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印度跟不丹的关系如何?

不丹是全球受到他国控制最严重的国家,背后的大boss就是印度,虽然不丹是国际公认的联合国正式成员,但其外交、国防权却攥在印度手里。

当然,国际上也不乏有部分国家深受他国控制,比如日本、韩国、安道尔等国,但他们都有很大幅度的自主权,可以任意对外交往。然而不丹却不同,不丹跟任何国家建交都必须得到印度政府同意,就连不丹国王出访也深受限制。

不丹国王和王妃

以至于现在不丹没有与任何一个联合国五常国建交,也成为中国14个邻国中唯一无邦交关系的国家,而印度却成为不丹所有建交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印度的目的就是要把不丹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

不仅是不丹,在南亚地区,面积小、实力小的国家基本都是印度的菜。比如接壤的尼泊尔、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千里之外的马尔代夫,这些国家的政坛都活跃着亲印势力,他们在印度的扶持下,一心想夺取执政权。

从这方面可以看出,印度具有极强的控制欲和领土野心,整个南亚国家中,只有对面积稍大的巴基斯坦不敢大肆欺凌,其余的小国基本都欺负遍了。印度自诩为南亚实力最强的国家,就把自己当做南亚小霸王,印度洋之主。

尤其是不丹曾经的邻居锡金王国,就被印度一步步给蚕食吞并了,纳入印度的版图。

锡金、印度、不丹曾都是英国殖民地,在英属印度解体后,印度就继承了英国在锡金的特权,强制与锡金签订条约,并扶持锡金境内的亲印势力。

印度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渗透,基本掌控了锡金政府以及全国所有的权贵,从而在1975年锡金国内的亲印势力与印度的内外勾结下,使得锡金王国并入了印度,曾经的一个主权国家转眼间成了印度的盘中餐。

不丹和锡金的遭遇很像,同是印度的邻国、同是面积较小的国家、同是中国曾经的藩属国,为何不丹王国没有步锡金王国被吞并的后尘呢?

其实,不丹现在与印度的关系跟锡金被印度吞并也相差无几,无非是不丹名义上还是一个国家,而锡金成了印度的一个省级邦。

不丹现在受印度的控制程度,比日本受美国控制程度还严重。

明面上,不丹还是一个国家,在联合国有投票权,可实际上就如同是傀儡一般,其境内驻扎着印度的士兵,稍有不听话,随时就能拿掉不丹。

作为受汉藏文化影响的国家,不丹和印度基本没有血缘关系,反而和中国西藏关系更亲近。早在唐朝时期,就成为吐蕃的属地,后来中原王朝把西藏地区纳入管辖之后,不丹地区也成为中国的藩属国,须接受中国中央王朝的册封,向中国朝贡。

直到19世纪后期,清朝腐朽统治,边疆地区已无暇顾及,不丹遭受英国侵占殖民,当时在1901,英国强制不丹签订《普那卡条约》,其中规定不丹对外关系受英国“指导”,成了英国的附庸国。

但不丹没想到的是,这个条约竟然还有“遗留症”。

不丹国王一家人

二战结束后,英国走人,印度作为英属印度最大的国家,继承了1901年英国与不丹签署的《普那卡条约》中的特权,不丹转而成了印度的附庸国。

不丹和锡金之所以会命运不同,主要有两点因素:

①锡金王国在印度刚独立时,对印度干涉内政的行为非常不满,锡金王室强烈反对印度的霸权主义,国内甚至爆发反印冲突,以印度的性格,他容不下一个反印邻国;而不丹王国则不同,不丹王室反印情绪不激烈,基本处处顺从着印度政府,印度喜欢这样的“识时务”国家;

②不丹曾常年驻扎反印武装,印度需要不丹配合来围剿叛乱势力。不丹南部与印度东北的阿萨姆地区接壤,这些地区驻扎着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波多全国民主阵线、康塔普解放组织等反印武装,起初不丹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其实成为不丹制衡印度的一种间接手段,所以印度并不敢对不丹痛下狠手。

但最后不丹终究还是没能脱离苦海,一直生活在印度的阴影下。

现如今的不丹虽然受印度影响,但人民的生活很幸福,成为世界上民众幸福感最强的国家之一。

目前印度跟不丹的关系如何?

