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援鄂护士“求编制”能否变成“给编制”?为什么?
看到这个问题,情不自禁想起两个字:担当。
没有担当、或不想担当、觉得不值得担当的人,遇到任何问题首先想到的是个人利益,然后才是他人利益。
一切事情都等待上级决定,上级有决定,我执行。上级没有决定,我就不执行——一切行动听指挥么。这是最保险的,也是不会犯错误的。因为提前做决定,一旦出现失误,自身利益要受损失,得不偿失。
但是,事情恰恰就在上级没有作出决定的时候出了问题。怎么办?也好办。完全可以把责任推给上级——不管出什么问题都和我没关系——援鄂护士“求编制”这件事,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它是件容易伤人心的大事,其至关系到下次再来疫情相互援助积极性的大事!
面对这个问题,处理方式可以有三种情况:
1、上级批准了编制。事情顺理成章地办成了。
2、上级没有批准编制,事情办不成。
3、积极向上级或有关部门申请,并阐明自己的观点(也就是有担当精神)。
可惜,我们没有看到上述三种处理方式。而是出现了第四种处理方式,即:
话说得极为漂亮,极为温柔、极为体贴、极为理解、极为同情——可惜这事不归我管,你去问别人吧。甚至连是否可行的话都不露出一丝一毫——上级如果给办理,当然是好事。上级如果不给办理,与我也没关系。而且我还不表明态度,上级想批评我都找不到借口——说一千道一万,一推六二五,我不担当这种事情。
应当看到,医护人员援鄂,与军人上战场冲锋陷阵还是有区别的。
保家卫国是军人的天职,军人上战场是没有选择权的。
而医护人员的职责虽然是治病救人,但是指在本职岗位上。援鄂不是本职岗位。
更何况,一个小小的女孩子,离开父母,离开家人,脱离本职岗位,去别的地方而且是第一线以命相博。这种行为不是军人胜似军人——因为即便是军人,也没有女孩子去冲锋陷阵,只是做后勤工作。
所以,医护人员援鄂,属于特殊情况——特殊情况完全可以特事特办!
退一步讲,医护人员如果是在本职岗位上遇到了新冠患者,则属于和军人同样,都属于本职工作。这就没有什么特殊可言。问题的关键是,援鄂不是在本职岗位。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下次再有疫情需要援助,我们公开宣称,凡是去外地冲在第一线没有编制的医护人员,皆可给编制。这样,能否因编制的事情给国家造成损失呢?换句话说,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即便国家有了损失,但与医护人员作出的贡献和牺牲相比,哪头轻哪头重呢?
面对大张旗鼓的宣传,举国赞颂的英雄,因为一个编制的事儿卡了壳(又不是所有医护人员都没有编制,只不过是极少数人),是不是有些滑稽呀!?
你认为援鄂护士“求编制”能否变成“给编制”?为什么?
援卾勇土们凯旋而归,包括那此编制外的临时工,他们受到英雄般的礼遇!
然而,十里鲜花,百里相送,万千致敬,不如让临时工们入编,让她们挺直腰杆,真正佩得上英雄的荣光。
大疫当前,武汉有难,她们大义凛然,打起背包,义无反顾地逆行,从死神手上夺回了一条又一条垂危的生命!在生与死,血与泪的考场上,她们向人民递交了满意的答卷,人民用鲜花,用泪水,用真诚来感激这些代表党,代表祖国的英雄们!
于是,她们要入编并不过份!入编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待遇问题,更是为了证明他们是正宗的、合法的医务工作者!
这一点,广东做出了表率,火线上让临时工们入编“正规军”,受到全国网友的好评!我们也希望其他地方的主管部门效而法之!不要把劳动指标再藏着掖着,或者等着“萝卜”再挖坑!
也许,有人坚持“逢进必考”,请问,还有比武汉这次更严格,更高端的考场?凭心而论,援卾护士们基本上是业务尖子,都有相关资质,只是缺少或无缘几道设在空调里面的理论题而已。
我们有理由相信,从要编制,到给编制的转变一定会实现!
你认为援鄂护士“求编制”能否变成“给编制”?为什么?
