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明明已夺取政权为何还要发动战争?
大家都说希特勒是发动二战的恶魔,这个是无可否认的事实,而且,希特勒野心勃勃,一心要横扫欧亚大陆,与美国人一争长短,确实罪无可恕。但另一方面,英法美三国也是罪恶累累。本质上,无论战前战时战后二战交战双方,德意日西和美英法俄都是为了争夺这个世界的掌控权,无一方是正义的。最后的结局是摧毁了德意曰三个法西斯政权,也让英法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土崩瓦解,包括我们的完全独立自主有一定的作用,当然,我们不是要感谢恶魔,而应该牢记是我们的开国领袖们善假大势,应足己身,才有了今天的伟大复兴!
希特勒明明已夺取政权为何还要发动战争?
制造恶魔的美国犹太人
今天我们一说希特勒上台的原因,大部分人都会说希特勒有多努力,纳粹党有多具有蛊惑性。也有朋友学过一些历史,就会说法国对德国的压榨多么严苛,德国经济多么混乱,1929年的大萧条对德国经济影响多么巨大。但是今天我要告诉你一段历史,关于让纳粹党,让希特勒上台的真正幕后推手。
法国元帅福煦在《凡尔赛和约》签订之后曾经公开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为何福煦如此笃定20年后法德必有一战呢,这是因为《凡尔赛和约》的条件实在太过苛刻,而德国的有生力量在一战宣布结束时实际并未受到不可挽回的损失。
一方面是农夫生产的牛奶都要按比例向法国人上贡,另一方面是广大基层官兵们认为投降是受到了本国政客们的“背后暗算”而十分不服气。因此,20年后再打一仗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了。
《凡尔赛和约》中对于德国战败后向协约国赔偿的问题显得极为离谱,这直接导致德国在投降后的数年时间里通胀严重,失业率暴涨,民生凋敝。此时整个欧洲都在各自舔着伤口,在一片残垣断壁中进行着重建,没人会顾忌德国人的死活。
欧洲的凋零虽然令欧洲老百姓承受了无边的苦难,但对美国人,尤其是美国犹太人来说则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美国在一战时通过向同盟和协约两方贩卖军火,赚得盆满钵满,此时的美国有着大量的游资,老百姓们十分有钱,资本家们极其有钱。这个时候他们正在积极地从全世界寻找市场,发展自己的海外经济。
为什么德国格外受到美国人青睐呢?因为德国的经济最烂,德国的各种产业受通胀的影响几乎成了白菜价,而大量的失业人口也让人力成本降到了一个极低的水平。最重要的是,德国国内有大量的德裔犹太人,他们对德国的情况门儿清,通过和美国富亲戚们合作,他们从中赚取了大量的油水,而美国犹太人也乐意跟这些“穷亲戚”合作,因为这让他们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犹太人在当时虽然没有自己的国家,但他们非常团结,私下里有一个名为犹太人复国会的松散组织将世界范围内的犹太人联系起来,这个组织后来发育成了世界犹太人复国主义组织。后来建立以色列的以色列第一任总理本·古里安就是这个组织的主席。
美国的犹太资本家注意到了德国市场的虚弱,于是大量的美国资本在犹太人的操纵下涌入德国,迅速振兴了德国经济。今天有很多人吹1920年代德国经济腾飞是因为德国人的民族特性,但实际上没有美国犹太人的注资,德国市场在《凡尔赛和约》的高压盘剥下根本无法完成正常的经济循环,更别说经济的重新繁荣了。
那么美国犹太人对德国市场的注资和纳粹党上台又有什么关系呢?这里就必须要提到一家德国化学公司,IG法本。IG法本是德国化工行业的龙头老大,二战时期德军使用的几乎所有化工产品,超过7成的炸药和几乎所有的人造橡胶都由IG法本公司生产。
IG法本有多牛?1952年被清算拆分之后,它被分割成阿克发,拜耳,赫斯特等大大小小的10个公司,但即便如此,全世界的化工产品公司排名中,这些分割出去的小公司的实力依然占据了第一,第二和第四等位置。
但当时受国内通胀和《凡尔赛和约》的限制,IG法本的日子也不好过,也曾一度风雨飘摇。美国人发现了这个机会,他们想到,这么厉害的化工公司,如果我们通过注资控制了它,那岂不是就相当于控制了一根德国的国民经济支柱?于是,美国犹太人开始大肆向IG法本注资,IG法本从萎靡不振顿时就变得雄风再起。
除了IG法本,美国犹太人抱着控制德国经济的想法也投资了许多其他的濒临破产的德国公司。市场上的异常自然引起了当时还是魏玛共和国大总统的兴登堡的注意,毕竟《凡尔赛和约》压榨之下的德国应该是个什么鸟样子这位一战德国英雄心里门儿清,所以当他发现美国资本正在偷偷蚕食德国经济的时候,也暗中采取了一些抵制手段。
