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麾下有十位猛将,除庞德和马岱外,其余八人下场如何?
马超麾下有八员猛将吗?应该是没有的,如果他真的有那么多位猛将供他驱使,那么在对抗曹操的时候,也不至于败得那么惨,以至于阖家老小被曹操屠戮一空。
在马超麾下倒是有两员比较厉害的猛将,一个就是他的堂弟马岱,另外一个就是庞德。这两人在历史中事迹倒是可圈可点,然而其部下确实没有其他可以值得记录的八员猛将。
其实不同版本的《三国演义》,这八员猛将隶属于不同人的麾下。比如,毛宗岗修改的版本中,这八人是马超麾下的大将,而一般流行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也就是罗贯中所作的小说里面,则将这八人归于韩遂麾下。
在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则提到马超的盟友兼义父韩遂麾下有八员猛将,他们分别是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然而这也只是小说演绎而已,并非真实的历史显现。
罗贯中之所以要把这八个人归于韩遂的麾下而不是马超部下,也是为马超日后失败作出的铺垫而已,想为马超的失败找一个合理的借口,在无形中暗示马超失败并非个人原因,而是盟友韩遂的反叛才导致一败涂地,因此给人的感觉就是马超虽然失败了,但不是他本人的过错而已。
那么回到正题上来,在正史中,这八个人其实也不是韩遂麾下的猛将,他们这些人都是相对独立的诸侯,并非隶属马超或者韩遂。根据《资治通鉴》记载:
关中诸将果疑之,马超、韩遂、侯选、程银、杨秋、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等十部皆反,其众十万,屯据潼关。
当曹操打算借道关中征讨汉中的时候,关中这些诸侯们纷纷起兵反抗,并且结成联盟。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关中大大小小的诸侯总计有十多个,他们这十个人的势力最大。其中马超和韩遂在这十个人中势力又是最大,而以韩遂资格最老,其他八位则是附和他们两人起事。
因此可见,除了马超和韩遂外,其他的八位都是独立的诸侯,平时割据关中,相互争斗,一旦面临外部威胁,危及到他们地盘的时候,就会联合起来对抗曹操。
在十位诸侯中,以马超和韩遂为首,其他附从,而在实际的征战中则是以马超为主,其抵抗曹操的决心最大最厉害,其他部则多是见机行事,这也为曹操分而攻之创造了条件。
假如这八位将领都是马超的麾下,也就不会出现后来纷纷叛变的局面,也不至于出现战场上一人对抗曹操而其他人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正因为他们不是马超的麾下,这才导致关中联军不能合力为一,从最终失败。
那么我们也一起看看这八员猛将的最终下场吧。
1.侯选。
侯选是河东人,和关羽是同乡。在公元194年的时候,侯选就和其他同乡们一起兴兵作乱,一直在关中活动,并且割据一方。
公元211年,曹操进犯关中,他就跟随马超等人一起反抗曹操,结果在潼关之战中惨败。侯选就和马超等人败退到凉州,在凉州聚集人马后再次失败,就和马超一同逃往汉中,依附张鲁。
也许是经历太多失败,对于这种争斗早就已经厌倦,也许是已经是力不从心,反正是当马超投靠刘备的时候,候选没有跑去跟随,而是留在汉中。
在张鲁投降后,他和张鲁一起归顺了曹操。曹操对于这个造反分子也是既往不咎,让他官复原职,该给的爵位也没有吝啬。此后,在历史中再也没有见到他,也算是善始善终的一位吧。
由此可见,不管是英雄还是狗熊,只要顺势而为,还是能够在历史中得以顺利落地,不至于死于非命。
2.杨秋。
