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是败给了自己还是败给了吕蒙?
表面来看,关羽是败给吕蒙,实质是败给自己。不是敌人太狡猾,是自己太过于轻敌,不但丢掉了荆州,失掉了自己的性命,更为重要的是让蜀汉失去了争夺天下的机会。
那么关羽为何不是败给吕蒙而是自己呢?我们就从三个方面来阐述: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低估了盟友;低估了自己的对手。
首先,关羽高估了自己的实力是导致失败的致命原因。关羽在发动樊城之战之前,对于自己的实力做出了过高的估计,这是导致他失败的根本原因。作为一个主帅,特别是这场关乎国运的战争,必须做到知彼知已,这样才能够确保百战百胜,否则很难全身而退。
关羽对自身的实力过高的估计,从而产生了麻痹大意的思想,最后导致失败。那么关羽从哪些方面过高的估计自己呢?
其一,高估了自己军队的战斗力。
关羽从七月出兵,到八月围城,接着水淹七军,围攻樊城,一路进展非常顺利,可是随着曹仁的坚守,樊城在水淹之后久攻不下,这大大的出乎关羽的料想。
这场战役利在速战,不利于对峙,一旦发生对峙,其后果必然不利。随着曹操后续生力军的到来,如徐晃军的加入,从而让关羽军面临的形势恶化,出现了两个严重的问题:一个就是樊城已经无法及时攻克;另外一个就是无法做到全身而退。
造成这个困境的原因是关羽过高估计自己的兵力,按照原计划可以及时的攻克樊城和襄阳,从而夺取南阳郡,打开向北的通道,从而逼迫曹操回防许都。
可是这个计划随着樊城无法攻克以及徐晃军的加入而破灭。
这个局面应该是在关羽的预料之外的。
其二,高估了自己的同僚忠诚度。
关羽为了这场战役将留在后方的绝大部分兵力都投入前线,希望一举夺取这场战役的胜利。为了这场战役,关羽将能够带走的将佐也全部带走,以期望迅速取得樊城之战的胜利,可是即使如此,关羽依然留下了他认为非常可靠的人物来防守后方大本营,如让糜芳守江陵,士仁守公安。
作为南郡的重镇江陵和公安在刘备以及关羽的修筑之下,虽说没有达到坚不可摧,可是要想一举攻克也是非常困难,而且关羽留在江陵和公安的兵力也足够他们防守。一旦有人攻击,只要他们坚守一段时间,关羽则有足够的时间来回援,因此在关羽看来,后方无虞。
可是在东吴的拉拢之下,防守江陵的糜芳和公安的士仁,将江陵和公安拱手相让,从而导致关羽留在南郡的防守土崩瓦解,也直接的影响了前线的军队。
因此,关羽高估自己的同僚,也是导致失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其三,高估了自己的判断能力。
在樊城之战的前后,关羽严重的高估了自己的判断能力,从而让局势一步一步的恶化,最后出现无法挽回的局面。
第一次判断失误:在击败于禁的七军之后,关羽兵围樊城,坚信自己能够攻破樊城,可是没有意识到此时的态势是自己一方其实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再无机会前进一步。
第二次判断失误:在徐晃带领的生力军加入之后,关羽并没有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方向,而是坚信自己可以击败徐晃,再次赢得战役胜利。
可是经过和徐晃的对战之后,关羽不得不撤去对樊城的包围,退到汉水之上,维持对樊城和襄阳城之间的阻隔。
第三次判断失误:在得到曹军发来有关孙权偷袭南郡的消息后依然狐疑不定,坚持认为东吴不会在这个情况下背叛盟友,正是这个犹豫不定,从而断送了关羽最后挽救的时机。
第四次判断失误:在东吴已经夺取南郡之后,关羽还抱着某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希望对方看在盟友关系上,能够从中有某种迂缓。任使者在军中散布消息,从而为军心涣散埋下祸患。
正是这四次连续不断的判断失误,从而导致关羽步步落空,断送了最后的机会。
其次,低估了盟友。如果这句话“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如果能够早千年流传于世,那么关羽也许能够从中知晓点什么,可是在这点上,关羽完全低估了他的盟友。
关羽在高估自己同时,在某种程度下无形地低估了盟友,从而将各种有利的因素考虑得过多,而不利的因素考虑得过少,当不利因素夹杂在一起的时候,不利的局面就形成了。
从湘水划界伊始,就意味着南郡这块地方已经成了东吴和蜀汉两方必须争夺的地盘,所谓的“借”或者“还”只是一个外交辞令而已,更多的是一种利益的交换。
刘备获得南郡的时期,实力弱小,还需孙权的帮助才能够站稳脚跟,对东吴也不构成威胁,并且还可以分担来自曹操的压力。
