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参加公考员考试进入面试,要求提供原单位同意报考证明,但开这个证明会被公司开除的话应该怎么办?

我们系统有两例这个情况:

一例是有个单位员工考公务员进入面试,希望单位出具同意证明,这个单位的一把手比较死板,要求单位人事科问主管局,单位人事科问主管局人事处副处长,那个副处长更死板,说必须要上局党组会同意报考,结果党组会一月后才召开,面试时间早过了。这个员工好不容易考进面试,就被某些死板的人耽误了。

一例是我们单位一个员工考公务员进入面试,同样需要单位出具同意证明,我分管人事,我们一把手打电话问我,我说了两点,一是人才正常流动,应该鼓励,我们可以公招新鲜血液,二是若单位以后不行了,我们强行留,这个员工会怨我们一辈子。于是一把手听了我的建议,开具了同意报考证明,这个员工果然胜出,顺利当上了公务员,他现在还经常发信息感恩我。

因为这些证明麻烦,现很多学生会选择辞职考体制内,这也是一种策略。

如果参加公考员考试进入面试,要求提供原单位同意报考证明,但开这个证明会被公司开除的话应该怎么办?

根据这几年的工作经验来回答一下你的问题:

关于同意报考证明,这个是在公务员考试中被招录机关要求开具的,一般是要等到笔试过后,面试前,中间有个现场资格复审的环节,就要提供了,后期的考察中也需要提供。主要是为了规避考上了考生所在单位不放人的尴尬。

其实,这个证明是在你报名的时候就需要准备好的。毕竟他叫同意报考证明。意思就是你在下决心考公务员的时候就应该要跟你的领导报告这个事情,虽然不一定能考得上,但是至少他是知道这个事情的。从人员管理方面来说,公司或者单位也可以谋划一下继续招人的工作。

实际工作中,我们碰到过单位不同意报考后直接辞职的,但是辞职后,面试没有发挥好,直接失业了;也有没跟单位报告,私自加盖了公司的印章被查出来拒绝录用的;也有单位没有出具同意报考证明,隐瞒这段工作经历,被考察组发现后,以隐瞒重要经历不忠诚不老实拒绝录用的。

所以,既然你选择了这条路,就要把所有的后果想清楚。当年的向公司提出来说要考公务员时,公司的几个头头都是支持我的,毕竟如果考上了,还是从他们公司里走出去的公务员嘛。

希望以上对你有帮助。

如果参加公考员考试进入面试,要求提供原单位同意报考证明,但开这个证明会被公司开除的话应该怎么办?

这确实是个需要斟酌的问题。现实中,确实有不少单位非常排斥职工参加公职考试,导致许多有才能的人不敢轻易参加考试,或者参加了考试进面试之后却放弃机会。

如果你确实很想进入公务员队伍,那么,喜文乐道建议你这么做:

1.真诚地跟单位人事负责人沟通,告诉你的真实想法。要大胆一点,有理有节,如果你都不敢主动跟单位去沟通,又怎么能迈不出第一步呢?在沟通中尽量争取人事的理解,并视情况做出自己的选择。

2.如果人事部门同意了,你也不要声张,自己好好准备面试吧。

3.如果人事部门不同意,你就要做出自己的选择了:

(1)如果自己确实有实力,有把握,那么就准备辞职吧。辞职了能更好地准备你的考试。

(2)如果自己没有把握,现在工作待遇还行,环境也不错,那么可以待自己有把握时再提。

(3)如果现单位不待见你,自己还有很多考试的机会,那么,果断辞职了吧。相信只要努力,目标迟早会实现。

人生的职业生涯中,有许多难题需要自己去面对,有许多困难需要自己去克服。而做公务员往往工作又复杂得多,所以必须具备一定迎难而上的勇气和能力才行。

如果一个人连跟领导提自己想法都害羞、害怕,那么他根本就不适合当公务员,所以还是趁早放弃这个念头,好好安心工作吧。

欢迎关注@喜文乐道 ,畅聊学习、写作、沟通和管理,论道经邦,分享有温度的职场世界。

如果参加公考员考试进入面试,要求提供原单位同意报考证明,但开这个证明会被公司开除的话应该怎么办?

就我个人而言,对在私企、外企等非公企业工作报考人员,同意报考证明完全是人为设置的障碍!同意报考证明不好开,这是很多考公人都面临的问题。

一、提供原单位同意报考证明的原因

原单位同意报考证明,目前是在公务员、事业编考试笔试环节通过后,面试资格审查时需要提供的。

其实,同意报考证明最初只是公对公需要,只是针对吃公粮的人群,毕竟机关事业单位和央企、国企,说到底都是在同一个碗里刨食吃,领导之间很可能互相认识,单位之间互相打交道,别因为工作人员考到自己单位,结果原单位不放,两边再闹的不愉快。另外,一些相对重要的部门和保密岗位,是有脱密期限的。所以要求参考人员提供同意报考证明。

