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僧与猪八戒感情最铁?

在三个徒弟当中,唐僧确实对猪八戒最宽容,最衷爱,说他与猪八戒感情最好也未尝不可。

那么,唐僧最什么要对猪八戒最好呢?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十个手指伸出来不一般齐,这是客观规律,想完全一致是不可能的。唐僧之所以唯独对八戒最好,不外是以下几种原因:

一、八戒的性格憨厚梗直。

在三个徒弟当中,悟空是个猴子,贼尖贼灵,长有一百二十个心眼儿,想让他规规矩矩地说话做事非常不容易。从三打白骨精的过程就可以看出,悟空再三违背唐僧的教诲,一意孤行,直至不得不把他赶走。尽管最后错的是唐僧,还得把悟空请回来,还得依靠悟空来战胜妖怪,但通过这件事,已经使唐僧丢尽了面子。对于这种虽然有本事却给领导难堪的下属,没有几个领导会得意他。

沙僧性格内向,只知道踏踏实实做事,却不会逢迎领导,不会见风使舵讨领导欢心。遇到问题时,不会站在领导的角度考虑问题,总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考虑,这就往往不能和领导保持一致,到了关键时刻,指不定他的屁股会坐在哪方面。对于这样的下属,只能让他做好挑担子一件事就可以了,即不能重用,也不能信任,更不能指望他与领导同心同德。所以,尽管沙僧任劳任怨,也是不能成为领导亲信的。

唯独八戒的性格符合领导要求。别看他有时也发点牢骚,但过后就过去了,产生不了什么阻力。八戒本人没有脑子,他也不去动脑子,换句话说,唐僧的脑子就是他的脑子,唐僧说一他不说二,唐僧让他往东,他绝不往西,从来没有自己的主见。每当悟空受到唐僧批评的时候,八戒总能第一时间站在唐僧一边,对猴哥没鼻子没脸的埋怨。到了关键时刻,也能扛着五齿钉耙去跟妖怪打上一阵子。虽然有个高老庄时常被他念叨,毕竟也没有离开唐僧回去享乐,所以他算得上忠心耿耿一心一意。这种跟随身边不离左右的下属,是最受领导欢迎的角色。

二、八戒好吃懒作还有点贪色。

这个问题本来是缺点,但与悟空和悟净对比,反倒成了优点。因为悟空除了性子急躁几乎找不出缺点。悟净整天像个闷葫芦只知道吃苦耐劳。只有悟能八戒性格色彩鲜明。八戒好吃懒作,正好能作为批评的对象,八戒贪财好色,也正好是他的弱点。在领导心目中,只有缺点明显的人才好控制,才可以作为反面典型来树立领导的威信。反之,如果八戒也和悟空悟净那样有自己鲜明的性格,到了紧要关头,悟空天神不惧,悟净随波逐流,八戒再跟着而去,唐僧岂不成了光杆司令。所以,为了时刻把握住领导权不被蔑视,避免失控的危险出现,当领导的唐僧必然要利用八戒的弱点来控制住他,使他时刻与自己站在一起,成立牢固的同盟军。

三、八戒是搞好平衡的一枚棋子。

三个徒弟三种性格,悟空的急躁,悟净的的沉稳,悟能处于不急不稳的中间位置,正好像一个控制器,能控制住两边的平衡。没有了八戒,悟空一闹起来,沙僧的沉默无异是等于默许,剩下唐僧孤立无援。而正是有八戒从中作梗,才使唐僧有了缓冲的余地,有了选择的机会,有了周旋的条件,有了施展领导艺术的环境,才不至把师傅处于尴尬的境地。

也正因此,神通广大的悟空有被赶走的时候。而没啥能耐也不能吃苦耐劳的八戒,在师傅身边反倒成了香饽饽。这就是人情社会,世态冷暖,这就是处事之道,人生哲学。《西游记》一个神话故事,之所以能成为四大古典名著,与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有着直接关系。

结论:

综上所述,唐僧之所以和水平不高,能力不强,好吃懒作,贪财好色的八戒感情最好,皆因为在三个徒弟当中,八戒最听话,最好领导,遇事能和唐僧站在一起,是唐僧最靠得住的人。

为什么唐僧与猪八戒感情最铁?

