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为什么一直没有连环马?
梁山既然由金枪将徐宁教会了钩镰枪,大破了连环马,也收降了呼延灼。那么,梁山为什么不建立自己的连环马队,以后攻城拔寨冲锋陷阵不是有更强大的战斗力么?
若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各个角度来分析研判了。
一、军队的性质不同。
朝庭是正规军,有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作后盾,当然可以豢养各种规模、各类兵种的军队,以备战时之需。所以,训练和掌握一支强健的连环马军队,是完全正常的。
而梁山只是占据一隅的流民草寇,属于非正规军,也可以称为游击队。水泊梁山即便实力再雄厚,也无法与朝庭相提并论。所以不可能耗费巨资建立训练一支极少派上用场的特种部队。
二、所处的地域不同。
朝庭举一国之力,占天时地利人和,拥有广阔的养马训练地域。建立训练一支连环马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对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是必须可行的。
相对于朝庭来讲,梁山只是拥有水泊山寨弹丸之地。建立连环马队是需要大片宽阔平坦训练场地的。因为连环马队只适用于平原作战,山地和水洼是不行的。所以,梁山所占的地域就限制了连环马队的养护和训练。
三、施展使用的范围有限。
朝庭从国家安全和发展壮大武装力量的角度考虑,当然要综合各方面因素作出决策。也就是说,不能只看眼前,而是要兼顾长远。所以,建立和训练一支连环马队,是要综合能力来考量的。
而水泊梁山只是一支占山为王的山寨武装。它的战斗区域不固定,属于流动性质,极少能用到连环马队的情况。换句话说,既使遇到可以使用连环马的战斗,也完全可以转移战场,没必要守住一个对己不利的战区而把自己陷于背动。完全可以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退回山寨,据险而守。从朝庭几次派兵征剿(两赢童贯,三败高俅就已验证这一点)来看,就完全验证了这个道理。所以,梁山根本没有必要建立养育一支几乎派不上用场的连环马队。
四、人力不足也是个现实问题。
朝庭是个大家庭,兵力补充来源广大,稻粮充足后继有援。建立什么样的军队都不是问题。
而梁山只有几万人马,如果无限度增加人员,地域所限也是个实际问题。而连环马队则属于特殊军种,长期养护一支轻易派不上用场的军人,等于空耗人力物力财力,得不偿失。用一句现代语言说明,属于人力成本过大,客观上等于非战斗减员,降低了整体的战斗力。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说明,从各方面考量,梁山是不适宜建立连环马队的。
梁山为什么一直没有连环马?
可想而知,连环马不知需要多少匹马,梁山处在发展壮大阶段,仅凭金毛犬段景住偷马组织浩浩荡荡的连环马团队,可以说是车薪杯水。
梁山为什么一直没有连环马?
谢邀。
连环马,顾名思议,就是把一排马用铁链连环在一起,马披甲人着铠,在铠甲的保护下冲锋陷阵,即使有胆小的人或马不想冲在前边,但因铁链连环,你不想冲也得随着另外十匹马步调一至的前进,所以连环马是冷兵器时代冲锋陷阵的突击部队。
但梁山和朝庭相比,实力太过悬殊,宋江吴用只能利用水泊梁山的河湖港叉和朝庭围剿大军打不对称的战争,以巧取胜,所以弄几队连环马实在是多此一举。
梁山好汉也下山长途征战,攻州掠府,但一路之上摧军急进,绝不在路途之上多耽搁时间,若在行进队伍中弄一队连环着的重甲骑兵,实属招遥过市,且还有可能拖慢部队的行军速度,所以连环甲马虽然厉害,但梁山上却用不着。
梁山为什么一直没有连环马?
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没那么写。
梁山为什么一直没有连环马?
那时候的马相当于现代的车,你当他们都是土豪啊。是土豪也不会上梁山了。
连环马是呼延灼打梁山时用的,他们吃了不少苦头。后来听说徐宁的钩连枪能破连环马。就想法把他诱上了山。
连环马要平地上用,另外士兵和马的盔甲很重,保养跟烧钱,训练啥的,就是说每个士兵起码得有两匹马,才倒腾的过来,另外盔甲啥的梁山也没有。人员马匹的给养开销很大,况且一排马有一匹出了问题,这一排马和人都出问题,对于梁山那个水中之岛来说也摆不开阵势。各个方面来说也不具备玩恁大的实力。鉴于以上几点,或者有更多的其他因素。注定了梁山不用也用不起连环马。
仅代表个人观点,请批评指正。
梁山为什么一直没有连环马?
连环马在呼延灼征讨梁山时出现过。把梁山打得大败亏输。最后请了徐宁才破了连环马。但为什么梁山没有用过连环马呢?
我考虑,有几个原因。
1.梁山有了钩镰枪,知道了破解之道。相信这一仗广为传播,人们都知道了连环马的克星。梁山不屑用了。
2.连环马适合空旷的地方,梁山有山有水,但大片的平原缺乏,没有练习的场地,所谓英雄无用武之地。放弃连环马,不失为明智之举。而且征讨方腊,江南水乡,河湖众多,即使有连环马,也用不上,你想,跑了几步,都掉水里了,那么重,不都沉底了嘛。
3.连环马花费太高。犹如现在的航空母舰,造价高,维修保养费贵。呼延灼用了铁甲3000副,熟皮马甲5000副,铜铁头盔3000顶,长枪2000根,衮刀1000把,弓箭不计其数,火炮铁炮500余架,才组建了连环马。要知道,这是有朝廷做后盾的。梁山恐怕养不起这支部队吧。
4.作者遗忘了没有交代。古典小说一个特点,就是很少照应前面,出场后就被作者抛弃很常见。可能梁山有,但没写。
这是我想的几条原因。你觉得有道理吗。如果认可,请点赞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