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岁单亲妈妈不想再婚,是心理疾病吗?
她不想再婚的想法与心理疾病没有关系,更多的是从个人角度来考虑的以及现实社会来考虑的,过多的顾虑导致她不愿意再次轻易的踏入到婚姻之中来,那么她到底在考虑哪些问题呢?希望我的见解可以打开心结。
三十五岁的年龄作为一个有三十五的离婚女人来说,这个年纪其实是非常的尴尬,比上还算年轻,比下年纪比较大。如果再找,也只能找四十左右的男人,但是比她小的男人,她们也不愿意去尝试,觉得不合适。
这个年龄阶段的女人如果再婚,为了家庭的稳定,肯定还需要再生一个小孩,可是再生孩子,就处于高龄产妇了,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对产妇来说都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从心里来讲,她们还是不愿意冒这个风险了。
单亲妈妈的身份既然是单亲妈妈肯定还有一个孩子跟在身边,从母亲的角度来看,妈妈更愿意维护自己孩子利益,所以在考虑结婚的时候,更多的考虑孩子的状态。
很多单亲妈妈在结婚的时候都会担心嫁过去之后男方对孩子的态度问题,现实生活中,继父对待孩子的态度实在不敢恭维,从而导致单亲妈妈顾虑重重,这也是她们不愿意轻易地踏入婚姻的一个重要原因。
单亲妈妈的经济状态作为女人来讲,如果她愿意和前夫离婚,并且带孩子,那说明她具备比较强的赚钱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那么她们在选择再婚的时候,对对方的要求就会更高,如果对方的条件比她们差或者差不多,她们一般情况下都不会考虑。
我的一个同学离婚的时候,已经38岁了,这两年一直都没有想过要找一个依靠的人,按照她的说法就是,如果我找一个比我还差的人,那我找他干嘛呢?既然这样还不如一个人过,一个人逍遥自在,还不用将就别人,我想她的想法代表了大多离婚女人的想法吧。
她们具备了独立的赚钱能力和生活能力,就不再愿意将就的生活,苟且的过着日子,她们更愿意活出自己的风采,为自己而活着。由此可见,单亲妈妈的不愿意再婚的想法,并不是一种心理疾病,恰恰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反映了现代社会女性独立自主的思想,这种思想恰恰是我们一直以来所鼓励和倡导的。
当单亲妈妈出现这种不愿意再婚想法的时候,作为社会的人应该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不应该,也不可以歪曲她们,也不应该在语言和行动上对她们进行歧视。相反,在适当的时候应该对她们提供恰当的帮助,让她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为她们的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我想这才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吧。
三十五岁单亲妈妈不想再婚,是心理疾病吗?
不是还没走出来
三十五岁单亲妈妈不想再婚,是心理疾病吗?
什么叫心理疾病?其中有一个条件就是自己感觉不适应不舒服。人家自己觉得没问题,怎么会是心理疾病呢?如果说有,那也是别人认为的。
三十五岁单亲妈妈不想再婚,是心理疾病吗?
单亲妈妈不想再婚,不是心理疾病,只是一种个人选择。以后一辈子不结婚都没有问题。你已经有过一次婚姻,知道婚姻是个什么样子,男人是个什么样子,就不要再轻易踏进婚姻。除非有一天,你遇到合适的人,他真的对你特别好,对孩子也特别好,而你恰好又想结婚了,那就结婚。
对于女性而言,“丈夫”这个角色越来越不重要,独立女性经济自给自足生活完全自理,多个男人还得分出精力去照顾对方,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不结婚的重要原因。
从大趋势看,婚姻制度是会逐渐走向消亡的。在传统的婚姻体系中,夫妻关系是从属关系,妻子从属于丈夫,由丈夫圈养,听丈夫的话,丈夫负责家人的全部开销。女性没有经济地位,无法创造财富,屈从于婚姻制度成为男性的附属品,是女性唯一的存活途径。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和工业革命,当女性可以经济自给自足时,就步入了现代的婚姻体系。女性经济独立之后,原先的婚姻制度其实已经崩塌,虽然没有完全消亡,但婚姻制度已经做出了巨大让步,婚姻从传统的附属关系变为现代的合作关系。两个人地位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妥协,共担风险,共享利益。但是男性往往还希望妻子是自己的附属品,而女性的感觉也不好,发现婚后不仅开销需要共同负担,生了孩子老公基本不管,有个什么事情老公也帮不上忙,基本都是一个人出面,甚至还需要帮助老公解决问题。
不过,结婚与否还要看个人的价值观,有些人会喜欢男主外女主内、女性听话服从的婚姻模式;而有的人喜欢独立自主彼此互相尊重的合作模式;也有的喜欢单身不受婚姻约束。合适自己就好。这个主意要自己拿,不要听三姑六婆胡说八道,她们劝你结婚只是在重复她们的价值观,但她们的观念属于很传统的,并不适合你。最重要的是,你的生活你说了算,管她们屁事。
三十五岁单亲妈妈不想再婚,是心理疾病吗?
单亲妈妈不一定非要再婚才快乐幸福!要不要再婚其实跟个人生活态度有关如果是因为前段感情受伤恐惧再婚,最好去做一下咨询,调整心态;如果是真正的放下过去,只是暂时没有打算开启一段感情,其实也是对自己对孩子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如果是看淡生活,更多想要享受和孩子相处时光也无可厚非……
三十五岁单亲妈妈不想再婚,是心理疾病吗?
应该不是心理疾病,而是考虑的很多:首先是怕再婚了孩子收到影响,或是再遇人不淑,也可能是高不成低不就。总之大都是为孩子着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