台。

血案发生后,40万泰国民众来到王宫请愿,让国王主持公道。拉玛尔九世一方面打开王宫大门,面对面安抚民众,并发表电视讲话,宣布他侬下台,现场任命法政大学校长讪耶•探玛塞为临时首相。另一方面,普密蓬当夜召见他侬、巴博,要求他们离开泰国。

临时总理讪耶文人出身,担任总理后很快按照自身的想法组建了两千多人的国民大会,并在其中选出两百多人的议员,期望用西式民主治理泰国。在这些议员当中,军方代表仅占了52席,其中28席还是退役军官,准备结束泰国军人干政的局面。这样的结果让让军人很是不满,结果弄得泰国政坛一片混乱,罢工示威、暗杀事件在讪耶在位期间是层出不穷。

从七十年代开始,泰国进入了政变高产时期。政变方法次次雷同,都是军方人物带兵上台,之后民众抗议独裁,然后社会进入瘫痪状态,每当紧急关头,拉玛尔九世就会出面担当中间人的角色调停双方,在一次次的救场中,泰国王室的声望不断上升,拉玛九世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泰国人民心目中的神明。

老国王拉玛九世虽然声望够高,但在泰国实力最强的,还是军方,不管从何种角度来说,军政府才是最适合掌权泰国的。不过问题在于,泰国是一个实行西方全民选举制度的国家,代表中产阶级的利益的军政府在选举上根本比民选政府,毕竟泰国人口七千万,中产阶级不过百万。民选政府一旦上台,必定要回报投票民众。而泰国经济一直不景气,没有本事做大经济蛋糕,又不能凭空变出财富,为了讨好选民,民选政府只能选择劫富济贫,向利益集团动手,迫使军政府只能以政变自保(因为无论如何也选不过代表底层民众的民选政府)。

而每次政变后,为了不激怒民众,军政府只能借国王的口来宣布政变合法,就这样双方各取所需,军方拼命提高国王的声誉地位,而国王则用自己超强的号召力为政变背书,双方一直合作愉快。所以泰国军方不管政变多少次,只要国王在民众中的号召力还在,就不会去碰触王室半根汗毛。

为什么泰国每次政变都不推翻王室?

目前全世界所有的王国,其君主都是萌萌哒,比如英国、荷兰、挪威、丹麦、泰国、马来、柬埔寨、日本等,这样好的君主立宪工具放在这里,如同一个吉祥物,人畜无害的样子,橡皮图章,军队为什么要推翻它?

通常来讲,推翻帝制的最后黄金时间是在一次大战到1960年代之间,那个时候,全世界都在经历着以旧换新的变革,很多国家都开始变革政体结构。在此之前,比如英国、法国这样的国家,早就经历过革命了,君主专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向挪威国王这样的,走在路上,几乎没有人认识了。

泰国王室也是在1932年6月,经过人民党发动政变,建立的君主立宪政体,从此以后,军人政治就成了泰国的特征,先后发生了近20次政变,只要军人感到不爽,连上校级别的官员,都可以组织像模像样的政变,推翻现有的政府内阁。

其实,在泰国,总理大臣领导的政府部门,基本上相当于公司的临时董事会,大权在背后的军方以及大财阀手里面,把总理推向前台,就是为了面子上好看一点,照顾到国际观瞻,一旦总理推行的政策,与军方利益相冲突,军人会毫不犹豫地强行将总理带领的内阁班底拉下马。

前总理他信、英拉兄妹俩,就是这样被玩下台的。

诸葛村的里正在2000年去泰国旅游的时候,在曼谷街头,就碰到一次小政变,不少轮式装甲车部署在一些道路上,首都的人们,生意照样做,学校正常上课,连我们的导游都说,只要不靠近政府办公大楼什么的,一概无事。甚至在当天,有些街头的自行车比赛,都正常进行。

(泰国总理英拉拜见诗琳通公主)

都已经21世纪了,人民的思想意识已经不可能再臣服于一个专制君主的领导了,哪怕这个君主比汉武帝、唐太宗还要英明神武。王室的神秘性,已经荡然无存,泰国民众对王室的尊敬,如同对神佛一般,只是心中的一种念想罢了。

现在的泰国王宫,除非举行特别典礼,其余时间,都是被当作景点,供全世界各国的游客参观,可以收入大笔资金,用来补贴王室的各种消费,还能提高泰王国的品牌价值。

国王一家或者直系亲属,都有自己的府邸,平时就是一个闲散居民,过年过节的时候,出来向全体臣民打个招呼,说几句拜年话,军政大臣们过来行礼拜见,彰显国泰民安即可。

在议会有什么重大决议的时候,国王出来用盛装宣誓一下,表示一种象征意义。这样的仪式,代表着程序正义即可。

如果有哪个不长眼睛的,谋求推翻国王宝座,那才是得不偿失,军人需要的是实权、实惠,而不是骂名。

为什么泰国每次政变都不推翻王室?

