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在单位当领导的人,退休后,往往会很失落”你怎么看?

我原单位的两个领导,一个姓陈,一个姓董,4个月内,先后退居二线,2人随后的表现,大相径庭。

陈领导得知二线的消息时,二话不说,就立刻收拾桌子,整理自己的东西,跟领导说,我不能在这占着位置,让别的领导不好开展工作。

等到正式通知下发的那一天,陈领导轻装简行,到领导的办公室和下属的办公室,分别打个招呼,告诉大家说,如果单位没有特别的事情,他就不过来了。

以后的日子,自己就是闲云野鹤了,跟老朋友和家人,去旅旅游,钓钓鱼,喝喝酒,自己私人的事,一定也不会麻烦同事们。

最后还幽默地说,江湖路远,他日再见。

就算是偶尔回到单位,这位陈领导也不会大张旗鼓,办完事,基本是转身就走。

但是,领导们或同事们一旦知道他回来,必定要安排他吃顿饭,饭桌上,常常相谈甚欢!

再看董领导这边,退二线的消息传来,各种不甘心,一直在挣扎,原本就爱喝酒的他,酒局更频繁了。

他的办公室,一动不许动,即便他不怎么用,也决不允许别人动一下。

这位董领导,日常里脾气比较急躁,对权利比较看重,在他手下干工作,大家都觉得比较累心!

有一次一个同事给这个领导写的材料里面,有两处错别字,董领导劈头盖脸的在会上,怒骂这个同事。

等退休通知来后,董领导还要经常到单位来,在他的办公室里坐上半天,动不动找个下属训斥一番。

有时候,中午喝顿酒,下午再待两个小时。

有一次路过他的办公室,他应该是中午喝了酒,正在骂骂咧咧地骂他的一位下属,只听他说:

“小李子,你拍着良心说,这些年,我对你薄不薄?你心里真没数啊!”

后来,这位领导还不断地支使他原来的司机,支使下属。一年多后,还患上了轻度抑郁症。

另一位陈领导那边,偶尔见到,都是精气神十足,还是如从前一样,温和友善,豁达开朗。

从陈领导和董领导身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当过领导的人退休后,有的人会很失落,有的人会是平常心。

会失落的,基本上是那些在位时,高高在上,不把下属放在眼里的人;

相反,能保持平常心的,都是在位时不把权利看得过重,对下属心存友善的。

大家觉得是不是这样一个规律呢?欢迎评论区里探讨。

“有些在单位当领导的人,退休后,往往会很失落”你怎么看?

讲个真实的故事吧。老秦是单位的一个科长,在位时官架子忒大,官气实足。好家伙,动不动就火冒三丈,吹胡子瞪眼,拍桌子打板凳,可是不得了。

可以用以下几个小事情来说明老秦的为官做派:

有次去一要害部门检查工作,在签名登记时,颐指气使,签字笔明明就在眼前触手可及。可是老秦非要抖一抖官威,用胡子拉碴的嘴巴示意值班员,将签字笔递他手上。如果值班员微笑服从,还则罢了。如果稍露不满之色,立刻就会招致老秦的打击报复,横挑鼻子竖挑眼,一阵骂骂连连。

有次跟下属单打电话,电话打过去,对方接的迟了一小会儿。老秦立马火冒三丈,对着电话就是一通臭骂!电话那头一个劲地陪小心道歉,老秦依然不依不饶,直等骂够气消。

有次去“客人食堂”就餐,由于对饭菜的口味不满,猛然站起来将菜盘子扣在桌子上,立刻对着几个炊事员大发雷霆。一阵的吼声震天,吼得几个炊事员面面相觑,诚惶诚恐。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举不胜举。

老秦在单位火暴脾气是出了名的。人人见了他畏之如虎,见了他都尽量绕道走,唯恐躲避不及!

前些时候,老秦退休离开了领导岗位。退休后的老秦,生活得很不开心。由于在位时脾气不好,树敌太多,现在除了老伴儿和他说几句吃喝拉撒的家常话之外,走在路上,基本上没有人在像从前那样给他打招呼了,后来直接没有人理了。

不仅如此,让老秦感到可气的是,看到有几个人在那里聊天或下棋,老秦也想去凑凑热闹。可是人家一见老秦来了,立马不留情面地一轰而散,闪人了。弄得老秦非常尴尬,囧态百出,下不了台。

退休后的老秦,感觉到深深地悲凉。往日的风光不在,何止是失落啊,简直是郁闷了,

“有些在单位当领导的人,退休后,往往会很失落”你怎么看?