杨秋是一个比较幸运的诸侯,道路虽然比较曲折,但是都走在点子上。他和侯选等人不太一样,他并不是造反起家,他本人是关中地区的豪强,拥兵自重。
当曹操要借道征讨汉中的时候,也是力主对抗曹操。在潼关之战失败后,他并没有跟随马超一起逃往凉州,而是回到老家安定。曹操本着穷寇勿尽的理念,从长安一路而上,直接围住安定,杨秋就成了瓮中之鳖。
此时的马超和韩遂也是自身难保,眼看着这个难兄难弟也无法救援。杨秋也是一个识时务的人,见着打不过,也逃不掉,继续困守下去,也是阖族灭亡,因此举城向曹操投降了。
曹操对杨秋既往不咎,反而是历尽拉拢。杨家毕竟是当地大族,不好斩尽杀绝,就让他官复原职,也没有按照惯例把他迁徙到其他地方,而是让他留在原地,治理当地,由此可见,曹操对他还是很是重用。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杨秋投降后,就没了踪迹,实际上在正史中,他还是留下了浓浓一笔的。
在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后,出于安抚关中的意图,杨秋被敕封为冠军将军,畤乡侯。后来又在平定关中叛乱的战斗中屡立战功,因此又加官至讨寇将军,被封临泾侯。
此时的杨秋早就不是那个只知道割据一方的诸侯,而是国家重臣。在曹丕称帝之际,他附和其他人一起劝进,其名字列在劝进表中第八名,可见当时的杨秋已位高权重,在朝中也是一言九鼎的人物了。
最终杨秋得以寿终正寝,也算是功德圆满了吧。
3.程银。
程银和候选一样,都是犯上作乱,从而成为一方割据诸侯,在关中地区盘踞了大约十多年。
在曹操企图借道关中去汉中的时候,程银也是反对的。毕竟曹操这个事情做得不够地道,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居心不良,想借途灭虢,只要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他的计策。
程银参与了马超发动的潼关之战,结果惨败,就和马超一起逃到凉州。在冀州城惨败后,又跟随马超逃到汉中投靠张鲁。
程银投靠张鲁后,失去了关中地盘,人马也损失殆尽,也失去了往昔的雄心壮志,变得务实多了。当马超去投靠刘备继续奋斗的时候,程银选择留在汉中,和张鲁一起投降曹操。
程银投降曹操后,并没有受到亏待,官复原职。曹操虽然没有亏待他,但也没有升他官职,算是既往不咎吧。
程银的结局和《三国演义》还是有些不同的,在小说中他死于潼关之战,在正史中,应该是善终了。
可能是能力问题,没有继续得到重用,没能像庞德那样大放异彩。对于能力一般的人来说,这也不啻是一个良好的结局吧。
4.李堪。
李堪和候选一样,都是河东人,也是老乡一起造反的窝案,不同的是他造反的过程比较惨烈一些。
当时关中比较混乱,大小诸侯们都是打来打去的,搞得老百姓没有办法搞生产,从而导致粮食严重短缺,李堪就率领部下从咸阳跑到长安。这个时候的长安已经没有什么人烟,很难养活这么多士卒。他就屯兵于坞堡中。这个坞堡是董卓修建的,现在虽然已经荒废了,至少还可以遮风挡雨。没有食物吃,李堪就以酸枣梨为食物,没有衣服穿,就挖坟墓穿死人的衣服。
由此可见,李堪混的确实非常落魄,日子过得非常凄惨。等到熬到关中好日子来临的时候,曹操又看中这块沃土,就发兵过来攻打。李堪对于曹操的意图也是非常反感,好日子才来又有人来打扰,李堪就加入了马超的联盟一起反对曹操。
在潼关之战中,李堪面对曹操精锐虎豹骑的进攻,依然悍然面对,可惜由于自身力量薄弱,最终战死渭南。根据《资治通鉴》记载:
操乃与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
李堪的一生是英勇的一生,也是奋力搏斗的一生,虽然最终失败,也算是为自己光辉的一生作出了最后的努力吧,不努力怎么会知道不成功呢?