某护士:我是援鄂医疗队的一名护士,在前线我抛下爹妈及孩子,来为国家出自己的一份力,忘记了自己的生死。平安回来,咱们省的各市级都解决了工作编制问题,我也恳切地希望咱们兰州市,也能看在我能牺牲自我为大家的份上,帮我们解决编制问题,对我来说很重要,我现在的工资是1700元,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我在艰难地支撑着,望领导重视,不要让我们寒心,国家有难有我们,我们有难无人帮。
援鄂护士该不该给编制?这戏疫情能够取得胜利确实离不开这些医护人员的贡献,事后对于医护人员的奖励也是存在各种争议。其实要是各省市做法一致,那也就没得说。关键是现在有的省市给援鄂护士编制,但有的地方有没有。这样问题就来了,都做一样的事,获得的待遇完全不一样,搁谁谁都会有意见。
但是,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治病救人,参加防疫这也是一部分的责任。医护人员的职责便是治病救人。警察,消防员,军人等同医护人员一样,都是因身份而带有责任属性。当然,这也不能否认这些医护人员在这张抗疫战争的贡献。有功自然要论功行赏,这是自古以来的惯例。援鄂医护人员为疫情防控作出贡献,获得相应的奖励自然也是应得的。这个问题其实还是反映了编制与非编人员待遇差距之大的问题。同工同酬基本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承担同样的工作,工作能力可能也未必有多大差距,甚至工作量还更大,但待遇却天差地别。今天我们解决了这些非编成编的问题,自然还是需要再找其他非编的医护人员,同样有人面临着这个问题。
你认为援鄂护士“求编制”能否变成“给编制”?为什么?
给给给!
拿命换个编制怎么啦!
参加武汉战疫的都是国家功臣!
英雄也要吃饭不是!护士有资格证,求个编制只有养家糊口,
现在暴露出来的问题很多,比如说同是一个医院🏥,医生有抗疫补贴,护士没有,为何?护士也是最前线的医护人员呀!
你认为援鄂护士“求编制”能否变成“给编制”?为什么?
谢邀
这次各省援鄂医疗队,基本都是公立医院成制组成的。而当前公立医院用人形式有三种:
1.事业编制人员(中人)
2.事业编制招考新进人员(聘任)
3.人事代理或劳务派遣人员,
这次援鄂医疗队中,有部分年青优秀的医务人员其个人身份是人事代理性质的人员,参加了抗疫前线。大量的信息看到,他们并没有在意个人身份,而是全心全意的忘我的奋斗在抗疫一线,他们是优秀的,是当今最可爱的人。很多省市,对这些优秀的医务人员,解决了编制,让他们成事业编制人员。真心,真正的关心和关爱这些专业技术人员,体现了当地政府的勇于担当,真正的为这些时代的勇士们服务。
坚决支持一些省市有关部门,给予这次援鄂医疗队中的优秀人员转编。
你认为援鄂护士“求编制”能否变成“给编制”?为什么?
公立医院的医护人员分为有编制与合同制。
合同制员工待遇相对低。因无编制现在工资仅1700元。
如果该护士没有援鄂,显然没有资格“求编制”。
但冒着风险后,该护士就有“资格”要编制。
人社部要求各地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各类医务人员的及时奖励工作,
向有突出贡献的医务人员倾斜。
另一方面,多个地方援鄂编外医护人员火速转为编制人员。
譬如:广州启动“绿色通道”,44名赴湖北医疗人员已经火线入编。
所以,甘肃这位护士“求编制”可以说理直气壮。
有关方面应该给予重视。
但让人略为意外的是,该省卫健委官网对待援鄂护士的态度令人有点遗憾。
对援鄂编外人员来说,无疑最期待的是入编。
笔者以为,甘肃及兰州有关方面,应该把援鄂护士“求编制”变成“给编制”,争取做到特事特办、快批入编。
“给编制”是一种积极的关爱措施和服务态度。而援鄂护士“求编制”,显得比较无奈。
实际上,地方“给编制”并不是多么难的事情,今后遇到类似公共卫生事件就会有更多人愿意“冲锋陷阵”。
希望该省及时出台统一政策,让“入编”成为积极主动关爱援鄂医护人员的必要措施之一。此外,同工不同酬的问题要彻底解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