可是随着刘备夺取益州,特别是在汉中之战中击败曹操后,其实力隐隐逼近东吴。从军事实力上看,其军力已经能够击败曹操,不低于东吴;从地盘上看,刘备已经占有益州全境和荆州麾下的三个郡;从地理角度来看,刘备占据了长江上游交通要道,可以顺江而下,处于战略先机。
因此,对于东吴来说,蜀汉不仅只是一个盟友,而是一个潜在的对手,一个需要扼制的对手。现在关羽发动樊城之战一旦取得胜利,那么其实力必然增长,东吴面临的威胁将会更大,因此东吴需要采取措施来消除这个威胁。
当关羽发动樊城之战,打算夺取荆州北部的时候,东吴的战略方向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可是关羽漠然不知,依旧按部就班的实行自己的计划。
没有人希望你能够过得更好,除了自己之外,这个大概是人性最好的描述吧。其实放在国于国之间也是一样。当蜀汉发展得蒸蒸日上的时候,关羽却低估了东吴的决心,以为他们依然是那个俯首帖耳,任其辱骂的江东小子?
低估了盟友同样让关羽失去了对风险的管控,从而为危机的到来埋下隐患。
最后,低估了自己的对手。在关羽的眼里,东吴向来就不是一个对手,因此没有放在心里,可是即使如此,对于自己真正的对手曹操依然还是估计不足,从而导致战事延迟,给予了对手以破绽。
从某种角度来看,关羽发动樊城之战的时机其实非常不错 : 在西部,汉中之战失败导致曹操不得不实行战略收缩;在东部,正和孙权为争夺江淮地区而鏖战;在荆襄地区,关羽不停挑起的叛乱蔓延至宛城,许都一直到洛阳附近,极大的波及了曹魏的核心统治。
正是在这个情况下,关羽捕捉到了这个有利时机,决然发动了樊城之战。可是即使如此,这些看起来有利的机会却被曹操一一化解;如西部汉中之战的失败让曹操将兵力撤往关中,到长安附近,随时支援荆州战区;和东吴之间的争夺也被曹操以划分汉水以南而消弭,并将东吴这个敌人变成了临时盟友;对于关羽挑起的叛乱也在相关措施之下一一平息。
因此,这些看起来有利于关羽的局面很快逆转,看起来不利于曹操的形势变得有利起来,反而关羽的处境却变得非常不妙,而关羽却在这个虚妄的胜利中不可自拔。
关羽低估了自己的对手曹操,大概是把自己推向深渊的最后一根稻草吧。纵横天下几十年,消灭了大大小小那么多诸侯的曹操岂是那么容易被击败的呢?
总而言之,人最大的对手其实不是敌人而是自己,如果能够正视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在这点上,关羽还不够,可惜时间并没有给他更多的机会来修炼自己,最终败给了自己,而不是已经命悬于一线的吕蒙。
关羽是败给了自己还是败给了吕蒙?
虽然吕蒙白衣渡江成功袭取了荊州,但是关羽的失败却是败给了自己,而不是东吴吕蒙,更不是曹魏的曹仁、徐晃等人。
为什么说关羽是败给自己呢?因为关羽北伐的战略,战术皆出现错误;另外关羽为人“轻士大夫善待卒伍”,主政荊州时,对外和对内关系都陷入了困境。
1.违背既定战略。
从战略角度分析,关羽的北伐时机完全不对,明显违背了诸葛亮给刘备既定的《隆中对》战略。按诸葛亮提出的战略设想,需待“天下有变”之时,从荆州和汉中两路一起北伐曹魏。
事实上,关羽的北伐行动却只有荆州一支军队在执行,并没有既定的两打一的战略优势,更糟糕的结果是关羽还被吴魏联合二打一。
2.错误打持久战。
据统计整个襄樊之战长达半年,自建安二十四年七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十二月才结束。战术上,关羽错误将此战役打成了持久战。
众所周知,刘备取益州时,已带走荊州大部分兵力,留给关羽守荆州的兵力明显不足,守荊州兵力都不够,何况关羽还要围城作战?因此关羽北伐攻打襄樊,宜于速战速决,不适合持久作战。
3.内部不能团结。
刘备封五虎将时,当关羽得知自己和黄忠一起被封为上将时,竟不满而发,“黄忠老卒,我何以与之为伍!”,可见关羽有多么骄傲自大。
关羽的孤傲也直接造成了荆州内部不团结,连刘备的大舅子糜芳和关羽的关系都非常尖锐僵化。所以,东吴偷袭荊州时,糜芳等许多留守将领放弃抵抗,而直接投奔东吴。
4.孙刘联盟破裂。
关羽主政荆州最为失败的事就是没有维持好孙刘联盟关际,反而导致联盟破裂。
虽然关羽单刀赴会让鲁肃的讨要企图付之东流,但是对于孙权来说,荆州如梗在喉,并且志在必得。
而荊州主将关羽却不知加以安抚孙权情绪和搞好东吴关系,并以“虎女不嫁犬子”彻底激怒孙权,弄得孙刘联盟事实上已破裂,最终孙吴趁关羽北伐,采用奇兵偷袭荆州。
总之,都说关羽大意失荆州,关羽的失败在于自己的战略和战术错误,以及自己的对内和对外关系处理不当。
关羽是败给了自己还是败给了吕蒙?
