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潘巧云真的该死吗?难道罪魁祸首不是杨雄本人吗?
施耐庵先生在《水浒传》里写了三个女人,都挺有意思的。
潘金莲是嫌丈夫又矮又丑,才与西门庆私通,这一点应该没有疑问。
阎婆惜是嫌宋江不擅风情,才与张文远勾搭,这也是铁的事实。
那么,潘巧云与和尚裴如海相好是什么原因呢?她真的该死吗?她丈夫杨雄就没有责任吗?我想,题主提出的疑问不是空穴来风,而且问得很有道理。
其实,就这个问题,我们只要按照《水浒传》原著提供的脉络,不夸张,不臆测,以事实为依据地进行分析,很容易就能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一、杨雄与夫人潘巧云的关系。
杨雄是在蓟州衙门里当押狱兼刽子手,说白了就是专杀死刑犯的刀斧手。杨雄自小父母双亡,他的情况类似于武松当阳谷县都头时的情况,也是在衙门里住单身宿舍。
潘巧云家里开屠宰作坊,生活条件在当地属于富户。潘巧云是潘家的独生女儿,娇生惯养,是大家闺秀的类型。她的前夫是县衙里的押司,姓王,两年前不幸病故,与杨雄再婚刚刚一年。也就是说,潘巧云是二婚,杨雄是初婚,是潘家的倒插门女婿。
二、杨雄与石秀的关系。
石秀是外乡人,流落到蓟州,以打柴为生。在街头遇到杨雄被一群泼皮纠缠,石秀打抱不平驱散了泼皮,由此与杨雄相识并结拜为兄弟。由于杨雄是倒插门女婿,家里的大事小情都由潘巧云的父亲潘公掌管。潘公见到石秀一表人才,很是欣赏。听说石秀原来在家时也是屠户出身,如今又没有相当工作,立即邀请石秀到家里负责屠宰作坊,相当于今天的职业经理人。
三、潘巧云与和尚裴如海的关系。
裴如海是城里绒线铺掌柜的儿子,与潘家是老街坊,裴如海大潘巧云两岁,没出家当和尚之前就和潘巧云相识,而且裴如海还管潘公叫干爹。可见两家原先就走得很近。
这次出问题是因为潘巧云的前夫王押司到了祭日,要请庙里的和尚来家里作道场。而裴如海就是这伙和尚的负责人。潘巧云与裴如海原来是否有情况,原著里没有说,当然不能臆测。但潘巧云对眉清目秀唇红齿白的裴如海颇有好感,从她给石秀的介绍中就可以听出来。
四、出现家庭风波的来龙去脉。
杨雄押狱兼刽子手的工作比较忙,而且经常上夜班。潘公在石秀来到后就当了甩手掌柜,把一切都交给了石秀打点。所以平时在家里就是潘巧云和石秀两个人。当潘巧云和裴如海打情骂俏到了一起时,石秀都看到眼里记在心上。搁在一般人,对这种事情都是睁只眼闭只眼。但石秀觉得杨雄对自己不薄,如果不说对不住哥哥,便私下里对杨雄说了。没想到潘巧云反咬一口,说石秀趁杨雄不在家时对她非礼。杨雄偏偏就听信了潘巧云的话,一气之下,把屠宰作坊的家巴什都砸了。石秀一看啥都明白了,二话没说,卷起铺盖卷就走了。
五、尘埃落定,潘巧云丢了性命。
石秀岂能咽下这口气。他半夜时埋伏在杨雄家后门,把来和潘巧云私通的裴如海杀死,并扒下了衣服给杨雄看,杨雄这才相信是误解了石秀。石秀一不做二不休,帮杨雄设计把潘巧云引到山上,三个人当面对质,并且让丫环在旁作证。在铁的证据面前,潘巧云只好承认了与裴如海私通并诬陷石秀的事实。
杨雄是干啥的?他的职业就是杀人的。听完潘巧云的供述,他二话没说,挥刀就把潘巧云斩为两段。
六、回答问题:
综上所述足以说明以下两点:
1、潘巧云不禁自身有问题,而且还诬陷好人,实在是罪有应得。
2、杨雄虽然不是罪魁祸首,但却负有一定责任。
一是他长期不在家,冷落正当虎狼之年的潘巧云,毫无疑问是导致潘巧云出轨的客观原因。
二是潘巧云与前夫没有孩子,和杨雄结婚后仍然没有孩子,不得不让人怀疑这里面可能有问题。究竟有什么问题,原著中没有说明,咱也不能胡乱臆测。但是既没有孩子,还没有正常的夫妻生活,显然是不正常的。是否杨雄在这方面有问题,不得而知。
三是这种情况不同于宋江和阎婆惜。阎婆惜在宋江眼里就是个受他资助的难民,根本就没把阎婆惜当夫人,甚至连个外宅都算不上。而潘巧云可是杨雄明媒正娶的夫人(虽说是倒插门)。杨雄这样对待潘巧云,确实有些说不过去,起码是没有尽到当丈夫的责任。
《水浒传》中潘巧云真的该死吗?难道罪魁祸首不是杨雄本人吗?
