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为什么说鲁智深是真好汉,而武松并不是?
把鲁智深和武松相比较谁是好汉,相对看,还是鲁智深略占上风。
但是,这只是把鲁武二人相比较的结果。而如果把梁山所有人作为比较的基数,那么,武松也绝对称得上是好汉。
同时,这里还有一个时间段的划分。即:上山前与上山后。上山前,许多人的所作所为确实难以称为好人。但上山后,除了李逵有滥杀无辜的嫌疑,其他人都没有劣迹。所以上山后的人员,除了李逵这个无赖以外,都可以称为好汉。
下面,就鲁智深和武松二人的区别,作如下分析:
一、惩恶扬善,除暴安良。这是二人的共同点。
鲁智深和武松,都是眼里揉不进一粒沙子的铮铮铁汉,面对邪恶势力,他们该出手时就出手,从来不瞻前顾后畏手畏脚。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做什么事情不计后果,不考虑是否对自己有利,只考虑达到目的即可。
鲁武二人早前并没有交集,但因为性格相近,武松在血溅鸳鸯楼之后,直接就奔向二龙山落草,与鲁智深配合默契成为好朋友们。三山聚义打青州后,鲁武二人投奔梁山,作为马步军头领的第一第二名,俩人并肩作战同甘苦共患难,把这种生死之交坚持到了最后。
二、鲁智深见义勇为不计个人利益,武松睚毗必报,与己无关的事不愿参与。
鲁智深与金翠莲父女素不相识,但是见到他们被镇关西欺负,毅然资助他们逃走,三拳打死镇关西,为此丢掉了提辖的工作流落江湖。这完全是一种不计个人利益见义勇为的壮举。他大闹桃花村是为了拯救刘太公女儿,大闹野猪林是为了挽救林冲的性命。火烧瓦罐寺是为了消灭两个坏蛋,三山聚义打青州是帮助孔明孔亮两兄弟。鲁智深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帮助别人。
相形之下,武松斗杀西门庆是为兄报仇,醉打蒋门神是为了报答施恩父子的款待之情。大闹飞云浦和血溅鸳鸯楼,是受张都监和蒋门神陷害而报仇。由此可见,武松是有仇必报,而与他没关系的事,他从不干涉。这一点,他与鲁智深是有明显区别的。其实,武松打虎虽然在客观上是为民除害,但也不是他主动为之,而是路遇老虎不得不奋起反击。
三、鲁智深一生几乎没有污点,武松在血溅鸳鸯楼时有污点行为。
纵观鲁智深的一生,他虽然鲁莽,却从来不滥杀无辜,对金翠莲父女他一帮到底,直到他们脱离险境。野猪林救林冲,不远千里一直护送到沧州,并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
相形之下,武松在这方面却有差距。在血溅鸳鸯楼中,他不仅杀掉蒋门神张都监和张团练,而且把夫人,更夫,马夫,丫环,厨师,下人十五人统统杀光。这就有点滥杀无辜的嫌疑了。所以,在为人作事方面,武松确实与鲁智深有明显差距。
另外,鲁智深在二龙山就是大头领,他不仅是三山聚义打青州的总头领,率领三山归顺梁山,并且还去少华山招来了史进等人入伙。在梁山英雄排座次时,鲁智深是步军头领第一名。他一直都是具有较高号召力和威信的头领。在这一点上,武松相差得就更远了。
结语:
鲁武二人相比,在武功方面,为人方面,做事方面,领导才能方面,鲁智深确实略胜武松一筹。
水浒传为什么说鲁智深是真好汉,而武松并不是?
之所以说鲁智深是真好汉,而武松不是,真正的区别在于他们二人一生行事是否是真正的正义。
小时候看水浒传,对梁山的好汉是莫名的喜欢和佩服,佩服他们的快意恩仇和兄弟义气,羡慕他们的自由自在,能够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活的洒脱快意。
然而长大真正懂事了再看水浒,却再也找不到幼时的那种感觉了,我看到的只是一帮为了自己所谓的利益,罔顾人命,杀人如麻的强盗,为了自己的蝇头小利而互相算计的小人。
看看那些所谓的好汉的行为吧:
母夜叉孙二娘和他的丈夫开黑店,用过往行人的肉做包子;
锦毛虎燕顺,用人心下酒;
黑旋风李逵杀人成性,最喜砍杀手无寸铁、毫无反抗之力的普通人,堪称杀人魔王;
宋江、吴用等人,为了逼人上梁山,更是无所不用其极,杀人全家、枉杀无辜;
除了那些戏份过少,没有什么存在感的龙套,如九尾龟陶宗旺、 紫髯伯皇甫端之类的人之外,堪称好汉的有多少?