美国人感受到了暗地里来自德国政府的压力,感觉非常不爽,琢磨了一下,要不咱自己扶植一个向着咱们的德国首脑吧!于是在精挑细选之后,美国犹太资本家们注意到了纳粹党。为什么找上纳粹党而不是其他什么党呢?因为纳粹党足够弱小,弱小也就意味着好控制。
接着,通过IG法本公司,美国人给了纳粹党大量的政治资助,帮助他们在德国社会进行演讲和宣传。在1931年进行的总统大选中,IG法本向纳粹党和希特勒个人提供了对其他参选党派来说可谓是天文数字一般的经济资助。今天我们看希特勒在竞选时全国各地地发表讲话,举行集会,进行演讲,过程仿佛行云流水,但这背后同样烧掉了大量的德国马克,而这些马克就是来自法本公司,来自它背后的美国犹太人大金主。
可以说,纳粹党和希特勒的上台,美国犹太人出了死力气,没有法本公司的资金支持,光是为竞选拉赞助就要让希特勒愁到头秃(虽然他本来头发也不多)。从后来事态的发展来看,希特勒明显比美国犹太人要聪明得多,而这群亲手打造恶魔的资本家们也万万没有预料到德国的民族情绪已经积压到了不血洗全世界便无处抒发的地步。
希特勒上台后与恶魔的野心讲完了希特勒和纳粹党上台的大背景,我们再重新来看这个问题,为什么希特勒明明已夺取政权却还要发动战争。
首先,希特勒上台之后要面对的最直接,最尖锐,最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德国人民压抑了十多年的民族情绪。为什么说此时的德国有着巨大的民族情绪呢?其实前文已经提到过了,就是一战结束时,大量的德国官兵和激进的民众并不认为自己战败了,而是认为自己被胆小懦弱的政客们给出卖了。
一战虽然也造成了惨重的死伤,但一战结束之后的德国却并不像二战末期的德国一样,青壮年男子凋零,已经到了要招收组织童兵的地步。一战结束后,大量的德国国防军官兵走出战壕,带着“一无所有”和“一脸茫然”返回了德国。在当时的德国军队之中有一句话流传很广,大意是说“德国的战败非战之罪”,其实想表达的意思就是一线的官兵都觉得能打,凭什么你们这些政客敢擅自投降呢?
所以一战后的德国社会上下一直憋着一股气,等着一个机会去发泄。而希特勒在上台时对德国民众进行了大量的关于抒发民族情绪的允诺,这也是希特勒为什么在当时如此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另一个同样至关重要的原因和德国的经济有关。1929年美国经济大危机爆发,德国1920年的经济本来就是靠美国资本撑起来的,所以德国市场在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之后异常敏感,因此出现了号称一夜增加400万失业工人的尴尬盛况。
希特勒上台之后要解决经济问题,这也是他在竞选时对民众的允诺。可是正常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手段是治不了被《凡尔赛和约》掏空,同时又被犹太人大放高利贷的德国市场的。
因此希特勒采取了两个政策,第一个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大力发展军工产业,让失业者去造枪造炮造炸弹,然后政府发给他们购物券,再统筹生活物资,依据购物券进行购买,这项政策至少让民众解决了温饱问题。第二个就是针对德国犹太人的严酷政策,这些政策以对犹太人的人身直接迫害为主。因为当纳粹党把犹太人抓到集中营里之后,一方面可以没收他们的财产充作扩军备战和整肃国家经济的军资,另一方面则相当于消灭了犹太人和普通德国人之间的债务关系,让很多之前为了生活被迫向犹太人借高利贷最后沦入债务深渊的德国人重拾了生活的希望,从而更加巩固了纳粹党的统治。
我们都知道,商品是需要流通的,可老百姓造出来的枪炮和炸药怎么在德国市场上流通呢?毕竟这些东西又不像面包一样能吃,也不像啤酒一样能喝,更不像棉衣一样能御寒。所以,为了国家经济能够实现“正常”的循环,希特勒和纳粹党就必须要想办法消耗掉这些在本国市场上消耗不掉的“商品”。因此,对外战争就成为了一个必然。
当然,以上是从德国经济角度对本题进行的分析,这并不代表希特勒不断发动战争最后引发世界大战的全部原因。因为除了经济这样的大原因之外,也存在希特勒本身就是一个恶魔这样的原因。希特勒和纳粹党对全世界的伤害是毋庸置疑的,对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有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
以上就是对“希特勒明明已夺取政权,却为何还要发动战争”这个问题的解答,如果你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我是历史漩涡里的杂学家,日常深度解析历史问题,欢迎大家来撩,觉得有点意思的可以点点关注,你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谢谢大家。
希特勒明明已夺取政权为何还要发动战争?
