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总理和总统谁的权力大?
就现阶段来看,巴基斯坦国内政治属于总理职权大于总统职权,这是由巴基斯坦实行议会制共和制所决定的。不过,在巴基斯坦过去64年中,也曾短暂出现过总统集权现象,总理地位远在总统之下。
上世纪,巴基斯坦曾是英国殖民地,在全球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情况下,英国允许印巴分治独立,直到1956年3月23日,成立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巴基斯坦并未像加拿大、澳洲那样成为英联邦王国成员实行君主立宪制,奉英国女王为国家元首,只是成为英联邦成员。
在全球53个英联邦成员中,只要不是英联邦王国成员的,基本都是实行议会制共和制的,国家有自己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在议会制共和制政体下,国家总统是虚职元首,仅有象征性的国事权力,真正掌握国家行政大权的是政府总理,而总理是由议会选举中赢得多数席位政党的党首担任,总理只对议会负责。
巴基斯坦的政治体制其实和印度的政治体制基本一致,都是议会制共和制政体,唯一的不同是,印度政坛基本比较稳定,国家权力交接秩序顺畅,鲜有军方插足。可巴基斯坦就不一样了。
巴基斯坦建国64年时间,诞生过13任总统,其中就有4人是军方高级将领发动军事政变上台,建立军管政府,并当选为巴基斯坦总统,在军政府时期,宪法处于暂停状态,议会制共和制也就失效了,军事政变上台的总统,权力远远大于总理,直接领导内阁政府。
目前巴基斯坦是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总统有1958年上台的穆罕默德·阿尤布·汗国防部长、1969年上台的叶海亚·汗陆军总司令、1978年上台的穆罕默德·齐亚·哈克陆军参谋长、2001年上台的穆沙拉夫陆军参谋长。
从这四位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总统所颁布的军管法令来看,有很多共性,比如:暂停实施宪法,授予总统解散议会和内阁政府权力、有任命军队首脑和法官的权力。实际上这是总统收拢国家大权的表现,更像是半总统制半共和制,总统是决定国家一切大政方针的核心,内阁总理居于总统之下,负责执行总统的指示要求。
直到2008年,巴基斯坦军总统穆沙拉夫在巨大压力下辞去总统职务后,巴基斯坦又回到民选总统、总理的正规秩序,巴基斯坦继续按照宪制程序,由内阁总理掌握大权依法施政。
由此来看,只要不是军管政府时期,巴基斯坦国内就是总理职权大于总统职权,一旦出现军人政变上台后,总统权力就凌驾于总理之上。
巴基斯坦总理和总统谁的权力大?
目前来看,是总理的权力更大
世界上大多数共和制国家基本上都是有总理和总统的(也有例外,美国就没有总理),而且所有国家的总统都是本国元首,行政级别是高于总理的。
但是在施行议会共和制的国家中,总理的实际权力大于总统的,例如新加坡、以色列、意大利、印度、德国。在这些国家中,总统仅是虚位元首,没有实权,政府大权都握在总理手中。
巴基斯坦在刚刚独立的时候,施行的也是议会制,总理是权力是更大的。
但是在1958年—1972年、1977年—1985年、1999年—2002年这三个时期,总统的权力则大于的总理,并且这三个时期都是军人当政。
自从独立之后,巴基斯坦的文官政府和军人就一直斗争不断。由于在建国初期与印度之间关系紧张,国家对军方依赖比较大,因此军方更为强势。
1958年,巴基斯坦陆军司令阿尤布发动军事政变,自任为总统,巴基斯坦总统首次压制总理。(阿尤布,巴基斯坦第二位总统,也是首位军人总统)