山野老人回答这个问题:
关羽是败给了自己还是败给了吕蒙?
伟人说过,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通过外因作用,发生变化。
鸡蛋给予一定的温度,可以孵出小鸡;石头,不管给予什么温度都不能孵出小鸡。
从这个角度看,关羽是败给了自己,而不是败给了吕蒙。
吕蒙只是外因,关羽才是内因。
吕蒙利用关羽的刚愎自用,打败了关羽。
下面,山野老人从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一,关羽的刚愎自用,在内部成了孤家寡人。
关羽襄樊之战的惨败,一个主要原因是内部分裂。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让糜芳、傅士仁留守后方,负责筹集粮草。
糜芳是南郡太守,驻守江陵;傅士仁是将军,驻守公安。
这两人因为关羽平时轻视他俩,对关羽早有怨恨。
襄樊之战期间,糜芳与傅士仁没有提供足够的粮草,这让关羽又十分气愤,并传话说,战争结束后,一定要好好整治这二人。
关羽的言行让糜芳与傅士仁更加恐惧。
此时,吕蒙偷袭荆州,策反糜芳与傅士仁。
糜芳与傅士仁恐惧关羽的报复,被迫投降了孙吴,由此让关羽断了后路。
吕蒙成功策反糜芳与傅士仁后,十分注重安抚关羽部下的家属,并动员这些家属,给远在襄樊前线作战的亲人写信。让这些家属告诉前方亲人说:“我们被孙吴收留了,孙吴对我们很好,你们就不要替关羽卖命了。”
关羽得知这些信息,一再进行辟谣,说这是孙吴用的反间计。
关羽战败后,求救驻扎在上庸的刘封。
刘封因为关羽反对刘备册封他为王太子的缘故,见死不救,让关羽战败后被孙吴追杀,最后被东吴将领处死。
二,关羽的刚愎自用,在外部毁了孙刘联盟。
孙权很注重孙刘联盟。
赤壁之战后,刘备力量迅速壮大,对孙权形成威胁。
孙权为了缓解威胁,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以此巩固孙刘联盟。
关羽驻守荆州,让孙权更害怕。
孙权为了巩固孙刘联盟,派人赴关羽处说亲,希望为自己的儿子迎娶关羽的女儿,被关羽骂得狗血喷头。
孙权受到关羽的侮辱,发誓要报复关羽。
关羽围困襄樊,孙权自告奋勇地向关羽表示,为了巩固孙刘联盟,我已经派出使者前去支援。
关羽收到信息,信以为真。
使者出发前,孙权又嘱咐使者,不要急于去襄樊。
之后,孙权又派出主簿前去襄樊,告诉关羽说,使者已经出发。
关羽迟迟没有见到孙权的使者,威胁孙权说:“孙权这野兽,敢欺骗老子?等到老子结束襄樊之战,就派军队灭了你孙权。”
孙权知道这些后,越发憎恨关羽。
孙权为了稳住关羽,让人伪造自己的手书,向关羽道歉,并表示:“我一定亲自前往襄樊当面谢罪。”
与此同时,孙权又派人联系曹操,与曹操结成联盟,共同对付关羽。
关羽在前方,被曹操军队打败。
关羽的后方,在关羽收到孙权的伪造书信后不久,吕蒙已经策反糜芳、傅士仁。
荆州已经成了孙权的囊中之物,关羽成了丧家之犬。
三,关羽的刚愎自用,让吕蒙有可乘之机。
关羽驻守荆州后期,吕蒙接替鲁肃驻守陆口,担任汉昌太守。
吕蒙任汉昌太守期间,注重与关羽搞好关系。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担心吕蒙趁机偷袭荆州,留有足够的军队防守荆州。
吕蒙为了麻痹关羽,自己称病离开了汉昌,让名不见经传的陆逊代替自己驻守汉昌。
陆逊到位后,又投关羽所好,不断吹嘘关羽的武艺,给关羽灌迷魂汤。
关羽以为陆逊是不懂事的小儿,便将原先留守的军队,都调到了前线。
吕蒙和陆逊趁机端了关羽荆州老窝。
综上所述,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为人处世要懂得谦卑、包容。
关羽因为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因为其超群的武艺,由此固步自封、刚愎自用,最后导致众叛亲离,遭遇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
关羽是败给了自己还是败给了吕蒙?
