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死的最可惜的好汉,花荣是如何被吴用“忽悠”自尽的?

花荣并不是被吴用“忽悠”死的, 题主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

我始终认为,我们分析解读名著,一定要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在《水浒传》原著里,吴用不仅没有忽悠花荣,恰恰相反,他反而归劝花荣不要走自杀这条路。

、同病相怜,同托梦境。

当时,吴用是武胜军承宣使,花荣是应天府兵马都统制,二人分别在两个地方任职,并没在一起。宋江李逵喝下毒酒死后葬在蓼儿洼,分别给吴用和花荣托梦,梦中拉着二人的衣襟说,希望他们能来寥儿洼的坟前看望。

、先后到达,共生一念。

吴用接到宋江的托梦后,并没有和花荣联系,是自己先来的寥儿洼。吴用在宋江坟前先是痛哭了一阵,拜祭完毕后,他感到万念俱灰,决定追随宋江而去,在九泉之下与宋江相会。就在要上吊的时候,花荣赶到了,得知吴用的想法后,也产生了相同的念头。

、归劝花荣,顾及家眷。

得知花荣也想追随宋江而去后,吴用并不赞成花荣的想法,理由是自己孤身一人没有家眷拖累,而花荣还有妻小需要照顾。花荣却说:此事无妨,自有囊箧,足以糊口。囊箧的发音是nang qie,原指古代读书人用来装书的箱子,这里是指有一定的积蓄。花荣的意思是说,家里有些存款和家产,老婆孩子可以自己维持生活。

总结:

综上所述可以说明,在《水浒传》原著中,吴用不仅没有忽悠花荣自杀,而且还设身处地为他着想。意思是说,我吴用是光棍一条没有托累,你花荣还有娇妻幼子,你走后她(他)们怎么办。

然而花荣去意已决,依然随同吴用一起吊死在了宋江的坟前。

梁山死的最可惜的好汉,花荣是如何被吴用“忽悠”自尽的?

花荣不是梁山死得最可惜的好汉,也不是被吴用“忽悠”自尽的。

一,关于梁山好汉谁最死得可惜的问题。

1、小说《水浒传》里,从反对招安这个角度看,死得最可惜的是晁盖。

假如晁盖没有死的话,虽然宋江在梁山泊招降纳叛,笼络人心,集中了大部分拥护招安的头领。但梁山上不愿接受朝廷招安的,力量也不可小觑。

坚决反对招安的,有鲁智深、武松、李逵、刘唐、阮氏三雄等人。

被朝廷逼上梁山,已经失去了对朝廷的信任,心灰意冷的头领林冲、杨志也不会支持招安。

社会下层出身的头领,诸如李俊、张横、张顺、童威、童猛、解珍、解宝、张青、孙二娘、王英、扈三娘、邹渊、邹润等人也不会热心于被朝廷招安。

公孙胜、燕青是明显对招安没有兴趣的人,公孙胜即使皇上请他做官他也不会去。燕青是征方腊后自己离开的。

假如晁盖没有死,宋江像当年林冲火并王伦一样,火并了晁盖然后接受朝廷招安,那是困难重重,甚至就是行不通的。

2、小说《水浒传》里,按照原文思路,摒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接受了朝廷招安。宋江投降了便去打方腊,去当朝廷剿灭方腊起义军的炮灰。

那么,梁山泊义军与反抗宋王朝统治的方腊起义军自相残杀,死亡的所有人都是可惜的。而可惜的不仅仅是一个花荣。

3、如果题主支持宋江起义,支持梁山泊义军打方腊,那么,灭了方腊之后,被朝廷毒死的宋江就是最可惜的。也轮不到去可惜花荣。

二,花荣不是被吴用“忽悠”自尽的。

花荣与吴用是同时到达廖儿洼的,谈不上谁忽悠了谁。

有人说,吴用、花荣的自杀,是害怕朝廷报复,那是没有道理的。

朝廷要报复,首当其冲的是宋江。宋江被报复也无非是个死,吴用、花荣既然不怕死,那还怕什么报复?等朝廷杀他们再说不行?