不过由于在第二次印巴战争中的不佳表现,迫于国内压力,1969年阿尤布将总统职位交给了陆军司令叶海亚。1972年叶海亚将权力交还给了文官总理,巴基斯坦第一次军政府时代结束。(巴基斯坦第二位军人总统——叶海亚)
但是就在仅仅五年之后,1977年前陆军总参谋长齐亚·哈克再度发动军事政变,施行军法管制,部分暂停实行宪法,将大权收归总统,开启了第二次军政府时代,总统权力又一次压倒总理。
1985年在齐亚·哈克准备还政与文官政府,但是在他的推动下,巴基斯坦通过了宪法第8修正案,授予总统解散国民议会和联邦内阁、任免军队首脑和法官的权力,巴基斯坦成为半总统半议会制国家。
1988年齐亚·哈克因为空难逝世,文官政府彻底接管权力,总理重新成为巴基斯坦的政治中心。(巴基斯坦第三位军人总统——齐亚·哈克)
到1997年4月,时任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政府在议会通过宪法第13修正案,取消总统解散国民议会和联邦内阁的权力,并将解散省议会和省内阁、任免省督、三军参谋长和参联会主席以及最高法院法官的权力归还到总理手中。
不过文官政府的举动很快便遭到了军人的反制。
1999年10月,时任参联会主席兼陆军参谋长的穆沙拉夫发动军事政变,宣布解散总理谢里夫政府,暂停实施宪法。穆沙拉夫同时解散国会,并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和有自己统领的内阁,他自任国家首席执行官。
2001年6月20日穆沙拉夫宣誓出任巴基斯坦总统。2004年1月1日,穆沙拉夫通过了国民议会、参议院和四个省议会的信任投票,其总统的地位得到确认,任期至2007年11月。(穆沙拉夫,他是巴基斯坦第四位军人总统)
在穆沙拉夫执政期间,他颁布了宪法第17修正案,重新扩大了总统权力,总统再度成为巴基斯坦的最高实权掌握者。
虽然穆沙拉夫的夺权颇受西方的非议,但是在他上台后,他进一步加强与美国合作,支持小布什政府的反恐战争,为美军攻打阿富汗提供军事基地和后期保障,因此获得了美国的大量援助。而在此期间,巴基斯坦也成为美国“非北约主要盟国”。同时,穆沙拉夫也继续保持与中国的友好传统,中巴两国在军事上的合作不断深入。此时的巴基斯坦同时获得两个大国的支持。
穆沙拉夫的执政一直持续到2008年,最后迫于国内压力辞去总统职务,并于次年出国“自我流放”,此后他一直住在伦敦和迪拜。随后总理吉拉尼上台,成为巴基斯坦的新掌舵人。
2010年4月,巴基斯坦议会通过总理吉拉尼推动的宪法第18修正案,废除了穆沙拉夫颁布的宪法第17修正案,取消总统解散议会的特权,同时宣布解除总理不能担任三届的禁令,总统的诸多权力将被转移至总理和议会。
同年12月22日,巴基斯坦议会又一致通过宪法第19修正案,赋予总理任命高等法院和最高法院法官一定的决定权,并由总统对决定结果进行最终认可。
到2012年2月20日,巴议会通过宪法第20修正案,取消了由总统任命看守政府总理的权力,改由总理和反对党领导人协商确定。至此,巴国总理又回到了权力的巅峰。
穆沙拉夫在下台后前往英国避难,2010年他在英国组建新政党“全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仍旧希望返回巴基斯坦政坛。
2013年3月,穆沙拉夫在得到不会被逮捕的承诺后返回巴基斯坦。但是就在他回国之后,他立即被安全部门带走。随后巴基斯坦检方对他发起了谋杀、叛国等多项指控。
2016年3月16日,因穆沙拉夫身体原因请求保外就医,巴基斯坦最高法院同意穆沙拉夫的出国就医申请,撤除对他的出国限制。两天之后,穆沙拉夫乘飞机前往阿联酋迪拜就医。巴基斯坦总理和总统谁的权力大?