5.成宜。
成宜也是关中诸侯之一,没有李堪那么糟糕的遭遇,一直在关中地区混,但是混了十多年也没有什么名堂。
成宜虽说能力不大,但是也不太愿意被外来者曹操吞并,毕竟在关中这个地方能够占据一定的地盘,那也是属于自己的,当一个土皇帝多好,上头没有人管,还是比较舒服的。当曹操要来关中后,成宜也知道好日子到头了,就加入了马超的反曹联盟大军。结果在潼关之战中,和李堪一起承受着曹操虎豹骑猛烈进攻,最终双双战死于军中。
能力不太行,也不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反而要强出头,结果退出了历史舞台。
6.张横。
这个张横不是梁山中的那个张横,虽然同名,但是不是一个人。三国中的这个张横名气不大,属于打酱油的角色。他和另外一个人贾诩是同乡,都是武威郡姑臧人。
他也算是有功之人,在公元198年的时候,他投机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联合梁兴、段煨这些人击败了横行一时的李傕,并且将他的头颅送给了曹操。按理说,他对于曹操来说还是有功的,可惜他没有能够像段煨那样识时务为俊杰,顺势投靠曹操,获得大好前途,反而在曹操进军关中的时候,加入马超的反曹联盟,结果在潼关之战中大败。
此战失败后,他也是下路不明了,既没有说他逃走了,也没有说战死了。那场大战,十分的惨烈,估计他应该是死于乱军之中吧。
7.梁兴。
梁兴和张横一样都是武威郡姑臧人,和贾诩属于同乡,可惜他的智谋也没有贾诩那个诡异,也许出身太过于低的缘故。在他造反之后,一直都是和张横等人一起混。
随着抗曹大业的兴起,他也加入了马超等人的联盟。在潼关之战中,梁兴大败后随同马超一起逃往凉州,随后屯兵蓝田。
梁兴的职业就是贼寇,擅长于打家劫舍,不擅长于治理民政,没有粮食就抢,也不知道合理征收赋税。当梁兴屯兵蓝田的时候,把周围的县抢掠一空,搞得大家怨声载道,纷纷起兵反抗,梁兴在这个地方也混不下去了,势力日趋缩小。
往昔的同伙纷纷离去,不再和他从事这个不再光荣的事业。等到夏侯渊统领大军来到的时候,梁兴已经是穷途末路,随便一推就惨败,最后在鄜城失败被杀,完成了一个贼寇应该去的地方。
看到当贼寇也要当一个有前途的贼寇,不能够识时务,也是最终不免马下死。
8.马玩。
马玩和张横,梁兴一样,他们基本性质是一样的,都是那种饱一顿饥一顿类型的,属于打家劫舍出身。在关中也有属于自己的地盘,可以耀武扬威当土皇帝。
可是自从曹操来了后,这种逍遥自在的好日子也到头了。他也知道,一旦归于朝廷,这种日子就由不得他。况且本人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能力,归顺朝廷能够做什么呢?
因此他也是积极的反对曹操,就加入了马超的联盟军。在潼关之战后,由于战况过于惨烈,他就失踪了。没有人看到他去哪里了,打概率也是没入乱军中。
可见,要想在残酷的战场上幸存下来,没有两把刷子也是不行的,马玩最终把自己给玩死了。
总而言之,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这八员猛将并不属于马超的部将,而是各自独立的诸侯,他们只是诸侯联盟的关系。可是人生际遇不同,各自最终的命运也是跌宕起伏。有人不识时务,不撞南墙不回头,有些人却能够及时醒悟,及时止损,为自己留下了一条后路。
这八员猛将的遭遇也只是整部三国历史万千人物的一个缩影罢了,最终都跌入了历史的尘埃中,几乎湮灭不见。
马超麾下有十位猛将,除庞德和马岱外,其余八人下场如何?
马超部下,连同韩遂部队,有十万多人,将领庞德和兄长庞柔,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等。对曹操要经过凉州马超地盘,进攻汉中张鲁。
怀疑曹操是真攻打凉州的,有用假道灭虢之计,采取联合西羌十部,拉拢韩遂一起反曹,也曾去拉拢刘雄鸣势力,但其拒绝后被马超联军给灭了。
马超等西羌联军,以韩遂为头领,屯兵渭河,潼关,建营列阵号称为关西兵,与曹操对阵拒守。曹操首先从江陵城调来曹仁率领夏候渊钟繇取汉中,马超阻挡得厉害,曹操令其坚壁固守,不要擅自进攻.
