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驱逐战已打响,普京还能撑多久?
俄罗斯只不过驱逐了瑞典、波兰、德国的三名驻俄外交官,而瑞典、波兰、德国又出于对等考量,各驱逐了一名俄罗斯外交官,发生这种情况仅是特定事件下的一种常规操作,并不能上升为外交驱逐战。
一来:驱逐的外交官级别低。无论是俄罗斯驱逐瑞、波、德三国的外交官,还是瑞典、波兰、德国驱逐俄罗斯外交官,仅仅是各自大使馆的普通职员,并非大使或代办级的高级外交官,不影响彼此之间的外交工作。
二来:驱逐的外交官数量少。俄罗斯与波兰、德国、瑞典相互驱逐的外交官只有一人,通常一个大使馆的外交官员数量多达几十人,少一个人对彼此的外交利益不会带来损失。
三来:驱逐外交官后急降温。俄罗斯与波兰、德国、瑞典相互发起驱逐外交官的行动后,并没有引起剧烈外交反弹,而是迅速降温。瑞典、波兰、德国作为欧盟成员国,欧盟也没有立即发起针对俄罗斯更大规模的谴责或制裁,可见彼此都不想让外交官驱逐事件影响双边关系。
而且,俄罗斯驱逐瑞典、波兰、德国的外交官,完全符合国际法,是捍卫俄罗斯国家尊严的合法行动,起因就是三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干预俄罗斯国内事务。
上个月俄罗斯多个城市突然爆发了非法游行集会,抗议逮捕反对派人士纳瓦利内,这本属俄罗斯内部事务,作为驻在国的外国外交官,理应遵守俄罗斯法律,不应该插手俄罗斯内部事务的,没想到这三国各有一名外交官跟抗议民众一起发起游行示威。
如果上述三国的外交官没有参与俄罗斯的非法游行示威活动,那么他们根本就不会被驱逐,欧盟是不占理的一方,因此他们就没有理由制裁俄罗斯,那么普京也就谈不上能撑多久。
德国总理默克尔也说过,不会拿俄欧之间的“北溪二号”与纳瓦利内事件挂钩,会继续与俄罗斯对话。作为欧盟最有话语权的国家,德国的表态实际上就代表了欧盟的对俄态度。
退一万步讲,即使欧盟真的因俄罗斯驱逐欧盟成员国的外交官事件而制裁俄罗斯,普京总统对此也没有太大的压力,对俄罗斯的利益也不会造成颠覆性的影响,倒是欧盟得掂量掂量强势制裁俄罗斯可能会造成的后果。
首先:俄罗斯经济规模并不大,对美欧西方国家的依赖不高;俄罗斯虽然是全球性大国,但GDP总量却排不上全球前十,能源经济、军火贸易和农业出口成为俄罗斯的主要经济支柱。
而这三大经济支柱对美欧来说并不构成绝对的竞争优势,俄罗斯出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因此俄罗斯与美欧的贸易量很低,也谈不上依赖,所以美欧对俄经济制裁起不到太大效果,动摇不了俄罗斯的经济根基。
其次:俄罗斯自给自足能力强,不担心美欧的持续性制裁;俄罗斯作为幅员辽阔的大国,无论是工业所需的能源,还是民众生活所需的粮食,俄罗斯都能自给自足。
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前列,是全球极为重要的能源大国;农业方面,俄罗斯拥有众多规模化的农场,小麦、水稻、玉米都能实现机械化生产。这种情况下,美欧的制裁对俄罗斯人民没有直接影响。
要知道,古巴、朝鲜、伊朗等国长期遭受美欧制裁,尤其是古巴被美国封锁制裁长达半个多世纪,照样没能让古巴屈服,更何况俄罗斯比这几个国家实力还要强,他拥有比上述三国更大的抗压能力。
最后:俄罗斯一旦做出过激反应,欧盟承受不住严重后果;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并不意味着俄罗斯会一味忍让,当美欧的制裁触及到俄罗斯的根本经济利益的时候,尽管俄罗斯没有美欧的经济实力强,但是在军事方面,却是美欧非常忌惮的。
为了保证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不受损失,普京可以采取一切手段来应对。欧盟最怕俄罗斯的就是弹道导弹。一旦俄罗斯往俄欧边境部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做出针对性的军事部署,想必欧盟一定会感受到安全压力。
这个时候摆在欧盟面前就有两个选择,究竟是继续在经济方面刺激俄罗斯,让俄罗斯做出军事调动,还是以妥协退让来换取俄罗斯的军事善意,降低欧盟的安全风险?就看欧盟怎么选了。
所以,从以上可以看出,俄欧关系未来还是会处在斗而不破的状态,普京有手段让欧盟屈服,不必过于纠结普京总统能撑多久的问题,这是一个假命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