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被有些人说成是美术字的刘炳森隶书为何现在又被说成是大师字?

实际上这种状况有什么可论来论去的,刘炳森先生的书法作品在,喜欢不喜欢,那都是某个个人的事儿,就好比有的人喜欢吃川味 ,有的人则会如见财狼极极不喜欢,怎么你独裁霸道到不允许别人有自己的喜好吗?请不要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别人,好吗?

即使王羲之,别人也有不喜欢的权力?难道我们就那么喜欢做思想的强暴者吗?可笑至极啊!

真的期望我们做个宽容别人的人,允许百花齐放——也有小草或荆棘存在,这就是春天的胸怀!

当初被有些人说成是美术字的刘炳森隶书为何现在又被说成是大师字?

刘炳森应当算得上是大师,理由如下:

一、开创一体:汉隶以后,唐隶乏善可陈,清末碑学大兴,百花齐放,几乎写尽了隶书风格体式,刘炳森竟然能独辟蹊径,创出新体,实在堪称大师!

二、辨识度高:刘体隶书一出,谁人不识,独特面目,遍布大江南北。

三、雅俗共赏:雅俗共赏不是低端而是一种能力,无人认可不是曲高和寡很可能是无一是处属于丑书。毛主席说过艺术是为大众服务的。

四、规范整饬:比所谓强调个性的丑书强太多了,何况刘体隶书也很有个性。

五、底蕴深厚:刘炳森不是写不出那种所谓的纯隶书,而是在纯汉隶基础上发展了隶书,是新时代的隶书。没有汉隶基础你认为他可能创出新隶书吗?

当初被有些人说成是美术字的刘炳森隶书为何现在又被说成是大师字?

自成一家,播扬海内,已属不易,何必拘泥于大师巨匠之间,须知,巨匠亦非心想事成的。

当初被有些人说成是美术字的刘炳森隶书为何现在又被说成是大师字?

当代写隶书的,最出名的可能就是刘炳森了,有人猜测说刘炳森写过的牌匾可能是最多的人了。他的各种字帖、光盘等出版物被印刷的次数也是最多之一了。由此也可见他的隶书确实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当然网上也有很多对刘炳森先生隶书的争议,有的说他的隶书是美术字,写的太呆板了,一百年都不变的。甚至还有不喜欢刘炳森隶书的人,建议刘炳森去中央工艺美院再去进修一下。

不知道这些评论者的书法水平有多高,但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利。如果真的去看一下刘炳森从年轻时到老年时的作品,我们就能发现,其实他的书法一直在不断地改变风格。很多人都知道他最初学的是《华山碑》,而后学习《乙瑛碑》、《张迁碑》,最后写《石门颂》。

但是鲜为人知的是他把楷、行、草、篆等各种书体也不断地揉入他的隶书创作当中,因此才有了后来的熔百家之精华,炼自家之境界。而且长年坚持临帖的日课,即使是晚年身体逐渐走下坡路的时候,也一直在坚持,作业不断。

网上看有些人还说,刘炳森的隶书如果学学某某的,改变一下就好了。这其实也反映了艺术审美没有一个共同标准的问题。如果他按别人的想法去那么写了,一定还会有人说应该这样写,学来学去就不是刘炳森了,可能是张炳森、王炳森了。

刘炳森的隶书走的是方正端庄的路子,可能后期他自己也觉得有点太严肃了,所以学习了一下《石门颂》,并且明显看到其它诸体的一些融入,甚至有些还有行书的牵丝萦带。但根本上的风格没有变,他始终试图在传统隶书方方正正的基础之上写出风格、写出变化,这其实真的是一条很难的书法创作之路。

当今书坛有些人为了求新求变,故意把汉字的写法美术化,很多写法加以改造,长画写短、短画写长,然后故意东倒西歪,有的甚至于汉字的间架结构都给改变了,请问这还是汉字的书法吗?

刘炳森一直主张书坛的多元化发展,但要遵循一个主旋律,那就是坚持以传统书法为导向。对那些不正经写字,排斥压制传统书风,以“狂、怪、丑、野”为时尚的现像非常反感,提出批评,认为这是“置民族欣赏习惯和人文传统于不顾,成为了艺术上的邪教”。大概也因此得罪了一批人,因此被一些人抹黑和批评。

当初被有些人说成是美术字的刘炳森隶书为何现在又被说成是大师字?

说刘炳森先生的隶书仅是美术字的简直是,愚昧无知!刘炳森先生的隶书集古今隶书书法于一体,古朴,圆韵,端庄大气,少了古隶的死气,比古隶更话脱,但万变不离其法,只能算是真正隶书史上的一大飞跃,真真正正的将书法和艺术融和在一起了,实在不可多得!

当初被有些人说成是美术字的刘炳森隶书为何现在又被说成是大师字?

刘炳森先生的隶书水准不应当只是为时下“有些人”的审美与批判所左右。捧得过高与贬得过甚只能体现自身的狭隘和无知,又或怀有私下的个人目的。

书法的审美与评判向来需要历史距离与沉淀的。是“大师”还是庸才;是“经典”还是俗品……当脱下与书法无关的外衣后,才能还其人其书的本来面目。

隶书自唐以后,逐渐蜕变为装饰性的字体。通常应用于碑额、墓志和题铭上,发展到今天,其简便易学,整齐划一的装饰性与辩识度完美统一,成为了使用最广泛的美术字体之一。

而恰恰是以上特点,也是学习隶书的难度。刘炳森先生的隶书独具个人面目,基础扎实,涉猎广泛,功力深厚。于均匀中有变化,整饬中蕴参差;简中见繁、纤处实厚、拙而有妍……非花大智慧下大功夫不可到也,实上下三十年中佼佼者。至于身后百余年地位功绩,还待历史评说!

[临池管窥]谢谢浏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