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强如大汉,硬气如大明都无法彻底征服蒙古,而清朝就做到了?

历史是许多许多人和事,在同一时空不同地域相互纠结纠缠的结果,谁是最后者谁就是赢家。固然有文明因素——军事政治文化等等,但一切皆是人在做啊。

人才是历史的动力,尤其是人民。

为什么强如大汉,硬气如大明都无法彻底征服蒙古,而清朝就做到了?

要占别人地盘,单凭军事远不够,必须见缝插针收买离间民心,条件是他们失去民心,同时,看你开出的条件是否优厚,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瓦解力,是否合乎民意,老百姓自有分辨力,空头支票还是少开,这样你才有机会见缝插针,才有正治基础,否则,会受到顽强抵抗,没有缝插不进针怎么办?那就收买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广泛的制造民怨,如此以来,就能加速其土崩瓦解了,即便是一二次世界大战,没有这样一个缝儿,很难对付一个团结的民族,无论是大汉还是元朝满清无不见缝插针恰到好处。

为什么强如大汉,硬气如大明都无法彻底征服蒙古,而清朝就做到了?

有时候要征服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仅仅靠军事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当今的美国,军事实力足以毁灭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但是连中东小国都不能彻底征服。那么为什么明朝无法彻底征服蒙古、而清朝却可以呢?

明朝不能彻底征服蒙古的主要原因:手段上比较单一,主要以军事打击为主;自土木堡之变后,国力大幅下滑;草原上民族结构单一,主要就是蒙古族,语言相通、文化相同,便于实现统一;北方广袤的草原也为蒙古军队提供了天然的战略回旋区域;经过优胜劣汰的几百年发展,蒙古族已经适应了草原的生活,并且相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使得蒙古人的战斗力非常强大。以上种种原因使得明朝可以说在打击蒙古方面既显得捉襟见肘,又显得有心无力,这些都是明朝军队无法彻底征服蒙古的原因。自建国伊始到皇朝结束,蒙古都是明朝的心腹大患。

清朝能彻底征服蒙古的主要原因:清朝打击蒙古的手段更丰富、策略更阴狠、措施更精准,直接从政治上、军事上、文化上对蒙古实施毁灭性打击。

政治上:广泛深入的开展联姻。

清朝很早就有与蒙古人联姻的传统,时间应该是从努尔哈赤开始,清朝就通过与蒙古的一些部落建立姻亲关系,皇室男性成员娶蒙古族贵族女子,皇室女性也不断地下嫁蒙古族王子,在政治上实现利益捆绑和结盟,一方面稳固后方,另一方面共同对抗明朝或者其他与清朝关系不好的部落。清朝历史上一共有三位蒙古族皇后,其中孝庄太后就是其中鼎鼎大名的一位,妃子数那更是不胜枚举。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所谓联姻只是手段和外壳,政治利益才是本质和驱动力。

军事上:针对不服大清统治的部落,给予毁灭性打击。

蒙古部落中,最不服清朝的当属准格尔。一开始准格尔实力不济,就假装表现得无欲无求,可当其猥琐发展到一定实力后,其野心也在逐渐增长。终于,在1690年后的6年间,康熙帝曾经多次亲征蒙古准格尔部落,打败了准格尔军队的进犯,算是暂时稳住了北方的形势。到了乾隆十年,准格尔发生内乱,乾隆帝瞅准时机,对准格尔发动猛烈攻击,这一时期的打击真的是称得上毁灭性的,准格尔直接被灭族,其领地西域也彻底被清朝占领,改名新疆,要不是乾隆帝对准格尔的毁灭,现在的新疆的第一大民族应该是蒙古族,那些种田的民族根本就可能不可能有今天人数。

文化上:改变蒙古人的宗教信仰。

宗教是一个民族文化最典型的外在表现,信仰是人的精神内核,作用的是人的大脑,信仰决定国家的力量,民族的未来,信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战斗力创造力的源泉。改变了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就相当于改造了这个民族,消灭的这个民族的精神。

我们都知道,绵绵细雨对土地的滋润往往比疾风骤雨更彻底,效果更好。相比于军事手段的刚性,对别人文化上的改造显得更加温和,真的是润物细无声,悄然之间就可以让人丧失灵魂,相当于把大脑交给别人武装,这样的方式对敌人的打击效果往往更加隐秘、更加彻底、更加高效。我们都知道,蒙古人最开始信仰的是萨满教,萨满教的教义是催人奋进、鼓舞人战斗的,在萨满教的作用下,蒙古人总是那么勇往直前、战无不胜。这一点,精明的清朝统治者当然是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并且为蒙古人找到了新的宗教信仰——藏传佛教。在清朝统治者的软硬兼施下,蒙古人开始渐渐丢失了自己的宗教信仰,而是信起了更加温和、更加顺从的藏传佛教,在藏传佛教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蒙古人的反抗和战斗的意识、能力也在逐渐消弭。