蜜月期

不丹是位于喜马拉雅东部的一个内陆小国,历史上与印度有着深厚的宗教文化联系。在所有北方邻国中,不丹多年来一直是印度的盟友。上世纪五十年代,印度认为不丹是其对中国的战略防御系统中最脆弱的一环,于是不断地施加压力,要求不丹政府结束其中立政策和孤立主义,接受来自印度的经济和军事援助。无奈之下,不丹接受了印度的要求。

2014年莫迪当选总理时,不丹是他第一个访问的国家,目前,不丹是印度北方唯一没有明显表现出亲中情绪的国家,而其他大多数北方邻国都与我国关系和睦,并都参与到了一带一路的构架中。

印度总理莫迪与不丹总理谢林·托比在新德里

印度和不丹双边关系的基本框架,是两国于1949年签署的《友好合作条约》,该条约于2007年2月修订。条约反映了两国关系的时代特性,而且为两国在21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印度和不丹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建立于1968年,当时印度任命了驻廷布的常驻代表,在此之前,印度与不丹的关系由印度驻锡金的官员负责。

印度政府一贯支持发展不丹的社会经济,两国的水电合作是双方双赢的代表作。印度是不丹最大的贸易伙伴。2018年,两国双边贸易总额为92.27亿卢比。印度对不丹的主要出口品是矿产品、机械设备、电器设备、车辆、塑料等工业品。不丹向印度出口的主要商品是电力、硅铁、硅酸盐水泥、白云石、木材产品、马铃薯和水果等初级产品。

两国文化交流很活跃,很多不丹人前往印度的佛教圣地朝圣,这也反映了两国关系的特殊性。两国间有一个开放的边界,方便了两国国民双向往来进行工作、旅游、购物、医疗等。

微妙变化

今年来,印度不仅面临着新冠疫情的暴击,也面临着与北部邻国中国、尼泊尔、巴基斯坦和缅甸等国关系紧张的压力。同时,不丹的新冠患者人数也有所增加,并出现了社区间传播的病例。在此之前,不丹只有一个病例,而且疫情也得到了控制。

不丹疫情:截至2020年10月8日11点

1958年,不丹建立了一支2500人的常备军,印度陆军负责这支军队的训练,随后印度派了一支部队在不丹执行训练任务,这支队伍叫做“印度军事教导队”,简称“IMTRAT”。

随着疫情的发展,许多不丹人都开始谴责“IMTRAT”,他们认为,疫情是通过“IMTRAT”传播开来的,因为针对“IMTRAT”制定的疫情规范比强加给公民的规范更加宽松。《不丹人报》最近的一篇文章提到,不丹公民一直在向政府质疑“IMTRAT”实施的疫情规范,同一篇文章中的评论部分还讨论了印度军队完全从不丹撤军的问题。此外,在不丹还发生过一些针对居住在不丹的印度公民的种族主义案件,很多不丹青年也对于过度依赖印度而越来越感到厌倦。

我们在做什么?

我国与不丹的关系不太会引人注目,除印度以外,不丹是唯一一个与我国有陆地边界争端的国家,它也是与我国接壤的唯一一个没有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然而,尽管没有正式外交关系,但多年来,双方一直都在努力达成边界争端的解决,这些争端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我国与不丹的领土争端

至今,我国和不丹已经举行了24轮边界谈判,2017年洞朗对峙之后,第25轮中国-不丹对话就未再召开,这既是对不丹施加压力,也是为了抗衡印度和不丹之间的特殊关系。

将来的走向

两国之间的关系不会一成不变,正所谓没有永远的盟友。印度和不丹的关系能走多远,还要看将来国际局势变化的方向与趋势。不丹目前正处于我国和印度的紧张局势之中,与不丹继续保持盟友关系是印度越来越急切的希望。作为一个只有700万人口、在军事训练和基础设施方面严重依赖印度的小国,在两大巨人之间走钢丝的不丹会对中国采取怎样的立场,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目前印度跟不丹的关系如何?