惹祸根源是潘巧云太过美貌,见过她的男人都对她恋恋不舍,在为第一个丈夫做法事时,众多和尚都用眼睛喵他,舍不得离开,和尚们吃素惯了,对晕腥充满渴望,也是人的本能,饱暖思淫欲,最原始的须要,潘巧云吸睛指数百分之百啊!
杨雄整天忙于工作,在外面打拼劳累,赚钱养家糊口,孝敬老人,冷落了潘巧云,这么好的媳妇,放在家里不闻不问,这合理吗?不合理。
潘巧云嫁第一个丈夫一年就去见了上帝,也没孩子,第二任丈夫还是没有孩子,没有做成母亲,女人最须要拥有的东西,做为女人是不能收住心的,没有归属感,当然不能怪谁,这或许就是命运。
潘巧云和海和尚是旧识,潘家和裴家都很富裕,他们俩早有勾搭,裴如海出手大方,常送潘巧云财物,让潘巧云觉得很是贴心,又生的如同小鲜肉,潘巧云对他动心,也不奇怪了,他俩的关系,亲蜜度,感情,远胜过杨雄与潘巧云。他们俩勾结一起,潘巧云前夫死的不明不白,说不定逃脱不了干系,当然,《水浒传》里没有交待。
杨雄是个粗心的人,不善于迎合女人,或许知道一点什么,但他可能对潘巧云迷恋,有个美貌妻子,天天热炕头,这么漂亮的女人,任谁都心满意足,达到了一般人的须求,外面的风言风语,没有人挑破,把头埋在沙子子,日子照样过,当个怕老婆的粑耳朵的日子也不错。
问题出在杨雄的救命恩人石秀哪里,石秀一心想上梁山过那种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潇洒日子,以为梁山会有前途,却不知道后来歩入殊途,梁山也不好混,得拼掉老命。
其实潘巧云最初对待石秀很好的,潘巧云属于那种能说会道,善于社交的女人,本来第一次杨雄问潘巧云和裴如海有没有勾搭成奸那破事,潘巧云矢口否认,杨雄也就没有深究,坏就坏在石秀杀人并用言语激杨雄,二人才决定在翠屏山杀潘巧云和丫头的。石秀可谓心狠手辣,不会放过潘巧云的。
其实潘巧云是罪不致死的,杀人这种极端的做法,还是要不得,活在世俗中,谁又能没点错呢!当然不是为潘巧云辨护,杨雄也不是罪魁祸首,处在当时的环境,也不好做人。
《水浒传》中潘巧云真的该死吗?难道罪魁祸首不是杨雄本人吗?
扬雄是军汉,对女色自然不那么看重,再加上公务繁忙,潘巧云自然活守寡,寂寞青春,无奈就找外人,才引发了刀断春青一世怨。
《水浒传》中潘巧云真的该死吗?难道罪魁祸首不是杨雄本人吗?