败给了自己、心态太自傲了、容不下别人、就会身边的小的人和事情不放在心上、导致反对的人就多、现在本来小人真多、导致关羽死了根本原因、武功再好、身边事情不放在眼里也是莽夫
关羽是败给了自己还是败给了吕蒙?
关羽是败给了自己。
主席曾经评价过关羽,我认为是一针见血,他认为关羽这个人总体上并不高明,为人刚愎自负,不懂统一战线,他的失败既是必然的,也是自己造成的。
当然吕蒙击败了关羽足以证明他的能力,但是问题的重点不在这里。
关羽在三国演义中给我们奉献了诸多的华丽篇章:
温酒斩华雄
斩颜良,诛文丑
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
单刀赴会
刮骨疗毒
水淹七军。。。。。。
读到这些真的让人热血沸腾,击节叫好。我们佩服关羽武艺高绝,忠义无双,浑身是胆,顶天立地。但是他的高傲,自负,不注意团结,不讲政治,没有高度的事件也随处可见。
不懂政治,不重视统一战线,对同盟军采取关门主义,把朋友变成了敌人。
孤傲自大,苛待同僚和下属,比如糜芳,比如刘封和孟达,导致决战中后院起火,失利后无人援救。
因此上关羽是败给了自己,性格决定命运,关羽事业做得越大,失败得就会越惨。
关羽是败给了自己还是败给了吕蒙?
公元219年七、八月,关二爷发动了襄樊战役。关二爷,先是凭借着暴雨,水淹七军、俘降于禁、俘杀庞德,并且,围攻樊城、包围襄阳,引发了许都以南不少地区的叛曹事件,形成了“威震华夏”的态势。可是,就在形势大好的时刻,曹操与孙权密谋联合对抗关二爷。此后,吕蒙设计阴袭关二爷的后方,不仅使关二爷功亏一篑,更使关二爷搭上了性命。造成此结果的是关二爷的刚愎自用的原因,还是吕蒙阴狠造成的呢?还是有其它原因。客观地讲,三个原因都有。
首先,曹孙两家联手对付关二爷,关二爷的处境极其的险恶。关二爷面前,有襄樊曹仁的军队,还有徐晃率领的援军。另外,守卫合肥的张辽也受曹操之令增援襄樊战场(张辽未到,战斗已结束)。关二爷的后方,则面对吕蒙统领的吴军。在这险境中,关二爷没有险中求胜的能力和可能。失败是必然的。第二个原因,孙权、吕蒙和陆逊,三人演的诈骗之计,也确是狠毒和高明。孙权先是明调吕蒙回后方养病,让不知名的书生陆逊接替吕蒙。随后,陆逊用谦恭的语气给关二爷写信。因此,关二爷就轻易调后方的一些部队增援前线,造成了后方的空虚。第三个原因,就是关二爷的刚愎自用的性格,也是关二爷惨败的又一个原因。就如吕蒙对关二爷这个性格的评价:“颇自负,好凌人。”这个性格,使关二爷对陆逊这样无名的晚辈根本没什么戒心,才会轻易的从后方向前线增兵。还有,关二爷对部将要求太过严厉,不注意团结属下,结果,造成了后方守将士仁和糜芳不战而降吕蒙,这使关二爷撤军回救的时间都没有。
曹孙双方联手,造成了关二爷几乎必败的结果。而吕蒙等人用的狠毒的计策,以及关二爷的骄傲自负的性格,使关二爷一战就败走了麦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