巴基斯坦总理与总统的权力之争,归根结底是该国文职政府和军人集团的之争,更是该国选择民主还是资源集中的政策之争,由于自2008年军人集团穆沙拉夫下台后,目前民选文职政府占据主动位置,所以现在巴总理的职权要大于总统的职权,是该国的实际首脑。
在巴基斯坦独立后, 和大多数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前英属殖民地国家一样,成立了以总理(等同于英国首相)为政府首脑的议会联邦制国家,形成了近代民主体制。但是联邦制也造就了巴基斯坦各省享有高度独立自治权,所以这就意味着巴无法将资源集中进行国家发展。
但是众所周知,巴基斯坦并不如印度拥有丰富的人力与物质资源,而且和印方存在历史矛盾,巴方唯一的印度河流域的上游还被把控在印度人手里,所以这就导致了巴方自独立一开始就面临强敌环绕的外部问题和资源贫瘠的内部问题。而想要解决这种问题,就必须集中资源才能发展。
▲贝娜齐尔布托总理▲
所以在内外部压力下,巴方民众寻求资源集中发展的愿望越来越迫切,裹挟民意的巴基斯坦军方在1958年成立了军政府,并在1962年将总理权力全部移交给了总统职务,把资源统一起来进行发展。而这也间接导致了印度在1965年和1971年对巴进行第二、第三次战争,谋求通过战争打破巴基斯坦政治格局,毕竟一个团结起来发展的巴基斯坦不符合印度利益。
而随着印巴关系缓和,1973年巴基斯坦新宪法建立,彻底使得巴从一个议会联邦制国家,转变为了议会共和制国家,文职政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国家权力移交给巴基斯坦总理。但是这也诱发了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内部矛盾,很快1977年军方齐亚·哈克推翻了布托文职政府,总统开始独揽大权。
▲巴基斯坦议会▲
虽然1988年矛盾缓和文职政府重新上台恢复总理权力,但是随着自1990年克什米尔问题愈演愈烈和因拥核导致外部制裁压力后,巴基斯坦再次面临生存问题,所以穆沙拉夫军政府才能裹挟民意再次上台形成半总统制。
随着穆沙拉夫在2008年再次下台和印巴关系缓和,文职政府又占据上风,并在2010年发布了宪法第18修正案,把总统职权返还给了巴总理,所以目前的巴基斯坦重新回到了总理权力大的时代。
▲穆沙拉夫▲
至于穆沙拉夫本人,在下台后流亡海外,虽然一度返回巴基斯坦,但在因为指控滥用职权面临遭遇牢狱之灾后,因身体原因在2016年保释前往迪拜进行治疗。虽然他已经76岁高龄,但仍然表示出希望回国参与政治。而未来的双权之争,完全取决于巴基斯坦以后的政治需要。
巴基斯坦总理和总统谁的权力大?
目前,巴基斯坦的总统只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就好像英国的女王,有名无实。由于巴基斯坦在历史上是英国的殖民地,其宪法主要来源于英国。所以,巴基斯坦实行的是议会多党制。与英国不同的在于,巴基斯坦实行的是总统制。此外,巴基斯坦在谢里夫没有上台之前,都是军人控制着议会,总统一览独大,且容易发生军事政变。
所以,谢里夫上台以后就修改了宪法,废除了总统制,总统的权力被移交给了总理,使巴基斯坦的政治与英国接轨。总理成为巴基斯坦国家的实际掌权者,所以我们在新闻上会看到,巴基斯坦在选举总理时,国际新闻就会如火如荼的大肆报道他们的总理选举。而总统,也就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在各国的新闻头条,连名字都看不到。
1947年,印巴分治巴基斯坦政体沿用了英国的模式,采用议会制和多党制。但是,两个国家在政治上不同在于,巴基斯坦是总统制,总统是国家的元首,权力的象征。而议会的权力与职权被总统削弱,总统成为一言九鼎的国家元首,其他人基本没有话语权。所以,议会制也成为一个象征性的摆设。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军政与文官争权夺利,很显然军政府掌握枪杆子,而文官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所以,在选举的时候,文官总是处于弱势群体。军人多次发动政变上台执政,为加强起权力,于是就更改宪法,加强了总统的权力。直到穆沙拉夫下台,这种军人专权的政治才结束。
在2008年,穆沙拉夫军政府倒台后,巴基斯坦迎来了新一届大选,人民党派布托和穆斯林联盟派谢里夫参加大选,结果谢里夫赢得了选举。2010年4月,巴基斯坦议会通过了宪法第18修正案,取消总统解散议会的特权。并宣布解除总理不能担任三届的禁令。在宪法修正案当中,总统的许多权力转移至总理和议会。2010年12月22日,巴基斯坦议会通过了宪法第18修正案、宪法第19修正案、宪法第20修正案,总统权力全被被架空。从此,总统制名存实亡,总理成为国家的实际掌权者。
巴基斯坦总理和总统谁的权力大?