首先声明:本人无意为希特勒翻案,不可否认由希特勒发动的二战是对人类文明的亵渎、是对生命的践踏、是对国际秩序的公然挑战。说他是禽兽是魔鬼一点也不为过,不过和其他魔鬼所不同的是这是一个有理想有信仰的魔鬼。
希特勒和其他的独裁者的区别在于:其他独裁者尽管标榜自己是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但实际上说到底不过是为了自己及其家族的私利而掌权揽权用权,所以他们在没夺取政权之前或许会提出许多蛊惑人心的口号,可一旦自己的地位稳固就会忙于享乐,自然也就失去了对外征战的勇气和魄力。希特勒的纳粹种族理论尽管是灭绝人性的,尽管是臭名昭著的,但就他本人而言却是终生信奉不渝的,事实上他夺取政权就是为了要践行这一疯狂的恐怖的信仰。
有一种说法是“有信仰的坏人做起坏事来更恐怖,因为他不认为自己是在做坏事”。事实上不只是希特勒,看看二战中的党卫军以及亚洲战场日军士兵的疯狂暴行,事实上当他们犯下如此疯狂的野蛮暴行时他们却以能杀戮更多手无寸铁的平民而自豪。
希特勒明明已夺取政权为何还要发动战争?
青岩来答、(我希望真正喜欢历史的朋友能够耐着性子把本篇文章看完,谢谢。)
一战结束后,英法成功将德国这头猛兽用铁链给栓了起来。战败的德国解散了军队,销毁了武器,割让了13.5%的国土,丢掉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属东非、德属西南非、喀麦隆、多哥以及德属新几内亚)。
更为残酷的是法国还要求德国人赔付132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1金马克等于3.58425克黄金,1320亿金马克约等于6099475.932亿人民币)。
这笔巨大的战争赔款成为了德国人的梦魇,无论德国如何努力都无法添上这个大窟窿。而法国为了惩罚逾期的德国人,直接出兵占领了鲁尔工业区。无力抵抗的德国成为了法国人的“摩擦的对象”。1929年,波及整个西方世界的经济大萧条袭击了德国,骇人的失业潮将德国人带入了深渊。
这时,一个奥地利青年登上了德国的历史舞台,他就是阿道夫.希特勒。阿道夫.希特勒从事过的职业比较多,他做过流浪汉也做过搬运工人,当然他更愿意提起自己是一位画家与军人。丰富的个人经历让他了解了德国社会各个阶层真正诉求。
- 希特勒利用大众的仇富心里,极力攻击犹太资本家,鼓吹民粹主义,获得了底层百姓的支持。
- 希特勒利用国防军急于向英法复仇的心里,承诺上台后将扩充军队、整军备战,获得了军队的支持。
- 希特勒利用资本家对工人运动的恐惧,以上台后取消工会为条件,获得了德国资本家的支持。
- 几乎得到所有人支持的希特勒通过大选,高票当选德国总理。
对,你看的没错。希特勒确实是德国人自己投票选出来的,并不是像墨索里尼那样依靠暴力手段夺取政权的。
希特勒明明已夺取政权为何还要发动战争?希特勒上台之前,整个西方世界的经济秩序已经崩溃,几乎所有工业国生产的商品,都难以销售出去。此时的德国经济已经陷入死循环,工厂生产的商品卖不出去,工厂停工、工人失业。工人拿不到薪水就没有人消费,没有消费,商品的销售就更为困难。
希特勒上台后为了解决经济问题,开始大力推动全国性保障福利,采购武器扩充军队。当然这还远远不够,为了能够创造足够多的工作岗位,希特勒还投入大笔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一大批公路、铁路、教堂、学校、剧院等公共福利性设施纷纷上马。德国几乎每个人都找到了工作,有的部门甚至出现了用工荒,德国经济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在当时世界各国都在学习希特勒,就连国民党老头子蒋介石都不止一次的提出中国人也需要一个自己的希特勒。
希特勒真有这么神,能够将德国拯救出来吗?