说到不丹,总想到锡金、尼泊尔。这三个也算是老难兄难弟了,真是离天堂太远,离印度太近。

不丹的国土面积,介乎尼泊尔和锡金之间。不丹与印度的关系,也是介乎尼泊尔和锡金之间。锡金在几十年前,直接被吃掉了。尼泊尔却曾经痛打过印度,并且有能力骑墙,左右逢源。不丹则一直被印度按得死死的。

不丹基本上就是印度的附庸,但又没被其进一步吞并。这其中的关节,除了不丹在1971年成为联合国成员(相当于有全世界背书的正规国家)和时代因素之外,也确实有种民族性格在不丹国内起作用。

不丹最初的当家人,是一群外来户。

追根溯源,他们的老根据地在西藏的扎囊县。不知道扎囊县在哪?算是拉萨的郊区吧,很近。

不丹官方语言称之为宗卡语,相当于藏语方言。不过,近代经过了不丹的文字改革,宗卡语已经不能和藏语互通了。

但长相上就没那么容易撇清关系了,不丹族明显就和印度不是一个种儿。

要说不丹的源头,那属于“我们祖上也阔过”的类型。

这又得说回高原。正好,中原的王朝更迭与高原的变迁能对应得上。中原是元明清,高原上是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

关于这段历史,简要说一下。

元朝的西藏是由萨迦派掌握。下面有十三个万户(类似于地方诸侯)。

其中一个万户在元末崛起,取代了萨迦派成为整个西藏的话事人(类似于周武王伐纣,取代商朝)。这时候,明朝也建立没多久,索性封其为阐化王,执掌整个西藏二百多年。

到了明朝末年,藏巴汗崛起,阐化王一派失势,跑到西藏南部的不丹避祸(类似四九年跑到那个岛上的那伙人)。

1616年,阿旺南杰带领噶举派僧侣,统一了不丹(二十年后,清朝建立)。他们的图腾是四脚神龙,不丹多雷电,外来图腾与本地特色结合,不丹由此被称为“雷龙之国”。

阿旺南杰被称作“夏仲仁波切”。他的历代转世,继续掌权。又从贵族中选举产生一位德布王(天王),管理政务,僧俗共管国家。

不过,噶举派僧侣在不丹站稳脚跟之后,就回过头来和高原上的新势力兵戎相见,双方打了六十一年。

说白了,还是不甘心。人家祖上做过二百多年的藏王,现在偏居一隅,心理能平衡吗?

而这也可以看做是不丹与中国的联系,与印度离心离德的关键。

到了1907年,形势变了。实权派乌颜·旺楚克上台,废除德布王,建立世袭的旺楚克王朝。现任不丹国王就是旺楚克王朝的五世王。

旺楚克的上台,与英国人也有关系。

1864年,爆发英不战争。第二年,双方签订了《辛楚拉条约》,不丹沦为英国的保护国。

1910年,英国与不丹修订条约,签订《普那卡条约》。不丹的外部事务接受英国指导。

1949年8月8日,印度以英国殖民者的继承人自居,和不丹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虽说是“和平与友好”,却无异于是英国与不丹不平等条约的续签,继续“指导”不丹。

“指导”到了什么地步呢?

军事上,不丹与印度边境不设防。不丹与中国的边境,也有印度军队驻防,比如前几年印度军人被飞踹那次。

印度军队常驻不丹国内,负责训练不丹军队。名为保护,实为控制、监视。

1958年,尼赫鲁在印度国会演讲中说,“任何对不丹的进攻,都被视为对印度的进攻。”

不丹九千人的陆军,军费全由印度负责。不丹军人要读印度军校,到印度军队中锻炼。

印度对不丹军队的指导,到排一级单位。

外交上,不丹虽然是联合国成员国,却被印度要求不能与五常建交。也是亚洲唯一不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印度游客可以散客入境不丹,且免签。其他外国人则必须参团,还得保证每天消费200美元以上。

经济上,不丹完全依赖印度。进口的大部分从印度进口,出口的大部分出口到印度。还欠着印度的债。水电设施也全是印度援建并控制。货币与印度货币挂钩,也就无法控制汇率。

印度为什么把不丹控制的这么紧呢?