首先感谢师友“黃意鑫”师友的邀答。《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回答您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分析小说中唐僧三位徒弟的性格吧。

孙悟空本领高强,吃苦耐劳,一心斩妖除怪,对师傅忠心耿耿,但性子急,嘴巴直,不会哄人开心。沙僧比较圆滑,啥事和稀泥,要不就沉默是金,不发表评论,老好人。而猪八戒虽好吃懒做,本事相比也不强,而且色胆包天,但嘴巴甜,常哄唐僧高兴。有一种说法:在西天取经的团队中唐僧对三位徒弟感情不一,对悟空是“真”,对八戒是“铁”,对沙僧是“诚”。那为什么对八戒铁?我认为一是“门第”唐僧是御弟,脑子里有根深蒂固的正统观念。在这点上悟空是妖仙野猴出身,当然比不上八戒这位“天蓬元帅”了。

二是八戒会说话,常常逗唐僧开心.高兴,在现实中当领导的谁都喜欢说话让自己舒服的员工了。而那些业务能力强的不一定受领导喜欢,反而那些能揣摩领导心理,说话办事办到领导心坎里的,才最受领导赏识的。

三是八戒的本事不如悟空大,但正因如此唐僧清楚这个徒弟与自己不至于分庭抗礼呀,靠得住。

四是领导艺术的制衡。可以说在取经路上不论师徒产生什么意见不一时,八戒总是旗帜鲜明维护师父,顶撞悟空。树立师父的权威,不然唐僧就有被架空的危险。因此,八戒顶悟空、尊师父,就使团队中领导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力量均衡了。而只有力量制衡,唐僧才能顺畅地运作权力、号令。自然,他对猪八戒的感情也就铁了。

四是恭维。当领导的都爱部下崇拜、尊重。恭维,其实就是一种尊崇,只不过是一种低级庸俗的尊崇罢了。猪八戒深谙此道,他常常不失时机地对师父报以恭维,甚至近乎拍马溜须的吹捧。都称八戒呆子,实际上呆子并不呆,他不论遇到什么事都知道给唐僧留下一个表现“领导高明”的空间,巧妙地给唐僧搭个“露脸”的平台。这也是大智若愚的智慧。以上种种原因,我认为是唐僧与八戒铁的理由。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职场上,不必时时显得“自己很有道理”,也不必时时去证明“自己是对的”,只要不涉及一些原则性的问题,糊涂一点,装傻一点,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我们的生活除了对错,更多的是一种人情和关系。

《西游记》中有很多为人处世的智慧也正是表现如此。

谢谢!

为什么唐僧与猪八戒感情最铁?

唐僧对众徒弟是有感情的,但是,他对每个徒弟的感情又不尽相同,各有特质。对大徒弟孙悟空的感情:真;对二徒弟猪八戒的感情:铁;对三徒弟沙僧的感情:诚;对白龙马(如果它也算是徒弟的话)的感情:深。

在几个徒弟中,唐僧最喜欢的不是孙悟空,也不是沙僧和白龙马,而是猪八戒。人们可能有些诧异,但事实确实如此。唐僧与猪八戒的关系最密,对其照顾最周,谅解最多。在平顶山,八戒借巡山睡大觉,还编出一套谎话欺蒙人。被揭穿后,悟空气得要打他“五棍记心”。八戒慌得扯住唐僧说:“师父你替我说个方便儿。”唐僧果然就为八戒说情打圆场。在狮驼岭,八戒与妖魔打斗失败时,急回头说:“师兄,不好了!扯扯救命索,扯扯救命索。”悟空闻言,反把绳子放松了抛出去,八戒因此被绊一跤,后被白象精赶上捉去。唐僧在山坡下看见,心疼八戒,心恼悟空。八戒一遇挫折、不利,就灰心丧气,吵闹着要散伙,回高老庄当女婿,而唐僧总是宽容他,最多责骂几句。唐僧如此关爱八戒,八戒心里也清楚,连悟空都忍不住直言说:“师父也忒护短,忒偏心!”