后来,随着招考制度的不断发展,招录单位为了避免增加重复性审查,将条件前置,要求在面试资格审查环境就提供同意报考证明。

二、在企业要开同意报考证明怎么办

1.与招录单位沟通

这是发生在我参加省考面试培训班认识的一位公务员身上的真实案例。他在私企上班,和题主情况差不多,不想让领导知道自己参加了公务员考试。然后他通过公务员职位表上的单位电话,联系了该单位,询问是否可以面试结束后补上,该单位开始是不同意的,最后他托人找了单位领导,并确保自己面试结束后会立刻提供该证明,好像还写了个保证书,领导与组织部打了招呼,然后他先面试,后补的同意报考证明。面试成功后,他找公司开了证明,并办了辞职。

所以,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尝试与招录单位沟通,看能否开个口子,但可能性不高。

2.与原单位领导沟通

我国自古有成人之美的美德,对于你有更好的发展,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情况下,领导们一般都会给予方便。

很多时候都是我们自己感觉,如果让公司知道我在考公务员,那以后在公司个人处境可能就不太好,领导会对自己有意见,提拔升值也不会再考虑我……等等。其实这种想法在绝大多数单位并不适用,都是我们自己凭空想出来的。

如果你们公司不是明确要求考公务员必须辞职或开除的话(其实开除不符合劳动法,可以申请劳动仲裁),那完全可以通过沟通来尝试开具同意报考证明。

一般情况下,公司的印章由办公室管理,使用印章需要通过办公系统发起申请,由领导审批。这种情况下,我建议可以采取两种途径:

①直接找审批印章的领导。我之前所在公司,同意报考证明使用印章,办公室主任就可以盖,不需要老板同意,所以直接找办公室主任说明情况。如果你和这个分管印章的领导关系还不错的话,应该是比较容易盖的。

②直接找公司老板。走顶层战略是比较容易的,而且很多老板为了自己的人设,这种小事他不在意,他交代下去的事,下面干起来绝对高效。

当然,找公司领导沟通时,礼多人不怪,该有的东西得有,该说的话得说到位,卖惨、表态必须到位。

3.直接辞职

这种方法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同样是破釜沉舟、断了后路的方法。但我认为,这种方法能让自己更专注、努力的准备面试。

有压力才有动力嘛,自己潜意识里一直有“公务员考不上,我还能回原单位上班”这种想法,估计也不会投注100%的努力去准备。

当然,这种方法只是对于你对公司并不是特别满意,待遇一般、工作一般的话完全可以辞职,即使考不上,能够重新找到类似的工作。如果你对现在的工作比较满意,待遇也很好,前景也不错,领导也器重,那就不要随便辞职了。

最后,我还是要说,对于私企,提供同意报考证明真的没有意义,按照劳动法规定,公司员工提交离职申请,即便公司不同意,一个月后就可以走人;而公务员从面试结束到上岗报到,远远不止一个月的时间,甚至是大半年时间,什么手续档案不能办妥呢。

如果参加公考员考试进入面试,要求提供原单位同意报考证明,但开这个证明会被公司开除的话应该怎么办?

开单位同意报考证明是在职人员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中碰到最麻烦的事情之一,如果开这个证明会被公司开除的话,那需要考虑的事情就更多了。

当然,首先是要和报考的单位或者组织部门商量一下,能否在体检阶段提交报考证明。因为其实大家都明白,按1:3的比例进行面试,至少有两个人会被淘汰,而如果面试阶段要求提交单位同意报考证明,那落榜的人如果有工作,以后在单位就不受待见了,老板知道你有心要走,基本就和升职加薪告别了。所以其实不少考试都是体检或政审的时候才要求提交单位同意报考证明的。

如果报考单位不同意的话,那就需要自己衡量一下是否值得尝试。如果笔试第一名且分数超过别人5分以上,上岸的概率非常大,那就值得开个证明去尝试一下;如果笔试第二名且和第一名差距不大,那就看看现在这份工作是否值得留恋、自己的面试水平如何,再进行选择;如果笔试成绩一般且对面试把握不大,那其实就不适合去冒这个险了。

人生会面临很多选择,参考他人的意见,将利弊分析清楚后作出选择,然后就不要后悔努力去做吧!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关注我,分享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评论留言!

如果参加公考员考试进入面试,要求提供原单位同意报考证明,但开这个证明会被公司开除的话应该怎么办?

在公务员考试中,招考单位要求考生出具同意报考证明,主要是在面试前、政审前了解考生在哪个单位上班,方便考生被录用后能顺利调动档案的一种证明。

不少考生也有这个担心,自己去考公务员,开同意报考证明等于被单位知道,单位认为你可能不想呆下去,万一后面没考上,再回来原单位上班,会不会被开除或减薪不提拔等?

各地公务员招考公告规定,面试资格复审前要求考生出具原单位同意报考证明,如果考生提供证明有困难的,可致电咨询招考单位,看是否在面试后体检前提供。

如果你是在企业工作,特别是有档案管理的单位,可不用交这个证明,进入体检前再开(如果你在报名表填了单位,政审时候会去上面的单位考察,就是跟公司领导了解你的工作表现,个人情况)。

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在职人员报考的,需交同意报考证明,这些单位都有人事档案管理权限。另外,还有在服务期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服务期未满的,不能报考公务员。

大家如有其它意见,欢迎在下面评论交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