如果说花荣有家有口,怕家庭受到牵连,连宋江的家庭都没有受到牵连,你花荣又不是首恶,干吗要牵连你的家庭?更何况吴用无家无口,怕什么牵连?

花荣与吴用的自杀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这个原因要从作者的创作目的上去分析。

宋江在梁山泊最亲密的战友是花荣,从犯法逃亡离开家里的时候,他想到的可以避难的地方是两处,一是横海郡柴进家,一是清风寨花荣家。

宋江投奔柴进,并不是与柴进有多大交情,而是因为柴进广交天下英豪,有丹书铁券在手,可以保护自己。

宋江投奔花荣,则是因为他与花荣的关系非同一般。

梁山泊一百八将里,宋江的主要班底是清风山派和江州派。而清风寨的花荣不仅仅是他的死党,而是他能够推心置腹,无话不谈的知己、志同道合的战友。

宋江一上梁山,吴用就迅速抛弃了晁盖,倒向了他。

宋江在梁山泊的种种阴谋、阳谋都与这位“智多星”有密切关系。都是有吴用出谋划策而后实施的。

实际上,宋江、吴用、花荣是梁山泊领导层的真正掌权者,宋江上山后,梁山泊的所有决策都出自他三人之手。

有人说,晁盖的死可能是中了花荣的神箭,也不是没有道理。

小说《水浒传》称为“忠义水浒传”,作者把吴用、花荣安排在宋江坟墓前自缢,是为了体现一个“义”字。不能同生,但能同死!

《水浒传》的续写者罗贯中惯于搞这一套,《三国演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因为不能改变历史,最后没能办法同死。罗贯中是不是把他的那个愿望搬到《水浒传》里来完成也未可知。

三,小说《水浒传》里与花荣、吴用的死相关联的情节分析。

宋江被四大奸臣所骗,喝了毒酒而死以后,小说《水浒传》写到他分别托梦给了吴用、花荣,还有宿太尉和徽宗皇帝。

徽宗皇帝派宿太尉到楚州廖儿洼探明了实情,立即大怒,召见蔡京等四大奸臣,说:“尔等败国奸臣,坏寡人天下!”

尔后,徽宗皇帝下令加封宋江为忠烈义济灵应侯,拨款大修宋江庙宇、祠堂,塑造梁山泊死难众将的神像。宋江庙宇匾额上,徽宗皇帝御笔亲书“靖忠之庙”四个大字。

宋江成了“祀典朝参忠烈帝,千载功勋表史记”的大忠臣!梁山泊一百八将自然也就都成为了忠臣!

如此一来,《忠义水浒传》有“忠”有“义”,“忠义双全”,实至名归,功德圆满!

可见,罗贯中是一个颂扬“忠义”的高手!《三国演义》是这样,《水浒传》也是这样。

梁山死的最可惜的好汉,花荣是如何被吴用“忽悠”自尽的?

《水浒传》里,宋江、李逵托梦给吴用和花荣,述说自身的死因。吴用和花荣到宋江、李逵墓前痛哭,然后追随宋江,悬于树上,自缢而死。对于他们的死因,绝对不是吴用“忽悠”了花荣,而是另有原因。

其一,兄弟同生死

吴用和花荣与宋江情义深重,吴用不用说了,是宋江的军师,形同臂膀。花荣呢?他堪称宋江的绝对知己。当初,宋江杀了阎婆惜,郓城都头美髯公朱仝私放了他,问他有何去处。宋江说个三个安身之处:一是沧州横海郡小旋风柴进;二是青州清风寨小李广花荣;三是白虎山孔太公庄。可见花荣在他心中的分量,是可以托付生死的。

