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不惜性命劫江州法场,救了江湖声望极高的宋江,这件事为什么对晁盖的江湖声望加成不大?
这个问题是不成立的。不知题主这种观点是据何而来。
宋江作为戴罪之身,酒后在浔阳楼上题反诗,等于罪上加罪,事发被判死刑。晁盖为了救宋江,不惜性命带人下山劫法场救出了宋江。这惊天动地的豪情壮举,无论如何也不存在江湖声望加成不大的问题。
一、晁盖冒死去救宋江,是怀着报恩之心。
晁盖等七人劫取生辰纲事发,是宋江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前去送信,才使晁盖等七人逃脱官兵的追捕。这无疑是救了他们一命。晃盖等七人逃上梁山后,为了酬谢宋江,曾派刘唐下山给宋江送来一百两黄金,宋江只是象征性收下一条,其余都让刘唐拿了回去。宋江的举动,使晁盖更加对及时雨宋公明的人品佩服得五体投地。
因此,当宋江被推上法场斩首时,晃盖便带人把他从法场上劫上了梁山,又救了宋江一命。
二、宋江到了山上,晁盖当即要把山寨之主的位置让给宋江。
把宋江从法场劫上梁山之后,众人在聚义厅上焚起一炉好香,晁盖便请宋江为山寨之主,坐第一把交椅。宋江说:
哥哥差矣,感蒙各位不避刀斧,救拔宋江性命,哥哥原是山寨之主,如何却让不才坐。若要坚持如此相让,宋江情愿就死。由此可以说明,晁盖救宋江是出于感恩之情,也是真心实意的。不然怎么可能把寨主之位相让。在晁盖心里,如果没有当初宋江相救,也就没有今天的水泊梁山。所以,宋江是有资格作山寨之主的。
三、宋江上山后频繁带队下山征讨,客观上确实对晁盖寨主的声望有所减弱。
宋江上山后,首战带队下山三打祝家庄,大获全胜,并收伏了扑天雕李应,一丈青扈三娘,孙立孙新解珍解宝,邹渊邹润母大虫顾大嫂乐和等将领。还为矮脚虎王英与扈三娘成亲。接着又带队大破高唐州把柴进救上山,一系列功绩使宋江的威望大振。
至此,宋江的声望确实有压过寨主晁盖的趋势。但这并不能说明晁盖的寨主地位受到威胁,因此也就不存在江湖声望加成不大的问题。
只不过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执意带队下山,结果中箭身亡。由此在客观上造成了他为弥补寨主声望而不幸遇难的说法。
结语:综上可以说明,晁盖劫法场救宋江是真心实意所为,不存在江湖声望加成不大的问题。
晁盖不惜性命劫江州法场,救了江湖声望极高的宋江,这件事为什么对晁盖的江湖声望加成不大?
报恩而已,未存它想。
晁盖不惜性命劫江州法场,救了江湖声望极高的宋江,这件事为什么对晁盖的江湖声望加成不大?
这个问题问的好。确实如题主说的,晁盖拼死把宋江救下来,却没有给自己加分。为什么呢?
履和斋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宋江当年救过晁盖。知恩图报,是做人的本分。在江湖上混,晁盖救宋江是天经地义的事。救人是必须的,不需过度炫耀。晁盖江湖上够格。
2、本来众兄弟救得宋江出来,宋江该感恩戴德,听从晁盖安排。想不到宋江半路竞挑事要赶回去杀黄文炳。对于宋江的强人所难,晁盖忍了,同意了。政治上不够格。
3、宋江变客为主,从杀黄文炳开始,而晁盖并没有应急手段。这是晁盖领导能力上的短板。
4、晁盖只想在梁山泊打家劫舍、逍遥自在,没有发展思路;而宋江不断四处出击,拓宽市场,挑逗朝廷的注意力,待价而沽。经过宋江不断洗脑,众兄弟也认为晁盖的路线落后了。
5、宋江上山,带来花荣、李逵一支新生力量,足以和晁盖力量抗衡,而且宋江已经俘虏了晁盖的嫡系吴用。
6、对于宋江的行为,晁盖看得很清楚,但是总不忍得说,临死都没有明确打击宋江路线。在江湖上,仁义是很脆弱的。
晁盖劫法场、救宋江,反而没有给自己加分,跟自己的智慧、格局有关。除了人品,晁盖各方面都不如宋江。
从某种程度上讲,晁盖也是引狼入室。
晁盖有两次重要机会没有抓住。一、在宋江要杀黄文炳时就应该立即制止,强调自己的权威;二、临终该说明心智,让谁接班,是不是招安,不能留下含糊遗言。
哎,可惜了,山寨之主,到头来还是被打回小村保正的原型。就这水平了。
小伙伴们同意我的分析吗?请留言。
晁盖不惜性命劫江州法场,救了江湖声望极高的宋江,这件事为什么对晁盖的江湖声望加成不大?