等待曹操亲来支援,曹操在带来大军在潼关对峙驻扎。突然令军在蒲坂津要渡河西行,马超率军被韩遂要半渡击之计的代替了坚守之策。结果曹操北渡过黄河,令徐晃朱灵等率领四千人成功夜渡蒲坂津。马超令梁兴也率领五干兵进攻曹军,却被击退占据了河西,设立营寨。
在曹操最后渡河时,曹操和许褚以卫兵虎士百余人,看河面平静无事。曹操还在立胡床河边游闲趟着,养神作诗。思想未来
马超突然率领万兵冲到曹军大军跟前,阵角大乱,曹操吓得在趟床上不能动弹。丧魄失神。许褚,张郃将见况,事情紧急将曹操带入船中,许褚一手划浆,一手举着马鞍和曹洪照遮住箭雨,急忙渡河,两人都是两层重甲都受伤在身。箭如雨下,曹操几乎丧命。好在后卫小舅子丁佩,急中生智,把牛马全都放开,使牛奔跑,马超士兵全都跑去抓马抓牛去了,才使他们拚死救出曹操上岸。
马超的土兵,见到大量牛马 都跑去抓奔跑牛马,使马超不能乘胜追击。曹操成功渡河,过河后,曹操对马超如此英勇善战,心有余惊,悚悚地说,马超小儿不死的话,我恐怕连葬身的地方,都没有了。
曹操用贾诩的离间计,离间关西联军,导致了关西联军十部军阀们,相互猜疑,相互防贼。曹操趁此机会发动攻击,成宜,李堪在决战的混战中战死。马超韩遂想割河西之地求和,曹操不许。马超联军各自溃散就退兵了,马超带兵回凉州的天水地方,梁兴被迫逃兰田,成为土匪,进攻周围郡县劫掠,夏侯渊徐晃率军进攻兰田,伐讨梁兴时。梁兴己经掠夺成率领伍干多户人家,强迫他们一同烧杀抢掠,使各县无力抵抗,人们都很恐惧,都到跑到高陵的左冯翊那里,在夏候渊率军赶到,与当地民兵军首领郑浑领导下击破梁兴的部众,并斩杀梁兴。灭了及其党羽。张横,马玩在关中决战失败后,下落不明。马超的两个弟,马休,马铁被跑到京城躲避后来连同他们父亲马腾家属都被曹操斩杀。侯选,程银在失败后一直跟随马超入汉中张鲁处,和庞德一起,在曹操平定汉中后,张鲁投降后都归附曹操。原回地方成为原来的地方长官。杨秋比他们早些时,逃到天水时,曹军也追到安定。杨秋就投降曹操。成为安定郡地方长官。曹丕成帝,为冠军将军,封乡侯。在魏国地位因为主动进劝曹丕称帝。比曹休,曹真,张辽,张郃,徐晃,朱灵名次还在之前的第八名,地位高贵,成为名将。凉州郑甘,卢水胡山贼作乱,杨秋奉命同张郃,郭淮等征讨大获全胜,功劳显著,使得关中再次安定,百姓乐业。二二六年以讨寇将军,封临泾候,寿终正寝。
侯选,程银,杨秋都结果美满,庞德,庞袤弟兄分别投奔曹操和刘备不在细表。庞柔和庞德原在一起生活。嫂子不贤,被庞德杀了,庞柔所恨,所以兄弟老死不相往来。
马超是西北名将,随父出征,风流潇洒。乘曹操平定河北时,在平阳之战中大破并州刺史高干,和南匈奴呼厨泉的联军。父亲马腾胜后交班养老京城,自己独立割据关西,雄踞陇上,在关中势力弱小分散,自己和实力与韩遂相当,却相互猜疑,争斗不绝,使相互双败俱伤,被曹操各个击破,在合战潼关失败后,部下战死很多。投降者更众。从此又以张鲁处投奔刘备才能安身立命。害得父母兄弟百多口被杀,只有马岱有后裔存世。
马超麾下有十位猛将,除庞德和马岱外,其余八人下场如何?