后来,宋江先到柴进那里,一遇避难的武松。在柴进处半年,孔太公派人接他,他便来到白虎山,收了孔太公的儿子毛头星孔明、独火星孔亮为徒弟,在那里又呆了半年,二遇武松。此时的武松已经历了一系列杀人案,在菜园子张青、母夜叉孙二娘的帮助下,扮成头陀,准备到二龙山鲁智深、杨志那里入伙。此时,花荣来信请宋江去,宋江便与武松各奔前程。

在去清风寨的途中,宋江被清风山的锦毛虎燕顺、白面郎君郑天寿、矮脚虎王英劫了,并被三人跪拜。期间,王英劫了清风寨刘知寨的老婆,宋江知道实情后,劝说王英放了那女人。之后,宋江到清风寨投奔花荣,只见寨里走出那个年少的军官来,拖住宋江便拜。但见:齿白唇红双眼俊,两眉入鬓常清。百步穿杨神臂健,弓开秋月分明。人称小李广,将种是花荣。可见花荣是将门虎子,英俊潇洒,有百步穿杨功夫。

宋江与花荣把酒言欢时,花荣抱怨宋江不该救刘知寨的老婆,并说原来自己把守清风寨,后来朝廷派来文官刘知寨,自己成了武官副知寨。这刘知寨贪赃枉法,他老婆助纣为虐。而且,花荣受刘知寨的气,恨不得杀他。这也是宋朝武官的处境,被文官压制。宋江劝花荣要宽容些,与刘知寨和解。他们不知道:正是刘知寨的老婆把他们逼向绝路,倒不如把她留给王英当压寨夫人了。

接下来便是宋江观灯,被刘知寨的老婆认出,将他一顿胖揍,关押起来。花荣武力救出宋江,被青州兵马都监镇三山黄信用计逮捕。在押送宋江、花荣到青州府的路上,清风山的燕顺一伙好汉劫了囚车,花荣手刃了刘知寨。青州兵马统制霹雳火秦明带兵来清剿,不但被设计活捉,还丢了妻小的性命。宋江收复了秦明、黄信,让秦明娶了花荣的妹妹,杀了王英恋恋不舍的刘知寨老婆,带领众人投奔梁山,途中又收了小温侯吕方、赛仁贵郭盛和石将军石勇。

临到梁山时,石勇给宋江捎来他弟弟铁扇子宋清的信,说他父亲病故了。宋江回家奔丧,其他人带着他的推荐信上了梁山。花荣等人受到梁山的热烈欢迎,花荣在晁盖、吴用、公孙胜、林冲之下,坐了第五把交椅,他妹夫秦明做了第六把交椅。宋江回家后看到父亲没死,他被捉并刺配江州,又因反诗案被判死罪。晁盖带领梁山好汉劫了法场,宋江这才上了梁山,坐了第二把交椅。在宋江的建议下,梁山新旧头领分列左右,花荣位列新头领的第一位。从此,花荣紧随宋江南征北战。

待到梁山天降石碣,上书一百零八将,天罡星以天魁星呼保义宋江为首,其后是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天机星智多星吴用,天英星小李广花荣排位也很高,不过这次在天猛星霹雳火秦明之下。其后的职务分配中,秦明为马军五虎将之一,花荣名列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之首。在宋江领军征讨方腊后,一大半梁山好汉包括秦明都陨殁了。幸存的宋江被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卢俊义被加授武功大夫、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吴用被授武胜军承宣使,花荣被授应天府兵马都统制。李逵被授镇江润州都统制。花荣带着妻小妹子去上任的,他妹妹就是秦明的寡妻。

从将门之子、朝廷命官,到造反上梁山,再受招安杀敌立功,受封为武将,花荣一路腥风血雨地闯过来,他的命运始终与宋江紧密相连。花荣素来讲义气,以兄弟为重,与宋江的感情非同一般。当吴用表示对宋江恩义难报,交情难舍,要自缢一死,与宋江魂魄同聚时,花荣当即要随之同尽忠义。这就是不能同生,但能同死的兄弟情。