您显然并不了解泰国的历史。

泰国现在的朝代是扎克里王朝,这个朝代是从1782年开始的,首任国王是拉玛一世帕佛陀约华朱拉洛。这个朝代的王室,历代国王都有汉语姓名,拉玛一世的汉语姓名就是郑华,而现任国王拉玛十世(哇集拉隆功)的汉语姓名则是郑冕。

然而史学家公认,扎克里王朝王族并没有直接的华人血统,那么这个“郑”是怎么来的?是通过政变抢来的。

1767年,父亲系来自中国潮汕地区(今天汕头市澄海区)移民的华人郑昭起兵,驱逐了侵占泰国的缅甸军队,建立了吞武里王朝,他在位期间泰国国势强盛,因此他被尊奉为“达信大帝”,成为泰国民间信仰的一部分。

但郑昭晚年受精神病困扰变得喜怒无常,矛盾激化后1782年爆发军事政变,郑昭被将军披耶.汕废黜,正在越南前线的佛陀约华朱拉洛立即回兵,将披耶.汕和郑昭父子全部杀死,自己登上了王位。

虽然泰国史书讳莫如深,但邻国史书却记载,拉玛一世将郑昭装入用天鹅绒缝制的口袋,用檀香木棒活活打死。泰国民间传说,郑昭死前发出诅咒,要扎克里王朝“十世而斩”,现任国王争议极大,又恰好是第十世,所以这几年“达信大帝的诅咒”传播得非常广。

泰国因为法律严禁非议国王,所以政变往往以争夺军政控制权的形式展开,不涉及王室利益,相反要尽量争取国王承认。但这不意味着泰国就不存在针对王权本身的军事政变——事实上现在这个王朝就是在这样一次血腥政变后建立起来的。即便在扎克里王朝时代,政变导致“一王废一王立”也不这一次。

为什么泰国每次政变都不推翻王室?

因为泰国缺乏一场彻底的民主革命。

泰国是在英法两大知名的夹缝中艰难苟到二战后的一个封建社会国家的活化石。

泰国之所以能苟住,原因是英法两国在东南亚以及东亚圈的殖民地地之间需要一个缓冲区。

二战之后,在美苏共同协力之下瓦解了以英法为代表西方列强到处跑马圈地的殖民时代,全世界的知名国家都在美苏的支持下奋起反抗纷纷独立,一个个民主经过奋斗现在的国家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

而在这个时期,名义上没有受到过西方殖民的泰国看上去却稳得一批。

不过,泰国的三大势力范围也在此时形成。

他们分别是泰国王室,军方,地方大地主。

这三个统治力一阶层交相辉映,盘根错节形成了一个诡异的稳定统治结构。

而这三方当中军方与地方大地主素来不合,而且双方都以泰国王室为首,形成了一个十分平衡的权力三角结构。

没有经过彻底的革命,一直在王权统治下的泰国人民,也就没有办法得到文明民主的洗礼,对于王室崇拜的惯性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但事实上,这个看似稳定的泰国统治三角结构也并不是那么牢固,进入20世纪之后,由于泰国工业化飞速发展,大量年轻的城市工人阶层崛起之后,也曾对泰国腐朽的社会发起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这个时候以他信英拉为代表的所谓民主政党领袖也曾冲到权力巅峰,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信本来就是当时泰国国王的影子代言人,而他娶的老婆也是军方大佬的女儿,最终,被他革命的是严重落后于时代的大地主阶层。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泰国当初快速工业化需要大量的工业用地,和大量廉价而年轻的劳动力,而这些资源全部都掌握在地方大地主手里,所以王室跟军队联合在一起,就只能向地方大地主阶层开刀喽。

只有撕开大地主的口子才能让廉价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成为工人,并拿到一定数量的工业用地。

但是,他信跟英拉的执政只是泰国快速工业化,在西方支持下经济快速繁荣的昙花一现。

随着泰国这颗韭菜日益肥硕,美国的镰刀如期而至,东亚经济危机彻底爆发,这个时候,泰王的英明就显露了出来:最后的民主总理英拉立刻成了替罪羊。

而他信在王室,军方跟大地主的斗争中,就被当成了相互达成妥协的利益筹码提前被踢出了局。

08年经济危机之后,泰国虽然靠着旅游业快速发展,但国家的经济命脉依然牢牢地抓在王室和军方手里,大地主阶层虽然虽然之前被冲击了一波,但依然还很坚挺,也跟军方和王室达成了谅解。

虽然这些年城市工薪层悄然崛起,但是由于他们是单力薄,城市资本家一般都喜欢向泰国的三大统治阶层靠拢,所以泰国王室到如今依然稳如磐石。

泰国正因为没有经过彻底的人民革命,所以他的王权依旧牢固,国王依然掌控国家实权。

这样的国家在世界经济上升期可能会乘风向上发展一波,但由于社会架构固化,发展的天花板其实很低,而且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很容易被华尔街那帮凶狠的资本当肥羊宰了。

泰国在这方面算是典型了。

为什么泰国每次政变都不推翻王室?

泰国的政变背后基本上都是国王指使的,目的是换一个更听话的总理,总理毕竟是民选的,毕竟泰国总理是选举制,如果不合王室的意,国王不能直接免掉总理,所以就通过这种方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