当然,蒙古人最终被征服,也在一方面证明了蒙古族的文化不够强大,底蕴薄弱,软实力的韧性不够,他们没有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没有人为他们建立完整的人伦道义,没有人创造和传播真善美的东西,对人性的正确引导不够,民众的追求主要停留在吃饱穿暖上,其精神生活很单一,信仰的只是仪式性质大于文明性质的萨满教。而文化软实力在支撑民族战斗力创造力方面才是根本性的,文化是文明的本源,我大中华能够饱经沧桑而重新崛起,其根源是我们文化的博大精深、文明的伟力深沉而雄浑。

综上,清朝统治者在对付蒙古人方面,确实比明朝统治者更加得心应手,他们更愿意放下身段与蒙古人交往并研究蒙古人,对蒙古人研究得更加深刻,对蒙古人的弱点看得更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用在清朝对蒙古的征服上那是再合适不过。

为什么强如大汉,硬气如大明都无法彻底征服蒙古,而清朝就做到了?

汉朝时,生活在中国北方蒙古草原的是匈奴族。明清时期,生活在中国北方蒙古草原的才是蒙古族。

汉武帝时,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胁,但没有完全收服匈奴。明朝时,朱棣曾多次深入漠北攻击蒙古,但也没能最终解除蒙古的威胁,最终修筑长城抵御蒙古。

而清朝时,蒙古完全归服于清朝不再与中原王朝对抗。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的根本是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关系的问题。

汉与明是汉族建立的中央王朝,是农耕文明。而匈奴和蒙古是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是游牧文明。它们之间的对抗是两个民族和两种文明的对抗。

而清朝的前身是后金,也是由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女真建立的,与蒙古族同属游牧的游牧的少数民族。在女真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就与蒙古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清朝入主中原后,继续施行满蒙联姻的国策,巩固与蒙古的关系。所以,清朝虽然是满洲贵族建立的,其中有很多的王公贵戚是蒙古族。这样就把蒙古族与满洲族团结统一在一起了。

为什么强如大汉,硬气如大明都无法彻底征服蒙古,而清朝就做到了?

过去

和亲是汉送美女给大漠首领

清时

大漠首领将女儿送过来登上皇后宝座

共掌天下

大漠首领反心削弱

清又大兴喇嘛教

尊崇活佛

大漠首领下的文臣武将渐渐折服于喇嘛教

佛心满满

用心耕耘福田

故,天下太平

凌远长著

为什么强如大汉,硬气如大明都无法彻底征服蒙古,而清朝就做到了?

不说别的,就领土问题而言,清政府确实要比明朝做的好上许多。清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力,要远远强于明朝在当地的羁縻统治。

因此,有一个历史事实不得不承认,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对其他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力,要远远强于汉人王朝!
元朝如此,清朝同样是如此。

就拿西藏地区来举个例子,众所周知,元朝建立的行省制,直到今天都还在沿用,而西藏地区,正是在元朝时,第一次被纳入到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辖!

当时元政府在中央专门设立了管理西藏事物的部门,宣政院。这是在元朝之前,历代王朝所没实现的。元朝灭亡后,对与西藏的管理,明政府实行的是名义上的羁縻统治,并无实际控制和管理权。

直到清朝建立,中央王朝才重新恢复对西藏的直接统治。而蒙古高原,历来是游牧民族的聚居地,就算是人们口中最有“血性”的明王朝,也没能实现对蒙古高原的控制,反过来还不断受到瓦剌,鞑靼的侵略。

满洲崛起后,关于蒙古各部,主要还是通过和亲和战争的方式,拉拢一批攻打一批,从内部分化蒙古各部,并将其逐一收服。

满洲人是游牧,渔猎民族,生活习性与蒙古有诸多相似,且明朝历来是被蒙古人视作最大的威胁,因此,很容易被崛起的满洲拉拢。而满洲人本就是以关外人的身份入主中原,很清楚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想要的是平等对待,想要的是同内地通商和交流的机会,因此,清政府顺势而为,各民族一律平等,这样就增加了内部团结及各民族间的向心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