错!错!错!德国在希特勒的治理下看似繁荣昌盛,实际都是假象。为了打赢残酷的一战,德国不但消耗了百年积累,还欠下了美国大笔的军火钱。在凡尔赛条约后,德国又面临着巨额赔款。空荡荡的国库根本没有钱,希特勒又从哪里搞来的大笔资金呢?很简单“贷款”。
希特勒执政以后,急令自己的心腹财政部长沙赫特立刻与华尔街金融巨头进行接洽。当时正处经济大萧条时期,国际上有着大量游离资本无处可去。希特勒以极其诱人的条件,从华尔街资本家那里筹得了巨额贷款。
希特勒通过创造工作岗位的方式,将钱发到了德国百姓手中。老百姓有了钱,日子就慢慢的不 那么难过了,人们当然会拥护希特勒。可这种寅吃卯粮的行为,是难以长久的。希特勒随后又想到了第二个法子,抄家。
那抄谁的家呢?当然是谁好欺负,谁有钱就抄谁的家。
随后由德国政府主导的“排犹”运动摧毁了德国犹太人的一切,平静富足的生活被打破,大量的犹太人沦为底层二等公民。
可这些昧心钱能够拯救希特勒吗?当然不能。到1939年8月底,德国的国际债务总额达到了374亿帝国马克,可德国一年的财政收入还不到150亿帝国马克,贷款逾期已经成为希特勒的噩梦。
把资本家挂路灯重新分配财富,肯定不行。放任财政破产,飞涨的物价也会让希特勒迅速失去民众的支持。
既然左也是死、右也是死,希特勒干脆选择了一条更为激进的路—发动战争。用压榨其他国家国民的血泪换取德国的歌舞升平。
希特勒明明已夺取政权为何还要发动战争?
这和经济有关。
德国在一战战败后,割地赔款,遭受了非常严厉的经济制裁,从1929年到1933年,德国遭遇到世界经济危机,整个德国无比萧条,33%的失业率,600万的失业人数,农业生产减少了30%,工业生产指数下降了40.6%,德国最重要的银行达姆斯达特银行破产,全国疯狂的挤兑造成货币信用危机,黄金储备减少了五分之一,出口减少69.1%,进口减少了70.8%。
是由于经济出了问题,所以德国的政治非常不稳定,纳粹党在这种情况下承诺富国强兵,1929年,纳粹党仅占国会12席,1930年就占了107席,到1932年,纳粹党占了230席位,获得了1373万选票,成为德国第一大党。
纳粹党是民选上台的,希特勒在复兴德国经济这个问题上,老实说前期还做的不错,执政第一年,失业率下降了三分之一,18个月内失业被消减了60%,方式和罗斯福新政大同小异,就是以工代赈,包括增加铁路邮局投资,扩大紧急救助,花了国家GDP的4%用来促进就业。
此后又限制已婚妇女就业,鼓励妇女回家做家务,对年轻夫妇提供婚姻贷款,只要女方婚后保证不就业,生四个孩子后,贷款无需归还。在政策刺激下,结婚率大大上升,出生率上升,大批的妇女离开工作岗位,导致工作岗位空出。
修建公路,飞机场,兵营,齐格飞防线,仅仅高速公路和齐格飞防线就吸收了400万劳动力,希特勒要求每个城市和乡村都建造自动化地下停车场,公园和绿化区,由于大批的公路和停车场的修建,刺激了德国的汽车工业。
纳粹时代的高速公路
扩军和实行义务劳动制。党政机关大幅度扩招公务员,在一系列的就业刺激政策下,失业率大大下降,希特勒仅仅执政一年后,失业率变成了20%,次年12.5%,到德国闪击波兰之前的1938年,德国失业率已经跌到0.95%,是彻彻底底的完全就业。而此时,英国依然有180万失业工人靠救济生活。
为什么会出问题?但是德国的这种经济刺激是有代价的,一方面,希特勒大力发展军工业导致德国经济畸形发展,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比例失调,从1933年到1939年,军事工业扩大了1150%,消费工业只增长了43%,消费生产在工业总投资的比例从1928年的31%下降到1939年的17%。
