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中国对日本的影响大?还是日本对中国的影响大?
纵观中日千年交流历史来看,中日两国在历史文化上已经相互留下深深的烙印,不过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说,中国的历史文化影响对日本触动很大,几乎已经完全深入到日本政治、军事、文化、民生等各领域,而最突出的主要最集中在以下两大方面:
日本皇室受中国文化影响我们知道日本现在仍保持着皇室,作为国家象征的天皇除了有正式的名字之外,还有一个年号,比如现在德仁天皇的老爸明仁太上皇,他的年号是“平成”,平成就是引用中国史籍《尚书》里面的一段话:“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以及《史记》中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只不过德仁天皇在今年5月继位时,首次改变了日本天皇年号从中国史书中选择的传统,而是从日本本土文化史籍中选择。在德仁天皇之前的所有天皇的年号几乎都是从中国史书中挑选的,其中《尚书》、《易经》、《诗经》是最受日本皇室喜欢的。
此外日本现在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保持年号制度的国家,要知道中国才是皇帝年号的始创者,西汉武帝刘彻在位时期,首次使用“建元”作为年号(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35年),开启了世界皇室使用年号的先河。
而日本天皇首次使用年号还是在中国唐朝时期,是日本第36代天皇孝德天皇时期,公元645年孝德天皇发动政变,进行社会政治改革运动,废除了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向中国唐朝政治和经济体制学习, 成立古代中央集权国家。
至此以后,日本正式跨入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了以天皇权力为中枢的政治体制,而孝德天皇正是在这一年首次设立日本年号制度,定为“大化”,“大化”这一年号就出自中国史书《尚书》:“肆予大化诱我友邦君”。大化天皇与中国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属于同一时期。
从645年孝德天皇使用的“大化”年号,到2019年明仁太上皇的“平成”年号走入历史,1374年间,日本共计使用247个天皇年号,几乎都是从中国典籍而来。
由此看来,日本年号比中国年号晚785年的时间,且是完完全全参照中国年号进行的设计的。
日本文字受中国文化影响如今,日本是世界主权独立国家中除中国外唯一一个在语言文字上还保留有汉字的国家。日本的文字是由汉字和假名两套符号组成的。
在汉字没有传入日本之前,日本是没有自己文字的,更无法记录自己的历史脉络。关于汉字是何时何地传入日本尚没有准确详细的记录,据传唯一有可信度的是在日本第15代天皇应神天皇时期。
约公元248年,居住在韩国古代的王朝百济国的儒学家王仁从百济渡海来到日本,王仁带去了《论语》和《千字文》,成为汉字汉学传入日本的开始。此后日本不断接受外来文化入侵,可谓是“文字百家,百花齐放”。
直到1866年,日本开始有声音要废弃汉字,日本近代邮政制度的创始者前岛密,发表《废止汉字意见书》,主张全部用假名不再用汉字。后来受过西方教育的日本近代教育之父的福泽谕吉更是在1873年发表《文字之教》一文,主张不用生僻的汉字,把常用汉字限制为两三千字。
那个时候去汉化成为日本教育的重点,可惜的是从1866年提倡废止汉字到今年,将近153年的时间,汉字牢牢钉在日本的语言文字上,至今日本文字仍然使用了至少2136个汉字,由此可见,汉字在日本依然拥有根深蒂固的力量。
看现在日本防卫省都是使用的汉字,防卫省相当于中国国防部。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就是日本的开山鼻祖,连天皇的称号都是中国皇帝封赐的。
纵观历史,中国对日本的影响大?还是日本对中国的影响大?
我只分析一点,首先中日文明是同源的,接出自儒家,中国是儒家本源讲究仁者爱人,爱民如子,日本是接受唐朝的异化的儒家,这种结合了皇权,讲究忠文化,后期有接受王阳明的唯心主义的儒家,进化出了武士道, 西方文明经过文艺复兴,二次进化拥有了哲学思辨变成更强势的文明, 中国和日本接受这种文化都产生了文明的异化,首先西方的文明底色是海盗,民主源于分赃,而分享利于战斗力,中国文明底色是农民,讲究协作,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缺点就是缺少分享没有战斗力,日本是有海盗基因的,接受起来一点也不困难,唯一异化的事就是因为儒家文化让他极其纠结,产生了菊与刀的双重性格,菊是儒家带给他的道德准则刀是西方海盗文化,中国文化不接受海盗文化更是异化出了两场内乱,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元气大伤,并且拒绝接受改造,这就是甲午战争中国为什么会败
纵观历史,中国对日本的影响大?还是日本对中国的影响大?
写在前面: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一、三十年河东。自隋开始,日本分批次派遣“遣隋使”、“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同时带了大量书籍回日本。因此,直到现在,中国的《三国志》、《水浒》、《孙子兵法》等书籍及文化在日本光为流传。其次,着装方面,也是模仿中国汉服及唐装,经过些许的改良,例如,背后以和包修饰等,形成如今的和服。祭祀方面,还以汉代、唐代遗留下来的风俗进行。着祭祀服装、摆各式祭品、手持书简等。说实在话,那样的礼仪,如今在国内很少见到。节气方面,完全遵从中国二十四节气。道德方面,同样遵从孔孟之道。(战争这些,属于政治。请玻璃心远离,就事说事儿。)
总之一句话,日本的所谓的传统文化,或多或少都能找到中国的影子。
二、三十年河西。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从香港开始涌现大量日本文化模仿潮,并陆陆续续传入大陆,如歌曲、着装、小电影等。现如今,更是日式风格的装饰、日本的着装潮流等被大量中国人追捧。
虽然最近日本文化流入中国,但并未有日本文化一直传承下去的迹象。很多都是一时兴起。不像中国的文化,对日本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影响。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不同意见。洗耳恭听。!!!喷子请远离。纵观历史,中国对日本的影响大?还是日本对中国的影响大?
中国人为了钱都疯了,中芯,三鹿,精神病药造假,长生疫苗,南京腐烂严重发臭的肉,洗衣粉水的馒头,柿子饼加毒色素……罄竹难书,流恶难尽!……小日本为了下一代我们望其项背,我们在培养中华娘娘文化,他们在培养孩子们狼性文化……细思极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