其二,要留清名在人间宋江是怎死的?被朝廷四大奸臣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合谋害死的。因为高俅等人嫉恨宋江一伙立功受封,必要陷害他们,置于死地。先是卢俊义去见宋徽宗时,被在御膳里下了水银,他坐船时疼得落水淹死。然后宋江又喝了下药的御酒,感觉不好后,担心自己死后李逵造反,把李逵招来,告诉他自己被下毒了。李逵大叫一声:“哥哥,反了罢!”宋江道:“兄弟,军马尽都没了,兄弟们又各分散,如何反得成?”

第二天,宋江对李逵说:“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他告诉李逵担心他造反,坏了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因此也给他酒里下药了。李逵垂泪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这说明宋江到死也要保住自己的忠义之名,不想让自己的名誉被毁。

那么花荣有没有这样的想法呢?肯定也有。当吴用对花荣说:“我指望贤弟看见我死之后,葬我于此。你如何也行此义?”花荣说对宋江仁义难舍、恩念难忘后,又说了一番话:我们招安后北讨南征,建立功勋,已扬名天下。朝廷既已生疑,必然来寻罪过。倘若被他奸谋所施,误受刑戮,那时悔之无及。如今随仁兄同死于黄泉,也留得个清名于世,尸必归坟矣。吴用又劝花荣:自己是单身无家眷,你现在有娇妻幼子,让他们依靠谁呢?花荣回答安排好了,与吴用大哭一场,共同赴死。

由此可见,花荣也倍加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荣誉,担心被冤杀,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他毅然抛弃娇妻幼子和亲妹妹,追随宋江而去。不愿蒙冤,以死明义,这就是花荣的选择。

梁山死的最可惜的好汉,花荣是如何被吴用“忽悠”自尽的?

花荣死在了宋江的墓前,这点书中确实递到了,但如果说花荣是被吴用忽悠的,那就有些差强人意了,因为凭借花荣的聪慧,根本就没有人能忽悠他。

谁才是死的最可惜的

晁盖,一个能带领梁山走向辉煌的男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梁山泊所在的年代,不单单只有梁山雄踞一方,还有像方腊等反叛势力存在,大宋朝几乎到了四面楚歌的地步。

晁盖的政治纲领很简单,“聚义”!什么是聚义,说的简单点就是各路豪杰聚在一起,然后共图大业。像不像每个王朝走向灭亡时,豪杰们揭竿而起的感觉,而事实则是,晁盖的确就是那么想的。

晁盖存在的时期,梁山泊绝不对朝廷妥协,如果高俅被晁盖抓到,林冲报仇一点问题没有,可惜晁盖死了,被宋江掌管了权利,结果将林教头给活活气的一蹶不振,最终死于抑郁和悲愤。

晁盖的死,背后也有宋江的影子,出征之前为什么不提醒他携带军师?出征之时为什么不让晁盖带几名颇具头脑的将领,一切的一切均显示着,宋江不希望晁盖活着,他已经等的迫不及待了。

花荣是个聪明人

相比于晁盖的鲁莽,花荣可就心细多了,熟读水浒的人都知道,花荣算是宋江的心腹。之所以关系铁,也跟宋江有恩于花荣一家有关系。没错,宋江是花荣的恩人,甚至让花荣不惜为了他,落草为寇。

实际上,宋江想着法的壮大自己的势力,然后巴结朝廷,也属于没有办法,家大业大的梁山泊,总不能坐吃山空,总得帮兄弟们谋条出路。

让宋江谋反,他没那个胆量,一个小小的押司而已,所在高度注定了他不会有太长远的眼光,以及宏伟的野心和抱负,外加梁山上被他招纳了那么多的朝廷降将,想不归顺朝廷都不可能。

花荣看透了宋江的心思,也明白宋江的苦衷,从头到尾花荣都极力的支持宋江,因为他明白既然注定了的东西,无法改变之下,何不为自己争取个好点的前程呢?