威望,是由一惯的作法,一向的声名而成。不是一两件事形成的。
晁盖只是一方保正,结交的只是本村本县的村民,再远些的就无能为力了,虽也仗义疏财,只无奈条件所限。那时的交道工具,只是舟,马,车这些慢工具,出趟远门,几个月才回,没奈何是不出门的,你不出门去哪结交豪侠壮士呢!只在村里有些名头,远点的,四州八乡还可听到名号,再远就很难听说了。所以声望一般般。
那宋江在县里干的是押司,县师爷或秘书的职位,上可结交官绅豪强,下可结交死囚,大盗。接触面广呀,人又仗义,喜交豪杰,又多银两,好布施。所以南来北往,但凡受过宋江好处的,就把那好名声四下传播去了,一时及时雨的名号叫的如雷贯耳,声动江湖。宋江的威望一时间极大。
晁盖不惜性命劫江州法场,救了宋江。此事乃是大事,敢劫法场,那是死罪呀。但传出的名声只是梁山贼寇的名声,至于晁盖也只是一个匪头的名声罢了,这一劫,壮大了梁山声威 ,也为梁山壮大造了声势,但对晁盖而言一点好处也没有,虽仗义救了好兄弟,哪承想这新入伙的宋江却是一位声望高过自己,和自己竟争老大的对手。
及至后来 ,宋江三打祝家庄,赢得了梁山弟兄的拥戴,与晁盖争起高低来。晁盖身边众叛亲离,连吴用也倒入宋江的怀抱。晁盖一怒之下,率兵攻打曾头市,被暗箭射死。
结语:
临死时,也在懊恼,当时不去劫什么鸟法场,任由刽子手砍了宋江的狗头,哪有今日之灾呀。但悔之已晚。
如果当初不救宋江,也许晁盖执掌梁山,带领众兄弟与朝廷作对,也许能打出个清平世界,历史也可能改写,也就没有什么臭宋,残元,软明,弱清什么事了。
晁盖不惜性命劫江州法场,救了江湖声望极高的宋江,这件事为什么对晁盖的江湖声望加成不大?
