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不能给满分?觉得高考作文不能给满分的,什么心态?

这是个专业性极强的问题。

按理说,专业问题由专业人员来回答是最合适的,因为有许多条条框框我们不了解,回答起来难免有失偏颇。

然而,正是这种问题,今年就爆出了大问题。它首先说明了两点。

一,按照规则,高考作文是可以给满分的。

高考作文可以给满分。从今年某省公开点评的满分作文就验证了这一点。

但是,由于广大网友对其反响很大,认为它晦涩难懂,不值满分。于是有关部门才出来把公开作文的阅卷组长作了处理,停止了他的阅卷工作。

至此我们才知道,尽管高考作文可以给满分,但要有相应的保密期限。恰恰是那位组长违反了这项规定,所以才受到处理。

、高考作文打分的伸缩性极大。

从某省公开的这篇满分作文和高调点评我们才知道,高考作文打分的伸缩性极大。最先阅卷老师打了39分,后面又有两位阅卷老师分别给打了55分,最后阅卷组长主导打了满分(60分)。前后相差21分,用天地之差来形容也不为过。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那位阅卷组长公开高调地进行说明,业外人是不知道这种情况的。

,认为高考作文不能给满分的心态,只有他本人能说得清楚。

认为高考作文不能给满分,这种心态,只有提出这种观点的本人能说清楚,他人只能是猜测。也许认为完美的事情在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也许认为不可能一点瑕疵没有,起码应扣掉一分半分才显得公平。不管是哪种心态,事实证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事实证明满分作文是存在的,也是合乎规则的。

可是,一旦把满分的作文公开,则必然会众说纷纭,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某省今年公开的满分作文就验证了这一点。广大网友几乎一边倒地认为这篇作文晦涩难懂,不应该给满分。其实不仅是网友,阅卷专业人员内部也有争议,而且争议极大(39——60分)。目前有关部门正在调查,事实究竟怎么回事,等调查结果出来后,自然就会真相大白。

高考作文不能给满分?觉得高考作文不能给满分的,什么心态?

【高考作文是“题”,“题”就可以能给满分,这是对努力者的一种公平】个人一直觉得,高考作文是语文题,写作文是在答题,答对了,还答得好,为什么不可以给满分呢?

先说答题

答题,答任何题,无论语文还是其它什么科目,首先是保证答对,其次尽量答好。不同科目,就有不同的好的标准和要求。每一科,不是你答案对了,或者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在那里就可以得满分的。

那么对于语文的作文来说,首先选材立意文体特征合要求,应该叫做对,这就是平常说的没有偏题。

在这个基础上,就要看表达和切入,中心的深度怎么样。

表达流畅生动优美什么的,和口水话连篇的就不一样了。

切入点好,就是我们其它行业说的有创意,点子好。

再就是中心。同样的题目,有的可能只看见自己妈妈身上的母爱,有些就能看见“天下母爱”,甚至古往今来“母爱”的光辉。

例如,一个学生表达亲情,写自己母亲对自己的爱,仅仅就罗列了几件事 ,什么细节也没有,最后说:妈妈我爱你。

同样,朱自清写亲情,表达父爱,就有众所周知的“背影”的细节描写,尤其最后,作者说: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这么细致充实感情自然上升的文章,是不是分数就会不一样?可不可以得满分呢?

又比如,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就只写了一个细节,把母爱比做三春阳光,这就是他的创意。这样的作品,如果是考场上,你能忍住不给满分吗?

那么,一篇考场作文,既对又好,个人觉得,就是可以满分的。

既然是考试题,为什么事先就想好不给别人满分呢?对答题人是不是不公正呢?因为,无论你怎么努力,你都是白努力。

所以,给满分,是对努力者的一种公平。

最后说说“觉得高考作文不能给满分的,是一种什么心态”

说实话,我不知道,也不习惯揣测这是一种什么心态。往好了想,可能是一种高标准,严要求。

只是,还是这话,考场作文是题,而且是(就高考来说)一群十七八岁的学生在答题,他们在语文这一科的素养一定是有区别的。无论理工科还是文科,他们在语文素养上所反应出来的一个人的眼界,格局,境界,三观,一定是有区别的,甚至可能天壤之别。那么,苛求一群十七八岁的考生,而不是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一个考生身上的潜质,这样的心态,是否不妥?

这是个人看法,班门弄斧了。欢迎大家点评噢。

高考作文不能给满分?觉得高考作文不能给满分的,什么心态?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不同的人看同一篇作文,感受多少有不一样,所以满分容易引起争议。但我不反对给好作文满分,因为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