由于扩军备战,德国国债极速上升,但是工人收入没有改善,从1933年到1939年,工人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从63%下降到57%,用于蔬菜的消费下降了10%,糖类消费仅为英美一半,肉类消费仅为英国76%。
德国人可能一开始对于希特勒促进就业的政策感恩戴德,但是时间长了,德国人对于改善生活消费需求的欲望就上升了,很明显,以希特勒加大军事工业的生产方式,无法给德国人提供更好的生活,这时候出动坦克掠夺他国,简直是自然而然的。
纳粹德国掠夺他国艺术品
以法国为例,三分之二的法国领土成为德占区,该区所有的工业企业,运输工具,通信器材,原材料储备和军事设施,全部交给德国,仅此一项,德国获得法国国家财产5500亿法郎,私人财产2570亿法郎。
德国在1940年4月到1941年3月这一年时间,从丹麦掠夺83668吨油料,159386吨猪肉,97384吨牛肉,59381吨禽蛋,73000吨鱼,还有不计其数的水果。
没收了波兰294家大型企业,9000家中型企业和7.6万家小型企业,12.1万家贸易公司和商店,价值70亿马克,占领波兰四年时间,掠夺波兰粮食376.8万吨。
在占领苏联领土的时候,德国获得23.9万台电动机、17.5万台金属切削车床,抢走的牲700万匹马、1700万头牛、2000万头猪、2700万只羊及1亿1千万只家禽
同时每占领一个国家,立即没收该国中央银行所有的黄金和外汇,且废除该银行处理其他银行或者私人拥有黄金和外汇的权利。然后德国利用掠夺来的黄金和外汇从中立国购买经济资源。
纳粹是需要德国人的支持,这仗才能打的下去,在源源不断的掠夺他国,加强本国人民福利的情况下,不难看得到德国人实际上对于纳粹还是比较支持的,在遭受到纳粹侵占国家的人民在民不聊生的时候,德国人还过着不错的生活。这也是希特勒当年受到德国人拥护的原因。
希特勒明明已夺取政权为何还要发动战争?
希特勒夺权和德国开战没啥太大必然的联系,而是德国必然会再次发动战争,希特勒只是这场必然事件的一个执行者。
而且,这一点,在一战停火的时候,福煦元帅就有了预言了。二战的欧洲战场,几乎是所有欧洲人都能预料到的一件事。法国那会儿紧锣密鼓的修马奇诺防线,不就是准备抵挡德国入侵么。
一战那会儿,德国其实没正儿八经的被彻底打服,德国投降那个过程也是比较戏剧性的,属于是被英法耍了。一战结束之后的德国,被凡尔赛和约一顿压榨,非常严苛,结果是,军队被遣散,一堆当兵的失业,老百姓失业,经济崩溃,德国负债累累.......这会儿德国弥漫着的就是屈辱、仇恨、不甘。
而你再看下纳粹的发家史,其实也就是希特勒的发家史。他这里面利用老百姓的不甘和痛苦,煽动仇恨,发誓洗雪耻辱。这样的演讲、宣传,在当时德国的那个环境里面非常受欢迎,老百姓也愿意听这些话。这种情况下,老百姓需要的是希望。这点就和现如今一些人喜欢看爽文一样,现实中过的非常憋屈,然后看到一篇爽文立马精神焕发。
一战结束之后的德国,老百姓生活实际上是比较困苦的,尤其经济大危机那会儿,对德国的打击是非常致命的。这会儿,老百姓向往的是一个美好生活。这会儿希特勒又来了,开始和德国人承诺一大堆美好愿景,描绘了非常美好的蓝图,一副大日耳曼帝国的景象,顺便说德国这些都是英法害的,都是犹太人害的。德国遭受经济大危机那会儿,恰恰是希特勒的一个转折点,从这会儿开始,他的事业算是正式一飞冲天了。
仇恨、不满这些东西,是能让人获得支持率的。煽动仇恨、制造仇恨,其实就是在制造支持率。你创造出个敌人,然后对着这个敌人发狠,老百姓自然支持你,尤其环境比较困难的时候,人们最想看到的就是这些。