在这些人的对比之下,花和尚鲁智深无疑是黑夜中的明星、出污泥而不染的白莲花。
一、鲁智深在上梁山之前,他的所有主要事迹全部都是源于心存善念,或出于兄弟义气而出手,没有任何的私心杂念。
“三打镇关西”,打死郑屠,只是出于对弱女子金翠莲遭遇的同情,一个弱小的女子,鲁智深可以毫不犹豫掏出全部银子,银子不够甚至愿意舍出脸面请朋友帮忙,更为了替金翠莲讨回公道,三拳打死镇关西,为此只能再次逃命也不后悔。
“火烧瓦罐寺”是因为强占了寺庙的强人在庙中抢掠无辜妇女满足其兽欲,才愤而出手,放在现在,鲁智深的行为也是属于见义勇为。
“大闹野猪林”是为了解救林冲,为了兄弟情义;
二、鲁智深没有滥杀无辜,视人命如草芥。
大闹野猪林,解救林冲,鲁智深也只是打伤了押送的解差,并没有出手伤人命。
在东京大相国寺挂单时,面对一再挑衅自己的一众泼皮无赖,鲁智深也只是饱以老拳,丢进粪坑教训一顿了事,没有出的杀人。换成水浒的很多所谓的好汉,这帮无赖可能早就没命了。
反观武松呢,虽然相比梁山上大部分人,武松都算得上是正人君子,但也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好汉。
水浒传中,在上梁山之前,武松有过几次精彩戏份,杀潘金莲和西门庆只是为了替自己哥哥武大郎报仇;
景阳冈打虎只是醉酒之后好面子之下的迫不得已;
醉打蒋门神和血溅鸳鸯楼,也只是无原则的插手两个涉黑势力的利益争斗;
在血洗鸳鸯楼时,杀出性来的武松连普通的仆役和丫鬟也杀了不少,他们也只是普通人,伺侯别人而已。
所以,从出手正义性和是否有私心的角度来考量,鲁智深才是梁山真正的好汉,武松相比之下还是要差不少的。
水浒传为什么说鲁智深是真好汉,而武松并不是?
《水浒传》中,好汉这个词有两个解释,一个解释是除暴安良的真好汉,另一个解释是强盗。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中,除暴安良的真好汉只是很少一部分,以鲁智深为代表人物。
鲁智深做提辖官,可谓尽忠职守,提辖官本就是抓贼的武官。郑屠户强占金翠莲一事,原本与他毫无相干,但既然被他知道了,就不肯善罢甘休。郑屠户并不只是屠户那么简单,他能横行那么多年,在官面上一定有不少门路。鲁智深买肉时,郑屠户丝毫不奇怪。说明平时没少与经略相公府打交道。
这就好像西门庆一样,他之所以能在阳谷县横行,就是因为上下打点,手眼通天。鲁智深打死郑屠户,后患无穷,即便鲁智深没想过当真要打死他,只是想打他一顿,但只是打他一顿就有很多麻烦,然而鲁智深还是打了。
- 在《飞狐外传》中,胡斐也是为了救助与自己毫不相干的钟阿四一家,对当地恶霸凤天南追杀不休。这便是行侠仗义,胡斐与鲁智深一样,都是真正的侠客。
反观武松就不是这样,他杀西门庆是为了给哥哥报仇,不是为了行侠仗义。假如西门庆没有害死武大郎,即便武松眼见他做坏事,也未必会管。之前武松之所以逃出家乡,是跟人打架,将人打得昏死过去,这种行为绝不是除暴安良。
在遭遇种种不公时,他怒起杀人,固然神威凛凛,却也害死了一些无辜的人,比如鸳鸯楼上的丫鬟仆从。
不过武松是在成长的,这从他对招安的态度上就能看出来。最开始武松支持招安,后来又不愿了,公然与宋江唱反调。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在与朝廷的征战中,他对当时官府的腐败黑暗有了深入认识,所以开始有了除暴安良的意识,此时的武松才真正算得上是好汉。
水浒传为什么说鲁智深是真好汉,而武松并不是?