谢邀。

在单位当领导的人,退休后,往往会很失落”?我认为这样的人有点“卡壳”是正常现象,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失落感”来自落差太大,退休前与退休后“热冷”悬殊,温差大而时差更大。我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对退休后的“失落感”有不同的解读。

一,退休前在一个单位里任一官半职的人,都有自己的亲身体会。特别是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更是“逼真形象”,热情似火;唯我独尊,高朋满座。为什么?大家都知道,也很清楚,是权力之眼,是“权利游戏”,是位置占优势,是需求量在互相弥补。

人与人的交往离不开互相利用,人与人的关系离不开“利益最大化”,人与人的“情谊永恒”是有季节性的。我送你“礼包”一定要兑换所求,我请你吃饭必须是“讨价还价”;我“立前站后”是为了你重视我,我“恭维大方”是想得到你的“权力倾斜”;我“心怀鬼胎”是为了你的“心怀不轨”,你是我的唯一“一张照片”,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因此,在单位当领导的人,完全没有一个是“你情我愿”的“常青树”友好相处模式,人贵自知者明,人情世故是“礼尚往来”。用我的“点滴之恩情”换取你的权力“放大恩惠”,是“尊重”你的目的,是关心你的意图,是“埋下伏笔”的深刻含义。

二,我是单位里当领导的人,但我退休后对别人眼光里的“失落感”有不同解释。别人认为是“因果报应”,但我觉得是自然而然,为什么?人心不足蛇吞象,人心难测各怀心事,人心不公换位思考。你那里的“领导”是占便宜,享清福,因“权力大”而获得利益最大化;但在我这里的这个人,是问心无愧的践行者,是没有遗憾的履职者,是没有做亏心事的领导者。退休前我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吃酒还席”是我的做人做事原则,不欠人情是我的“领导风格”;“公私分明”是我的不被人理解倔强性格。

退休了就是一种常人心态,人人都有这么一天。退休后有一种“失落感”是人之常情,“失落”是因为环境变了,是因为“年纪大了”,是因为“温度”低了,是因为“尊重你”的人没了,是因为不知所措的“突然发现”,是因为作息时间的改变规律而怅然若失。所以,退休后的失落感并不是别人眼里的“权力过期”,“权力失效”,“权高位重”的嘲讽之意。

“有些在单位当领导的人,退休后,往往会很失落”你怎么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是什么原因呢?我觉得是心态间题。是一种永远都想高高在上。永远自认为自已比别人強、看不起别人、受恭维成隐、占便宜成习惯的人。永远不明确在位时别人恭维你是恭维你这个人吗?错、别人是恭维你的领导位子、而不是恭维你这个人。除了位子你算什么东西?什么都不是。只不过你是运气比别人好点才胡幸佔据领导岗位。但现实状况是你的周围比你荷能力、有水平的人多得很。纵看现实这些下台后心态不好的人大多数都是想啥没啥就会溜的须拍马的人。对上唯唯诺诸、对下指高气扬的人。按我们当地对有这种现象的人评价的一句俗话称他们是一辈子吃不够的人。这种人在退休群里都是不受尊重的。最后奉劝这帮人一句,无论你当年有多么风光退休后你就是一个普通公民。你想耍当年的风光是永远不可能了。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

“有些在单位当领导的人,退休后,往往会很失落”你怎么看?

心态不正,说明平时当领导时,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好人围着转,退休了,门口罗雀,难受。主要是调整好心态,在位随和,热心帮助人,即使退休,还是会有很多人看你,反过来帮助你!

“有些在单位当领导的人,退休后,往往会很失落”你怎么看?

古有人走茶凉之说,今有人不走茶就凉了。

在单位当领导,退休后往往很失落,那是没有正确认识自己。

位高权重时认为自己了不起,忘记是工作平台的作用,往往被现实遮盖了双眼,高估了自己。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当领导从职场悄然离去时,才发现残酷的现实让自己无法适应。

我们都是职场过客而已,不必在乎那些名利,做好本分工作即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