托塔天王晁盖原本是位地主老财,平日里喜欢舞枪弄棒,为人又仗义疏财,专爱结交天下好汉,因为和阮氏兄弟等人劫取了生辰纲,为了躲避官军的搜捕而上了梁山,又在豹子头林冲的帮助下坐上了梁山头一把交椅。
正如题目中所说的,晁盖曾举梁山之力去营救宋江,甚至不惜性命去劫法场,但却没有对他的威望有太大增益。各种缘由,小花总结了下,大概如下几点:
第一条 行走江湖义字当头,宋江非救不可。宋江对晁盖等人原有大恩,当初若非是宋江的出手相救,在法场上的或许就是晁盖等人,而宋江也不会落得个杀害姘头、发配江州的下场。救宋江,是理所应当,而且义不容辞,若不救宋江,晁盖就必然会被千夫所指,而梁山上下也会由此而出现巨大的信任危机。
第二条 晁盖对梁山的发展规划不足。晁盖的人设有短板,虽然义薄云天,但却胸无大志,而且刚愎自用,比如攻打曾头市的那次,领兵出征却中了史文恭的毒箭,最后不治身亡。晁盖上梁山,原本就是为了躲避官军的追捕,所以当他在梁山站稳脚跟后,只是安于“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的现状,却不懂得替兄弟们谋出路,兄弟们跟着他,只能背着反贼的名头,永远过着打家劫舍的日子。
第三条 收留宋江是引狼入室、与虎谋皮。晁盖声名远扬,宋江却比他更胜一筹,甭管是哪条道上的英雄好汉,只要一听到“山东呼保义”的名号,便是纷纷纳头便拜,一口一个“公明哥哥”。虽说宋江上了梁山对梁山大有裨益,但让宋江这样的人上了梁山,必然会对晁盖的威望造成影响,晁盖力邀宋江上山入伙的行为着实是在引狼入室、与虎谋皮。
第四条 宋江对梁山的未来有着长远的计划。宋江是登上梁山舞台的第二支力量,与晁盖不同,他“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怀才不遇却又被人陷害,走投无路才上了梁山。不同于晁盖的安于现状,宋江对未来有着长远而周密的计划,他虽然表面上对晁盖俯首贴面,但心中却时时刻刻都打着招安的算盘。
第五条 宋江对人心向背的拿捏恰到好处。初上梁山的宋江便有着自己的班底,花荣李逵等人对他忠心不二,再加上他是刀笔吏出生,与智多星吴用惺惺相惜,更是靠着高情商和各种手段笼络了不少好汉,逢有战事必请命领兵,也打下了不小的名头,梁山之上晁盖的嫡系如吴用等人渐渐被宋江易志,晁盖看在眼里却有苦难言,忍无可忍才选择了挂帅攻打曾头市,结果还因此翘了辫子。
第六条 作者要为宋江的上位扫清道路。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水浒一百单八将乃事一百单八颗魔星,天魁星上位是命中注定。如果放任晁盖做大做强,那呼保义的大旗就不知何时才能放到第一位,而没有了宋江的上位,也就没有后来因招安而损兵折将的悲惨结局,这不符合作者对农民起义结局的预判。
综上,就是晁盖以命相搏却没有换来盛名远播的原因,其实以晁盖的能力,占山为王绰绰有余,只可惜他生不逢时,遇上了一百单八颗魔星罢了。
晁盖不惜性命劫江州法场,救了江湖声望极高的宋江,这件事为什么对晁盖的江湖声望加成不大?
因为晁盖没有宋江那样的主角光环,而且也不如宋江那样善于笼络人心!在《水浒传》中,我们只见过宋江到处拉拢兄弟,不断的扩展自己的势力,夯实自己的实力基础。
而从未见过晁盖笼络住多少兄弟,除了因智劫生辰纲而遭官府通辑的,阮氏三雄、公孙胜、刘唐、白胜,还有火并了白衣秀士王伦,帮以晁盖夺取梁山之主宝座的寥寥数人以外,就也没有人倾心归附晁盖了!
从《水浒传》的发展脉络来看,自从宋江上了梁山以后,便逐渐架空了晁盖的寨主地位,使晁盖变成了有名无实的一把手!而且宋江又通过几次下山扫荡,为梁山争取了许多利益,由此更是赢得了更多兄弟的欢心!
这充分说明,宋江是个既有心机又有韬略之人,绝不仅仅是徒有“急时雨”之号的沽名钓誉之辈!因此在笼络人心方面远远不如宋江的晁盖,自然而然就会被边缘化了!这也怨不得别人,只能怪晁盖自己太过诚实,对兄弟毫无戒备之心,从而给了宋江为所欲为的机会!
不过,晁盖后来也感觉到了自己地位的动摇,因此才会不顾宋江的极力劝阻,执意率兵攻打曾头市,试图通过消灭这伙反对梁山的势力,重新树立自己的威望,借以巩固自己的寨主地位。
然而,可惜的是天不从人愿!结果晁盖不仅没能打下曾头市,反而丧命于史文恭的毒箭之下!从此以后宋江的梁山首领位置不仅更加牢固了,而且还名正言顺地由二把手升到了一把手的位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