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宋江的名气从何而来?

先转述疑问: 水浒传里的宋江,长的又黑又矮,也没什么武艺,力气只有娘们大小。可奇怪的是,各路好汉只要一听说他是“宋江”,马上就翻身下拜,跪在地上给他磕头!这宋江的面子够大吧,名声够响吧。 那么,宋江在江湖上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名气呢?

宋江的名气当然是从他平时的所作所为而来。

宋江名声的由来,应从两方面来分析。

一是他仗义疏财,扶贫解困,及时雨的美名远扬山东河北。

《水浒传》书中介绍:宋江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金如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赒全人性命。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困,赒人之急,扶人之危,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作及时雨。

这段话把宋江名声的由来,已介绍得不能再详细了。

另外,书中描述他资助有名有性的人物不仅有江湖人士,更有底层的平民百姓。比如郓城街头卖糟腌的唐牛儿,卖汤药的王公,保媒拉纤的王婆等。尤其是死了丈夫没钱发送的阎婆,他不仅资助了棺材板,而且还给了阎氏母女好些生活费。困此弄得阎婆看到宋江是个靠山,才死皮赖脸地非要把女儿阎婆惜嫁给他做外室,最后竟弄出了一桩命案。

宋江与武松也是素不相识,在柴进庄上相逢后,不仅结拜为兄弟,而且再三送给武松钱财资助。

所以,宋江及时雨的美名,确非浪得虚名。江湖义士不管是否相识,只要见到他,无不滚鞍下拜,甘愿牵马坠蹬,跟随左右。

二是他文攻武卫,胸有韬略,把水泊梁山治理得兴旺发达。

宋江上梁山后,由始至终都没有背叛他的将领。尽管在招安一事上,武松鲁智深等人不赞成,但最终也都跟随他征战沙场。在三打祝家庄,攻陷高唐州,大破连环马,三山聚义打青州,攻打曾头市,智取大名府,元夜闹东京,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等诸多战役中,宋江作为三军统帅,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抹煞的作用。

另外,在知人善任上,宋江善于把各方面人员团结起来,使水泊梁山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比如征服朝庭降将上,他礼贤下士,以诚服人,把一大批能人强将统一到梁山中来。他运筹帷幄,把鲁智深,武松,李逵等天神不惧,天老大他老二的人物训服得服服贴贴。比如杨雄石秀上山时,当晁盖听到时迁偷吃祝家庄报晓的公鸡被人家捉去后,大怒,当即要把杨雄石秀斩首示众,是宋江劝阻并带兵打下祝家庄,屡建奇功。

结语:

仅从以上两点分析,宋江的名气并非浪得虚名,而是实实在在做出来的。

《水浒传》里宋江的名气从何而来?

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说到宋江的绰号。了解《水浒传》的朋友都知道,宋江的绰号是最多的,比如“及时雨”“呼保义”“孝义黑三郎”等等。而这些绰号都与宋江的人设高度吻合,同时也可以发现宋江声名远扬的原因。

  • 一·“及时雨”,在成为梁山一把手之前,宋江是一个县城的押司,说白了就是衙门里的公务员。之所以人们都叫他及时雨,是因为宋江为人大方,出手阔绰,总是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倾囊相授,好比“久旱逢甘露”一般的痛快!
  • 久而久之,宋江的“好人卡”就这样穿大街过小巷,周围的百姓也就渐渐养成了“有问题找宋江”的生活意识。而且在过去,没有发达的通信,一切信息都是靠人与人之间口口相传。这么一来,宋江的名声不但被传到越来越夸张,而且随着江湖人的流窜被传得越来越远。
  • 二·“”,宋江所在的时代是一个江湖义文化横行的时代。有江湖的地方就离不开“义气”二字,而宋江前期的作风就是这样。他待人接物的特点是“义气、诚恳”,不管是太投奔还是求助,宋江一律是“终日追陪,无有不纳”。大家坐在一起谈古论今,称兄道弟,临走时还少不了路费盘缠,对于投奔者来说,这就是“够意思!
  • 再说“孝顺”,不管人们对于宋江人品的评价如何,但说到孝顺,宋江绝对是本色出演。而且整部《水浒传》也只描写了宋江在这方面的表现,别看宋江为人两面三刀,闷骚蔫坏,但在父亲宋太公面前,宋江一向恭恭敬敬,老老实实。当父亲去世时,宋江更是失魂落魄,以泪洗面,仿佛天塌了一样。而这,也是江湖好汉们都认同的做人底线和气节。
  • 宗上所述,宋江名声在外的原因已经分析的差不多了,而宋江的个人分析和魅力还有很多,以后再说。

《水浒传》里宋江的名气从何而来?

其实《水浒》在江湖名声这方面,有不少夸大描写之处,这和小说源自评书的风格有关,也和为了小说笔法好展开有关,所以其实没必要在这方面进行过于仔细的推敲,比如晁盖只是个保正,如何能大到让刘唐和世外高人公孙胜甘愿冒生命危险来投奔他,请他带头劫生辰纲呢?再比如史进只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小青年,鲁达一见面就说听过他的大名,而且还认为对方是好汉。这个信息肯定不会是从官府来到,而是从江湖来的。

所以我们可以设想,《水浒》对江湖有一个基本设定,那就是大家会通过同是江湖中人的好汉相互传递一些类似于人物品评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是互通的,久而久之,大家对这些人物的品级和地位也就有了一种潜移默化的认可。

基于这个设定,我们可以适当地对宋江的名声做点过度解读。我猜想,宋江后来流亡江湖,全然一副江湖大佬的名声,有以下几个来源:

  1. 在郓城县曾经被他接待过的江湖好汉。这些江湖好汉被接待过后,发现宋江待人接物太牛了,“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这是一种很高的待人接物的境界,而且宋江不同于大贵族出身的柴进,他只是个普通的小地主和县城小吏,这样的人能挥金如土地慷慨解囊就更难得了,而且宋江言谈举止中表现出来的境界让他们折服。于是他们到了江湖上,逢人就开始吹宋江。这些人中,比较代表性的人物是花荣,花荣是宋江在当押司就认识的,而花荣的武艺和江湖地位也是极高的,而且对宋江是绝对崇拜的,最后还追随宋江上吊而死。
  2. 市井的传播。宋江的为人处世还不仅仅是对江湖好汉的,还表现在对市井小名的施舍上。市井小老百姓,最渴望的是在这不公道的社会中,有个能对自己好的大佬,这种名声在市井间传播的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3. 晁盖上了梁山后的有意宣传。抛开那些过度解读不谈,晁盖和吴用对宋江也是极为认可和推崇的。晁盖在宋江第一次上山就想让位给他,依照晁盖这个人的忠厚性子,我们可以认为这是真诚的。而晁盖(实际上是吴用)在上山后派刘唐给宋江送信,其实一方面用意是要以梁山的兴旺吸引宋江,另一方面其实也很可能会借此在江湖上散布宋江的江湖大佬名声,以此一步步把宋江推上梁山。而梁山在江湖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晁盖上山过程和上山后接连打退朝廷官军之后,基本上已经是如日中天了。由梁山认证的江湖大佬,其他各个小山头能不文锋下拜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