潘巧云是水浒四大淫妇之一,一个共同问题是无后代。
无后代,归罪于妇人(类同红颜祸水论),这是不科学的,所以水浒作者潘巧云来努力:那妇人待他吃了晚饭,洗了脚手,却去请潘公对杨雄说道:“我的阿婆临死时,孩儿许下血盆经忏愿心在这报恩寺中。我明日和孩儿去那里证盟,酬了便回。说与你知道。”杨雄道:“大嫂,你便自说与我何妨。”那妇人道:“我对你说,又怕你嗔怪。因此不敢与你说。”当晚无话,各自歇了。
这一“各自歇了”,颇可玩味,难道二人分床而睡,一笑,反正作者告诉你:二人没有性爱。这其实是作者的反省:杨雄无后,自己也有责任。如果海和尚不死,潘巧云怀胎了,那杨雄才知道自己错了,也晚了,一笑。
杨雄在家不努力,又经常加夜班,哪里有后代诞生,潘巧云真比窦娥还冤,还得去念《血盆经》。
《红楼梦》第15回也写凤姐为生个儿子,叫净虚念三日《血盆经》,后来却得了“血山崩”之病。
潘巧云称杨雄为“我的老公”(当代流行,古已有之,呵呵),也有典故。
原来那妇人是七月七日生的,因此小字唤做巧云。先嫁了一个吏员,是蓟州人,唤做王押司。两年前身故了。方才晚嫁得杨雄,未及一年夫妻。
作者看似写潘巧云之淫荡,却是在石秀眼里发现,所谓佛眼见佛淫者见色。
潘巧云案告破:石秀暗恋不成导致惨剧发生.
中国现代小说鼻祖之一施蛰存先生晚年曾说自己最满意的小说是《石秀》:“因为这篇小说写得最完整。我一点没有改变《水浒传》中石秀故事的结构,却给了它新的解释。施耐庵提供了故事,金圣叹看出了毛病,我解决了这个问题。”
总之:潘巧云爱上海和尚,那是“至情至性”,从不见西门庆之流的银子交易,可见潘巧云与海和尚是藕断丝连,“金风玉露‘再’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水浒传》中潘巧云真的该死吗?难道罪魁祸首不是杨雄本人吗?
石秀借着杨雄来报自己的私仇。罪魁祸首不是杨雄倒是石秀。而且他要弄死嫂子和武松还不一样。所以特邀评论员金圣叹特别讨厌他
石秀和杨雄是街上认识的,石秀确实什么事都爱插一杠,所以看到杨雄受气就救了他一下。但他这种和鲁智深还不一样,鲁智深要是怒了,直接亲自动手,谁也不求,爱咋咋地,石秀不一样,石秀撺掇别人干,尤其是撺掇没主见的杨雄。
(《水浒传》潘巧云和裴如海剧照)
杨雄和石秀结拜后,就安排住在自己那还算体面的家里。老婆潘巧云以前结过婚,和杨雄算是二婚,但这二婚过得简直过于“相敬如宾”了,因此有这样一个怪现象:潘巧云一边正大光明的在杨雄面前祭奠前夫,一边还暗地里勾引和尚。你说说这叫啥事。偏偏杨雄在意前者也不知道后者。
此时石秀倒是成了个碍事的了。那潘巧云和裴如海和尚俩人眉来眼去、勾勾搭搭被石秀发现。杨雄信了潘巧云的话,认为石秀是淫贼,因此将其驱赶出去。石秀一直记着这事,调查处潘巧云和裴如海的证据。
(《水浒传》石秀剧中)
潘巧云该死吗?潘巧云确实可恨,但是罪不至死,不行就离婚嘛!但是杨雄杀妻子是石秀一步一步带上道的。石秀最初给杨雄的建议是休了潘巧云,这是在还没绑架潘巧云之前,杨雄听了。把潘巧云绑到山上后,潘巧云澄清了诬陷石秀的事,简直是石秀说一句,杨雄跟一句,石秀走一步杨雄跟一步,杨雄倒是类似石秀的嘴了。
刚才提到,没绑架潘巧云的时候,杨雄听从休了潘巧云的建议。但是绑架对质后,石秀直接递给杨雄刀,让杨雄杀了潘巧云,哪有这么做人的?和最开始说的话也不一样啊。确实不太地道。杨雄也确实没有主见。
(《水浒传》潘巧云、杨雄)
石秀和武松石秀是可以不逼杨雄杀妻的,武松则因为哥哥被害死了。石秀杀人后伪装现场,撇清嫌疑;武松则写“杀人者打虎武松也!”。石秀深思熟虑,让杨雄杀人后直接提出去梁山,可见早就算计好了;武松杀人后则没考虑后路,比石秀多了一份快意恩仇。
《水浒传》中潘巧云真的该死吗?难道罪魁祸首不是杨雄本人吗?
怪就怪鼓上蚤时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