唐僧为什么对猪八戒感情如此铁呢?原因大致如下:

一是门第。唐僧是御弟,头脑中有很深的正统观念。悟空是妖仙野猴出身,而八戒是上天正神“天蓬元帅”下凡,唐僧自然对八戒在感情上亲近一点。

二是可靠。八戒有本事,但不如悟空那样神通广大。唐僧心里清楚,凭八戒那点本事,还不至于与师父分庭抗礼,他的本钱不够。八戒的本事只有在师父主持的这个取经平台上才能卖个好价钱。因此,唐僧总觉得八戒靠得住,用得上。一个领导一旦信任下属,就会很自然地对他产生好感了。

三是制衡。当唐僧与悟空发生争执,看法不一时,沙僧往往采取沉默的态度,而八戒则总是迫不及待地跳出来,为师父争体面,即使无理,也要强争三分,蛮缠一番,胡搅一气。取经途中路经一座高山,唐僧扬鞭指道:“悟空那座山也不知有多高,可便是接着青天,透冲碧汉。”悟空说:“古诗云‘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但言山之极高,无可与他比肩,岂有接天之理!”本来悟空的说法是无可厚非的,但他这个见解明显比师父略胜一筹,抹了师父的面子。这时,八戒不干了,为了给师父争点面子,他跳出来抬杠,说:“若不接天,如何把昆仑山号为天柱?”悟空作了解释后,沙僧看出八戒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忙插话打了马虎眼,把谈论话题岔了开去。假猴王冒充悟空打了唐僧,这使唐僧异常仇恨悟空,八戒趁势火上浇油,他咬响口中牙,发起心中火,道:“叵耐这泼猴子,怎敢这般无礼!”领导无论大小,对自己的权威和命令的执行力度,都很在意。在取经团队中,悟空有谁也不服的倾向,而沙僧又总是息事宁人、沉默是金,对谁也不见怪,如果八戒再不旗帜鲜明地站出来维护,树立师父的权威,唐僧就有被架空的危险。因此,八戒顶悟空、尊师父,就使团队中领导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力量均衡了。而只有力量制衡,唐僧才能顺畅地运作权力、号令。自然,他对猪八戒的感情也就铁了。

四是恭维。当领导的都爱部下崇拜、尊重。恭维,其实就是一种尊崇,只不过是一种低级庸俗的尊崇罢了。猪八戒深谙此道,他常常不失时机地对师父报以恭维,甚至近乎拍马溜须的吹捧。唐僧师徒行进到佛地时,看见前面有一座寺,悟空、八戒看的是“布金禅寺”。唐僧在马上沉思道:“布金布金,这莫不是舍卫国界了么?”八戒趁机拍了上来,他说:“师父,奇啊!我跟师父几年,再不曾见识得路,今日也识得路了。”阿谀逢迎,溢于言表。唐僧听了心情酷爽,趁心情愉快细细说明原委:“不是,我常看经诵典,说是佛在舍卫国城袛树给孤园。这园说是给孤独长者向太子买了请佛念经。太子说:‘这园我不卖。他若要买我时,除非黄金铺满园地’。给孤独长者听说,遂以黄金为砖,布满园地,才买得太子袛园,才请得佛尊说法。我想,这布金寺莫非就是这个故事?”唐僧说了这段话,在徒弟面前很风光。人称猪八戒是呆子,呆子其实不呆,大凡精明的下属总能顺其自然地给上司留下一个表现“领导高明”的空间,猪八戒在这里就很巧妙地给唐僧搭了个平台,让唐僧露脸了。