当年一战投降,德国被人耍了,输的也挺窝囊。东西两线开战,德国打赢了东线,结果打不动了西线,最后美国参战,德国人打不动了,开始败退了。这会儿,琢磨停战,和英法也是一拍即合。停战这个东西,不是投降,停战协议不是投降书,和谈也不是投降仪式。这是正常的思维,结果世道变了,德国那边军队解散了,后院也起火了,德国去开会,人家拿出来个投降书,德国没招,硬着头皮签了。
这里,德国绝对是被耍了,虽然他后来也很可能打不赢,但是当时的德国人就是这么认为的。加上希特勒的煽动,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当年是被叛徒出卖,被犹太人陷害,被英法戏耍,导致今天这样一个结局。
当时德国那些将军们,一个个愤愤不平的,要洗雪耻辱,都憋了一口气。纳粹的那些高层里,什么希特勒、赫斯、戈林这些人,也都是非常怨恨,本身这些人还都是一战时期的战斗英雄,这些人仗打输了,是很窝囊的一件事。德国军方这些人,还有纳粹的这些人,一个个都是愤愤不平的,这高层,都是想要开战的。再加上德国老百姓,他也是支持开战的。
而希特勒给德国人描绘的宏伟蓝图,你咋实现啊?开战啊,你得把一战失去的东西夺回来才行啊,你不夺回来,你这蓝图根本没法实现啊。所以,他后来将刀对准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法国,这都是没人反对的。甚至说,这就是老百姓推动起来的战争。
当年,希特勒的所有宣传,都是和老百姓的情绪是对应的,老百姓觉得屈辱,他说要洗雪屈辱,老百姓愤怒,他跟着老百姓一起调动情绪,老百姓不甘心,他就要打回来。希特勒给德国老百姓承诺了一堆东西,属于是促进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而老百姓推他成为德国第一大党,他就又得去兑现当初那些承诺,这两个,是互相促进的,就算希特勒不想打,他也得打,你当初承诺了,你就得办到,要不老百姓反对你。
这里面另一个潜在的就是凡尔赛和约仇恨,老百姓反对凡尔赛和约,对此非常不满,而希特勒又拿着凡尔赛和约说事。他们针对的是凡尔赛和约么?不是。而是针对凡尔赛和约的签署者,针对的是凡尔赛和约的主导人英国和法国。对于凡尔赛和约的仇视,实际上是对英法的仇视。
希特勒能上台,背靠的是当时德国国内的环境,不光是希特勒,别的党派想上台,也得走他这个路线,老百姓喜欢的就是这些。也就是说,换个人,还是得走这条路,换个人,这仗还是得打。
当年希特勒煽动仇恨上台了,而几年经营宣传下,仇恨越来越多了,煽动完仇恨了,你不得报仇么。这会儿就达到顶峰了,那会儿德国就是个炸药桶,一点就着的那种,而且不点的话,也是会自己迸出火花的。
后来德国重整军备、莱茵兰军事化、吞并奥地利、占领苏台德,这些都是德国老百姓愿意看到的,他们都觉得这是应该的,他们觉得这是拿回自己的东西。到这会儿,战争避免不了。希特勒要的是一点点扩张,后来入侵波兰,这也是德国老百姓想看到的,只不过这次英法没惯着他,跟他宣战了。
这一切加一起,是后来二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二战爆发也是一个必然事件。以至于很多人说二战是一战的延续,要我说,咱就直接点,一战和二战本身就是同一场战争,巴黎和会只不过是中场休息的开始,休息完事还是得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