巴基斯坦是南亚的一个国家,它原本是印度的一部分。二战后,印度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英国在二战中实力受到严重削弱,无力再维持庞大的殖民体系,因此同意印度独立,不过推出了印巴分治方案。而印度人也因为信仰不同分成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双方同意分治,于是以穆斯林为主体的巴基斯坦成立。后来巴基斯坦成立共和国,国家元首为总统,政府首脑为总理。
因为巴基斯坦最初为英国殖民地,所以实行的是英国式的议会制度。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是礼仪性质的,没有实际权力。总理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推荐候选人出任,掌握国家权力,尤其是谢里夫出任总理后,修改宪法,把很多总统名义上的权力都给剥夺了,就留下了一个国家元首的头衔。因此正常情况下总理的权力比总统大。
不过巴基斯坦的这种民主制度并不完善,只是照办英国,不像英国议会制度经历百年历经完善。
在巴基斯坦军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一旦政府出现问题或者和军队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军队往往会发动政变接管权力。而发动政变的军队领袖往往会出任总统,这个时候总统的权力就会大于总理。一旦军人总统下台或者还政于民,则又会出现总理掌握大权,权力大于总统的现象。
最近的一次是1999年陆军参谋长穆沙拉夫发动政变,推翻谢里夫政府。之后出任总统,总理降级为行政部门负责人,国家由总统负责2008年,穆沙拉夫被迫辞去陆军参谋长职务,随后地位不稳被迫辞去总统职务并流亡海外,而议会选举谢里夫大获全胜出任总理,恢复总理权力,而总统再一次变成只有国家元首这一项权力的局面。
巴基斯坦总理和总统谁的权力大?
关注国际新闻的朋友可能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巴基斯坦的邻国印度似乎一直都是总理掌权,人们甚至猜测印度是否有总统;而巴基斯坦的情况似乎就相对复杂了一些——前几年我们在国际新闻中常听到的是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可在如今的印巴冲突中作为巴基斯坦政府最高层代表发言的却是总理伊姆兰·汗。那么巴基斯坦是不是已废除了总统这一职务呢?如果没废除的话,那么巴基斯坦总理和总统谁的权力更大呢?事实上巴基斯坦并没废除总统这一职务,巴基斯坦现任总统是阿里夫·阿尔维,不过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的确无法与现任总理伊姆兰·汗相提并论。其实作为巴基斯坦老对手的印度有一个人的处境与之类似——这个人就是现任印度总统拉姆·纳特·科温德,正如您所看到的其实印度也是有总统的,尽管就其知名度而言远远不能与总理莫迪相提并论。
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印度都是从英属印度分治而来的,因此两国在建国之初都受到英国政体的高度影响,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两国政治制度层面就是不约而同采取了议会制共和制。实行这种政治制度的国家的基本特征是:国家元首基本都是虚位的,国家的实际日常行政事务由在议会中拥有多数议席的政党领袖组成的内阁负责处理,而内阁的实际掌舵人称为总理。也就是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国家元首其实都是总统,但总统基本只从事象征性礼仪性的外交事务,而具体的行政事务和代表国家出访洽谈由总理负责。简单理解就是:总统是印、巴两国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但政府的具体行政职能事务是由以总理为核心的内阁负责,总统基本属于虚位状态。这与英国的政治体制也有些相似:国王作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但实际行政事务由首相处理。然而问题来了:如果说总统在巴基斯坦是一个虚职,那么现任总统阿里夫·阿尔维的表现的确与之吻合,可前几年的穆沙拉夫总统总在国际新闻中亮相,怎么看也不想只是一个担任虚职的人物啊?事实也的确如此——穆沙拉夫的总统之位并非虚职,那么这话又从何说起呢?