五是理解。众所周知,唐僧一路上受到的性骚扰最多,偏偏他又是个志存高远的佛教徒,为了达到佛教清修的最高境界,人为地搞禁欲主义。可他内心中何尝没有欲望?唐僧拒绝色欲,付出了很强的意志力,他做得很到位。但他需要有人理解,有人欣赏。孙悟空是个石猴出世,是个五百年都不想那事的性冷淡者,他对唐僧戒色感受不深,只是设法让唐僧摆脱性骚扰而已,有时还会开开玩笑,这就大大冲淡了唐僧的高雅人品。而沙僧对此也总是不置一词。唯有八戒是个性饥渴者。不过,平心而论,八戒在取经路上,虽然色胆包天,到头来也总是空欢喜一场,口头腐化而已,馋猫一次也没有沾上腥。但是猪八戒这样的表现,反衬了唐僧的圣洁。猪八戒的色欲理念,或许也引起了唐僧内心的一些共鸣。唐僧由于与猪八戒有共鸣之处,也就会把因强抑色欲而引起的不快,化作了某种情感移植到“知音”猪八戒身上了

为什么唐僧与猪八戒感情最铁?

唐僧对众徒弟是有感情的,但是,他对每个徒弟的感情又不尽相同,各有特质。对大徒弟孙悟空的感情:真;对二徒弟猪八戒的感情:铁;对三徒弟沙僧的感情:诚;对白龙马(如果它也算是徒弟的话)的感情:深。

在几个徒弟中,唐僧最喜欢的不是孙悟空,也不是沙僧和白龙马,而是猪八戒。人们可能有些诧异,但事实确实如此。唐僧与猪八戒的关系最密,对其照顾最周,谅解最多。在平顶山,八戒借巡山睡大觉,还编出一套谎话欺蒙人。被揭穿后,悟空气得要打他“五棍记心”。八戒慌得扯住唐僧说:“师父你替我说个方便儿。”唐僧果然就为八戒说情打圆场。在狮驼岭,八戒与妖魔打斗失败时,急回头说:“师兄,不好了!扯扯救命索,扯扯救命索。”悟空闻言,反把绳子放松了抛出去,八戒因此被绊一跤,后被白象精赶上捉去。唐僧在山坡下看见,心疼八戒,心恼悟空。八戒一遇挫折、不利,就灰心丧气,吵闹着要散伙,回高老庄当女婿,而唐僧总是宽容他,最多责骂几句。唐僧如此关爱八戒,八戒心里也清楚,连悟空都忍不住直言说:“师父也忒护短,忒偏心!”

唐僧为什么对猪八戒感情如此铁呢?原因大致如下:

一是门第。唐僧是御弟,头脑中有很深的正统观念。悟空是妖仙野猴出身,而八戒是上天正神“天蓬元帅”下凡,唐僧自然对八戒在感情上亲近一点。

二是可靠。八戒有本事,但不如悟空那样神通广大。唐僧心里清楚,凭八戒那点本事,还不至于与师父分庭抗礼,他的本钱不够。八戒的本事只有在师父主持的这个取经平台上才能卖个好价钱。因此,唐僧总觉得八戒靠得住,用得上。一个领导一旦信任下属,就会很自然地对他产生好感了。