鲁智深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见义勇为打抱不平。武松报私仇泄私愤,替别人做嫁衣裳。两个人武功不相上下,一个相国寺倒拔垂杨柳。一个是景阳冈打虎。但境界不一样。具体分析如下:
先说说鲁智深。本名鲁达,绰号花和尚。原是渭州经略府提辖。其事迹主要有“拳打镇关西”、“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大闹野猪林”。
拳打镇关西。鲁达一次和史进、李忠在潘家酒楼吃酒。听到隔壁房间有女子哭泣。鲁达询问原因,知是民女金翠莲被恶霸“镇关西”(状元桥下杀猪卖肉的郑屠)强娶后抛弃。非常气氛,当时给金老,金翠莲爷俩凑了十五两银子,让他们收拾一下回老家。自己却跑去找郑屠,三拳将其打死逃出渭州。
大闹桃花村。鲁智深听说桃花山二寨主周通欲强娶刘太公之女。便决定为刘太公解除逼婚之忧。他假扮小姐,躲在洞房,将前来成亲的周通痛打一顿。周通逃回桃花村,请大寨主为其报仇。不想大寨主竟是鲁智深的朋友李忠。后周通听了鲁智深的劝告,折箭为誓。取消了和刘小姐的婚事。
火烧瓦罐寺。一次鲁智深路过瓦罐寺,入寺化缘。当时的瓦罐寺已被云游和尚崔道成、道士丘小乙抢占,他们不但赶走了寺里原有的和尚,还抢掠妇女淫乐。鲁智深知道以后和史进一起将他们打死,并烧了瓦罐寺。
大闹野猪林。林冲发配沧州。二个公人收了高俅的银子,一路上让林冲吃尽苦头。并在野猪林准备杀死林冲。幸亏鲁智深及时赶到,将两个公人痛打一顿救了林冲性命。又一路护送林冲至沧州牢城,才放心返回。
以上都能看的出鲁智深嫉恶如仇,救人危难的英雄好汉的性格。再看看武松。行者武松,又称“武二郎”。武松的事迹主要有:“景阳冈打虎”、“杀嫂为兄报仇”、“血溅鸳鸯楼”。
如果说武松能算的上好汉的唯一一点就是景阳冈打虎。就是这一处。也不怎么光彩。首先武松不是为民除害请命打虎的。他是喝酒逞能又怕退回去被酒保耻笑的被动打虎。他打虎是为了保命,都没有一群猎户的行为高大。通过打虎他和失散多年的哥哥武大郎相聚了,这一聚要了武大郎和其嫂子潘金莲的命。他的出现使武大郎扬眉吐气。谨小慎微的个性一下子有了底气。所以面对潘金莲的出轨,他选择的不是忍让,而是反抗报复,要武松回来和他们算账才搭上性命。没有武松,潘金莲的淫荡之心也不会被勾起。她看上武松,武松不但拒绝了,还让哥哥扎紧篱笆。潘金莲感情受伤又受到了羞辱,心里生起了报复。所以和西门庆单独一面就滚起床单。武松杀嫂无论如何不能算好汉行为。
再说血溅鸳鸯楼。牢头金眼彪施恩,酒店被蒋门神所夺。还打伤了他。但蒋门神的背后是官府张团练。他们是利益之争。一路货色,没有什么正义可言。谁的拳头硬,谁就可以侵占酒店。武松是不应该参与进去的,但他吃人家的嘴短。强出头醉打蒋门神。结果遭到张团练的暗算。武松是被逼的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白了为了活命。自找的不痛快,也不能算好汉所为。
所以说鲁智深是英雄好汉,无私。而武松不能算,他干的事情都是私仇。这就是差别。
水浒传为什么说鲁智深是真好汉,而武松并不是?
梁山108位好汉,真正意义上称得上好汉的只有鲁智深一个,打虎英雄不是。为什么呢?
