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武松在鸳鸯楼杀了张都监全家后被抓,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应该首先明确几个节点:
1、时代背景。
也就是说,要把它放在北宋末年的背景下衡量,切不宜用今天的法制观念和法条来分析解读古代的案件。否则就会张冠李戴,文不对题。
比如,武松分明是被陷害的,并且要被人劫杀。他血溅鸳鸯楼,是伸张正义惩恶扬善。如果站在这个角度上回答问题,武松不仅没有罪,反而成了为民除害的英雄。
可是,在封建统治阶级下的北宋王朝,会这样认识问题么,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朝廷能够坚持正义,也就没有官逼民反的事情了。
2、杀害的对象。
武松血溅鸳鸯楼,杀了四种类型的人。
第一类是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
这三个人是陷害武松的凶手,是直接责任人,武松要杀的其实就是这三人。其中二张是朝廷官员,蒋门神是官商勾结的黑社会分子。
第二类是张都监夫人。
夫人属于直系亲属,在动不动就祸灭九族的封建社会,男人犯事,夫人受到株连,是正常现象。武松杀她,符合当时社会的习俗和惯例。
第三类人是玉兰。
玉兰是张都监家里的养娘。养娘虽然也是下人,但身份是高于丫环的。如果说丫环只是端茶倒水的服务员,那么养娘就是吹拉弹唱为主人助兴的歌伎。
第四类是丫环,马夫,更夫,佣人,厨娘。
这类人明显都是下人,是与案件没有丝毫关系的人物。
3、从各自的角度分析,结论自然不同。
从武松的角度分析:
武松在飞云浦被人劫杀,反转脱身回到鸳鸯楼,目的很简单,无非是两个字:复仇。
复仇的对象,自然是陷害他的二张和蒋门神。可是,中途遇到了张夫人和玉兰,于是便一同杀掉。有朋友认为玉兰是冤枉的,他只是个下人,是被主人摆弄的工具。先前张都师表示把她许配给武松,那不是玉兰能够左右的事情。
之所以出现这种认识,皆缘于没有仔细阅读原著造成的。事实上,尽管玉兰是受人指使,但她毕竟配合了张都监的阴谋。事发当时,武松已经睡下,听到外面大喊捉贼,便起身出外察看。这时,是玉兰给武松指示了贼人的方向,武松才奔了过去。可见明明是无中生有的事情,玉兰还这样参与其中,不是配合又是什么。
所以,武松杀掉以上人员,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其他下人,在最先杀掉马夫和更夫的时候,如果理解成是怕他们声张暴露目标不得已杀之,也能说得过去。只是当杀掉二张和蒋门神之后,再杀掉下人,就显得不那么仗义了。这显然是武松杀红了眼,不问三七二十一,统统杀光。
从官府的角度分析:
这件事由官府来分析就简单了。杀人偿命,何况杀掉的是朝廷命官。至于被杀的命官是否贪赃枉法,肯定没人考虑这个问题,天下乌鸦一般黑,上下早已沆瀣一气狼狈为奸,谁还去找那个麻烦。
结论:
综上所述,血溅鸳鸯楼,武松一次杀掉十五个人,如果被抓住,当时的官府会判他死刑,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至于怎么个死法,有砍头,有凌迟,有绞刑,有剐刑(谋害武大郎的王婆,就是受的剐刑)。究竟是哪一种,只能凭判官的意愿了。
如果武松在鸳鸯楼杀了张都监全家后被抓,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如果被官府抓到那是百分之百的死刑,即便官府里有人敬佩武松是条好汉恐怕也不敢为他说好话,更不敢像之前杀西门庆潘金莲那样为他更改卷宗从轻发落,因为武松血溅鸳鸯楼杀的人太多了,原著中有记录:
先从马院里入来,就杀了养马的後槽一人,有脱下旧衣二件。次到厨房里,灶下杀死两个丫环,厨门边遗下行凶缺刀一把。楼上杀死张都监一员并亲随二人。外有请到客官张团练与蒋门神二人。白粉壁上,衣襟蘸血大写八字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楼下搠死夫人一口。在外搠死玉兰一口,奶娘二口,儿女三口。——共计杀死男 女一十五名,掳掠去金银酒器六件。
这都是孟州知府接到报案后立即安排人到现场进行查看清点的数字。杀害十五条人命这绝对是大案要案,加上在飞云浦杀死的四个杀手,武松共计杀死十九人。官府再腐朽再昏庸也不会当儿戏,也得瞪起眼来全力破案。
各乡、各保、各都、各村,尽要排家搜捉,缉捕凶首。写了武松乡贯、年甲、貌相、模样,画影图形,出三千贯信赏钱。如有人得知武松下落,赴州告报,随文给赏;如有人藏匿犯人在家宿食者,事发到官,与犯人同罪。遍行邻近州府一同缉捕。
可见官府对这一案件高度重视,不敢马虎大意,这也让武松的逃亡之路显得格外艰辛,武松在孙二娘、张青夫妇帮助和提议下乔装改扮成行者的模样实在是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的求生之道。