花荣真就对宋江死心塌地吗?未必,花荣也有家室,也不想碌碌无为一辈子,就好比职场一样,任谁都不愿意做一辈子操作工,都想往上爬。

宋江的出现让花荣看到了希望,宋江宛如职场里精英,不论人脉还是能力,都属于一流,这种人与龙游浅水没什么区别,早晚会混出个名堂来,就这样聪明的花荣选择了下注。

宋江与花荣算是各取所需罢了,只不过在多年的磨合中,产生了浓重的兄弟情,仅此而已。宋江死,花荣伤心吗?要说不难过是假的,可绝对到不了陪着宋江一起送死的地步。

之所以跟吴用一起吊死在了宋江坟头,是因为花荣知道,宋江一死,那么接下来高俅等人该清理自己了。他跟吴用不同,他还有家室,为了换家人平安,唯有他以命相搏。

作者点评

花荣的死,实际上与宋江差不多,都是为了在死后留下个好听的名声。让世人一听,花荣为了兄长殉义,显得多高大尚。可惜李逵就想不到这一点,喝完毒酒后死在了回去的途中,如果能陪同宋江一起,必然也能赚个不错的名声。

之所以将众人写死,也是为了完结这本书,好歹前面说了梁山108位好汉,是星宿下凡尘,既然如此,完成使命后,自然得重回天庭了。

梁山死的最可惜的好汉,花荣是如何被吴用“忽悠”自尽的?

可能因为是名著,所以水浒中许多人和事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或说宋江之忠义,或论卢俊义之武艺,或谈武松之力,或言鲁智深之气,有时为林冲之平生愤愤,有时又叹燕青、公孙胜之淡泊等。

正因如此,所以各种问题也随之出现。不过,有的问题是好问题,有的问题则不成立,毫无意义。

比如:梁山死得最可惜的好汉,花荣是如何被吴用“忽悠”自尽的?

这个问题就不成立,且无意义。最初看到后感觉莫名其妙,不过想想也就明白了。这又是黑吴用者的另一种阴谋论罢了,下面进行解答一下。

先说梁山谁的死最可惜

要说梁山好汉谁死得最惨,这个问题可以探究,答案也有多种。比如宋万、焦挺等人在乱军之中,马踏身亡;史进、石秀等人则是被万箭穿身;赤发鬼刘唐,则是连人带马被城门的千斤闸压死;井木犴郝思文,被活捉后,活剐而死,想想就痛苦;卢俊义则是被奸臣所骗,喝下水银,坠水而死。

但是要说谁最可惜,我以为答案只有一位,那就是宋江。

宋江素有忠义之心,尤其是招安后,他带着梁山好汉,打败辽国,灭了田虎、王庆和方腊,如此平定外患外乱之功劳,其实即便封公封王都不过分,但实际上,宋江最后连侯爵都没有,只是死后才追封忠烈义济灵应侯。

试想一下,如果宋江不死会怎么样?会造反吗?肯定不会。如果国家有需要他,他会挺身而出吗?肯定会。如果金人南下,打到开封,宋江会带着旧部杀敌报国吗?一定会!可惜宋江被奸臣不容,一杯毒酒喝罢,便殒身而去。

诚然,武松出家可惜,林冲病死可惜,秦明战死可惜,但他们不是最可惜,因为他们不乏替补之人,但若论统率能力,除了宋江之外,梁山再无第二人。也即是说,宋江一死,好汉们即使再想报国,恐怕也有力无心了。

所以,我认为宋江最可惜,他有忠心,有能力,有威望,除了报效朝廷别无他意,哪怕最后没有大的官爵,他也无悔。就这样的人却被害死了,不是最可惜吗?

