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庭里谁把钱看的最重?

我把钱看得重,老公工资卡在我这,我自己挣的钱在我这,我相当于财政部长。

1.老公的衣服、鞋子、袜子、酒、茶叶,我统一购买,衣服、鞋袜往往货比三家,老公常常着正装,我一般给他买G2000的衣服,打折时买。酒是固定买歪嘴,一次买一件,送酒杯。茶叶一般是绿茶或飘雪,一次买2斤,送茶具。

2.按月发放老公、儿子的零花钱,老公一个月1500,儿子一个月2600,其他如学费、人情开支照实支出,如果零花钱不够用,要额外申请,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不然不批。

3.孝敬父母的钱、水电费物管费、生活费、油费保险费保养维修费、请客吃饭等由我统一支出。

4.我个人支出少,我崇尚简约生活,个人生活很节俭,吃得简单,娱乐活动少,不化妆,开销少。

因此,我很能存钱,虽然是工薪阶层,但家里大笔开支,如购房购车、儿子求学、父母治病等,我都能拿得出,不存在愁眉苦脸四处借款的现象。

你的家庭里谁把钱看的最重?

在我们家,我妈就特别看中钱,我在家呆几天,几乎说过的80%的话里都有钱这个字,说邻居家男主是干啥的,挣钱多啥的;谁谁谁儿媳妇一个月能挣10万可有钱了;13楼的老太太打扑克非要玩儿钱的她不想玩;今天买东西花了多少钱;退休金涨了,谁谁谁涨了1000多,退休有钱;我怀了二胎说婆婆家一分钱也没给我,也没说买点好吃的不要去他们家;银行利息太少了,存一年就那么点利息,存钱不合适。每天每说一件事,八九不离钱;真是头大,你说也不缺吃不缺花不缺钱的,天天的跟我念叨这个钱,真是闹心啊我~

你的家庭里谁把钱看的最重?

小时候在娘家的时候,我觉得我妈是把钱看得最重的人。

我是标准的80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跟着爸爸妈妈去地里干农活了。

夏天到地里割麦子,秋天到地里收棒子。尤其是到了收棒子的时候,好不容易走过去这一趟把玉米棒子都掰完了,我妈总会来一句,你再走回去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漏掉的?漏掰了一个就等于是少卖钱了。

唉,我每次总是不情愿地在玉米地里钻着再走一趟,结果有时候还真的有漏掉的玉米棒子。

我们小时候差不多每家每户都自己养猪,每隔个三两天就要用那个大铁锅给猪煮食。有时候我就觉得,这猪🐷怎么吃得那么多呀?我要是每次少喂它一点,这一锅的猪食,是不是就能多吃两天[what]

我这个想法刚实施了两次,就被我妈发现了。我妈就说我,你这该省的不省,不该省的你倒是省了。这猪🐷要是都像你这样喂,那得啥时候才能长大,长不大的猪怎么能卖上好价钱?

后来我家开了一间小卖部,我妈就对我说,多给你们同学说一说,有什么需要的学习用品可以买咱家的,买得多了妈可以给他算便宜点。

我就说不好意思给同学说,我妈说,那有啥不好意思的,反正都是买嘛,咱们卖得又不贵。多说句话有可能就能挣一点点钱,为什么不去做呢?

我家开了小卖部以后,我妈就找木匠专门做了一个小木箱子。每天早上,把各种零钱,一分,二分,五分的,还有一角两角五角的,都整理好,然后用笔记下是多少钱,放进小木箱里。

然后这一天买卖东西的钱都从这里边出,到了晚上关门以后,我妈就会把小木箱里的钱再数一遍,看一下这一天挣了几块钱,花了多少钱。

小时候的我就觉得,我妈把钱看得这么重,什么事都能想到钱上面去。

后来慢慢地长大了,我没有考上高中,上了中专。那时候在市里上学,差不多每个月的生活费是100元左右。但是我妈每个月都会多给我20元,我妈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别舍不得吃饭,身体好好的比啥都强。

再后来弟弟考上了大学,我也嫁人了。这时候才觉得,妈妈把钱看得重,是为了让家里的每一个人能过得更好。

爸爸妈妈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们一辈子省吃俭用,供我和弟弟上学,还在老家盖了新房子。弟弟结婚买房子,我妈拿出来了八万块钱,我知道那是爸爸妈妈最后的积蓄了。如果不是妈妈“把钱看得重”,怎么来应对这些支出呢?

结婚之后,我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两个孩子,我觉得现在我也成了把钱看得很重的人。

家里的支出要精打细算,生活中的费用能省则省,都是为了这个家的每个人能过得更好一点。而且自从在头条上开始了创作以后,感觉自己买东西都能货比三家了,因为挣钱不易啊![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