武松很清楚自己的案子一旦被官府抓获必定死路一条,再无生还的机会。之前可以靠人脉关系靠自己的威名来获取轻判,但血溅鸳鸯楼一案太大,而且武松杀人后竟然在墙上写下“杀人者武松”这几个字,明显是蔑视官府,蔑视大宋律法,衙门里更不会有人敢替他出头,因此他必定会重刑重枷押入死囚牢而且很快就会被开刀问斩。这件案子孟州知府会行文到刑部,刑部的批文很快就会下来不会磨磨蹭蹭拖上几个月。
对于武松血溅鸳鸯楼杀死十五条人命的做法历来争议很大,有人认为这些人该杀,有人认为是滥杀无辜,比如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丫鬟婆子何罪之有呢?我反复阅读了原著的相关章节觉得武松在血溅鸳鸯楼这事上是有些反常,因为从武松过往的经历来看他并不是滥杀无辜的人,一直强调自己专打强人硬汉,甚至在处置那个害死大哥武大郎的背后主使王婆时武松也没有杀她而是耐心把她留给了官府处置。按照武松在鸳鸯楼的做派早就应该把潘金莲西门庆王婆脑袋砍下逃之夭夭了。
那么武松为什么在鸳鸯楼失去理智变得如此冷酷了呢?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受到的伤害太大了,张督监、张团练、蒋门神合谋陷害武松,张府上上下下都在配合主子演戏,让武松蒙受不白之冤,再加上玉兰的欺骗和背叛给他带来的情伤,这让武松变成了一头受伤的雄狮。从武松大闹飞云浦之后他就把张府全部人都定义为该死的人了。在这种认知下武松大开杀戒也就符合他当时的处境和心境了。
总之,受到伤害的武松是可怕的,哪怕他是顶天立地的好汉,在丧失理智的情况下也会展现出恶的一面来。人性就是如此复杂!
如果武松在鸳鸯楼杀了张都监全家后被抓,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侠以武犯禁,是现代法制社会所必须禁止的。
小时候喜欢看水浒,为里面鲜活的人物形象着迷很久,比如武松,鲁智深,李逵等等。
在小说里,他们都是义薄云天的奢遮汉子,也都有一身好武艺。
但后来慢慢成年,接触了很多的事情,再回过头来看水浒,却发现完全变了味道。
比如说李逵,我原本以为那是一个莽撞又充满喜感的憨厚人,可是仔细推敲才发现他原来是一个杀人如麻的无脑刽子手。
比如扈家庄等等。
这里主要说的是武松,说他是我儿时的偶像都不为过,可如今看来,他也是一个会在激愤下一怒杀人的莽汉。
为什么这么说呢?
张都监的确该杀,但是他家的仆从佣人何辜?怎么就杀红了眼殃及无辜?杀了张都监等人,我只会给你叫个好,但是他杀了上下二十多口,就已经踏过了正义的界限。
可以把这件事情代入到现在。
武松因被某些人陷害,一怒之下暴起杀人。他杀了仇人也就罢了,就算他因为报复杀人被判处死刑也会在道义上得到普遍的谅解,可是他却把人家从上到下给灭门了,无论是老弱还是保姆或者是干活的园丁,凭借他过人的勇力,杀了个干干净净,并且留言说杀人者武松!
最后这句话不算,因为时代背景不一样,再把底线放低一些,他激愤杀人是因为对那时代的黑暗愤恨得无以复加,所以他一时怒火攻心做过头了,但是你看他后来可有一点痛悔之心?
所谓侠以武犯禁,这些人自持武力,在以暴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渐渐迷失本性。
当一个人习惯用拳头解决问题的时候,他就会懒得用脑子,甚至连良心都被蒙蔽,这时候的武松已经没有了打虎的豪气,没有了怒杀西门庆时候的义气和手足情深,只剩下一个暴戾恣睢的黑影。
回答题主正题,如果他被抓的话,无论是在什么年代,都逃不过一个死刑。
不仅在现代他难逃一死,以宋朝法律也是必须处以极刑,毕竟杀死政府官员的罪过太大,一般来说不会有人冒险帮他脱罪的。小说家言,咱们看看就是,不能当真。
另外,武松和李逵历史上确有其人,武松是怎么回事我是忘了。李逵嘛,实在是不怎么样,据说是个汉奸,有兴趣大家可以去查查看。
如果武松在鸳鸯楼杀了张都监全家后被抓,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武松生活的年代是北宋,当时颁行的法典是《宋刑统》。《宋刑统》是国家最高法,当中明确了各种刑法制度及量刑标准。刑罚继续沿用了前朝的“五刑”:墨、劓、剕、宫、大辟。同时对每一种刑都增设了臀杖或脊杖作为附加刑。也就是小说中的“脊杖”以及杀威棒。
武松在鸳鸯楼杀了张督监全家、蒋门神一共几十口人,加上他又是重犯,此前犯罪刺配的刑期未满,又再次杀人,而且杀的还是朝廷命官。按照《宋刑统》属于“十恶”之罪,当处“大辟之刑”,先受脊杖,后受绞首或砍头。其罪还应连坐,而武松兄嫂已殁,家中无人,故只他一人受刑。
如果武松在鸳鸯楼杀了张都监全家后被抓,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会坐牢
武松行侠仗义
具有正义之心
敢为老百姓做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