巴基斯坦的议会共和制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在这一制度下巴基斯坦国内各地都享有相对独立的自治权,这就意味着巴基斯坦无法集中资源进行国家发展。偏偏巴基斯坦独立至今这几十年间与印度的对抗成为了巴基斯坦长期面对的一种常态;然而巴基斯坦的面积只有印度的四分之一,人口只有印度的七分之一,经济实力更是只有印度的十分之一。在印度具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巴基斯坦要与之抗衡就必须集中资源优先进行军事建设,这样一来在议会共和制下经民主选举产生的政府就陷入了一种窘境:一方面出于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必须在资源分配上向军事领域进行倾斜;可另一方面这意味着势必削弱国家资源在民用领域的分配,从而对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造成影响,最终的结果就是会使自己被选民抛弃。在这样的困境下巴基斯坦只有一条出路——抛弃民选的文官政府,实行军人专制。于是在1958年巴基斯坦的军人集团以政变的形式推翻了民选的文官政府,1962年军政府通过修改宪法将原内阁总理的权力移交给总统,军人出身的巴基斯坦总统由此得以成为巴基斯坦名义上和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这样做的直接效果就是终结了议会内部无休止的争执,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实现了资源的统一调配。
然而军政府上台执政是基于印巴对抗的大环境下统一调配国家资源的需求,这也就意味着一旦印巴关系趋于缓和之后军政府也就完成了其历史使命,而巴基斯坦人民显然也不愿长期忍受军政府的威权统治。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后两国关系逐渐趋于缓和,于是巴基斯坦方面于1973年再次颁布新宪法,从而恢复了传统的议会共和制,军政府总统的权力被移交给民选的政府总理。然而仅仅四年之后军方的代表人物齐亚·哈克推翻了以阿里·布托为核心的文职政府,齐亚·哈克随即宣布军法管制并部分暂停实行宪法,这时齐亚·哈克的正式头衔是军事管制首席执行官和军事委员会主席,1978年9月齐亚·哈克接任巴基斯坦总统,至此总统再次开始大权独揽。1985年巴基斯坦通过了宪法第8修正案:授予总统解散国民议会和联邦内阁、任免军队首脑和法官的权力,这就使总统的权限进一步扩大。1988年8月17日齐亚·哈克在乘专机返回伊斯兰堡时专机发生爆炸,他和机上人员全部遇难。齐亚·哈克之死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文职政府重新上台恢复总理权力,但随着自1990年克什米尔问题愈演愈烈和因拥核导致外部制裁压力后巴基斯坦再次面临生存问题,这就为军政府在巴基斯坦的重新上台埋下了伏笔。
1999年10月以穆沙拉夫为首的巴基斯坦军方解散了当时的谢里夫政府,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由穆沙拉夫任首席执行官。2001年6月20日穆沙拉夫宣誓就任巴基斯坦总统,随后穆沙拉夫通过修宪恢复了总统解散议会和内阁的权力。2002年4月30日巴基斯坦举行全民公决,支持穆沙拉夫在10月大选后继续担任总统。同年11月16日穆沙拉夫再度就任巴基斯坦总统,任期5年。2008年1月29日穆沙拉夫宣誓就任新一届巴基斯坦总统。2008年8月7日穆沙拉夫遭遇弹劾危机,2008年8月18日下午他在伊斯兰堡总统府向全体国民发表电视讲话表示辞去总统职务,此后他流亡海外,虽一度返回巴基斯坦,但在因为被指控滥用职权面临遭遇牢狱之灾后因身体原因在2016年保释前往迪拜进行治疗。2010年4月巴基斯坦议会通过宪法第18修正案:废除前总统穆沙拉夫颁布的宪法第17修正案,取消总统解散议会的特权,同时宣布解除总理不能担任三届的禁令。4月19日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正式签署这项宪法修正案,巴基斯坦总统的诸多权力由此被转移至总理和议会。2010年12月22日巴基斯坦议会一致通过宪法第19修正案:赋予总理任命高等法院和最高法院法官一定的决定权并由总统对决定结果进行最终认可。2012年2月20日巴基斯坦议会通过宪法第20修正案:取消了由总统任命看守政府总理的权力,改由总理和反对党领导人协商确定。在目前形势下看来:巴基斯坦总理的实际权力要大于总统,至于未来会如何发展则完全取决于巴基斯坦以后的政治需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