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大战鲁智深,谁是步战王者?

鲁智深和武松没有正面交过手。作为梁山步军总头领前二名,在步战上确实难分伯仲。如果偏要分个高低,只能从各自擅长的角度来分析。

论力气,不分上下

鲁智深不借助任何外力,徒手能倒拔一颗絮有老鸦巢的垂杨柳。在野猪林,他挥动六十二斤重的禅仗,把一颗碗口粗的松树,拦腰斩断。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斑斓猛虎,在施恩家里把四五百斤的石墩抛起一丈多高,双手接住,轻轻放到地上,脸不变色心不跳。

论武功,略有差异

鲁智深是兵马提辖出身,步战马战均可。只要对手没有暗器,步战绝对一流。马战他和五虎将呼延灼大战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负。

武松没有马战经历。步战特别擅长单打独斗,而且越战越勇。神勇无敌。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骄人战绩不胜枚举。

论步战,该是武松略占上风

鲁智深的名望,一半是他的武功,一半是他的人品。他是纯粹的行侠仗义,惩恶扬善,除暴安良,舍己为人。

而武松的名望,主要是他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和单打独斗的辉煌战绩所致,而且大都是在上梁山之前形成的。上梁山后,由于都是骑兵的大兵团作战,作为步军头领,武松干的都是埋伏,接应,断后等任务,出彩的机会并不多。

总结:

所以,单纯从步战角度考量,鲁智深和武松相比较,还是武松的步战功夫略胜一筹。

武松大战鲁智深,谁是步战王者?

鲁智深和武松,步战最强的两位,水平都处在同一个层次上。两人到底谁更强一些?《水浒传》里面没有他俩儿交手的描述,咱们通过分析来个纸上谈兵。

按照咱们传统武术的说法,打斗(尤其是生死搏斗)讲究的就是个“一胆、二力、三功夫”。咱们就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对于打斗来说,这个胆儿很重要。就算是林冲,没有了胆气也发怂,那可是连个高衙内都打不过。后面林冲发起狠儿来,就逮谁杀谁了。所谓“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鲁智深和武松这俩儿人,打出场到结束从来就没有怂过。在这方面他俩儿还真的是谁也不比谁差。

至于力量方面嘛,书中关于他俩儿的力量,都有很详细的描述,都超越了正常人的水准。关于这一点儿嘛,文学作品有所夸张也很正常。想一想民国的那些武术家们,这才过了多少年啊,一个一个地都被吹得很玄乎。

鲁智深和武松的力量,大家按照民国的那些武术家们想象一下即可。力量都到了那个份儿上了,再比较谁的力量更大,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下面详细分析他俩儿的功夫:

鲁智深练的是什么功夫?

从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来看,他用的是八极拳里面的铁山靠;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来看,他用的是心意拳里面的恨地无环。从鲁智深用的兵器来看,他打的也是疯魔杖

从这几点儿就能看出鲁智深的功夫特点,就是那种“硬打硬进无遮拦”的风格(穆弘外号叫没遮拦,跑题,打住)。鲁智深的拳法招沉力猛,往往几下就能致对方于死地。

当然缺点也很明显:一是对力道的掌控不够,从三拳打死镇关西就能看出;二是和关羽、泰森一样,都必须在前几回合取胜,一旦被人撑过去,就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了。

武松练的是什么功夫?

从武松景阳冈打虎来看,他用的是如影随形身法。从武松醉打蒋门神来看,他用的是醉拳戳脚。从武松用的兵器来看,他用的是双刀

这就要多说两句了!

一般来说,打斗时的躲闪,后退往往来不及,因此多是闪到对方的身侧。老虎扑人的速度很快,武松却能若即若离地退到老虎刚刚扑不到的地方,顺势抓住老虎头皮将虎头给按到地上。

这种身法就是如影随形,很显然鲁智深没有这种身法。两个重量级的选手对决,有这种身法没这种身法,那差距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练醉拳不仅仅是模仿喝醉的形态,还有着其它的训练。练时喝酒是为了造成一种眩晕,可以训练被人打晕时如何继续对战;醉态的步伐,也是训练被人打伤腿如何继续作战。

鲁智深也打过醉拳,但那是真喝醉了耍酒疯——这和武松打的醉拳完全不是一回事儿。武松中拳受伤后,可以利用醉拳继续搏斗;而鲁智深,晕了就是晕了,腿不利索就是不利索了。

兵器其实也能反过来训练拳法,很多传统武术都练大枪,就是这个道理。从鲁智深和武松的兵器上,也能判断出两人的不同。

鲁智深的禅杖,原本想打造成和关老爷一样的,最后打成了六十二斤那也很沉了。鲁智深在使用了禅杖这种兵器后,拳法只会是越来越刚猛,并不会往柔那一边偏。

武松用的兵器是双戒刀。武松使用双刀之后,打斗是越来越干脆利索,刀法提高得很快。从被西门庆一脚踢飞手中刀,迅速地提升到了刀刀致命。

俗话说:棍无两响,刀不双发。武松在战场上却经常是两刀,一刀斩马,一刀杀敌。这可是对抗骑兵呀,骑兵多是长兵器,武松却硬是“不招不架,只是一下”。

武松在使用了双刀之后,反馈到拳法的上面,拳法肯定是越打越快。

武松的杀伤力不用说了,速度也有了(肯定比鲁智深要快),功夫自然也是越来越厉害了。

武松那“天伤星”那可不是白叫的。

火云邪神曰: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从这几点儿上来说,武松的赢面要高于鲁智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