首先说鲁智深,原名鲁达,原在经略府任提辖。因打死镇关西救助金翠莲父女,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得五台山智真长老点化,遂改名鲁智深。在野猪林果断相救林冲,他意外泄密,鲁智深被迫离开了相国寺,开始亡命天涯。
相鲁智深:惩暴之神,讲义气,勇敢机智。
性格特点:(1)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侠肝义胆,嫉恶如仇
(2)懒慨大方,重义疏财
(3)率直粗犷,有勇有谋,胆大心细。
再说武松,有勇有谋,爱憎分明,敢作敢为,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但从来没有对没关系的人扶危济困,有那么不可爱。
武松打死老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一番血腥动作,堪称冷血杀手。
为什么武松打虎之后完全判若两人,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他打虎之后有傲气,自恃武艺高强,天下无敌,不谨小慎微。
二是对官宦生涯无比向往,总想光宗耀祖,依旧不忘朝廷招安。
三是他认为别人也跟他一样忠厚实诚,不知人心隔肚皮。
水浒传为什么说鲁智深是真好汉,而武松并不是?
好汉的定义是什么?绝不是为一己之私或一己之怒而杀伤的人,从这个标准上看武松怎么能和鲁智深比?鲁智深打镇关西是为别人,武松打虎是为保命。
鲁智深当时还叫鲁达,他和九尾龙史进、打虎将李忠三个人正在喝酒,因为隔壁的格子里有人哭哭啼啼而焦躁,但当鲁提辖得知镇关西要霸占民女的事情后,抱打不平,愤而出手,三拳两脚打死了镇关西,自己被迫流亡、出家。
而武松是逞强喝了十八碗酒,出发的时候还醉醺醺的,不过上得景阳冈之后自己害怕了,但是牛吹出去了,也不好意思回去,就这样一步步上山来。酒上了头准备睡下,这时候老虎出现了。武松为了保命,碰巧打死了老虎,也算是侥幸吧。
比较二人,鲁智深更充满男性正义感,武松则喜好个人表现。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是为了收拾小痞子,武松醉打蒋门神是为了富二代施恩。鲁智深在五台山惹祸后,经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看守菜园子,附近的二三十个地痞流氓想压服他,结果被他收拾了,为了酒后逗乐也为了彻底从内心威慑这些地痞,鲁智深把一课小树连根拔起,自此后地皮们心服口服。待相交不久的朋友林冲被诬陷发配后,鲁智深私下悄悄跟到野猪林,在暗中保护林冲,仁至义尽。
武松醉打过蒋门神,那是因为金眼彪施恩与蒋门神生意上的竞争,蒋门神打了施恩,施恩则看中武松的神力,利用权力以小恩小惠笼络武松。武松明知这是事情的真相,甘当生意场上施恩一方的打手,其实是有利益在背后起作用的,至少算不得英雄,与鲁智深没法比。
鲁智深杀人不如麻,武松滥杀无辜仅次于李逵在《水浒传》里,鲁智深可能因为喝醉了打人,但绝不乱杀无辜。在战场上杀人例外,因为任何战争的逻辑都是你死我活的杀戮和征服。
可是武松不然,他在张督监家杀了仇人,还滥杀无辜。进门前怕被发现,啥也就杀了,临走时把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人都要杀光,显然是一个嗜血的杀手,而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英雄。
鲁智深钱塘江坐化,武松独臂苟延残年。从结局上看,鲁智深一生戎马生涯,等到抓住方腊回军之际,在钱塘潮的湖信中坐化,死前焚香沐浴,对自己的结局了如指掌,还写下了“钱塘江上湖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的大彻大悟的偈语。
武松被包道乙飞刀砍伤之后自断手臂,以独臂之身苟延性命,据说活了80多岁。如果狗尾续貂的独臂拳功夫属于传说,那他的后半生四、五十年真是平庸至极,无法与鲁智深的结局相比拟。
鲁智深从不打女人,武松杀嫂嫂太残忍。还有一个现象,鲁智深从来不蹂躏女性,但是武松则不然。虽说嫂嫂潘金莲罪不容赦,可是你看武松杀嫂的方法,剖腹、挖心这些残忍的手法对待一个体力上根本不对等的女性,的确是过分的。杀人报仇无可厚非,在对方死前进行残酷折磨就有点心理变态了。要是用现在的心理分析看,武松对嫂嫂在内心中是有想法的,只是迫于道德和礼教,内心有罪恶感而不能实施而已。
总之,武松没有鲁智深有英雄气概。
(王阔海,20200717)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