题主问的有问题,说庞德、马岱是猛将,那就是《三国演义》,可《三国演义》里马超手下也没十员猛将,只有庞德、马岱。倒是他的盟友韩遂,手下有八部军马,由侯选、程银、李 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八将统帅,加上马超手下的庞德、马岱,共是十将。
侯选、程银等八将在《三国演义》里的下场我们可以看一下。
话说曹操用计把马腾骗到许昌杀死以后,又写信给韩遂,让韩遂杀死马超。但是韩遂没有听从,反而杀了使者,和马超一起起兵攻下了长安、潼关。曹操亲自带兵来救,在潼关下被马超杀败。
曹操无法攻克潼关,于是渡渭水北上。韩遂和庞德率军五万去劫曹军南岸大营,结果中计,庞德落入陷阱,韩遂被围。幸亏庞德武勇,跳出陷阱,步行杀出重围,又救了韩遂,韩遂手下程银、张横两人战死。
马超和韩遂见曹操渡河以后在河北还没下营,于是再次夜袭。这次马超命成宜带三十骑先去哨探,果然曹军又有埋伏,大军冲出包围了成宜,混战中成宜被夏侯渊所杀。而马超、庞德、马岱率军从后杀来,和曹军混战一场。
不过接下来因为徐晃、朱灵渡河西断了西凉军的后路,韩遂等人想和曹操求和。曹操趁机用涂改的书信离间了韩遂和马超二人,韩遂被逼无奈,只能决定投降曹操。韩遂和杨秋商议设宴诱杀马超时,马超却先一步杀了进来,砍断韩遂左手,杨秋等五人应战,马超砍翻马玩,剁倒梁兴,又杀了两将,其他三将趁乱逃了出去。
西凉军就此大乱,马超和韩遂所部混战起来,曹军趁机杀来,混战中于禁想放箭偷袭马超,却被马超躲过,反而误杀了李堪。
马超兵败以后,此时韩遂的八将只有杨秋、侯选两人还活着,都被封为列侯,留守渭口。
马超麾下有十位猛将,除庞德和马岱外,其余八人下场如何?
这是演义说法,但史实上确有这十个人,大概意思也差不多,另外八人是与马超韩遂联军的部帅,与韩马二军合起来共好十部。曹操赤壁兵败北归,重整旗鼓后觉得后方不稳,又得知周瑜曾向孙权建议取益州然后联合马超攻曹,就准备先打掉益州与凉州中间地带汉中,有备无防。211年,派出钟繇、夏侯渊率领军队出河东,试图经过马超等凉州军阀的领地进攻张鲁。马超等感到危险,怀疑是假途灭虢之策,干脆先发制人,马超、韩遂联合张横、梁兴、杨秋、侯选、程银、李堪、马玩、成宜等十部共十万人马起兵反曹。
经过潼关战、渭河半渡而击等战事,曹马大战初期势均力敌,曹操几次陷入险境,几番施策,终于渡过渭河扎寨渭南,联军失去据险的优势,形势渐被曹操扭转,马超假意找曹操谈话,在阵前暗自测量二人距离,打算纵马奔袭拿下曹操,因顾忌许褚而没有实行。韩马向曹操请求割地求和,曹操假装答应,采用了贾诩之计,抹书间韩遂,联军开始内乱,曹操乘机发起攻势。两军在渭南大战,联军大败,马超韩遂等逃走,此一役,成宜、李堪战死。张横、马玩不知去向。(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杨秋兵败逃回老巢安定,曹操率军挺进兵围安定,和平定了隃糜、氐人的夏侯渊会师围城,杨秋见敌势大,只得投降,曹操让他官居原职,继续留在安定。(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曹丕称帝后,杨秋联合劝进有功,封冠军将军,畤乡侯。又在征讨郑甘、卢水、平定关中立下战功,进封讨寇将军,临泾侯。梁兴在联军渭南战败后,逃到蓝田,劫掠周围郡县补充军粮兵员,被夏侯渊击败杀死。
马超兵败后还在凉州纵横,因在当地深得人心,迅速兼并陇西、南安、汉阳、永阳等陇上诸郡县,又派人联合张鲁,张鲁派遣杨昂带兵相助马超,共集结万余人,围攻凉州治所冀城,韦康投降被杨昂所杀,夏侯渊大军来到击败马超,马超与庞德马岱侯选程银等一同投奔汉中张鲁。马超后又几番挣扎,兵败又与张鲁诸将不和,被逼逃入深山,被李恢找到,说服投降刘备。(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而留在汉中张鲁处的侯选程银,在曹操攻打汉中时为张鲁部将,阳平关失守,张鲁封掉仓库退守巴中,曹操派人招降,侯选程银与张鲁一同归曹,二人官爵复原职。
马超麾下有十位猛将,除庞德和马岱外,其余八人下场如何?