再说花荣之死和吴用的关系

花荣之死和吴用并没有任何关系,因为花荣是甘心为宋江而死,花荣死之前,吴用还劝他不要死,但花荣没听。

宋江死后,托梦告诉了宿太尉、宋徽宗、吴用和花荣。吴用和花荣遂不约而同地到宋江埋身之地——楚州蓼儿洼——前往祭奠,两人其实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

吴用道:“我得异梦……吴某心中想念宋公明恩义难报,交情难舍,正欲就此处自缢一死,魂魄与仁兄同聚一处,以表忠义之心。”花荣道:“军师既有此心,小弟便当随之,亦与仁兄同尽忠义。”

从两人对话可知,两人都是来赴死的。不过,吴用不明白花荣为何要赴死。花荣则说,一方面是他难忘宋江的恩情,一方面又担心奸臣陷害,落个身戮名灭的下场,所以不如从容赴义,还能落个清名令誉,尸归坟墓。

而当吴用问花荣,家室怎么办时,花荣则说已经处理好。

吴用道:“贤弟,你听我说。我已单身,又无家眷,死却何妨。你今见有幼子娇妻,使其何依?”花荣道:“此事不妨,自有囊箧,足以糊口。妻室之家,亦自有人料理。”

花荣的意思是,自己留下了足够的钱财,家人可以糊口度日。而至于老婆孩子,也已经安排了人照顾他们。

所以,花荣之死,纯粹是因为他为报答宋江的恩情,更担心被奸臣迫害侮辱,和吴用没有半毛钱关系。

认为吴用忽悠花荣,导致花荣赴死,要么没仔细看原著,要么是有“心中认定吴用是坏人”的偏见,所以把什么事都往他身上扯,哪怕没有关系,也要强行抹黑。

如果带着偏见和强烈的主观意识,最好还是别看名著,不然就是难以抹灭的偏见,不可能对书中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梁山死的最可惜的好汉,花荣是如何被吴用“忽悠”自尽的?

花荣是心甘情愿为宋江自尽殉葬的并不是被吴用忽悠的,花荣又不是傻子又不是白痴,怎么可能拿自己的生命当儿戏?只要他不想死,谁也不可能一忽悠他就去死。归根结底还是花荣自己不想活了。

事实上花荣与吴用是相约在宋江坟前上吊殉主,而且在上吊前吴用还苦劝过花荣好死不如赖活着,自己只是个光棍无家无业的,花荣则不然,拖家带口还有一大家子人需要养活,就这么死了不值得,并把自己的后事托付给花荣。

但花荣死意已决,吴用一看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既然如此那就一起作伴上吊吧!俩人临死前有一番对话足以证明吴用并没忽悠花荣,而是花荣自寻死路,九头牛都拉不回:

吴用道:“贤弟,你听我说,我只单身,又无家眷,死却何妨?你今现有幼子娇妻,使其何依?”花荣道:“此事无妨,自有囊箧足以餬口。妻室之家,亦自有人料理。”两个大哭一场,双双悬于树上,自缢而死。

宋江被高俅、蔡京等奸臣毒死后,他死得心有不甘于是分别托梦给吴用和花荣,让俩人来自己坟头看望自己。吴用是先赶到的,他在坟头哭了一场,越想越不是滋味。吴用觉得自己本来是一乡村教师,之所以得到今天的成就都是宋江给予的,宋江死了自己活着也没啥意思,于是就想上吊殉主。

正这时候花荣赶到,俩人回忆起宋江过往种种的好,感觉活在世间还不如追随宋江而去,这样一是成全忠义之名,又让自己免受宋江之死带来的痛苦。

宋江托梦给吴用和花荣说明这俩人在宋江心中的重要地位。吴用是宋江最为仰仗的军师和智囊,而花荣则是宋江最为信赖的心腹密友,当初宋江落难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到花荣的清风寨去避难,说明俩人关系之亲密。

总而言之,吴用光杆司令追随宋江而死倒还情有可原,但是这个花荣不顾一家老小执意去死就显得非常令人讨厌和狭隘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