三是制衡。当唐僧与悟空发生争执,看法不一时,沙僧往往采取沉默的态度,而八戒则总是迫不及待地跳出来,为师父争体面,即使无理,也要强争三分,蛮缠一番,胡搅一气。取经途中路经一座高山,唐僧扬鞭指道:“悟空那座山也不知有多高,可便是接着青天,透冲碧汉。”悟空说:“古诗云‘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但言山之极高,无可与他比肩,岂有接天之理!”本来悟空的说法是无可厚非的,但他这个见解明显比师父略胜一筹,抹了师父的面子。这时,八戒不干了,为了给师父争点面子,他跳出来抬杠,说:“若不接天,如何把昆仑山号为天柱?”悟空作了解释后,沙僧看出八戒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忙插话打了马虎眼,把谈论话题岔了开去。假猴王冒充悟空打了唐僧,这使唐僧异常仇恨悟空,八戒趁势火上浇油,他咬响口中牙,发起心中火,道:“叵耐这泼猴子,怎敢这般无礼!”领导无论大小,对自己的权威和命令的执行力度,都很在意。在取经团队中,悟空有谁也不服的倾向,而沙僧又总是息事宁人、沉默是金,对谁也不见怪,如果八戒再不旗帜鲜明地站出来维护,树立师父的权威,唐僧就有被架空的危险。因此,八戒顶悟空、尊师父,就使团队中领导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力量均衡了。而只有力量制衡,唐僧才能顺畅地运作权力、号令。自然,他对猪八戒的感情也就铁了。

四是恭维。当领导的都爱部下崇拜、尊重。恭维,其实就是一种尊崇,只不过是一种低级庸俗的尊崇罢了。猪八戒深谙此道,他常常不失时机地对师父报以恭维,甚至近乎拍马溜须的吹捧。唐僧师徒行进到佛地时,看见前面有一座寺,悟空、八戒看的是“布金禅寺”。唐僧在马上沉思道:“布金布金,这莫不是舍卫国界了么?”八戒趁机拍了上来,他说:“师父,奇啊!我跟师父几年,再不曾见识得路,今日也识得路了。”阿谀逢迎,溢于言表。唐僧听了心情酷爽,趁心情愉快细细说明原委:“不是,我常看经诵典,说是佛在舍卫国城袛树给孤园。这园说是给孤独长者向太子买了请佛念经。太子说:‘这园我不卖。他若要买我时,除非黄金铺满园地’。给孤独长者听说,遂以黄金为砖,布满园地,才买得太子袛园,才请得佛尊说法。我想,这布金寺莫非就是这个故事?”唐僧说了这段话,在徒弟面前很风光。人称猪八戒是呆子,呆子其实不呆,大凡精明的下属总能顺其自然地给上司留下一个表现“领导高明”的空间,猪八戒在这里就很巧妙地给唐僧搭了个平台,让唐僧露脸了。

五是理解。众所周知,唐僧一路上受到的性骚扰最多,偏偏他又是个志存高远的佛教徒,为了达到佛教清修的最高境界,人为地搞禁欲主义。可他内心中何尝没有欲望?唐僧拒绝色欲,付出了很强的意志力,他做得很到位。但他需要有人理解,有人欣赏。孙悟空是个石猴出世,是个五百年都不想那事的性冷淡者,他对唐僧戒色感受不深,只是设法让唐僧摆脱性骚扰而已,有时还会开开玩笑,这就大大冲淡了唐僧的高雅人品。而沙僧对此也总是不置一词。唯有八戒是个性饥渴者。不过,平心而论,八戒在取经路上,虽然色胆包天,到头来也总是空欢喜一场,口头腐化而已,馋猫一次也没有沾上腥。但是猪八戒这样的表现,反衬了唐僧的圣洁。猪八戒的色欲理念,或许也引起了唐僧内心的一些共鸣。唐僧由于与猪八戒有共鸣之处,也就会把因强抑色欲而引起的不快,化作了某种情感移植到“知音”猪八戒身上了

为什么唐僧与猪八戒感情最铁?

因为猪八戒没有多大能力,只能用嘴哄唐僧,光说顺耳的,好听的,所只唐僧喜欢他,其它徒弟不会这一套,真心实意的干事,难免有唐僧有不爱看的,有不爱听的。所以,唐僧与其它徒弟不象与猪几戒那亲近。这样的事情在人间大有人在。

为什么唐僧与猪八戒感情最铁?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好吃懒做,孙悟空一心斩妖除魔,吃苦耐劳,本领高强,可是唐僧却更喜欢猪八戒一点,这点让看电视剧的我们多少有些忿忿不平,但其实这样的一种状态是非常平衡的。