在《三国演义》一书中,马超之父马腾被曹操害死,马超怒而联合叔父韩遂(马腾与韩遂是结义兄弟)起兵讨伐曹操。这时候,马超麾下的猛将有马岱和庞德二人,其他不详。至于马玩、张横、杨秋、成宜、梁兴、侯选、程银、李堪八人,则是韩遂部将。因此,马超麾下有“十大猛将”这一说法是不存在的!
且说二人举兵,与曹军战于潼关。此役,西凉军大胜,马超本人奋起神威,力挫曹营数将,杀得曹操割须断袍,最终为曹洪所救!
不久之后,双方再次战于渭南,韩遂的军队中了曹军的埋伏,西凉军损失惨重,程银、张横、成宜三将战死。此战结束后,韩遂开始向曹操求和,并与曹操约定共同灭掉马超!
得知消息的马超闯进韩遂军帐,被马玩、梁兴、侯选、李堪、杨秋五将围攻。马超的单兵作战能力再一次得到证明:五将杀马超不成,反被马超杀掉马玩、梁兴二将,其余三人见势不妙,护着韩遂逃脱。此时,曹、韩联军将马超的军队围住,马超所部大败!混战中,李堪被于禁误射身亡。
逃出生天的韩遂被曹操封为西凉侯,硕果仅存的杨秋、侯选二人受封列侯,镇守渭口,后不知去向。
马超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再无与曹操抗衡的实力,只好投奔张鲁,后转投刘备。刘备称帝后,马超与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四人合称为“五虎上将”,领凉州牧,不久后病逝于任上!
马超麾下有十位猛将,除庞德和马岱外,其余八人下场如何?
题目中说的马超麾下的八员猛将,应该指的是“旗本八骑”,又称西凉八健将,他们分别为: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 。在演义中,他们是韩遂的部下,并不属于马超。
不过在正史中,他们也不是韩遂的部下,而是割据西凉的八个独立军阀,同马超、韩遂在211年共同叛乱,进攻曹操。《典略》记载,“(马)超与关中诸将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韩遂等,凡十部,俱反,其众十万。”
这八人拥兵数量在数千人左右“各有众千余家”,虽然不多,但足以割据西凉一方。
那么他们的结局如何呢?
候选、程银都是河东人,他们在211年被曹操击败后投奔汉中张鲁。曹操进攻汉中时,两人投降曹操,被恢复官爵。
李堪,河东人,211年被曹军斩杀。
张横,正史并未交待其下落。演义中在潼关之战时阵亡。
梁兴,部下5000余人。潼关之战被曹操击败后逃往蓝田,为害一方。212年被夏侯渊斩杀。
成宜,211年被曹操虎豹骑斩杀于潼关。
马玩,正史未交待其下落。演义中被马超拔剑砍死。
杨秋,211年被曹操击败后逃往安定,后归降曹操,被封为冠军将军。220年,杨秋上表劝曹丕登基,其排在武将序列的第八位,在张辽、曹真等人之前,可见其地位并不低。
后来,杨秋多次平定西凉、关中叛乱,被封为讨寇将军、临泾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