主要是不丹虽小,却位置重要。西里古里走廊被称为印度的“鸡脖子”,连接着印度本土和东北地区。一旦西里古里走廊不稳,印度也就无法控制其东北部地区。

不丹正处于西里古里走廊的北面。所以,控制不丹,就是控制印度东北。莫迪当选后,出访第一站就是不丹,并承诺继续加大对不丹的援助。这也被看成印度对不丹的经济控制。

目前印度跟不丹的关系如何?

你好,我来回答。不丹是位于中印边境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的一个国家,面积3.84万平方公里,人口在81万左右。尽管不丹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可实际上不丹的内政外交在相当程度上是要受印度控制的:1949年不丹与印度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从此印度得以名正言顺干预不丹的内政外交,这种干预权已然高度制度化。

如今印度是不丹最大的贸易伙伴、援助国和债权国。长期以来印度与不丹之间就始终保持着一种极为特殊的关系,甚至有人认为不丹随时可能成为继锡金之后又一个被印度吞并的国家。

“不丹”这个名字,有一种说法说他是来自于梵语,意思就是说“吐蕃的终结”,也就是说吐蕃文化所能达到的南端的极限。

1864年,大英帝国的印度总督就以不丹曾骚扰哲孟雄为借口,向不丹宣战,但是仅靠他们的武器弓箭,是很难抵抗英军的火炮的,所以最终在1865年1月,不丹决定求和。

后来英国还和不丹签订了条约,英国会每年支付50000卢比给不丹,这也便意味着不丹从此沦为了英国的附庸。1907年,出身于不丹豪强家族的乌颜·旺楚克,宣布废除了德布王,然后自任国王,而且也建立了不丹王国。

其实乌颜·旺楚克称王可以依靠的英国的帮助,他所建立的不丹王国,依旧受英国的保护。1947年印度在独立之后,就便继承了当时英国在南亚大陆上的大部分的政治权利,这样,不丹王国也便就是印度的小弟了。

而且还在1949年的时候,不丹也与印度签订了条约,规定,印度要每年付给不丹50万卢比的津贴,从而继承英国在不丹的特权,而且还在条约中规定,不丹在对外的事务上,要受印度的指导。你如何看待印度和不丹的关系呢?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目前印度跟不丹的关系如何?

印度全面控制着不丹的一切,不丹的对外交往都要听印度的。不丹只和世界上二十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不丹和我国、美国等大国都没有外交关系,这种情况都是印度给造成的。印度的野心很大,印度想控制南亚整个地区。印度和我国及巴基斯坦、尼泊尔等都有边境问题。

目前印度跟不丹的关系如何?

夹在中印这两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间,靠近印度咽喉西里古里走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不丹一直是外界眼中神秘的国度。但对印度而言,它并不神秘。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这个小国的外交受印度“指导”,经济、军事严重依赖印度,它们将这种“保护国”“附庸国”的另类关系带进了21世纪,不丹也将可能遭遇与当初锡金被印度吞并一样的命运的担忧带进了21世纪。

或许正因为如此,不丹在过去10年里积极打造独立外交,修改有关印度的“指导”条款,并寻求与中国建交,然而经济等国家命脉掌握在印度手里的不丹注定此路走得跌跌撞撞。

但是印度始终处心积虑让洞朗“变出争议”。与我们印象中的一些边境地区不同,洞朗地处青藏高原边缘,有众多山谷和森林,自然环境可以算是比较好的,远处能见雪山。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亚东县像一枚楔子,西边是印度锡金邦,通过乃堆拉口岸可以到印度大吉岭或锡金邦首府甘托克,而这次发生印军越界事件的洞朗地区则是在南边。洞朗地区西边以多卡拉山脊与印度锡金邦交界,西南自吉姆马珍山与不丹交界,南边是不丹,东至亚东河西岸。不丹一直想摆脱印度,但是印度一直死心不放,频出阴招,一直想让不丹变出众多争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