首先,这是人的一种天性。我们喜欢那些对我们表示好感的、让我们感觉舒服的人。而那些令人不舒服的人或话,都会尽量避开。

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实际上,有几个人能受得起“逆耳之言”呢?因为人都有一种自尊的需求,很多时候,被人当面反对,尽管理智上认为那只是对方对自己的看法不同意,但是内心仍会有一种被批评、被否定的感觉,因此我们的自尊就会受到一部分损害,这不是件令人愉悦的事情,我们下意识地就会去避免这样的状况发生,那么自然而然就会离那些说出“逆耳之言”的人远一些。

孙悟空在四个人中本领最强,有火眼金睛和降妖除魔的本事,所以当看见唐僧做出错误决定的时候,他就会立即表示反对、阻止,一次两次还好,问题是西天取经这么多年,唐僧经常遭受孙悟空的“反对”,就算唐僧是个高僧,也难免心中郁闷,进而内心会排斥孙悟空。而猪八戒这个人呢?可以说基本上不会别的,但是能讨唐僧欢心,无论是说话还是行事,都让唐僧感到一种“熨贴”,所以内心就更加亲近猪八戒一些。

第二,从职场的角度来说,那些业务能力最强的不一定受领导喜欢,但是那些能揣摩领导心理,说话办事办到领导心坎里的,绝对是最受领导喜欢的人。

想一想,职场上业务能力很强的那些人一般来说也很有自己的个性,就比如我之前在的一家单位,有一个销售业务员做业务很厉害,几乎月月业绩第一,但他几乎也不怎么来公司上班,有时候直接领导打电话过去都推脱说在外面跑业务,这个直接领导就经常被驳面子,但是又不好发作,表明上还得维持最基本的客气。为什么呢?因为人家业绩好,能给带来效益。

孙悟空也是这样一个业务骨干,业务能力强,但是比较有个性,虽说对唐僧还是挺忠诚的,但是干得不爽了,也是说走就走,丝毫不给唐僧面子,往往需要上级的上级,观音、如来之类的角色才能哄得回去,你说唐僧不要面子的啊,再怎么说是个领导,底下还有好几个员工呢,被孙悟空这样驳了面子,就算表面上仍能维持友好的合作关系,但是心底肯定对孙悟空亲近不起来。而猪八戒就是一个标准的好员工,听话、容易掌控,说话还好听。

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乾隆难道不知道和珅是个贪官吗?知道。但是为什么他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纵容着和珅呢?因为和珅能说体己话。天天听忠臣说一些逆耳之言,乾隆也受不了这样的压力,刚好和珅这种“迎合”能做一个平衡,所以在自己能掌控的范围内,乾隆始终没有处理和珅。

再说到猪八戒,比起和珅,那也是大大的好员工了,除了有些好吃懒做,业务能力不怎么强以外,他也不造成什么危害,唐僧自然是喜欢的。相比沙悟净的木讷寡言,猪八戒的说话能力,能帮助唐僧排解一大部分压力。所以他内心更亲近猪八戒。

第三,人都喜欢优缺点的人。相比于一个完美的、各方面能力都很强的人,我们对那些身上有些小缺点的人更喜欢。

我们普遍觉得人都难免出丑犯错。当某些人的表现完美无缺时,一般人就会感到他不够真实,难以亲近。和完美的人在一起,普通人往往认为已不如人而感到惴惴不安,而且,对于太过完美的人我们普遍都有一种想法,那就是认为对方可能是在演戏,自然而然地就会生出一种反感。

猪八戒更接近于“普通人”的概念,唐僧在猪八戒面前不必担心自己被批评、被否定,所以久而久之,他更猪八戒建立的感情也就更好。

其实这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职场上,不必时时显得“自己很有道理”,也不必时时去证明“自己是对的”,只要不涉及一些原则性的问题,糊涂一点,装傻一点,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我们的生活除了对错,更多的是一种人情和关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